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就地化身大明使臣團

  洪武九年,十月。Google搜索

  焚香的香爐在房間裡瀰漫著煙霧。

  佛寶國師坐在禪房之中,已經打坐一整天了。

  他坐在這裡,當然不是參悟什麼佛學真理,這種東西倒不是說他不會去思考。

  但在眼下亂世之中,真正一心一意想著佛學哲理的話,怕是早就已經死了。

  就在昨天,他才剛剛收到了兩個消息,一個來自南面雲南的梁王,一個來自北面漠南的王保保。

  消息都是他同一個,那就是梁王收到了一封信,信件是他這個佛寶國師寫的,說是要去朝貢大明朝。

  說實話,佛寶國師確實有這麼個打算,但其實還在猶豫之中。

  但這消息被北元梁王和王保保看到,那可就糟糕了啊。

  自己真要是跟大明朝聯繫上了倒還好,退一萬步直接依附明朝也有活路。

  關鍵這不是沒跟明朝搭上關係嗎?

  佛寶國師那個愁的啊,雖然王保保是來信安慰自己,表示這不過是偽朝朱賊的反間計而已。

  但這北元梁王可是對自己一點也不客氣的啊,來的信件裡面就是一頓質問。

  要光是北元梁王也就算了,佛寶國師還並不擔心。

  但自己邊上,還有一個安多啊。

  這安多的吐元國師,可是跟自己分庭抗禮。

  整個烏斯藏到現在都還一分為二,佛寶國師做夢都想將安多納入自己的統轄範圍。

  這吐元國師又何嘗不是呢?

  只要但凡有一點機會,這吐元國師可絕對不會放過的。

  眼下可不就是最好的機會嗎?

  這吐元國師和北元梁王的關係不錯,萬一要是藉此機會,找北元梁王要武器要糧食,然後來攻打康巴。

  這北元梁王保不准還真的會同意呢。

  王保保會制止嗎?

  佛寶國師覺得不會,尤其是當下的這樣的情況。

  王保保哪裡來的多餘的力量來制止吐元國師的行為呢?

  再加上,在北元看來,烏斯藏的康巴和安多地區合二為一,或許是眼下最有利的情況。

  因為這樣子,這烏斯藏地區就有足夠的力量,試探性的對著明朝發動主動的進攻了啊!

  佛寶國師想了一天,覺得現在的情況可以說是岌岌可危了。

  一旦吐元國師借著北元梁王的力量攻擊過來,那真是萬事休矣了。

  至於說那封反間的信件,到底是不是明朝送出去的,多半應該是的了。

  而且很可能是那位大明遼王殿下了。

  也只有那位大明遼王,才能想出這樣的陽謀來了吧?

  這分明就是讓自己抓緊時間投靠大明啊。

  其實投靠大明也不錯,畢竟佛寶國師也是看得懂時局的人。

  眼下的時局對於大明來說,那是相當的有利,即便是繼續這樣拖下去,拖個三年五年的,這北元也是拖不起,扛不住的。

  失去了中原的資源和技術,北元的生活只會越來越艱難。

  光靠著每年去長城邊關劫掠,來壯大自己,也是很不靠譜的。

  這大明又不是宋朝啊!

  先不說大明現在武德充沛,就是燕雲十六州在手,大明的邊關防禦能力,就不是宋朝能夠相提並論的。

  更不要說大明現在將星如雲,年輕一輩也是人才輩出。

  比如那個年紀輕輕,不到二十歲的大明遼王。

  一想到大明遼王,佛寶國師就感覺到不可思議,別人二十歲的時候在幹什麼,這大明遼王怎麼這麼猛呢?

  二十歲不到,連王保保都在他手下吃癟,更別說渤海一戰,全殲了北元海軍,實在是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啊。

  這邊佛寶國師還在思考問題呢,外面有人急匆匆的就過來了。

  佛寶國師本來是想繼續打坐閉關,不見外人的,但聽到外面那人說了一句:

  「國師,大元使臣來了。」

  佛寶國師趕忙就站了起來,問道:

  「是漠南來的?還是雲南來的?」

  那人回答道:

  「是漠南那邊來的。」

  佛寶國師這才稍微鬆了一口氣,他現在可是一點也不想和雲南的梁王打交道啊。

  既然北元使臣來了,那自己肯定不能繼續在這裡打坐。

  他趕忙站了起來,跟著來人去迎接北元使臣。

  來到了寢宮外面,就瞧見北元使臣等候在那邊,一見到佛寶國師就滿臉堆笑迎了上來。

  不得不說,這王保保選人還是很有一手的。

  派遣的這位使臣是個能說會道的漢人,不僅如此,對於佛寶國師也是客客氣氣的。

  而且反應也很快,直接派遣使臣過來安撫佛寶國師。

  要是一般的國師,這時候肯定是感激涕零。

  但佛寶國師可不一般,他是很識時務的人,此時雖然臉上一臉感激涕零的表情,滿嘴的表忠心的話。

  心裏面其實還是上下打鼓的。

  不過有北元使臣到訪,總歸是好事情。

  佛寶國師就安排人將這些北元使臣們都帶下去休息,晚上再設宴好好款待。

  待到那些使臣們都下去之後,佛寶國師才看看湛藍的天空,嘆了一口氣。

  前路艱難啊。

  ————————

  佛寶國師正遭遇自己人生中最大的難題的時候。

  朱啟則是跟著沈家馬幫的隊伍,帶著張三丰和白唐玉兒,已經來到了高昌地界。

  這高昌可是歷史悠久,早在唐朝時候就非常的出名。

  乃是連同西域,終於還有烏斯藏高原的一個交匯要衝之地,名副其實的地區性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

  要不然佛寶國師也不會將禪座定在這裡的。

  而且作為茶馬古道的其中一個終點站。

  高昌往來的商隊也是多不勝數,等走到城門口的時候。

  除了往來的漢人和烏斯藏商隊之外,朱啟也看到了許多西域來自阿拉伯世界的商隊。

  光是看到如此多的商隊,朱啟仿佛就看到了茫茫多的稅收。

  這光是收關稅,都要收到錢包爆炸了。

  但可惜的是,中國古代的關稅,那是極其不規範的。

  主要原因,就是關稅和普通老百姓們教的稅務是計算在一起的,或者說,叫做商稅更加貼切一點。

  古代的商稅非常的簡單,明朝洪武年間,只有一個貨稅。

  就是不論是你是大明百姓,還是外來的商隊,只要你的貨物超過一定的價值,就三十抽一的交稅。

  然後就沒了。

  而就是如此低廉的商稅,大部分時候,一大半都會落入地方官員的口袋,剩餘的一大半,則是商隊背後的既得利益者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給規避掉。

  比如說,臭名昭著的功名在身不用交稅的規矩。

  再加上稅務機關的職能混亂,戶部官員專業水平堪憂等等種種原因加在一起。

  古代的稅務,一直都只能靠農稅,也就是這個原因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那些說中國古代只能收農稅,不能靠商業收稅,因為中國是徹頭徹尾的農業國家,那真的就是放屁了。

  根據史料記載,在開闢新大陸航線之前,中國曆朝歷代的商業活動,占據到全世界商業活動份額的百分之五十以上還多。

  宋朝時候,甚至占據到了70%以上。

  也就是說,新航線之前,世界上每完成兩起大宗商品的交易,有一起就發生在中國,或者說和中國有直接聯繫。

  世界的經濟中心,一直都在東方。

  即便是新大陸開闢以後,在鴉片戰爭轟開國門之前,這個份額都保持在百分之三十。

  還有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可以反駁這個觀念。

  那就是清朝經歷了鴉片戰爭之後,英國為了讓清朝能夠有足夠的錢歸還債務,便派遣了一個叫做赫德的人,來指導清朝收取關稅。

  歷史記載,直到乾隆五十九年,也就是1794年時候,海關國庫收入才只有可憐巴巴的400萬兩。

  而在英國人指導以後,國庫海關收入呈現指數級的增長,占到了晚晴財政總收入的1/4到1/3份額的3500多萬兩!

  清朝那時候難道不是農業國家嗎?他不僅是農業國家,甚至都被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農業國家了。

  關稅尚且能收的上來這麼多。

  你說明朝收不了關稅?

  那真的是胡扯蛋了。

  但收關稅也是有講究的,首先一條,就是得吧稅務部門單獨從戶部拎出來,然後搭配上專業的會計人員。

  還要配備上專門的監察機構,最好是直屬於皇帝的,比如錦衣衛什麼的。

  監察機構的人員,當然也是要有專業水準,也就是審計學。

  而且這些機構,在地方上也要有設立的辦事處,並且獨立於地方政府部門。

  這才是較為科學的政府收稅職能。

  像現在這樣的戶部一桿子攔下來,稅收全靠地方。

  那真是光貪污都給你貪的差不多了。

  這也是朱元璋殺貪官污吏,卻屢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連監管手段都談不上專業,稍微動點手腳就能貪污,這些官員當然會貪啊。

  所以啊,這世界上最不靠譜的事情,就是指望別人能夠自覺。

  朱啟看著眼前的一幕,心有感觸,心想著回頭可以跟朱元璋好好討論關稅和稅收的事情。

  但想想這其中又是一個不小的工程,朱啟又覺得頭疼了起來。

  剛到高昌,第一件事情自然是要找地方休息,然後去打探消息。

  至於說賣掉貨物什麼的,那已經不是沈老四關心的事情了。

  這時候還做什麼生意啊,牢牢抱住遼王殿下的大腿,將遼王殿下的安全保護周全,不比你跑一百次茶馬古道都更有利潤的生意?

  沈老四看的很明確,所以將所有人都當做護衛,全方位保護遼王殿下的安全。

  當然了,裝裝樣子的事情還是要有的,萬一遼王殿下改變了注意,想要回去了呢?

  他們還得買馬騾,裝作是返回的馬幫才可以呢。

  沈老四安排好了一切,朱啟便讓他們去打探消息了。

  需要打探的只有一點,那就是去看看最近在禪座那邊,有沒有什麼宴會招待重要的客人之類的。

  一般情況下,市場上面很多供給禪座的商家,都能通過近期的訂單,來推斷出是不是來了重要的客人了。

  這並不是什麼多困難的事情,更別提禪座裡面,很可能有很多大舌頭,愛炫耀,等等這些管不住嘴巴的人了。

  沈老四很快就親自帶著人,利用沈家的名頭去打探情報了。

  不打聽不知道,一打聽嚇一跳,還真的就和遼王殿下所說的一樣,近期在禪坐裡面,還真的來了一幫很重要的客人。

  而這些客人也不是別人,正是北元來的使臣們。

  但這些使臣們來的目的,沈老四就不太清楚了,這也不是光靠打聽能打探出來的消息了。

  畢竟佛寶國師也不可能把這些事情到處亂說的。

  而朱啟算算時間,再一推測,就知道這些人,肯定是奉了王保保或者北元梁王的命令過來的。

  畢竟劉伯溫給北元梁王寫的信件,這都快兩個月過去了,消息飛的再慢,這時候月該有結果了。

  多半是王保保派過來的使臣團,要來安撫佛寶國師的呢。

  了解到這些情報之後,接下來就是要確定該怎麼行動的事情了。

  朱啟深思熟慮了一陣,做了一個大膽而且冒險的決定。

  既然北元都來了使臣,大明這邊為啥不能來使臣呢?

  自己這個遼王,可不就是總督西南邊防之事,派遣一個使臣團去和烏斯藏的佛寶國師接觸,一來合情合理。

  二來讓北元使臣團們撞個正著,正好加深反間計啊!

  讓佛寶國師,早日放棄掉搖擺的想法,一心跟著咱們大明混,那才是硬道理。

  朱啟決定下來之後,說干就干,將此事與沈老四他們一說。

  沈老四立馬拍胸脯就說了,縱使有千萬危險,但如果能夠為大明效力,萬死不辭啊!

  朱啟很感動,誰說商人都沒有愛國情懷的,那只是少數的黑心商人罷了。

  大部分的漢人,這時候都絕對愛國的,你看沈老四就很愛國。

  那沈老四能不愛國嗎,先不說遼王殿下先前表現出來的神奇之處,那葛爾卡瑪直接就放人了。

  就算是指望著遼王殿下以後當自己沈家的靠山,這時候都要想盡辦法的巴結遼王殿下才是啊。

  兩國交戰尚且不斬來使,更何況現在烏斯藏和大明都還沒開戰呢,假扮成使臣團,去和佛寶國師接觸,也不一定有生命危險的。

  一群人準備妥當,便帶著朱啟寫的信件,跟著就去佛寶國師的禪座去了……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