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三原是遼陽城裡,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Google搜索
因為以前也沒打過仗的緣故,所以這次明軍打過來,他唯一擔心的事情,還是自己為數不多的存糧怕是都要交上去了。
家裡婆娘怕是要跟著餓肚子,可憐自己好不容易娶了一個婆娘,前幾個月才懷了身孕,正是要多吃飯的時候啊。
陳老三原本是為糧食發愁的, 但沒想到糧食被元軍徵收上去了不說。
徵稅的官員看他三十來歲,正是壯年時候,竟然二話不說就把他給拉去守城去了。
說句老實話,陳老三站在城牆上,那是腿肚子都在打哆嗦啊。
這明軍一個二個的, 那都是青面獠牙, 兇殘無比,自己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對上他們,不是死定了嗎?
但陳老三想跑也跑不掉,那真叫一個欲哭無淚。
不過事情很快出現了轉機,拖密將軍帶著主力出去襲擊明軍,大家一個個的士氣高昂,和平日裡垂頭喪氣的模樣完全不一樣。
陳老三聽伍長說,是大將軍納哈出帶著援軍來了,還夜襲了明軍大營。
拖密將軍,這是主動出擊,要和納哈出大將軍裡應外合,兩面夾擊,明軍必敗無疑!
陳老三聽的迷迷糊糊的,也不知道這些軍事戰術的說法和講究, 反正聽著很牛逼, 跟著喊一聲大元萬歲就完事了。
然後就收到了拖密將軍的死訊,大家紛紛都放下武器, 到這城門口投降下跪,迎接明軍了。
在跪下迎接的那一刻,陳老三的心裡甚至暗暗舒了一口氣, 起碼不用守城,跟明軍搏命了。
投降不殺,明軍可不就是這麼喊的嗎。
隨後這些明軍也確實沒有為難陳老三這些新兵丁們。
甚至沒有囚禁,拷打他們,在做了簡單的問詢之後,他們這些新兵就都被放走了。
至於一些老兵,聽說也就是多留了兩三日,問詢了一些事情,要麼吸納進明軍隊伍,要麼就也放回去了。
至於說問的什麼,陳老三就不清楚了。
他回到家裡,就跟家裡婆娘一起抱頭痛哭了一陣。
一來是為了陳老三活著回來高興的。
二來是覺得這明軍都入城了,往後日子肯定更不好過了。
家裡又沒有餘糧,餓死之前,沒準就被這些明軍給殺了也說不定。
陳老三甚至睡夢之中,都已經夢到了自己的死法了。
「開門開門!我們是大明軍隊的!什麼?你家沒糧食?喲,這不是有個俊婆娘嗎!」
「你們幹什麼?不要啊!不要啊!」
陳老三甚至還沒有反抗,就被一槍捅穿了肚子,死了。
夢裡雖然不覺得痛,但那種真實感給陳老三嚇得半夜驚醒,後來也睡不著了,想著明天上山去挖挖野菜好了。
結果去山上逛了一圈也沒有逛到野菜,好傢夥,能這麼想的肯定不止他一個人啊。
正發愁著今天要餓肚子呢,回來時候正好看到鄰居急匆匆的朝著官倉那邊跑,陳老三趕緊給鄰居拉住,問了是咋個回事。
那鄰居就說了:
「前幾天整日裡敲鑼打鼓的宣傳,唱的那歌你忘了啊?」
忘?哪能忘啊,那歌也太魔性了!
「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遼王,遼王來了不納糧。
吃他娘,著她娘,吃著不夠有遼王!」
也不知道是誰給整的歌,朗朗上口不說,真要是能實現,那也太美了。
不過納不納糧,其實對陳老三沒啥區別,他家也沒糧食了啊!
陳老三點了點頭說道:
「那歌聽過啊,咋了?」
那鄰居又說了:
「咋了?你家糧食夠吃啊?」
「那肯定不夠啊!」
「不夠就對了啊!吃著不夠有遼王啊!」
聽著鄰居這麼一說,陳老三那是心裡一個機靈,什麼情況?
還真的吃著不夠有遼王了?
「趕緊走吧!官倉那邊今天放糧啊!」
陳老三心裡一個機靈,活了這麼大,從來都只有自己往那邊交糧的,頭一次瞧見,官倉放糧食的啊!
陳老三也是不敢含糊,這鄰居不會騙自己的,再加上一路上都是老百姓朝著那邊趕,這事情肯定是假不了的。
果不其然,還真的見到那邊就有官府衙門的人在放糧食呢!
還有人捲起喇叭大喊:
「都排好隊,各自里長帶著街坊們,一個里只能領一次哈!
誰要是冒領多領,里長要受罰,你本人也要受罰,下次都沒有糧食發了!」
好傢夥,這還誰敢冒領啊,以後都沒有糧食不說,還要受罰呢!
陳老三正懵逼呢,就瞧見自加婆娘也在那邊排隊,跟著鄰居的一些大姐大媽們一起來的。
婆娘趕緊過來,喊道:
「趕緊去搬糧食啊,我一個人扛不動啊!」
不用說的,肯定是里長挨家挨戶通知去官倉領糧食的時候,自己還在山上挖野菜呢。
陳老三不敢耽擱,趕緊跟著去扛糧食去了,就瞧見一大袋子的麵粉,好傢夥,這都撐得上自己三個月納的糧食了啊!
自家婆娘看著陳老三北上的大袋子麵粉,高興的都有點語無倫次起來,就催促著陳老三趕緊回去做飯,自己跟孩子都餓了什麼的。
陳老三正要走呢,突然瞧見一個官軍走了過來。
陳老三和婆娘都慌了,婆娘趕緊說道:
「該不會是有人認出來你參過軍了?幫著元人打過明軍,所以不給咱們糧食了吧?」
陳老三頭皮一麻,就催促著婆娘趕緊走。
但他才剛剛轉身,身後那官軍就喊道:
「哎,那個挺大肚子的等一下。」
陳老三停下腳步,當時就打算折身跪下來求情了,卻聽到身後軍官笑著說道:
「遼王殿下說了,咱們遼陽百姓,自炎黃時候起,就是自家血脈兄弟。
只是因為石敬瑭這個狗賊,才害的遼地離開了中原大家庭。
遼王殿下特意囑託了,既然都是家人,放糧的時候,要照顧一下老弱病殘孕。
你家有孕婦,按殿下的意思,要多給一份肉的。」
那陳老三不可思議的回過頭去,果然瞧見那官軍手裡提著一份肉,遞到了自加婆娘的手上。
隨後那官軍就轉身離開,回去糧倉繼續幫忙發糧食去了。
陳老三扛著大袋的麵粉,自己婆娘提著一大條的肉。
兩個人都是有點懵逼,好半天婆娘才支支吾吾說道:
「明、明軍比別人說的都要好得多啊……」
陳老三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他一抬頭,就瞧見了一面大大的「明」大旗,邊上還插著遼王殿下的王旗。
那王旗正在迎風招展。
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遼王,遼王來了不納糧。
吃他娘,著她娘,吃著不夠有遼王……
朗朗上口的歌聲在陳老三的耳邊迴蕩。
陳老三的眼睛,當時就濕潤了。
——————
洪武五年底,遼陽官署。
劉伯溫從外面背著手走進了官署衙門,有侍衛瞧見是誠意伯來了,趕忙領著誠意伯往裡面走。
那侍衛還說到:
「伯爺怎麼就帶著兩三個人在街道上走啊?這遼陽剛剛拿下,要小心不法之徒啊!」
劉伯溫笑著搖了搖手,說到:
「當年陛下拿下了金陵城,安撫百姓之後,要看看官員們是否做到位。
帶著我等微服私訪,也就帶了兩個護衛而已。
我何德何能,帶的護衛能比陛下還多呢?
這樣不是走到哪裡,別人都知道我身份尊貴,如何能知道那些惠民的政策,是否落到實處。
百姓們又是如何反應的呢?」
那侍衛聽完劉伯溫的話,也是肅然起敬起來,跟著說道:
「伯爺真是令人欽佩,不過據我來看,這民間可都是在稱頌遼王殿下的呢。
昨日裡,還有孩子上我等住處去掃地幫忙,我等剛來遼陽的時候,他們可是怕的緊呢。」
劉伯溫笑著摸了摸鬍子,說道:
「這都是遼王殿下的功勞啊。」
一聽到遼王殿下四個字,那侍衛就來勁了,一個勁兒的誇讚遼王殿下的好。
先是說遼王殿下體恤民情,遼陽百姓之前幫著元軍,都不曾懲罰過他們,還給他們發糧食。
又說遼王殿下善待下屬,大傢伙食都不錯,而且遼王殿下還寫信回去了應天府。
信裡面也不為別的,就說這作戰過程之中,明軍勇猛善戰,要為全體將士們,請求嘉獎。
當然了,也不想給朝廷增加負擔,自己的那份嘉獎就不要了,畢竟自己啥也沒幹,主要還是將士們用心用力,自己這個遼王受之有愧云云。
這侍衛嘰里呱啦的說著,其實都是晚上座談會的時候,基層將軍們說過的話。
因為徐增壽等人,按照朱啟的方法練兵的緣故。
每天晚上開交流會,已經成為這些明軍的一個日常議題了。
而這些開會的過程,那就是圍繞四個字「忠君愛國」。
當然了,這個君,除了皇帝陛下之外,那就是遼王殿下了!
其實朱啟的意思,就是宣揚忠君愛國就完事了,跟自己其實是沒啥關係的。
但他總是幫下屬請功,因此跟隨著他的那些將領們,徐增壽那些就不用多說了,遼王殿下的十年老粉,不請自來的那種。
餘下的將領,比如馬雲等等,那就是唯遼王殿下馬首是瞻啊!
兵是他們帶的,座談會的內容也是他們決定的。
遼王殿下對他們都這麼好了,這事情不說一說?不給遼王殿下漲漲軍心民心?
那還是個人嗎?
侍衛嘴巴上嘰里呱啦的吹噓著遼王殿下,那就跟自己親爹沒啥區別。
說著說著就已經到了官署衙門深處,前方就是遼王殿下的暫住的地方了。
那侍衛這才注意到,方才一直是自己在說話,誠意伯可是沒說幾個字呢,有點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頭,說道:
「伯爺別見怪,提到遼王殿下我這就忍不住,哈哈哈。」
劉伯溫也是見怪不怪了,對於遼王殿下的人格魅力,他早就已經知曉了。
鮮有跟著遼王殿下身邊,不誇讚遼王殿下的,心胸寬廣,處變不驚,足智多謀,總能在最恰當的時候,採納最正確的意見,制定最正確的方案。
就好像所有的一切都在遼王殿下的心中預演的那樣。
就比如說這一次遼東之戰,從登陸到攻城,很多布置上的事情,遼王殿下都採納馬雲的意見。
事實證明,遼王殿下是正確無比的。
除了這一次,之前好幾次也是這樣。
這說明什麼?說明遼王殿下早就知曉這麼做才是正確的啊!
本來功勞應該都是遼王殿下的,但遼王殿下也不會主動要功勞。
不僅不要,還把功勞全都推給下屬,對外瘋狂說自己打醬油,沒出力。
光是謙虛,求個名聲也就算了。
關鍵遼王殿下是真的想要將好處分給下屬,就連在皇帝朱元璋面前,都是同樣這麼說。
這樣的主帥,能不受到下屬的敬愛嗎?
就連劉伯溫心裡都忍不住想到:
人心這塊,被遼王殿下拿捏的死死的,我不如也啊!
當然了,劉伯溫是不會把這句話說出來的。
他過來主要是匯報一下自己走訪的工作結果。
這也是朱啟麻煩他去辦的事情。
畢竟明朝剛剛拿下遼東。
遼陽是整個遼東的核心,也是榜樣。
這遼陽的民心要是整頓不好,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說了。
眾人不患寡而患不公,官員貪腐,就是最大的不公!
說什麼貪錢給辦事就行,放別人那邊,或許能過關,在朱啟這不行。
當官的,甭管你能力強不強,只要你貪污,那就直接拿下!
對待貪官污吏的態度這方面,朱啟是跟朱元璋高度一致的。
什麼貪官才能治國,沒有貪官皇位不穩什麼亂七八糟的,在朱啟這邊就是狗屁。
都二十一世紀了,這種為貪官辯護的話,那真是鬼都不信的。
就算是封建社會,起碼在朱啟能夠碰觸到的地方,要儘可能的肅清吏治,整頓紀律。
上行下效,只有自己這邊以身作則,嚴格要求了,下面的人,才會跟著學習的嗎。
朱啟正埋在山一樣高的公文下面處理政務,都是四處官民們送上來。
說實話,看到這些頭都疼,好在還有朱棣在邊上幫忙,朱啟堂而皇之的把任務給了朱棣,說了一句:
「你以後要管理燕地,現在趕緊熟悉熟悉。」
「什麼?你說我怎麼不熟悉?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都多,你是三哥還是我是三哥啊?趕緊干!」
話雖如此,但朱棣處理過的文件,朱啟也是要看一眼的,這看一眼的功夫就很累了嗎。
朱啟一瞧見劉伯溫來了,趕忙起身,走上前去,關切問道:
「遼陽百姓們怎麼樣啊?吃的飽穿得暖嗎?對我大明是否有所改觀啊?」
劉伯溫心中一暖,遼王殿下,真是愛民如子啊。
他趕忙拱手說道:
「拖了殿下的福,如今民間,已經人人稱頌了!」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