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便是十數日,眼看接近年關,大雪封路,卻有層出不窮的壞消息送至高琛的案頭。
先是邊境暴雪,凍死無數牛羊,以此為生的百姓陷入饑荒困境;又是平京不遠處的清水縣山體滑坡,原本依山傍水、豐衣足食的百姓遭此劫難,房屋被毀、死傷無數。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不算嚴重,但堆積起來也足夠人頭疼的小事。
寒霜過境,不止牛羊凍死,百姓辛辛苦苦栽種的菜也難以倖存。城中的糧食隨著緊缺而價格日漸上漲,即便官府管控,亦有糧商趁機坐地起價。凍死的、餓死的百姓數不勝數。
年年如此,無一例外。
天災面前,即便是君王也要低下頭顱。
很快,當今毫不猶豫寫下罪己詔,又令能臣馬不停蹄地前往災情嚴重的地區賑災救民,穩住局面。
大難當前,自當君臣一心。然而,高琛「賊心不死」,希望在這個關頭立下儲君,來穩住民心。
他同阮皇后商量,後者得了阮符阮箏兄妹的叮囑,態度不冷不熱,但也沒有拒絕,只似笑非笑道:「林貴妃心甘情願,讓大皇子過繼我名下?」
高琛沒想到阮皇后這樣好說話,頓時驚喜不已,握著阮皇后的柔荑道:「阿雪向來識大體,斷不會拒絕的。更何況,宮中皇子皇女,都是認你為母親,不論何時何地,都會孝敬尊重於你。」
這是高琛對阮皇后的保證。
——真是可笑。
阮皇后看著高琛離去的背影,臉上浮現一抹譏誚。
她就不信,林氏捨得把兒子拱手讓人。
果不其然。
林貴妃一聽這話,臉上血色褪了個一乾二淨,整個人搖搖欲墜,倒在高琛懷中,一雙水眸哀哀望著他,道:「聖上,我只大郎二郎兩個孩子......」
高琛耐心道:「大郎早已過了知事的年紀,便是記在皇后名下,也不妨礙他私下裡喚你阿娘。」
這裡不得不提一句,按照規矩,所有皇子皇女都要尊皇后為母,而對自己的生母,只能稱呼姨娘。
但是高琛寵愛林貴妃,從未約束管教過這點小事,是以大皇子和二皇子,包括二皇女,都是稱呼林貴妃為「阿娘」。
高琛說話句句在理,大皇子已經是可以成家生子的年紀,又非襁褓幼兒,便是將他記在皇后名下,也不會過多親近。
然而,林貴妃一個勁搖頭,哀求道:「臣妾知道聖上看重大郎,可那是臣妾歷久九死一生才生下的孩子,您早年答應過的,不會把大郎和二郎從臣妾這裡奪走......」
高琛皺眉,道:「大郎離太子之位,只差一個名正言順的出身。阿雪,你向來懂事,怎麼這回鑽牛角尖了?」
林貴妃有苦難言。
近些年,高琛每每要立儲,便被滿朝重臣支持正統的名義阻止。只因高琛當年雖是庶出,但先帝為立儲,特意將他過繼在已故正妻的名下。朝臣阻止也是有理有據。
沒法,高琛只讓大皇子去驚鴻殿勤快一些。
殊不知便是因為如此,林貴妃心裡膈應,越發覺得大皇子唯利是圖,早就不似兒時那般孝順懂事。
林貴妃不敢想,一旦大皇子被過繼到阮皇后名下,怕連自己親娘姓什麼都不知道了,日後哪裡還指望得上半點?
她死活不鬆口,淚水漣漣、苦苦哀求,看得高琛是心煩意亂。
他雖然寵愛林貴妃,但卻非昏君,豈會因婦人之言壞他長子前程?高琛還有一句話沒說,小門小戶出身,到底比不上父皇為他聘的正妻。
雖說阮皇后驕奢放縱,可怎麼說也是陳留阮氏出身的高門貴女。不論是每三年一次的祭祀大典,還是宮宴,這些大場合從未出過半點差錯。更何況,阿鏡哪有林貴妃這樣小家子氣!
簡直目光短淺!
高琛私底下跟大皇子商量,決定瞞著林貴妃,大皇子恭敬道:「一切都聽阿耶的,兒臣知道,阿耶這麼做都是為我著想。」
長子能這麼懂事,高琛欣慰無比。
只是還不等他下旨,外頭忽然興起一陣沸沸揚揚的流言。
說是這幾年的天災如此之嚴重,都是因為聖上要立大皇子為儲!
否則,怎麼不見從前如此?
尤其是江南一帶的學子,堅持維護正統。
「中宮並非無子,皇后娘娘嫡出的神光公主,自幼聰慧敢勇,又在敬文館念書,學問一騎絕塵,碾壓幾個兄長。難道不比大皇子更能勝任儲君之位?」
這話送到安王耳中,讓人笑得直冒眼淚。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夠之後,他惡狠狠道,「你也有今日!」
被嘲笑連一個丫頭騙子都不如,對大皇子來說可謂是極大的羞辱。
不過,好在他們依舊沒把神光公主放在眼裡。
安王甚至加了一把火,鼓動那些愚昧無知的百姓,去相信這一切災害都是大皇子帶來的。
大皇子想要成為儲君?
可以,儘管做夢去吧!
外頭流言愈演愈烈,中宮不僅不受影響,反而下了一道旨意。
——皇后娘娘並神光公主以身作則,勤儉節約,帶領後宮妃嬪將省下的財帛盡數換成糧食衣物,送到各地。
此乃一大善事,尤其神光公主主動請求,去清水縣救濟災民。
高琛大吃一驚,雖然知道女兒懂事,但沒想到她會有如此決心。
「神光,你一個女郎......」
「便是女郎,亦是阿耶的孩子,神光豈能眼睜睜看著阿耶為國事操心?」神光公主跪坐在父親身前,目光清澈,滿是憂心,「阿耶,您都生白髮了。」
高琛心口驀地一酸,笑道:「阿耶也是人,自然會老去。」
神光公主輕聲細語,「可是兒做不到在這宮中安享富貴。外翁也好,敬文館的諸位大儒夫子也好,便是阿耶,不也曾教導兒要體恤臣民?阿耶所說,兒謹記於心。」
頓了頓,她望著高琛動容的目光,低聲道:「況且,兒也聽說了外頭的一些不好的話,想必大兄心中亦不好受。倒不如,讓兒去清水縣。也好讓百姓知道,聖上並未忘記每一個大魏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