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御書房奏對

  薛虹將一干車馬貨物送到後,又差人將隆慶帝賞賜自己的錦緞拿出兩匹送給黛玉。

  又差人去打了幾十兩的銀瓜子借賈璉託付王熙鳳一併交給黛玉。成錠的銀兩面額太大,平日用來打賞下人不太方便,也不雅觀。

  雖然賈府不是什麼好地方,但只要林如海不死,他們也不會苛待了黛玉。

  至少今天看起來,賈母對黛玉的喜愛不是假的。只不過大家族長輩的通病,對晚輩再喜愛,一切也要為了家族的利益讓步。

  薛虹帶著下人剛回了林府,還沒等進門遠遠的就瞧見一位太監和兩個小黃門騎馬奔馳而來。

  薛虹指揮著下人去停放好車馬然後駕馬也向著對方而去。

  「吁!可是薛公子當面,陛下有請,跟奴才走吧。」

  薛虹掏出一塊五兩的銀錠,塞進領頭的小太監手裡,而後提起自己的袖子:「公公,虹這一路風塵僕僕,恐如此進宮於陛下不敬,可否容我回府更衣?」

  那小太監開開心心的收了銀錠:「薛公子說的正是這個理兒,還請薛公子快著些,莫讓陛下久等了。」

  薛虹立刻向府內趕去,心中暗自嘀咕:還有換衣裳的時間,那就說明不是什麼大事。更大的可能就是隆慶帝召自己談一談江南的事情,或者詢問一下老師的情況。

  既然是這樣,那就可以稍微放寬心一些了。

  ……

  賈府王熙鳳的房中,平兒一邊做著針線活一邊感嘆道:「林姑父到底是探花郎,收個弟子竟也是這樣的人物,說不得日後要落個師徒雙探花的美名呢。」

  賈府年輕一代的美男子也不少,可真要說起來,勉強能入眼的也就賈璉賈寶玉兩人。

  其他人要麼形容猥瑣,要麼畏首畏尾,全無一絲一毫大丈夫的氣度。

  比如賈珍,正值壯年,容貌甚偉,但卻因流連於酒色,導致眉宇間自帶一股子猥瑣之氣,失了堂皇。

  王熙鳳則是半靠在軟榻上,單手托著香腮,似嘆息似懊惱道:「林丫頭竟然這般好命。

  我原以為她雖出身仕宦之家,又有這樣的相貌,卻幼年失恃體弱多病,是個可憐的孩子。

  可是如今看來,你奶奶我和人家一比怕不是才是真正可憐的那個!

  人家林丫頭到哪裡都有人疼著愛著,哪像我啊,說到底恐怕這房裡頭,真正疼我愛我的也就數平兒你了。」

  平兒聽到這話背地裡鬧了個臉紅,但嘴上依舊道:「奶奶,二爺平常也是想著你的。還有老太太、太太、姑娘們都記得你的好。」

  王熙鳳翻了翻眼珠子,從桌子上拿起一粒蜜餞送進嘴裡不再接話,自她管家後,這府里敬她、愛她的少,恨她、畏她的才多呢。

  不過王熙鳳並不排斥這樣就是了,甚至很享受這種大權在手的感覺。

  「天色不早了,估計璉二今天也不會回來了。平兒,你去把門關了,將角先生取了出來……」(好奇的別搜,搜了別怪我)

  ……

  夜晚時分,御書房房檐上掛著八角宮燈,房內雖有燈燭常燃但卻依舊亮度有限。

  御案之上,隆慶帝不斷翻閱著摺子,手持硃筆御批,夏守忠侍候在旁,見薛虹站在門口,也沒有急著開口,而是等著隆慶帝批閱完手中的摺子要去拿下一份的時候才出聲。

  「陛下,薛公子到了。」

  「讓他進來吧。」

  隆慶帝微微挑眉,將批閱好的摺子放在一旁晾乾字跡,又將硃筆在筆洗中涮了涮,然後拿紙微微擦乾掛回筆架上。

  薛虹只是看著桌案上那堆積如山的奏摺就已經覺得牙疼了,這年頭當皇帝可是真遭罪啊!

  想當個好皇帝更遭罪!當然,如果想當個昏君,那鐵定是享福的。

  「未知陛下召草民前來有何旨意?」

  兩名太監將奏摺堆積如山的桌案撤下,抬上來了一張盛放一些吃食的桌案。

  隆慶帝一邊拿起一碗銀耳蓮子羹小口喝了起來,一邊開口:「朕知道你老師的學問,所以想試試你這個做弟子的怎麼樣。」

  聽到這薛虹就明白了,隆慶帝拿自己當下飯小菜了。閒著也是閒著,考個人玩玩吧。

  「最近時常有人和朕言道,國之重患在於邊,而非國內。商人一流更是不足掛齒,無需朕費心。你怎麼看?」

  「草民才輕識淺,自不敢胡亂言語。」

  只有過了殿試的,才算是天子門生,舉人對官員可自稱學生,但對天子不行。

  「年紀輕輕的怎麼也學那群老頭子一樣,畏首畏尾,朕讓你說。

  要是說的不能讓朕滿意,那就說明你這功名名不副實,朕可就要革去你的功名了。」

  薛虹只能拱手一拜,開始思索該怎麼說。

  他接觸朝廷不多,消息閉塞,九邊的情況知道的也有限,直接拿現實說話肯定是盲人摸象,不過是出醜罷了。

  心思急轉之下,薛虹有了主意。

  「回陛下,草民以為,北部實不足為患,或者說邊患僅僅是內部憂患的外在表現形式。

  自古以來,遊牧文明鮮有戰我農耕文明勝之的例子。」

  隆慶帝聽到文明一詞眼睛一亮,有了幾分興趣:「文明……語出尚書:見龍在田,天下文明。有點意思,你繼續說吧。」

  「陛下方才說有位大人所言商賈不足為慮,此話不錯。

  縱觀歷朝歷代,未有商人成大事者,亦未有因商而生大亂者。商之患在於官,而不在於民。」

  隆慶帝默默放下了手中的湯匙,頗有興趣的聽了起來。

  「自夏皇開朝以來,貴賤始於有別,自周而始,姬公方創周禮。

  自有考以來,國生亂皆於上,而未有下生亂者也。

  國之根本在於農,農之根本在于田。農失田者則國失民,是故國亡。

  草民以為,國之強否在於五:一曰農、二曰禮法、三曰商、四曰軍、五曰文。此五者不分先後輕重,皆國之基石也。」

  「昔日有宋一朝,商農並行,是以富甲天下,諸國皆以窮滅,獨宋以富亡。

  今本朝克戎狄以復正統,得國正未有如此者。是故未有弊宋強文廢武之道,此乃大幸。

  然觀古史,國至百年,必生積弊,貴者阡陌交通,良田千頃。窮者,衣衫襤褸,無立錐之地。」

  這裡薛虹換了一個字,將富換成了貴字。

  因為華夏這片土地上,無論哪個朝代,逼的百姓反的,一定是貴,而不是富!

  富如沈萬三者,也不過和平民百姓一樣,都是待宰的豬!只不過這隻豬肥一點,吃的好一點。殺一頭頂殺幾千上萬頭罷了。

  隆慶帝這會兒對於薛虹的期待越來越高了,就憑薛虹說出了問題在於權貴階層,就代表他不是一個讀死書的人。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人非聖人,皆有私心,官員貪腐,雖不能根治,卻可限制。」

  「如何限制?」

  「改稅制、設養廉、奉節儉。」

  開頭第一個詞就讓一旁的夏守忠瞪大了眼睛,我滴個親娘唉!!小孩家家的真是啥都敢說!改稅制,那是要命的!!

  隆慶帝卻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這個問題他同樣也發現了,現在的稅制有問題!而且非常大!

  本朝實行人頭稅,自人出生下來,就必須開始交稅,無論有沒有地。

  也就是說,稅收的多還是少,有一部分是按照人頭算的。

  而且現在的收稅,一般是收糧食。

  對於收稅的官員,民間百姓稱呼他們有四大:秤大、斛大、腳大、臉大!

  百姓一斗的糧食,上了官府的秤,可能就直接少了十斤,再把糧食倒進斛里,等米快堆滿的時候,官員就會踢一腳斛,讓米灑落,這灑落的米,就歸地方官員個人了。這就是淋尖踢斛之法。

  還收稅的時間不統一,以及收稅的種類繁多,這也給了地方官員的操作空間。

  「那你的意思是,現在當務之急應是改革稅制,而非其他?」

  「草民只是認為減輕百姓負擔的辦法在此。剩下的,草民不敢妄論。」

  隆慶帝給夏守忠使了一個眼神,而後御書房內的宮女太監出去了大半,僅剩下了少數的幾個心腹侍衛和夏守忠本人。

  「本朝不以言獲罪,你大膽的說。」

  薛虹沉默了一下,最後還是開口:「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歷朝歷代的稅法亦然。

  本朝稅法在開國之時確實是最合適的,可如今時過百年,已經不再適用了。」

  薛虹先給隆慶帝打了個預防針,我可不是說你們老朱家的稅法不行啊,只是人家大聖人都說了,啥玩意都要與時俱進啊!這可不是我說的。

  「第一,清丈田畝。第二,賦稅統一,免除苛稅。第三,廢里甲,官收官解,火耗歸公……」

  說到這裡薛虹看了一眼隆慶帝,見對方沒什麼表情。

  這場考試是隆慶帝在考察薛虹的同時,也是薛虹在考察隆慶帝。

  要是隆慶帝真是一位難得的明君,那薛虹也不介意陪他浪一次,搏得青史留名。

  要是魄力一般,那薛虹今天說的話就當自己是放屁,科舉他也不打算考了。等幫老師度過難關,甄家倒台後,就帶著老娘找個偏僻點的地方做地主去。

  這是一場雙向面試。

  見隆慶帝沒有反應,薛虹說出了下一句話:「攤丁入畝,廢除人頭稅,計畝征銀。」

  一旁的夏守忠低著頭大氣都不敢喘,一副咱家啥也沒聽到的樣子。

  隆慶帝雖然不動聲色,但終於有了些喜悅,能說出這些實實在在大明存在的問題,就已經證明薛虹算個人才。

  可這些問題很多的人也知道,只不過大家揣著明白裝糊塗,誰也不敢說罷了。

  說出來是一回事,能不能做成又是一回事。

  但到了現在為止,隆慶帝第一次開始正視下面的薛虹。

  「夏大伴,賜坐,看茶。」

  今天晚上,朕倒要看看,你這小子到底真是天賜良臣,還是僅僅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