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偏科了的大夏
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
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農工商,鄉別州異,是故農與農言力,士與士言行,工與工言巧,商與商言數。
自大夏太祖開國,曾數次下詔曰四民平等,然千年之制,豈可一言而改。
故立國百年,大夏四民依如往昔,士為一等,農工二等,商為最末。
事實上以當下國情來看,對於商人的壓制還是挺有必要的,因為往往豪商巨賈的背後都站著達官貴人。
商人逐利,中原百姓又極喜購置土地,若不壓制,別說兩三百年的王朝更迭,以官商勾結兼併土地的速度,朝廷能撐過百年就該謝天謝地了。
不過在四民之中有一個頗為特殊的階層,工。
《尚書·泰誓》里周武王聲討商紂王的一條罪名:「郊社不修,宗廟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
實際上周武王此言是說,過度運用技巧去製造雕文刻鏤華而不實之類的奢侈品。
其出發點亦是為了避免統治階層玩物喪志奢侈腐化,為國家社稷考慮,因而才提出「奇技淫巧」之說。
但奇技淫巧這四個字,直接導致的結果卻是令工民這一階層的地位逐步下跌。而且自《尚書·泰誓》提出這一觀念後,中原王朝的科技發展深受這一觀念影響。
尤其是當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學說開始成為顯學。
而某些腐儒片面理解孔聖對待技術的思想以及儒家思想中關於「奇技淫巧」說的論述,開始將科學技術視為「藝成而下」的「小道」,從而為科學技術的發展設置不少人為障礙。
從此之後,科學技術研究處於從屬地位,加上工匠中的學者極少,傳統學者則只對經史子集和文學等方面進行研究。
這樣就造成一個極其奇葩的現象,中原社會技術發達,而基礎科學、理論科學卻未能取得突破。
用三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偏科了!
甚至放在朝堂上也有明顯的體現,例如賈琮現如今任職的工部,在賈琮攪和工部之前,工部下屬的工匠們甚至是工部的官吏,經常被朝中的達官顯貴喊過去給他幹活,還是白嫖的那種。
干好了連句誇獎都沒有,干差了動不動將工匠打得死去活來,地位之低可想而知。
直至賈琮攪和進工部之後,那些隱隱被放置在四民之末的工匠才有了相對安穩的生活。
後來火器坊的工匠連接有了突破,皇帝一看這些工匠都是寶貝啊,一紙詔書下來才從法理上將工匠的地位抬升,讓朝中的那些達官貴人不敢再隨意使喚工部的匠人們。
不過這些還不夠,按照大夏的規矩,匠戶是不能分田的。農戶過的再苦那還有地可以種出口糧來,匠戶們想要養家餬口只能靠那點可憐的薪俸。就憑工部撥下來的那點銀子,匠戶們連口糧都買不起。
故而賈琮就想到了前世成飛牌洗衣機、504廠冰淇淋的故事,讓工部大匠們一邊造火炮火槍,一邊造煙花爆竹。
還別說,都是玩火藥,火炮火槍造的出來,煙花爆竹自然也玩的不錯。絢麗多彩的工部牌煙花很快就風靡大江南北,銀子一車車往工部拉,惹得其他部寺一個勁抱怨工部以權謀私,與民爭利。
不過在賈琮「親切友好」的與幾位言官進行了交流之後,這些言論就在明面上消失了。
工部有條不紊的擴大創新之路,短短一年就攢下了不小的家底。
那年年末,工部所屬的工匠家家住新房穿新衣,原本瘦弱的小娃娃們一個個變得圓嘟嘟的。
後來工部又新開了鐵器廠、紡織廠、製冰廠、造船廠……攤子鋪的太大,工匠明顯不夠用了。
賈琮就將目光轉向了當初為了應對開海開辦的四大技術學堂,不問不知道,這一問還真給了他一個驚喜。
六百名熟練的工匠,這可都是難得的寶貝啊。正好林如海當時即將卸任欽差江南巡撫事,翁婿二人毫不猶豫的將四大技術學堂劃入工部管轄,算是回了娘家了。
皇帝聽完了賈琮的解釋,滿意的點點頭:「不錯不錯,這技術學堂是個好東西。正好宮中的匠師供奉有些少,就讓這六百人……」
哈?這是要搶人?
賈琮忙出聲打斷了皇帝老爺的搶人之舉:「別啊陛下,工部現在缺人缺的厲害,紡織廠那邊因為缺少匠人,第三代織機至今產量不高,安北送來的羊毛都快堆成山了。還有新開的造船廠也需要人,您也不想大夏的水師健兒無船可用吧。」
「可朕這裡也缺人啊,文安方才從朕這裡要走了四百五十萬兩銀子,用以推進義務教育的開展。如今你們翁婿又來跟朕要銀子,內庫又能支撐到幾時?」
皇帝老爺攤手嘆息,似是無奈的說道:「朕原想著有這些熟練的工匠,在建造學堂時可以少用些外人,節省一些銀子。畢竟今後內庫每年要給義務教育司撥發至少五百萬兩白銀,百年大計不容有失,銀子能省一點是一點……」
嘶!原來是在這等著我啊!
賈琮心疼的伸出一根手指,咬牙說道:「一成如何?」
「什麼一成?」皇帝老爺假裝聽不懂。
「那就兩成!」
「小賈愛卿在說什麼,朕聽不懂。」
啊啊啊啊~
賈琮一跺腳:「三成,三成,不能再多了。不過臣有個請求,還請陛下允准。」
皇帝老爺嘴角微微揚起,笑呵呵問道:「說說看。」
賈琮要來紙筆,刷刷寫了幾行字。他將其呈送龍案前,解釋道:「想要馬兒跑,自然要給足了草料。錢財方面臣能自己做主,但想要讓工匠不斷鑽研創新,還需要提高他們的地位,比如授官授爵,這些事還得陛下做主才是。」
「依臣之意,工匠可分為五級,即學徒、技工、大匠、匠師、大匠師。其中技術學堂之學生為學徒,出師即為技工。其後大匠、匠師、大匠師分別對應正七品、正六品、正五品官爵,可由朝廷獎賞為朝廷立下大功之人。」
宇宙的盡頭是編制,這一招放在大夏也是極為貼切的。
工部的匠戶都是領著朝廷的俸祿養家餬口,以往卻沒有足夠的晉升空間,這就導致了那些工匠往往喜歡留一手,或者說得過且過。
賈琮之前已經許諾了火器坊與紡織廠的大匠,有機會會奏請朝廷為立下大功的人賜予官職,這也是火器與紡織廠接連有創新突破的原因之一。
皇帝老爺剛剛從他這兒要走了工部三成的收益,吃人嘴短,此時不提更待何時。
「最高五品……」
還不算過分,應該不會讓朝中有太多的異議。
這實際上也是賈琮與林如海之前討論好幾次後,得出的最高界限,再高就會招致朝中絕大部分官員的反對了。
「朕准了,此事朕會與內閣商議,就先在火器與紡織兩坊的工匠開始施行。你回去將製造火器與紡織器具時有功之人報上來,朕擇日會賜下官爵,以彰其功。」
「陛下聖明……」
賈琮剛要拜下,卻見皇帝老爺一擺手說:「先別急著喊萬歲,朕的三成利什麼時候送過來?」
嘎~
「待臣回去與段尚書說了此事,就讓人把銀子送入宮中。」
賈琮是有苦說不出,賠大發了啊!
雖說他知道隨著工部的收益越來越多,朝廷是不會放任工部一家獨享這巨大的利益的,可沒想到會來的這麼快。
他還打算利用這些錢擴大生產規模呢!
算了,三成就三成吧,就當是交保護費了。有了皇帝這塊金燦燦的招牌,其他人應該會息了摻和的心思吧。
不信看看林老爺,在賈琮上繳三成利後,這會臉都黑了,戶部可是盯著工部的銀子眼饞許久了。
不過好在皇帝老爺在得了工部收益的三成利之後,「借」給了林老爺五百萬兩銀子,令其心情好了一些。
至於賈琮所要的三百萬兩白銀則是削了三成,只批了兩百萬兩。
君臣三人各有所得,皇帝與林尚書具是賺了,只有賈侍郎虧大發了。要不是提高匠人身份的事辦妥了,賈琮這會能抱著勤政殿的柱子哇哇大哭。
趁著皇帝老爺的心情不錯,賈琮奏請皇帝在京城開辦皇家科學技術學院,與國子監、皇家武備學院同為大夏最高學府,為朝廷培養基礎科學、理論科學的人才。
此事皇帝並未當場允准,而是讓賈琮回去寫一封奏疏,經通政司走正常渠道上奏,他打算先看看朝堂的反應。
畢竟這大夏不是誰能一言而決的,哪怕這個人是皇帝。
……
工部雖然失去了三成利,不過無論是尚書段珺還是底下的工匠,對此都沒有抱怨之辭。
這才剛開始,一年就有兩千萬兩的利潤,就工部能守得住?鐵定是要交出去的,交給皇帝還能在御前落個好,交到戶部銀庫去連個水花都見不到。
賈琮一回工部就與段珺商議了一下工匠封賜的名單,最後選出一等功十人,二等功二十人,三等功三十人上奏中樞,等待皇帝的敕封賞賜。
九月初一的大朝會上,皇帝下詔敕封工部所屬火器坊、紡織廠三十人為大匠、授正七品承事郎,二十人為匠師、授正六品承直郎,十人為大匠師、授正五品奉議大夫。
同時傳詔天下,凡大夏子民,造出於社稷有功、於天下有益之器,上呈朝廷可得封賞,天子不吝官爵之賜。
一時間,民間工匠往衙門送去的器具數量爆發性的增長,有許多功能奇葩的工具令賈琮眼花繚亂。
其中有一個東西最賈琮重視,昌平州竟然送來了超級簡易版的蒸汽機,要不是賈琮發現了不對攔住了不停往爐子裡塞煤炭的人,指不定工部衙門就要被這個超級簡易版的蒸汽機給炸了。
賈琮盯著不停往外噴熱氣大傢伙打量了許久,令道:「立刻帶人去昌平州,將這個牛……」
書吏上前稟道:「大人,牛耿。此人是鎮國公府未出五服的族人,身有秀才功名,自幼喜好奇巧淫技。」
竟然還是有功名的秀才公,還是老牛家的人,倒也符合常理。玩技術的家裡沒錢可玩不了這麼大,這麼大的蒸汽機,光是用鐵就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
賈琮點了點頭:「讓人去牛家請人,要客客氣氣的,咱們工部能不能再次突破,十有八九就要落到這個牛耿的身上了。」
月票推薦票
感謝作者請多多更新的打賞。
昨晚寫到一半睡著了,還有一部分需要改一改,晚上再發一章補夠6000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