本大家都以為要鬧很久的空印案,結果在遼王殿下的偵查和主持之下,僅僅只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已經完全處理完畢了。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而那些知道調查空印案過程的錦衣衛們,也都是對遼王殿下佩服不已。
他們可是從來都沒有想過,把全國各地府縣的帳本給拿過來,全部重新算一遍, 然後一個個的對照中央的帳本來查看紕漏的。
結果遼王殿下居然真的把全國府縣的帳本都給拿了過來,然後從頭到尾的算了一遍,這是什麼樣的神人才能辦到的事情啊?
有個錦衣衛把這事往外面一說,旁人聽了還非常的不相信呢,甚至有人這樣說道:
「我怎麼聽說是國子監的那些學生們把這些帳本給算完了呀?」
這人一說,錦衣衛當場不樂意了, 立馬摸著腰刀就跟他反駁了起來:
「你這叫什麼話, 你可知道那些穀子軒的學生都是誰的學生?
那可都是遼王殿下的學生,他們學的數學那都是跟著遼王殿下學的。
不信你去國子監問問,誰不知道這件事情啊!」
錦衣衛都這樣說了,那誰還敢反駁呀?
光是看著錦衣衛腰間的腰刀,一個個的都已經不敢說話了。
而在大明官場上面,官場氛圍也是為之一清。
首先就是那些因為遼王殿下而得救的官員們,這些官員們大多為官清廉,並沒有跟隨其他的官員一樣,因為空印的原因就貪污腐敗。
他們雖然也會寫空白文書,但每月交到上面的銀兩卻是足額的,這些都是有記錄的。
而另外一大批官員,都是趁著空白文書的機會來貪污腐敗的貪官污吏。
這些官員自然不用客氣,全部都處理了。
除了兩三千名貪官判處死刑之外,餘下的情節不足死的四五千名貪官,全都被關押起來,準備判刑流放。
朱元璋也因為收繳了大量的贓款而心情愉悅,甚至都網開一面,沒有將這四五千的貪官全部都殺掉了。
判刑的流程可以說是從重從快從嚴,沒有絲毫的耽擱。
而那些被判刑的官員, 自然都是有罪證的,那些算出來的帳本可不就是他們的罪證嗎?
就算是官場上面想要幫他們求情的,那些官員們一看到遼王殿下算好的帳本,那也是一個個都不敢說話了。
更多的也是不願意說話了,本來以為清廉的朋友,沒想到竟然是這樣的貪官污吏。
一個個恨不得時空倒流,能早日看清楚他們的嘴臉,撇清關係才好。
貪官污吏被解決了,餘下的官員自然都是一些還算不錯的清官。
即便是有一些戰戰兢兢的漏網之魚,相信也足夠震懾他們。
但接下來就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那就是官員的數量嚴重不足了。
吏部這邊就算是把所有的儲存櫃備用的官員都安排上去,也沒辦法填充掉空缺出來的官員位置。
雖說六部官員並不像歷史上那樣一下子被殺掉七八成那樣多,但三四層還是有的。
更別說地方上的官員被處理的,那就更多了。
不過,這些朱啟看來真是改革的大好機會啊。
按照封建王朝現在的朝廷官吏的機構,在朱啟的眼裡來看,實在是過於臃腫了一點。
該裁撤的就裁撤,該合併的就合併,反正現在位置都空出來了,也不存在說開除誰,不開除誰的問題了。
朱元璋也是銳意改革的君王,自然不會放過這樣大好的機會。來縮減官僚機構的。
開源節流嗎,誰都懂。
至於說官少了,地方會不會出亂子?
這自然是不需要擔心的事情,因為在大明王朝的時候就已經很好地運用起了臨時工的制度了。
在地方上幹活的那些官差們,可不是官身,而是僱傭的關係。
只要這些官紳們的數量不縮減,在地方上的控制力,就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畢竟當官的主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鄉里鄉親的矛盾,還有官司等等,其餘的也沒啥事情,讓他們做了。
你說讓他們引進先進人才,規劃城市發展,布局下水道管道,考察投資項目,或者是招商引資什麼的,他們能做嗎?
顯然是做不了啊!
更何況這年頭還是小農經濟為主,大部分的人,還是埋頭在土地上。
只要管好土地的矛盾,餘下的矛盾都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了。
而商業的事情也沒有,明末那樣的發達的商品經濟還沒有出現,更加不需要專門設置官員去管理商務的事情了。
而接下來的改革的事情,裁撤官員,合併機構之類的玩意兒,那就是朱元璋他們去負責的了。
這些從政方面的事情,朱啟也不是很懂。
你說讓他算算帳,找找證據什麼的還可以,至於其他的東西,還是算了,他也不是很了解。
況且朱啟現在還有另外一個頭疼的事情,那就是組建稅務局。
組建一個新的部門,雖然說他並不是有官職在身的部門,而是類似於錦衣衛一樣,直接負責於皇帝陛下。
就好像親衛軍一樣的部門,但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好在已經有錦衣衛的模板可以參照了。
首先就是在應天府設置一個稅務局,總部起名就叫大明稅務總局。
隨後,在每個地方的布政司設置新的分部。
而在分部之下,就是負責一個片區的幹事員。
人數也不需要特別多,主要責任就是負責統計地方上,官員送上來的數據。
還有對照著每年都會統計的黃色,看看有沒有數據上的誤差.
隨後就是計算根據黃冊顯示的人數,每年能交的稅收了。
這些稅收自然是包括商稅和地稅在一起的。
而且他的比如說關稅之類的,畢竟現在大明還並沒有上關稅系統,就暫時不做統計。
不過,關稅這種東西真的是一本萬利的事情,只要把邊界打下來了,任何商人穿過這個邊界都要交錢,那真的就跟收過路費一樣的輕鬆。
而且還收的正當有理。
收取的對象,大部分都是外國人,或者在外面掙錢的商人,賺取的都是別國家的財富。
就算是國內的士紳集團,也不會反對這樣的事情。
畢竟這關稅可是占著國家大義的.
咱們關稅收的是外國人的錢,難道你們士紳也要反對嗎?
不與民爭利,外國人也是我大明子民?
怕不是想造反哦。
而關稅也要提上日程了,不過不是在全國立馬就開始收,而是要找個地方先實驗一下。
朱啟看來看去,從海關開始收稅肯定是不太行的,畢竟現在大明還沒有進行完全的閉關鎖,國外國還是可以到沿岸進行貿易的。
如果將某個港口封閉來進行收稅的話,勢必會影響這個港口每日的進出商船的量。
所以還是在陸地找一個交通要道進行收稅比較合適。
畢竟走陸路的商隊,如果不走這個關卡的話,其他地方他可能就走不了了呀,就好像茶馬古道一樣,在雲南邊境設置關稅可是非常合適的。
不過現在雲南還並不在大明的手上,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廣西設置關稅點了。
朱元璋對於朱啟的關稅構思也是非常贊同的,畢竟朱元璋也不是傻子,聽朱啟這麼一描述,就知道關稅的好處是非常大的了。
能夠從外面收錢,總比在自己家裡找貪官污吏要錢要來的簡單的多。
況且,這廣西的位置正好就面臨著邊上的安多和雲南。
這兩塊地方現在可都是北元的控制之下,相當於就是找北元拿錢了,那能夠要多少就要多少,肯定不跟他們客氣。
至於說設立關稅的多少,朱元璋原本打算是像國內的商說一樣,30稅一。
朱啟一聽,心裏面就笑了,人人都說朱元璋心狠手辣,看來我才是心狠手辣啊。
30稅一這樣低的稅也能叫做關稅嗎?
現代,別的地方動不動可都是50%的關稅壁壘?
怎麼說咱們也得弄到個30%才可以吧?
朱元璋一開始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這30%,可不就是十分之三嗎?
這麼高的稅,真的會有人願意交嗎?
這就是朱元璋不了解跑商的利潤了,這商人跑一趟賺取的可都是將近七八成的利潤。
而我們大明現在也只不過是要他們拿出一半而已,這一半就算是拿了出來,那些跑國際貿易的商人也還是有的賺的,只是賺的多與少的問題罷了。
但總歸是比在國內跑商要來的賺錢。
畢竟在國內只能賣出個一兩銀子的東西,放到北元那邊,可能就價值個四五兩,甚至還要更高了。
這麼高的利潤,你別說30%的稅了,就算是上40%的稅,那他們也會繼續掏錢,然後去做生意的。
你不掏錢也行啊,不掏錢你進都進不來,你敢走私嗎?
走私罪在大明碰到,可這是要殺頭的,可不是給你開玩笑的。
朱啟主要就是負責提建議,而將這些建議落到實處,那就是朱元璋他們的事情了。
這一段時間,朱啟建議了不少的事情,剩下的事就交給朱元璋了。
可把這個皇帝給忙壞了,他也很想讓朱啟來幹這些事情,但朱啟直接就擺手說了:
「父皇,不是兒臣不想幫你的忙。
只是兒臣實在是抽不出手,你也知道這稅務局組建的工作可不比一般。
如果這稅務局組建不好,咱們大明的根基可都會要動搖的。
所以兒臣深感身上的責任重大,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昨天晚上我都幹活到半夜三四點鐘……」
啊?半夜三四點鐘是什麼意思啊?
朱元璋當然沒辦法理解這種超前的話,而想要詢問的話,朱啟已經在那邊抽泣起來,泣不成聲了。
好傢夥,看來是真的受了很大的委屈啊。
朱元璋也知道,這段時間實在是辛苦老三了,於是沒有將關稅的事情交給朱起。
畢竟關稅這種事情還需要跑到廣西那邊親自監督,就好像地方市場收稅一樣。
雖說並不是什麼特別有難度的事情,但一來一回也要大半年的時間啊。
朱啟的兒子才剛剛出生沒有多久,之前還讓他去遼地作戰了。
這個時候如果再讓老三去廣西幹活的話,也確實有點太不像話了。
就連馬皇后平日裡在深宮中,都是經常對著朱元璋抱怨,不要總是讓老三一個小孩幹事情,也該使喚使喚其他的兒子們呀。
馬皇后當然不是為其他的兒子們找立功的機會。
而是因為他看到朱啟天天被朱元璋使喚來使喚去的,而且還聽說了朱起每天晚上都要幹活,干到很晚,自然是心裏面心疼這個能幹的兒子。
朱啟聽到這裡,也是哈哈直笑。
這當然都是他的策略了,每天就讓朱棣到馬皇后那邊幫自己訴苦,自己這邊則是一臉無所謂的正義凜然的模樣,為國家奉獻。
而朱棣要說的話術也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什麼「我三哥說了,就算是為國家累死也是他應該做的。」
「三哥說了,睡覺睡覺,這種事情是不存在的,他是什麼身份啊?現在是什麼時候?哪裡睡得著覺啊?」
「昨日看到三哥輕瘦了一百多斤,唉,我真是怕三哥一個撐不住啊!」
好傢夥,這都瘦了100多斤了,這不一陣風吹起來,人都直接上平流層嗎?
馬皇后立馬就不幹了,他雖然知道朱棣所說的都是誇張的話,但也確實看到朱啟忙前忙後的這一段時間從來沒有停歇過,所以才會對朱元璋說那些話的。
至於你說朱啟每天晚上幹活干到個三四點鐘,具體是幹什麼?那還用說嗎?
讀作「活」,寫作「小老婆白唐玉兒」。
說起這小老婆,那可真是不得了啊。
朱啟本來以為憑藉著自己天生神力,隨隨便便就能搞定她。
但這小老婆一開始還不是自己的對手,哪想到越戰越勇!
一句話說得好,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
好在他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白唐玉兒看到他實在是辛苦,心裏面也是非常的自責,當晚就決定:上補品。
「這可是我們那邊的大補的東西啊,雖然我也不知道這叫什麼……」
好傢夥,你這是看不起我大明遼王的威力嗎?
不說了,當晚就是為大家省略了一百萬字的劇情。
不過,朱啟解決了空印案,又開始規劃稅務局,看上去挺忙的,其實也沒啥事情可做,大部分都是讓那些錦衣衛們去幹了。
而當朱啟以為自己馬上可以清閒一段時間的時候,卻又收到了,來自藍仙兒的消息。
她跟著師父,去廣西了。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