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說歐萌萌調了職,也真的是好事,她有大學文憑,去大學當老師,這時真是正常的調動。而京如也就真的被鄭校長弄到紅星小學去了。
京如還真的無所謂,離家近也不錯,再說歐萌萌和鄭校長關係很好,她又不像姐姐那麼逆天,基本上屬於正常的女孩,在別地不好說,但在紅星小學,就算是很好混了。
其實這幾年,大家明顯的,都越過越好了。像他們院裡第一個中專生的雨水,頭一年畢業,就被分配到了派出所工作。
當然不是他們這片,但這會子京城的城區面積也沒那麼大,她被分配的片區,離家也不太遠,每天騎車上下班,也極容易。穿上制服,大院裡誰能不羨慕。
等雨水畢業了,傻柱和婁小蛾也就順理成章的結婚了。婁小蛾讓傻柱到後院住,前院的房子就放東西。其實她就是不想和易中海離太近,煩。
歐萌萌還真不好說啥,雖說婁小蛾沒跟她說過,但她也懷疑,婁小蛾的一些東西估計就在那小屋裡。而且不好弄出來。真的她搬走了,她能讓歐萌萌別把房子出租?哪怕是把房子給秦京如住也不行啊。
至於說把東西弄出來,這是不是就得告訴傻柱?要知道之前自己和他說的時候,就是說的是,連傻柱也不要告訴。
現在估計婁小蛾也不敢。這幾年,他們與婁家父母的信都少了,都是打電話。約好時間,婁小蛾去郵局接電話。而電話里,也就是說些家長話。就算有人聽,也聽不出什麼來。
他們結婚,婁家父母也沒回來,只是請京城的周總送了一幅字給他們。就掛在他們的堂屋裡,與領導的信放一塊。這字可是周總的親筆,就寫的相親相愛四個大字。代表了長輩的一片慈心。
這種情況下,讓傻柱和她住在後院裡,以易中海當藉口,也是聰明的。
歐萌萌也就當不知道,有婁小蛾住在這兒,她也能簡單一點。不然,回頭人家說她的房子多,問她借,她怎麼辦?她真不想在這院裡招個外人進來,主要是借出容易收回難。這房子可是她自己的!
所以這會子,婁小蛾以易中海為由頭,也是好事。因為傻柱換工作之後,雖說是可以每天回家了,但是工作壓力其實更大了。
因為之前大部分時間他都是做大鍋飯,他真的就是以訓練自己基本工在做。但是,現在,每次,都是實戰了,而且他們就算不是對外的地方,但全國各地的客商,都要在這兒,每餐都有重點客戶,都要他做出來。
而每月總幾次特別重要的,要提前幾天安排,連菜單都要提前弄出來,交上面審核。所以想想看,這種壓力下,傻柱都沒時間傻了,也沒時間說風涼話了,所以這樣,家裡的事,他其實也管不了太多。
他個人也覺得,自己既然管不了家,讓婁小蛾在秦家更安全。他其實心裡還是覺得婁小蛾是之前的小傻子。覺得在秦家才是最安全的。特別是,婁小蛾很快就懷孕,秦家人多,相互照應著,對孩子也好。
當然,有了傻柱,秦家的生活也提高了不止一檔,這會子,傻柱帶的,就真的是符合他的身份的。而且,這真的占的是公家的便宜。連歐萌萌都不知道該怎麼拒絕。而且婁小蛾在他們家搭夥了這麼久,歐萌萌曾經提出,他們婚後,要不要分灶,廚房那麼大,不用客氣的。不過被婁小蛾拒絕了,傻柱能在家吃幾頓?他連周末都沒有的人,還能能指他回來做飯?
歐萌萌想想也,他們食堂之前有大師傅,那大師傅可是和何大清一輩的,京圈的廚子圈能有多大,結果子侄輩的,一來就是副主任,管他們這麼一大票專業廚子,憑什麼?所以頭兩年,傻柱就是守在那兒,誰請假他都自己頂上。哪怕是切墩的,他都頂得讓大師傅啞口無言。
其實這還是小道,畢竟你是來當主任的,是要管事的。這會子,又沒有真的管理學來讓他學。他除了手藝好,重要是不能讓人覺得他是被上頭派的馬屁精。所以他除了有拿得出手的手藝,還要能服眾!
他真的是用兩年時間才把餐飲部給盤順了。就算他們是盤順了,才結的婚。但是忙碌卻是已經確定了下來。比如他們餐廳已經打出了名堂,還要去領導家做家宴。這時,也的確指不上他。
而就算最困難時期過去了,但物資還是不夠豐富。大家其實過得都苦哈哈的,他們還是一個月二兩肉,也就京如考上師範後,戶口落在學校,她也算是吃商品糧了。每月有津貼,有糧票。但這並不能改變什麼,比如京如住校,他們家也就只能靠著歐萌萌想像,然後儘可能做好吃一點,物資是改變不的。
但有了傻柱就不同了,他拿回的,就真的是好東西。肉都算差的,你們只要想,他是做譚家菜的,而譚家菜主料可是鮑參翅肚!
加上歐萌萌家原本就有母羊,有兔子,有雞蛋,過了困難時期,但還是沒有禁止養這些,他們還是養著,前院的菜地還是取消了,但後院裡,他們家還是挺熱鬧的。所以,婁小蛾婚後搭夥,雨水偶爾回家,也是過來吃飯。歐萌萌也沒占他們家的便宜。只是讓大家知道,這是兩家合一家了。
當然,在傻柱的長子出生時,易中海離開了。易中海在大院不受待見,而在廠里也邊緣化了。歐萌萌自己不怎麼關注這些人,只要你不作,我保證想不起你。
但世人,大多都是捧高踩低,易中海這幾年在廠里,院裡也受了不少氣。現在他已經不想找養老人選了,他就想重新開始。
而易中海其實挺聰明的,至少在他同等的人中,算是很聰明了。沒看,他就是八級工。而劉海中,那麼要求進步,那麼努力,也是拿到高小文憑之後第二年才考到八級鍛工。易中海生生的比劉海中早了十多年。這不是本事是什麼?
所以他是比這些人更關注時事的,60年代,國際局勢緊張,周邊戰火不斷。當時國家主要的工業70%分布在沿海大中城市。為了備戰備荒,國家在第三個五年計劃里提出全面重點抓好三線建設。
這個從58年就開始籌備,但風一直在吹,像鋼廠這個,就是重點企業了。六三年時就已經各種傳言,然後六四年時,就已經成了定局,還沒開會,車間裡就都傳遍了,而易中海第一時間,不等人家動員,就直接遞了申請。他要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