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決斷
國朝的內閣,除了特殊情況,像是內閣這種特殊位置,有著極為嚴格而完善的晉升機制。
比如內閣閣臣必須是出身翰林院,並在地方擔任過親民官,並且官聲、名望、政績一個都不能差了。
然後由內閣提名,廷推獲勝後才能入閣。
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詔令廷臣會議,以共相計議,衡量至當,然後報請皇帝,取旨定奪,其有關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謂之廷議;其有關人事升補任用之擬議者,則謂之廷推。
按照規矩,內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由廷推,或奉特旨,侍郎以下及祭酒由吏部會同三品以上廷推,大常卿(正三品)以下部推,通參以下,吏部於弘政門會選,詹事由內閣,各衙門由掌印,在外官,惟督撫廷推,九卿共之,吏部主之。布按員缺,三品以上官會舉。
其中禮部尚書往往是入閣的最大熱門,比如前任內閣首輔魏文正公,就是以禮部尚書入閣。
上一任的禮部尚書賀耀敏,如今就已經是內閣輔臣、保和殿大學士。
而最令皇帝苦惱的一項制度,那就是大夏的內閣任免,皇帝老爺是不能隨心所欲的提拔他自己人的。
他可以隱晦的跟朝臣傳達出自己的意思,但他想要提拔的人內閣不同意提名,或是廷推過不了……
抱歉,內閣輔臣的位置沒他的份。就算皇帝把刀架到朝臣的脖子上,都不能改變廷推的結果。
大夏頭鐵的諫臣敢抬著棺材板去皇城門前鬧,誰在大位上都得認輸。
完善而又嚴格的晉升制度,不但能最大程度的讓品性、才華皆為上佳的人執掌國朝大政。
也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帝王因個人喜好,將只會溜須拍馬的無能之人選拔上來。
就像元祐初那會,內閣四大輔臣,浙黨魁首齊博涵與蜀黨之首褚邦正都是皇帝想要弄下去的人,可皇帝愣是拿這兩人沒有什麼辦法。
最後還是硬憋著一肚子氣,忍了整整六七年,才在太上皇的放權下將內閣的人員進行的調整。
「陛下,老臣已是古稀之年,沒多少時間了。夏令行、郭培貴性子太軟,文同軒不善治政,賀耀敏不善謀略,唯有林如海無論是才能還是品性,都是最佳的主政人選……」
咳咳咳……
激動之下,周炯咳嗽連連,臉上泛起了不健康的紅色。
皇帝親自端起了桌上的溫茶,想要讓老爺子喝口水緩一緩。
卻見周炯沒有接過茶水,反而用力抓住了皇帝的手腕。
「陛下,老臣之前忽略了大夏江山能否萬世一系的最大問題,那就是人!」
「朝堂的制度再怎麼變,再完善的制度也是由人來實施的。唯有人之念、人之志、人之思方是重中之重。」
「先聖之言,歷經千年而不衰,其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基。然諸子釋而亂,利私而廢公,其弊大矣。老臣願以己身,求利國聖言,為民張目。」
「此道漫漫崎嶇,前路刀光劍影,稍有不慎恐將萬劫不復。老臣死則死矣,大政不得息。朝中威望足且才能卓絕者,唯林海、徐晉二人。徐青藤生有大志,才華斐然,但資歷不足。老臣之後,林如海可為主政之人。林海之後,徐晉接之。徐晉之後……」
周炯的目光轉向了一旁已經驚呆的賈琮,微微一笑:「陛下好眼光,誰會想到當初走路都能把自己絆倒的童子,會有宰輔之姿!」
……
內閣首輔周炯「病倒」,中樞政務瞬間壓在了剩下的幾位閣臣身上。
以往大傢伙還沒有特別的感覺,可當周炯有一日不在值房忙活,剩下的幾位大學士瞬間覺得壓力倍增。
而且最麻煩的一點,無論是內閣次輔夏令行還是其他幾位大學士,似乎都缺少點決斷之才。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點,就因為缺少決斷,明明討論出了好幾種解決政事的辦法,夏令行都難以下決心去實施哪個。
最後還是鬧到了御前,由皇帝則其一而實施。
「周師傅說對了,夏令行善謀少斷,不可主政!」
御前幫忙處理政務的太子劉弘明顯沒有聽出皇帝的意思,疑惑的問道:「父皇,兒臣覺得夏師做的很好啊!軍國大事本該出自御筆,內閣多擬幾個意見讓君主選擇,這不是挺好嗎?」
「大夏幅員萬里,子民萬萬。每日送往中樞的公文奏摺多達千份有餘,若事事皆由君王批閱,你能堅持一年還是兩年?」
皇帝的這個問題讓太子劉弘陷入了沉思,他也是處理過那些奏摺的,每一封都要仔仔細細的去看,生怕弄錯一個地方,害苦一方百姓。
像這種極耗心神精力的事,別說一年,最多幾日,就是鐵打的人也得躺在病榻上。
人力終有盡時,內閣必須要有一個能謀善斷且有能力的人執掌大政。
皇帝沒有再跟兒子說教,而是對夏守忠小聲吩咐道:
「大伴,你現在就去一趟戶部,詔林如海入宮!」
……
雖說眼瞅著就要到六月初六大婚時,可賈琮與黛玉都是將最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公務上。
初三這日,宣大一線傳來消息,安北都護府的第一批戰馬送送到了長城外,由太僕寺的人接手。
有銀子開路,這事從頭到尾,幾乎就沒有任何的阻礙,一路暢通。
太僕寺的官是被直接換過一遍的,那些從吏部要來的新人,每一個都是幹勁十足,生怕惹得自家上司不悅,一生氣將他們的腦袋也割了,辦事一點紕漏都沒有。
這就給了賈琮充足的時間,去跟「病榻」上的周炯老爺子探討「學問」。
「殿下之言,老臣甚是贊同!」
周炯的面前坐著賈琮與黛玉兩人,他聽完了黛玉關於女子入學的意見後,點了點頭說道:「國朝的發展似乎陷入了瓶頸,老臣之前就發現,人口是限制我朝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若是能讓女子學得一技之能,甚至是入朝為官,可大大緩解我朝人口的壓力!」
大夏人口已過萬萬,人口多嗎?多,但也不多!
萬萬人撒到萬里疆域中,很多地方都是人跡罕見,甚至連開墾耕地的人都沒有。
女子天生體弱者多,但不能否認的是,很多時候,女子要比男子更有優勢。
「正如皇莊中的紡織廠,老臣就認為這是個極好的例子。男耕女織,女子織布若能獲得合理的報酬,就足以維持家中所需……還有殿下之前說過的醫女之事,老臣以為此策極好!」
不管是工部麾下的織布廠、秀坊以及黛玉剛剛創立的醫館,都是促進女子走出家門的重大舉措。
而且其中以織布廠與秀坊來說,女工的月例薪酬,完全不輸男子在外打拼所得的工錢。
有的技術類女工,她的薪酬甚至超過了七品官……
「當然,學識才是最重要的。老臣會給內閣去信,督促地方完善公學制度。既然立了法,無論是誰,都必須遵守!」
賈琮趁機插言道:「百姓是盲從的,而且大多有法不責眾的僥倖之心。朝廷不如立下規矩,凡適齡學童未入學者,其父母當罰服徭役三月!」
「徭役?」
周炯皺了皺眉:「徭役之制已然廢除,再提此議不大妥當。不如罰銀……」
「可別!閣老,您還不清楚咱們那些胥吏的德性嗎?」
賈琮連忙阻止了周炯的可怕想法,開什麼玩笑,罰銀的話,恐怕底下的胥吏得笑瘋了。
周炯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誤,苦笑一聲改口道:「你小子說的是,罰銀絕對不行。不過伱這個徭役之策,怕是也會讓那些胥吏鑽了空子。」
「嗯?」
賈琮疑惑萬分,卻見周炯悠悠說道:「徭役,就是銀子啊!」
「那……不如讓學子的父母一同去學堂,跟他們的子女一同讀書,直到他們能夠默寫出《大夏律》為止!」
說著,黛玉自己也笑了起來。
既然不懂法不守法,那就去好好學法吧!
周炯沒想到黛玉會想出如此另類的主意,仔細一琢磨,還真有可能令那些無知而無畏的人明白國法的威嚴。
想一想,一間坐滿了蘿蔔頭的校舍中,坐著一個手拿《大夏律》的糙漢子……
估計但凡是個正常人,他都得羞得抬不起頭來!
「還有,朝廷應當鼓勵文教。凡適齡學童入學,成績優異者,無論男女,當以錢糧獎勵之……」
要不是國朝當下還不足以支撐全面的教育補貼,賈琮連蛋奶工程都得提出來。
可惜了,戶部的銀錢還不夠多,賈琮這會就在心中不斷的繪製著地圖。
殖民的腳步必須加快,大夏的娃娃們要長個子,就要有足夠的錢糧作為基礎。
所以,什麼東洋鬼子、西洋鬼子,統統準備接受天朝爸爸濃濃的「愛意」吧!
……
當、當、當……
晨鐘暮鼓,六月初五的大朝會照例進行著。
群臣入殿後,驚奇的發現病了數日的內閣首輔周炯老爺子竟然回到了朝中。
一番吾皇萬歲的請安,夏守忠例行高呼有事起奏。
這時禮部隊伍中,黛玉第一個站了出來,將前兩日與周炯、賈琮商議好的奏摺托起。
「啟奏父皇,兒臣有本要奏……」
眾臣雖然驚訝,不過黛玉所奏之事無論是督促地方官衙對女子入學的重視,還是以律法的形勢強令百姓讓適齡子女入公學讀書,以及對成績優異者獎勵之事,都沒有觸及到他們的利益。
大傢伙都清楚林家這位公主在皇帝心裡的地位,都沒有去掃皇帝老爺的興,幾乎是沒有任何反對之聲,就快速通過了這個建議。
不過接下來就有趣了,內閣首輔周炯突然開口,向皇帝提議增加內閣閣臣的建議。
這就猶如有人往滾燙的油鍋中倒了一瓢水,炸了!
自大夏立國以來,先廢宰相,後立內閣。
內閣閣臣的人數少時只有兩人,多時也不會超過五人。
比如昭武年間,幾乎是形成了定製,內閣的大學士始終是四個人。
甚至是到了元祐朝,前幾年都是四位大學士輔政。
如今內閣的格局是這樣的:周炯任內閣首輔、中極殿大學士;夏令行為內閣次輔、建極殿大學士;郭培貴為內閣輔臣、文淵閣大學士;文同軒為內閣輔臣、武英殿大學士;賀耀敏為內閣輔臣、保和殿大學士;海剛峰為內閣輔臣、東閣大學士,併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六名成員組成的內閣,已經是國朝百年人員最多的時候了。
可周炯這位內閣首輔,竟然還想讓皇帝增加內閣閣臣,這不就是變相的在分他自己的權力嗎?周炯是老糊塗了嗎?
當然不是,周炯老爺子是要放大招了!
「老臣以為,戶部尚書林海品性高潔,才能高絕……故今日提請陛下,可晉林海入內閣輔政,以輔佐陛下施行新政……」
「林卿的確是德才兼備,依制,廷推吧!」
皇帝自然不會違背百年來的形成的規矩,雖說他很想直接任命林如海入閣,但這個規矩他不會去破壞的。
周炯與皇帝這一唱一和,傻子都能看出來這件事是國朝最有權力的兩個人早就商量好的。
奉天殿上譁然一片,集中在林如海身上的目光有震驚、有羨慕,亦有嫉妒與怨恨的。
六部九卿並僉都御史、祭酒等二三公推之官開始了投票,林如海自己當然是投了自己一票,像是與之關係好的同僚,大多也投了贊成。
等到了最後,林如海以絕對票數通過了此次庭推。
「如此,傳朕旨意,晉戶部尚書林海為內閣輔臣、祈年殿大學士,林卿,朕就把新法之事交給你了!」
轟!
晉升之事群臣都明白這是阻攔不了的,還皇帝最後的那句話,是所有人都沒能想到的。
「林如海入閣,是為了主持變法之事!」
……
「陛下,臣現在是被架在了火上烤啊!」
勤政殿中,林如海苦笑著朝著皇帝躬身拜下:「新法難為,臣有殉道之心,不怕被人烤了煮了。然臣自己怕誤了國朝大事。故而,想從陛下這求一道聖旨……」
月票推薦票
今晚就先更到這裡,明日繼續,晚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