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仁義之師
因為要趕路,護衛隊們走了幾天,練了練行軍,就再次騎上馬。💢🐳 6➈𝕤𝓱υ𝔁.𝐜Ỗᗰ ♔★
這一次,他們練習騎砍。
相比於行軍,護衛隊們對騎兵的戰術技能興趣更大。
而教官們也教的很認真,各種竅門技巧告訴眾人,讓他們趕路體會。
漸漸地,大腿內側被磨破了皮,幾乎都變成了羅圈腿。但趕路還要繼續,最初的疼痛過去後,他們的騎術就上來了,騎在馬背上風馳電掣,各種翻身上下馬,偶爾拔出刀劍與木槍挺刺。
那威勢,確實很嚇人。
「怎麼一路上,也沒個不長眼的小毛賊過來劫個道?」
走了十幾天,一路上都平安無事,讓賈蓉有些不滿意。還以為路上能遇到綠林好漢,讓他衝殺一番呢。
奈何,走了十幾天,一個小毛賊也沒有遇到。
無論百姓商人,但凡在路上瞧見他們這麼多人,全都敬畏的遠遠避開,生怕惹禍上身。
竟是十分平安。
「好罷。」
賈蓉搖頭,放棄了這種念頭,專注於護衛隊訓練與軍官們結交。保證眾人吃喝供應。
護衛隊就不說了,早已習慣了賈蓉的大方。
而那些教官們,第一次跟著賈蓉做事。瞧見賈蓉花錢如流水,每天三頓飯,頓頓都有酒肉供應。不禁感慨賈蓉財大氣粗,這一次出來真是賺大了。
不僅是他們。
在路上,賈蓉還遇到了許多『難民』。
都是家裡遭了災,在路上乞食逃難的人群。
近些年,大周各省道州府,天災人禍,民不聊生。
出了神京城,在鄉下就看到許多難民,往大城鎮涌去。
無論是賣身為奴,還是打工幹活,總要求個活路的。
在鄉下,地里產不出糧食,只能低價賣掉土地、賣兒賣女。可失去土地,他們就失去了活下去的資本。連給別人當佃農也沒人要,因為破產的人太多了。
從神京到關外的路上,一路都能看到這樣的人。聽說關外莊田上很缺人,他們都想去關外求個活法。
「闖關東嗎?」
賈蓉喃喃低語,旋即讓人去城鎮裡採買糧食,在路上救濟難民。
「爵爺,這麼多人,救濟不過來的。」有焦大、孫瑞、一眾京營軍官勸他,但賈蓉卻搖頭,「能救一個是一個,於我而言,不過多掏幾兩銀子。於他們而言,卻是多一條活下去的希望。」
聞言,焦大、孫瑞、一眾京營軍官全都感慨,讚嘆賈蓉仁心仁義,是個慈悲大方的菩薩心腸。
很快,賈蓉命人把米谷按難民人頭髮放下去。
不多,只有一斤。但卻讓難民面露感激,忍不住給賈蓉磕頭。很快在官道兩旁,就有炊煙升起,有香甜的米谷香味傳來,難民們圍著灶火,麻木的眼睛裡,重新亮起了對生活的希望。
「寧國府……賈爵爺……」
「黑山村、白石村、上關村……」
在難民的人群中,不時有人低聲議論,偶爾透露出幾個熟悉的字眼。
糧食發放下去,賈蓉也不介意多『提點』他們幾句。告訴他們自己是誰,以及關外莊田的名字,讓他們去了關外,到自己莊田上祈活。
「來了我的莊子上,只要努力幹活,我會讓你們都活下去的!」
賈蓉如此說道。
而有了他的仁義之舉,一眾難民們對他的話絲毫不懷疑。
漸漸地,走了一路,賈蓉的名聲就在這條官道上傳播起來。許多難民們,自發的為賈蓉揚名,帶著莫名的感激和對生活的希望,踏上前往關外的道路。
而瞧見這一幕,焦大、孫瑞、一眾京營軍官們,感慨賈蓉仁義時,也感受到難民們對他們的態度,漸漸有了變化。
不再是敬畏的冷漠,而是親近的友好。
當眾人紮營時,那些難民們,總是自發的過來幫忙。
還安札在軍營周圍,享受軍營夜晚的庇佑。一團團篝火明亮,把漆黑夜晚的寒冷全都驅散。如果幸運的話,還會領到賈蓉賞賜下來的酒肉,在夜晚嘗一嘗肉味和酒香味,讓他們越發感激。
老實說,這種『軍民魚水情』,無論焦大、孫瑞、還是一眾京營軍官們,還是第一次感受到。
有些不知所措,有些彷徨茫然。
這種變化,讓他們下意識的不安,卻又很快習慣,並沉浸其中。
「瞧見沒有,百姓是天底下最淳樸的人,只要你們對他們有一點點好,他們就回報你千倍萬倍!」在巡視營地的時候,賈蓉也感慨,對身邊人講述著,「我的士兵,至少要明白這一點。古之岳家軍,紀律嚴明,訓練有素,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方橫行天下,救國救難。那是真正的王者之師,百姓無不簞食壺漿以迎!這是天底下最堂堂正正的軍法。」
護衛隊們,自然是滿臉崇拜,對賈蓉的每一句話都無比信服。
而京營軍官們,也彼此議論,很享受這種變化,吹捧了幾句。
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落在賈蓉的眼底,他卻面色如常,只是暗暗想道:「想要改變一個人的觀念,沒有那麼容易。只要我今天紮下一顆種子,早晚有一天,它會生根發芽的。」
賈蓉知道,這年頭的官軍,紀律性很差,劫掠百姓是很常見的。
即使紀律性強的,也會偶爾擄掠。
一旦戰事不濟,更會發生屠城等不忍言的事。
官軍?王師?我呸!
賊過如梳,兵過如篦,官過如剃,這可不是一句虛言。
如果,在天底下所有人都擺爛的時候,突然出現一支岳家軍般的『仁義之師』,它的名聲就會扶搖直上,被百姓所普遍頌揚,會給主將帶來前所未有的聲望。
便是大戰,也會有百姓幫助,讓敵人陷入百姓的汪洋大海中。
賈蓉要練得,就是這種兵。
******
就這樣,賈蓉從京畿出發,一路沿著寬闊的泥土官道,率領百五十人,播散仁義之名,漸漸來到關外。
此時,草長鶯飛,已入三月。
可關外的寒風仍是很冷,土地硬邦邦的,眾人騎馬直行,冷冽的寒風刺的臉生疼,入目是遮天蔽日的山林。
關外與關內,完全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景象。
不走這麼一遭,賈蓉絕不會對大周邊境有更清晰的認知了解。
也不會知道,大周邊軍的真正戰力。
賈蓉一路而來,每次過關防,都會仔細觀察大周邊軍。在京畿附近的還好,守城官軍都是從各省道州府選上來的班軍,素質很差,戰力不高。
可越靠近邊關,邊軍身上的那股彪悍勁兒就顯露出來了。
能打!
這是賈蓉瞧見邊軍的第一直觀感受。
幾乎每個重鎮裡的邊軍,都顯露出彪悍的跋扈勁兒,仿佛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誰也不放在眼裡。
「怪不得北靜王,至今都是王爵,手裡握著這麼一群驕兵悍將,就連太上皇和皇帝都得客客氣氣的對待。」
賈蓉羨慕不已。
暗暗決定,在他進入京營後,也要迅速操練起來。
手裡有了兵權,心底才能不慌嘛。
「當然,絕不能像北靜郡王府一樣,苛待邊關將士們。」
賈蓉搖頭。
邊關將士的精氣神是不差的,可身上的裝備武器,就顯得太破舊了。
有些甚至裝備都湊不齊,別說鐵甲了,連布甲都有破損,讓人暗暗搖頭。
「真不把兵大爺當人啊。」
其實不止是邊軍,京營里也是一樣。
他身邊這群京營軍官們,來到寧國府報導的時候,同樣一副寒酸樣,還是賈蓉命人採辦了一套冬衣,讓京營軍官們換上了,方才顯露出幾分精銳勁兒。
而此時,被賈蓉養得膘肥體壯,一個個紅光臉面,走起路來都鼻孔朝天,看向那些邊軍的眼神里充斥著鄙夷。
大有一種京爺瞧見鄉下人的感覺。
而事實上也差不多。
因為大周京營禁軍的餉銀,確實要比邊軍高一些,待遇也更好。
可連京營里都過得很差,那麼這群邊軍,就是再武藝出眾,也不過一群『叫花子』,讓人看不起。
「只比班軍強一些。」有京營軍官們彼此議論。
賈蓉聽了也是點頭。
班軍,既所謂的軍戶們,每年都要選入京里操練,被稱之為『京操班軍』。一部分留在京城,與京營、十二團營共同操練,提高各地駐軍的戰鬥力。
而一部分,也會被調入京畿重鎮,或者關外,幫助邊軍守城。
這群人,是沒有餉銀的。
幸運的話,會領取一部分夏賞和秋賞,作為補貼。
如果不幸運,那就只能自己出錢買冬衣上京,自己掏錢在路上花銷,免費幫助朝廷守城做苦力。
說是班軍,其實比奴隸還不如。
所以,逃戶甚多,每次選操都是一次生死考驗。有錢的買命,沒錢的賣命,被朝廷榨取剩餘價值。
這是從前明遺留下來的制度。
其實從前明的時候,班軍就處於『死而不僵』的狀態。各種弊端很多,但始終維持著發展。大周奪取天下後,太祖皇帝經過慎重考慮,還是繼承了這一套制度。
沒辦法,實在太香了。
靠著班軍,朝廷每年能節省多少錢糧,又有大量的免費勞動力奴役。只需要付出一點點,就能收穫千倍萬倍。所以,饒是知道班軍制度存在很大漏洞,但大周仍是承襲下來,一直延續至今。
但過了關外,京操班軍減少,邊軍精銳縱橫鄉野,讓賈蓉暗暗心驚。
這些邊軍精銳,身穿鐵甲,騎馬縱橫,一看就是老武夫。
每日裡巡查地方,捕殺逃兵。
那殺人的麻利勁兒,讓護衛隊和京營軍官們,無不面色凝重,露出忌憚的目光。
這會子,他們全都沒有了鄙夷輕視,反而升起忌憚之意。
「邊軍是能打的……」
不止一次的,賈蓉聽見京營軍官們彼此議論說。
而他們的隊伍,也沿著平坦的官道,直往寧榮兩府的莊田而去。
關外莊田,源於大周太祖皇帝創立的「跑馬圈地運動」。
鑑於前明對九邊重鎮耗費太多,太祖皇帝經過慎重考慮,出讓一部分利益,允許開國功臣們在關外跑馬圈地,建立莊田,賞賜給功勳們。
事實上,皇帝與功勳們瓜分了整個關外遼東土地。
最大最肥美的土地,被皇族圈了,設立為『皇田』。接著是四大郡王府、開國八公、十二侯爺、二十四將軍。
這個制度,把皇族與功勳集團,綁定成了一個利益整體。
每年都要從遼東撈取不少利益。
這也是大周百年來迅猛發展,造成『昭武』『永興』盛世的基礎。
而關外韃靼人,看似勢大,每年都要南下侵略,其實也不被朝廷放在眼裡。因為邊軍的軍費,不止是朝廷一家支出了,世勛家族也會出錢出物,為了保護莊田而投入資本。
漸漸地,大周王法才能在關外紮下根來。
關外與中原,已經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無論誰要奪取,都要承受皇帝與功勳集團的怒火。即使一時戰事不利,也不會有人敢說什麼關外蠻夷之地,要放棄土地的話。
誰敢說,大周功勳集團能把他活撕了!
從這點來說,賈蓉是很佩服大周太祖皇帝的。
「果然,每個開國帝王都不是一般人。」賈蓉深入遼東,親身了解了遼東的制度體系環境,就越發對太祖皇帝充滿敬佩,覺得『跑馬圈地運動』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
與此同時,賈蓉的隊伍,也深入遼東,來到了一處莊園外。
「老爺,黑山村到了!」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吧書69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