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多難興邦

  第608章 多難興邦

  天災人禍,天災往往不如人禍可怕。

  黃河自古多災難,更何況如今的黃河兩岸住著萬萬黎民。

  若河南境內的黃河大堤被人掘開,哪怕只是小小的口子,也會在極短的時間內水淹千里,令廣闊平坦的河南大地成為千里澤國。

  持賈琮密令的親兵一刻都不敢停歇,冒雨遠赴山東,去金鄉衛調兵。

  在親兵出發後,賈琮也沒閒著。

  原本打算先暫歇幾日,現在看來,計劃的推進速度還是太慢。

  那些候在園子外的人,也該見見了。

  歸德軍被安排上了黃河大堤,分派至沿河歸德諸州縣。指揮使馮永堂親自帶人守在了虞城縣黃河大堤上,將歸德軍大旗插在最易發生決口的地方。

  站在虞城縣的城頭,遠遠能看到那面繡著白虎的軍旗。

  城中百姓一看朝廷大軍剛剛幫他們從老天爺的手中搶回了糧食,如今又半刻不歇的扛著工具上了黃河大堤,瞬間安心了不少。

  「大夏的將士,就是守護百姓安危的鋼鐵長城!」

  這句話被貼的滿城都是,虞城縣的百姓動容了。

  青壯們扛起了工具,婦人們烙好了大餅,煮上了肉粥,半大的娃兒抬著一同上了大堤。

  入夜時,雨又下了起來。

  賈琮蹚著泥濘,披著蓑衣站在了大堤的最高處。

  渾濁的河水在咆哮,一次次的拍打著堤壩。

  堤壩上是一排排的營帳草棚,暗弱的火把在這風雨中倔強的燃燒著,給忙碌的軍民們照出了一處處光亮。

  「再這麼下雨,怕是真的要出大問題啊!」

  哪怕是不懂河工水利的馮永堂,也已經看出來河南的這場水災,幾乎是不可避免了。

  光一個虞城縣,一個歸德府守住有什麼用?

  開封府那邊若是決了堤,水還能只淹開封府?

  「侯爺,咱們這邊都快頂不住了,洛陽、開封那邊可是正兒八經的地上河啊。您還是早做打算吧!」

  什麼打算?

  不用說,馮永堂是在勸賈琮早早回京去,或者是避去安全的地方。

  畢竟洪水不認什麼侯不侯的,洪水面前,眾生平等!

  賈琮一指外面冒雨加固大堤的軍民,還有那些正忙著給軍民煮著薑湯粥飯的婦人。

  「我能走,你也能走,甚至歸德軍可以避到高處去。可是他們能走嗎?」

  歸德軍隸屬大都督府直轄,並非地方衛所。就算大水來了,他們也可以毫無責罰的避去他處。

  但這虞城縣的百姓,世世代代就守在這片土地上求活。

  洪澇乾旱,除非是去做流民,他們絕對不可能跑到別的地方去。

  更何況,洪水若真衝垮了黃河大堤,大水淹沒的又何止是一州一縣之地?

  僅靠雙腳,又能逃到什麼地方去?

  「下官是不會走的,便是死,也要死在大堤上!」

  抹了一把雨水的代庭,拖著疲憊的身軀走進了草棚。

  他苦笑的接過了賈琮遞過來的薑湯,猛的灌進了嘴中。

  胡亂擦去了嘴角殘留的湯水後,這才緩了一口氣說道:「倒不是下官真不怕死,可下官是虞城縣令,有守土之責。真到了堤毀城滅,下官只能與虞城縣共存亡,沒有別的選擇。侯爺,您說,這黃河大堤真的能守得住嗎?」

  「守得住守不住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堤壩若毀,那就是千萬百姓的生死大劫。所以,咱們目前最主要的,就是按最壞的結果來想辦法將損失降到最低。」

  前世科技發達,眾志成城都不一定能避免天災,何況是如今。

  賈琮在心中早就做了兩套方案,與老師徐晉書信交流後,在數日之前就開始了籌備。

  他讓人取來輿圖,將馮永堂跟代庭叫到了跟前。

  借著昏暗的火光,指向了輿圖中的紅色標記。

  「賈寨?」

  「對,賈寨。還有附近幾個鎮子,往南直到夏邑縣,地勢低洼,是整個歸德府地勢最低的地方……」

  「不行!下官絕不允許犧牲我虞城縣的百姓!」

  賈琮的話還未說完,代庭就蹭的站了起來。

  他已經明白了賈琮的打算,為防大堤被衝垮,賈琮是打算泄洪疏導,減輕大堤以及下游的壓力。

  這也算是歷代抗洪保堤慣用的辦法,代庭能理解賈琮的想法,但他不願意。

  憑什麼要犧牲他虞城縣的百姓?

  前些日子還在賈琮面前唯唯諾諾的虞城令,此時卻赤紅著臉,挺起了胸膛頂著賈琮的壓力說道:「侯爺,不說夏邑縣,就下官的翼城縣,就有數萬百姓。您不能為了救別人,拿我虞城縣的百姓不當人啊!」

  「我說你是不是腦子被驢踢了,老子什麼時候說過要犧牲虞城縣的百姓?」

  賈琮啪的一巴掌拍在了桌案上,上面的碗碟杯子跳動了幾下,發出哐啷啷的聲響。

  知道這人是誤會了,不過倒也是個惜民愛民的好官,賈琮自然是不會怪他的,只得將自己的想法仔仔細細的解釋了一遍。

  「若雨再這樣下下去,洪災是無法避免的。咱們要為這萬萬百姓找到一條活路,想到最壞的結果。如果,本侯是說如果,這黃河大堤要是垮了,咱們就算死守大堤也是沒用的。不如先將地勢最為低洼,最適合疏導泄洪的地方清空……」

  ……

  「臣徐晉、賈琮恭請殿下安,自春末始,陝西、山西、河南諸多州府連日大雨,黃河水位持續上升,已然超過歷代洪峰之最……」

  「大堤雖經多次加固,但亦有疏漏之處。加之早前治河銀貪墨案牽連眾多,臣等不敢拿萬萬百姓之身家性命做賭注……故,臣決議,遷徙地勢最為低洼,最適合泄洪疏導之虞城、夏邑及南直隸之豐、沛四縣百姓,以備抗洪之用。」

  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的急奏,差點讓奉天殿的房頂被掀翻。

  大殿上的文武大臣吵成了一團,幾乎沒幾個人同意徐晉與賈琮的意見。

  開什麼玩笑?河南、南直隸本就是人口大省,四縣百姓加起來就有數十萬之巨。

  遷徙?往哪遷?

  就算是臨時安置到安全的地方,那也得耗費巨資,還很容易引起民亂。

  你徐晉師徒倆嘴皮子一翻就要遷徙四縣百姓,要拿四個縣來當做黃河的泄洪之處,老百姓會真的聽朝廷的話乖乖遷走?

  家裡的房子、田地怎麼辦?那些牲畜要不要一起帶走?

  到時候房子沒了,地沒了,老百姓回來還怎麼活?

  「按照臣的估算,算上臨時安置,災後重建以及對百姓的補貼安撫,戶部得預備一千五百萬兩白銀。」

  林如海的話剛剛說完,底下就立馬有人站出來反對。

  「臣反對,大堤不夠堅固,那就加固大堤。下點雨就要放棄黃河大堤,拿老百姓好不容易積攢的家業當犧牲品,他徐青藤這是在逃避責任。」

  太子爺看著這滿頭白髮的老御史也是頭疼,他敢信這老爺子真不是為了什麼蠅營狗苟的私仇,的的確確是為了公義。

  但有時候,這幾位敢噴皇帝的老御史們,真的是不通實務。

  他給林如海使了個眼色,便見林如海讓人取來陝西、山西、河南以及山東及南直隸近一個月的急奏。

  他隨便翻開一本,就開始念道:「元祐十六年四月初三,鳳翔府急報長安,連續十日大雨,渭河水位暴漲至往年數倍……」

  「四月初八,咸陽、長安、華陰等地,皆有奏報大雨如注。涇、渭等黃河支流,河水水位均越過百年來之最高警戒線。」

  「四月二十一,河水漫過洛陽黃河大堤,城中被淹。」

  「五月初二,開封府城大水過膝,十萬百姓不得不遷至城外最高處。」

  「五月初四,祥符縣城被淹……」

  「五月初五,儀封縣境內黃河大堤出現缺口。幸得儀封縣令帶領官民及時堵住了缺口。」

  「五月初七,徐州奏報,臨河大堤被衝出一道決口,徐州知府曹若冰帶領軍民衝上大堤,冒險堵住了決口保住了大堤……」

  一封封急奏,代表著這一次的洪水絕對是百年不遇。

  徐晉與賈琮的聯名奏章,是已經在為最壞的情況做打算了。

  涇渭等黃河支流的水位都超過了歷代以來有記載的水位,可見黃河這條已是地上河的大河,這個時候已經露出了她猙獰的一面。

  「諸位同僚,是毀四縣還是毀四省,孰輕孰重,我想諸位同僚的心中應該有答案吧。」

  林如海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有時候,朝廷不下狠心,那才會釀成更大的禍患。

  不過好在如今的大夏有的是銀子,有的是糧食。

  當太子劉弘親自下令旨,調京營數萬大軍,攜帶工具、糧草物資等等馳援遭災的黃河兩岸時,京城的百姓們也開始了自發的行動。

  ……

  「哎喲,我的鞋呢,誰把我的鞋踩掉了!」

  「我也要捐,我也要捐,我也要捐銀子,麻煩諸位給我讓條路啊!」

  國朝最富有的地方,除了東南沿海那幾座城池,就屬京城的百姓最是富裕。

  太子爺的令旨是早朝後發的,午後就開始有人陸陸續續的來到了皇城外。

  大夏門的守將都懵了,面對一個個揮舞著銀票、銀子的百姓嚷嚷著要給受災的災民捐款,還以為自己昨夜沒睡好,這會眼花做夢呢。

  原本太子爺是不打算接受老百姓的捐款,可林如海卻勸其接下。

  倉稟足而知禮節,當物質財富的達到一定程度後,人們就會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而且這是仁善之舉,朝廷本就該推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

  今日是黃河發大水,秦、晉、豫、魯等地的百姓遭了難,咱京城的百姓伸出了援手。

  等哪日京城的百姓遭了天災,黃河兩岸的百姓還會袖手旁觀嗎?

  當這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被一代代的天朝百姓刻在骨子裡,我天朝將會變得不懼任何天災人禍,不懼任何艱難挑戰。

  多難興邦,那是因為我們的百姓有著團結一致共抗劫難的堅韌意志。

  戶部直接將辦公的地點擺在了皇城門外,每一位捐款的人,都會收到蓋著戶部大印的文書。

  黛玉的鳳駕出現在皇城外時,大夏門前至少聚集了數千人。

  「鎮國文安公主,捐銀三萬、糧萬石、布萬匹!」

  「啊?」

  戶部的文書人都傻了,這是目前捐款數額最大的一筆,甚至超過了剛剛離開的京城商會會長。

  但他怎麼也不會想到,後面還有更大的……

  「德清大長公主捐銀三萬、糧萬石、布萬匹。」

  「長清長公主捐銀三萬、糧萬石、布萬匹。」

  「承恩公府捐銀捐銀十萬、糧萬石、布萬匹。」

  「永豐侯府捐銀十萬、糧萬石、布萬匹。」

  「寧國府捐銀十萬、糧萬石、布萬匹。」

  「榮國府捐銀十萬、糧萬石、布萬匹。」

  「忠順王府捐銀二十萬、糧萬石、布萬匹。」

  「冀王府捐銀三十萬、糧萬石、布萬匹。」

  ……

  一連串的十萬、二十萬甚至是三十萬的皇室宗親捐銀數額,驚呆了在場的所有人。

  在東宮忙碌的太子爺聽到後,甚是滿意。

  總算沒給老劉家丟臉,沒給皇室丟臉。怪不得忠順王妃崔氏跟黛玉從太后宮裡匆匆離開,應該就是去找各家商量捐款的事去了。

  而在大夏門外,捐款的人根本就沒有斷過。

  隨著皇室宗親、武勛貴戚的捐款高潮結束後,戶部文書的手都快累斷了。

  「我……我……我捐兩百隻羊!」

  啊?

  羊?

  一位精壯的漢子擠到了桌案前,用蹩腳的漢話將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過去了。

  雖是漢家裝扮,但仍能看出,這位是草原漢子。

  這漢子遙指外面不遠處的空地,那裡正有幾個人,驅趕著一群咩咩叫的羊……

  「我家是開羊肉鋪的,這羊湯加上藥材,最適合補充體力。抗洪救災的好漢們要是能多喝上幾碗,那絕對會很快恢復精神的。」

  「若是能配點小酒,那就更好了!」

  這漢子估計是把自己也給代入了,竟然嘿嘿笑著舔了舔嘴唇。

  「可這羊……」

  文書原本剛想說羊湯好喝是好喝,可要想遠遠運去黃河邊上,不太好辦。

  不想這漢子以為文書是覺得羊少了不夠分,急忙朝外面大喊:「你們怎麼還沒擠進來?快一點啊!」

  喊完,他還猛拍自己的胸膛:「朝廷不是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嘛,咱們草原上的漢子也是好漢子,我先捐兩百隻羊,等關外的牧場把下一批羊送來了,我親自趕去黃河邊上。」

  「還有我,還有我,我捐五百隻羊……」

  「我三百隻……」

  「我也捐三百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