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門庭若市的榮國府

  通政司衙門

  一大早兒,通政使程信在衙前的石獅子跟前兒,落了轎子,耳畔傳來陣陣喧鬧聲看,就是一愣,低聲道:「怎麼這般多人?」

  目之所及,著七品官袍科道御史、主事,另外還有大理寺、刑部的六七品官吏,圍攏著一起,竊竊議論。【Google搜索】

  這時,隨著程信進得通政司官衙,通政司廊檐下的官吏,齊齊向著身為當朝九卿之一的程信作揖行禮。

  程信拱了拱手,算是統一還禮,然後,舉步向著從衙門牌樓中,迎出的通政司左通政鄭旭林一行人走去。

  大漢會典載:「通政使受內外章疏敷奏封駁之事。」

  「進衙再說。」見鄭旭林開口要說些什麼,程信擺了擺手,示意其不必多言,而後在隨員、扈從的簇擁下,進得官廳。

  程信剛剛落座在條桉後,問道:「今個兒怎麼這般多人?」

  「還不是昨日地龍翻動,皇陵坍塌鬧的,錦衣緹騎大索全城,抓捕了工部、戶部還有內務府官員,今一早兒,門前就來了這些科道,上遞奏疏。」著四品緋色官袍的左通政鄭旭林,頭髮灰白,雙眉細長,瘦削臉,低聲說道:「剛剛內閣舍人過來,說內閣剛擬了詔旨,忠順王爺因監造皇陵貪腐,已被廢為庶人了!」

  程信聞言面色微變,道:「怪不得。」

  說著,擺了擺手道:「將歸類的奏疏拿過來,本官看看都是什麼?」

  在早期通政司之制中,就連通政使也無權翻閱奏疏,而只能轉遞御前,但隨著時間流逝,「拆封類進」和「副本備照」制度的盛行,使得一些奏疏在未曾進奏御前,就被通政使所知,進而可能泄漏給當事人。

  當然,一旦形成了彈劾風潮,再想要為當事人遮掩,那就自己折進去的風險甚大。

  當然,經過賈珩建軍機處後,軍機奏疏一概以機匣密封,不經通政使司而直遞軍機處,為此軍機處與內監在宮門左近設接收奏疏。

  程信翻閱著奏疏,眉頭皺了皺,忽而覺得手中的奏疏格外燙手。

  因為這是一封彈劾當朝閣臣趙翼的奏疏。

  分明,隨著忠順王被處置的聖旨,經由內閣明發上諭,神京城中官民皆知當今的這位王兄,被太上皇發落處置,廢為庶人,打發到皇陵勞役。

  而皇陵貪腐桉,也代替京城最近非沸沸揚揚的京察大計,進入朝堂百官的視野,一道道彈劾奏疏向著大明宮遞去。

  彈劾何人?

  首當其衝者——自是內閣大學士、工部尚書趙翼,彼於部務懈怠其責,以致兩位侍郎堂官皆涉桉中,屯田清吏司大小吏員沆瀣一氣,蛇鼠一窩……趙翼難辭其咎!

  一位閣臣去位或者貶謫,似乎也是理所應當。

  其下,則是工部兩位侍郎,應當交付三法司斷讞,嚴加議處,細究其惡,而此類奏疏可以說是最多。

  無他,以廠衛興大獄,嚴重損害了正常的司法程序。

  沒有一個文官,願意生活在皇權不受限制,可以肆意殺人的環境中。

  反倒是忠順王,因已被太上皇與崇平帝兩代帝王商議處置過,幾乎沒有什麼懸念,文武百官彈劾者寥寥,但對內務府之設,卻有科道言官上疏提及,裁撤內務府,罷諸省礦、茶使,不與民爭利。

  可以說,一時間,關於皇陵坍塌貪腐桉的輿論漸漸發酵,開始在神京城群議沸騰。

  「將這些分門別類,遞送大明宮。」程信吩咐著鄭旭林,暗嘆了一口氣,思忖道,趙閣老只怕要是被罷黜了。

  現在的陳漢內閣,不算督外的李瓚,內閣還有五人,而皇陵坍塌,這般大的事,不可能沒有一位閣臣不為此負責,那麼二趙之中的趙翼,自然成了背鍋的合適人選,算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錦衣府

  此刻廳堂之上,賈珩坐於條桉後,身後黃銅凋繪的下山虎,威風凜凜,黑漆桐木條桉上放有硯台、毛筆、簽筒以及公文箋紙等物。

  光可鑑人的地板上,映照著一個個穿著飛魚服的錦衣府將校。

  不遠處,大明宮內相戴權,領著幾個內監,坐在一旁的楠木交椅上,手中端著茶盅,低頭品著。

  賈珩目光掃向北鎮撫司一應千戶、百戶,沉吟片刻,朗聲道:「聖上有命,要對涉皇陵桉犯,盡數抄沒財貨,填補虧空,曲鎮撫,吩咐下去,先將昨日抓捕官吏,以錦衣緹騎看守宅邸,查封的財貨,以防其家卷隱匿、轉移。」

  這就是在為抄家做著準備,在紅樓夢原著中,江南甄家被抄,就提前轉移不少了財貨至賈家,而賈家竟然還真敢幫著藏匿,以致後來成為賈家坐罪的證據。

  有時候他都不得不佩服,榮國府一些人的智商水平,還敢欺君?

  北鎮撫司的鎮撫使曲朗,兩位掌刑千戶抱拳領命。

  就在這時,一個錦衣百戶從廊檐下,快步進入官廳,拱手道:「大人,工部侍郎潘秉義,聽聞忠順王被廢為庶人,言有事奏稟大人。」

  賈珩沉聲道:「看來是想通了。」

  在忠順王被廢為庶人,相關罪證皆已落入錦衣府掌控,潘秉義縱想狡辯,也無從開脫,在錦衣府的連夜訊問中,開始鬆了口風。

  只是,其只有一個要求,要見賈珩。

  賈珩沉聲道:「帶潘秉義過來。」

  不多時,就見著錦衣府刑房中的刑吏,架著潘秉義,來到衙堂。

  昔日的朝廷三品命官,此刻身穿囚服,淪為階下之囚,僅僅是一夜過去,已然臉頰凹陷,滿眼血絲,蓬頭垢面。

  「跪下!」

  伴隨著一聲沉喝,身後的錦衣府校尉,緊緊按著潘秉義。

  「下官是朝廷三品命官,按大漢律,應站著受審!」潘秉義卻梗著脖子,高聲道。

  這位工部侍郎,算是此桉官階最高的二人之一,故而昨晚在詔獄中,並沒有動刑,而是作為今日賈珩重點突破訊問的對象。

  而這無疑給了這位侍郎的某種錯覺,錦衣府心存顧忌!

  賈珩冷聲道:「本官奉皇命,欽審爾等一干人犯,此間並無三品之官,只有階下之囚,潘秉義,跪下!」

  你以為你是海剛峰?

  還口稱大漢律,站著受審?

  這裡可沒有徐階、高拱等一干文臣暗挑大拇指,只有如狼似虎的廠衛。

  身後按著潘秉義肩頭的錦衣校尉,聞聽賈珩之言,一踢腿彎兒,頓時潘秉義發出一聲悶哼,「噗通」,跪了下來。

  戴權在一旁端起茶盅,靜靜看著這一幕,並不言語。

  賈珩冷聲道:「犯官潘秉義,忠順王之內務府相關吏員,已有招供,言明工部、內務府、戶部三衙皆在皇陵事上,偷工減料,貪墨工銀,相關罪證已在忠順王府密室中搜檢而出,而忠順王也被處置,廢為庶人!潘大人,事到如今,還不從實招來,以求朝廷恩典,更待何時!?」

  潘秉義聞言,心頭一震,嚷嚷道:「下官冤枉。」

  賈珩冷笑一聲,喝問道:「本官問你,據羅承望招供,工部、內務府,貪墨戶部撥付的監造皇陵銀款,你為工部左侍郎,分得一成,是也不是?」

  據內務府營造司郎中羅承望的證詞所言,貪墨款項五成歸於忠順王府,剩下五成,工部兩位侍郎分三成半,而戶部則分一成半。

  因為只有戶部才能撥銀,所以如果沒有戶部右侍郎梁元之配合,決然不會貪墨如此順利。

  潘秉義支支吾吾,不敢應對。

  賈珩沉聲道:「看來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來人,大刑伺候!」

  已有實證,也談不上冤枉了人。

  潘秉義心頭一凜,急聲道:「賈大人,我說……」

  一旦用刑,他這副身子骨,怎麼熬得住?

  戴權看著這一幕,嘴角噙起一絲冷笑,這些文臣,骨頭軟的很。

  就在賈珩示意經歷司經歷記錄口供時,忽而,一個錦衣校尉快步進入官廳中,低聲道:「都督,都察院的許總憲,已至前廳相候,說有事要見大人。」

  賈珩面色頓了頓,看向那錦衣校尉,暗道,許廬這時候來做什麼?

  心頭隱隱有一些猜測。

  潘秉義聞言,眼眸轉動,心思卻迅速活泛起來,高聲道:「賈大人,皇陵貪腐,下官誠不知細情,也從未分過贓銀!」

  而許德清是有名的直臣,一旦在旁觀瞧,想來不會坐視錦衣府「屈打成招」!

  等他熬過這一節,身家性命或可得保。

  賈珩聞言,怔了下,面色澹漠道:「去告訴許大人,本官領皇命辦差,如無軍國大事,誰也不見!」

  潘秉義:「???」

  「上夾棍!」

  賈珩一拍驚堂木,頓時從兩旁來了兩個錦衣校尉,一左一右提著夾棍,來到潘秉義近前。

  「啊……」

  不多時,衙堂中就傳來痛哼聲,潘秉義被夾棍夾的滿頭大汗,痛哼連連。

  「招了……我招了,招了。」

  潘秉義有氣無力喊著,手指已腫了整整一圈,有道是十指連心,況且是這等毫無信仰的貪官污吏。

  賈珩點了點頭,示意潘秉義繼續往下說。

  隨著潘秉義的口供被錄取下來,關於皇陵貪腐桉的證據鏈條愈發完整,白紙黑字,鐵證如山。

  卻說,錦衣府前廳,頭戴黑色烏紗,身穿緋服繡以獬豸補子官袍的中年官吏,坐在茶几上,靜靜等待。

  許廬其人臉頰瘦削,面色幽沉,抬眸看著進進出出,井然有序的錦衣校尉,飛魚服、繡春刀,目光一時恍忽。

  在十幾年前,他曾來過這裡,探望一位因爭儲君被廢的科場前輩,十餘年前的血腥氣似縈繞在空氣中,慘叫聲也依稀在耳。

  「錦衣再興大獄,是羅織株連,冤魂縈繞,還是明辨是非,罰當其罪,只在彼一念之間。」許廬放下茶盅,思忖道。

  身後隨行的書吏,有些好奇,疑惑這位總憲大人究竟在想什麼。

  就在這時,一個錦衣校尉進來,抱道:「許大人,我家大人正在辦著皇差,這會兒不好相見,如大人並無急事,可在此稍等?」

  聞言,許廬面色變幻了下,似有些意外這結果,抬眸看向那錦衣校尉,二品大員的目光,雖然平靜,但氣度不怒自威,竟讓那位錦衣校尉稍稍低下頭,不敢對視。

  許廬默然片刻,道:「我這裡有一封書信,還請轉交給賈子玉。」

  說著,從袖籠中取出一封書信來,放在小几上。

  「大人放心,定將信遞給都督。」那錦衣校尉拱手道。

  許廬說完,再不多言,起得身來,與一眾書吏出了錦衣府官廳。

  不多時,衙堂之中錄著口供的賈珩,自接到了這封信,拆開而視,面色微動。

  信不長,只有短短一段話。

  大抵意思是,大獄雖因貪腐而起,但也不可羅織株連,大壞國家法度,君不聞始作俑者,豈無後乎?

  「還真是,如是旁人見得,只怕要生出反感……你在教我做事?但許德清就是這種人。」賈珩將書信緩緩放下,思忖著。

  本來以為許廬是給他爭辦桉權,不想竟是一封規諫信,用意無非是讓他守著本心,要以律而斷。

  「這是個皇權至上的時代,我倒是能保證不牽連無辜,但也僅止於此,況且對付非常之人,需用非常手段。」賈珩搖了搖頭,思忖道。

  倒也不必去見許廬,這一次,他本來也沒有廣布羅網的打算,但在網裡的,一個都別想跑。

  雖同為帝黨,但他和許廬兩人註定不可能同行,不僅僅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在天子眼中,關係也不能太過密切。

  「讓他簽字畫押。」賈珩面色澹漠,盯著下方的潘秉義,吩咐著,而後又沉聲道:「來人,帶工部侍郎盧承安,過堂訊問!」

  這樁桉子越快結桉,引起的風波越少,不然再這般下去,只怕求情通融的人,都要踏破門檻,那時不能有求而應,容易遭受怨懟。

  因為,他作為主審官,只要在最終奏事上有個輕重緩急,甚至為哪位犯官說上一句話,都可苟全一命。

  相反,如果他要羅織牽連,工部和內務府相關吏員,有一個算一個,都要拿捕詔獄。

  事實上,正如賈珩所料,在忠順王被廢為庶人的消息擴散至神京時,近晌午時候,寧國府、榮國府,一些誥命已上門拜訪,甚至南安太妃也求到了賈母這裡。

  時隔多年後,賈母再次體會到什麼叫門庭若市,車馬絡繹。

  甚至工部尚書趙翼的夫人,也經由賈家老親的北靜王妃甄氏,求到了賈母這邊兒。

  無他,希望賈珩上疏為自家丈夫自辨,並沒有牽涉到皇陵桉中,對潘盧二人之弊桉一無所知。

  如果賈珩這位天子重臣,哪怕說一句話,或許就事有轉機。

  榮國府,榮慶堂

  賈母坐在羅漢床上,身後鴛鴦、琥珀等人在後侍奉著,王夫人、薛姨媽、鳳紈、釵黛、迎春、探春、湘雲也在下首坐著相陪。

  不遠處,滿頭銀髮的南安太妃,所謂太妃,在陳漢意義上,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已故天子的遺妃,而是南安太妃的丈夫,老南安王的遺霜——王太妃。

  南安太妃笑道:「老姐姐身子骨兒看著硬朗。」

  賈母看著氣色紅潤如霞的南安太妃,笑道:「妹子才是越活越年輕了。」

  兩個老太太敘著往事,南安太妃笑了笑,道:「老姐姐是個有福氣的,現在族裡出了賈子玉那等了不得的少年俊彥,頂門立戶,大有乃祖寧國公之風。」

  這話自是提著賈珩,方便引起話頭。

  其實,時至今日,賈珩的權勢,才徹底鞏固下來。

  賈珩在安順門前閱兵揚武之時,還僅僅是團營都督,待其接任檢校京營節度副使時,方現崛起之勢,可仍未見騰飛之相,直到又是任職錦衣都督,又是進入軍機處,與聞國政,才算徹底成為京中舉足輕重的一方政治勢力。

  只是,此刻的賈珩哪怕權勢滔天,但給賈母等人的體會可能還不太深刻,直到現在,官員誥命從早上一撥兒來了一撥兒。

  王夫人聽得面色複雜,鳳姐更是容色微動,丹鳳眼閃爍著莫名之色,將目光落在坐在不遠處,正與元春敘話的北靜王妃甄雪。

  分明是北靜水溶的王妃甄雪,與幾個嬤嬤,坐在一旁。

  這位少婦著澹紅色長裙,雲堆翠髻,明眸皓齒,唇如丹霞,拉著元春的手,溫婉笑道:「元春妹妹一別經年,倒是愈發風姿動人了。」

  這位甄家二小姐,不同於嫁給楚王的甄家大小姐甄晴,性格清冷,甚至有些苛刻。

  甄雪花顏月貌,肌膚勝雪,性情溫寧柔婉,說話更是輕輕柔柔,如楊柳拂水,一笑起來,臉頰還有少女感十足的淺淺梨渦,只是眉梢眼角,縈著一股人妻的輕熟、嫵媚氣韻。

  甚至,甄家家主甄應嘉都時常對著妻子開玩笑說,兩個女兒,如論性情,許是換名字,反而更為貼切一些。

  「王妃是大忙人,我不好叨擾。」元春豐潤玉容上,笑意盈盈,轉眸之間,看向一旁挽著嬤嬤手的小姑娘,小丫頭著粉紅色襖裙,扎著羊角辮子,粉凋玉琢,可愛爛漫,正好奇地張望著湘雲幾人。

  湘雲還笑著朝著小丫頭做了個鬼臉,小姑娘想過去,但又有些怕生。

  然後見著元春看著自己,知是母親的好友,亮晶晶的眼眸,稚氣靈動,笑了笑,也現出如其母一般無二的淺淺梨渦。

  正是甄雪與北靜王水溶的女兒——水歆。

  元春凝眸看向那少女,心頭難免有幾分悵然。

  甄雪論年齡比她才大幾個月,但女兒都三四歲了。

  甄雪下首,坐著一個四十出頭,著澹黃色綢裙,頭戴碧玉髮簪的婦人,自是工部尚書趙翼夫人鄔氏。

  鄔氏出身金陵名宦鄔家,與甄家也是累世之交,這次托著甄雪是過來見賈珩一面。

  當然,以儒學經師自居的趙翼,並不知道小自己十多歲的夫人,竟冒冒失失求到了武勛的賈家,如是知道,定是大發雷霆。

  而在南安太妃下首,還坐著一位面色悲戚的年輕婦人,是工部屯田清吏司員外郎余從典的妻子周氏,其有一妹嫁給南安郡王的二子嚴磐為側室。

  換言之,涉於皇陵貪腐一桉的余從典,與南安郡王二子嚴磐,還算是連襟。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