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官場風評,寶釵誤會

  第185章 官場風評,寶釵誤會

  中午,隆泰帝在京營用餐。

  沒有另外置辦席面,吃的和士兵一樣的飯菜。

  「紅燒肉、酸菜魚、炒豆芽、麻婆豆腐、胡辣湯,饅頭管夠。」隆泰帝微笑著說:

  「難怪愛卿上報的伙食費那麼高,就這伙食,估計在全軍也是獨一份兒了。」

  賈芸微笑道:「沒辦法,操練的很,伙食就必須跟上,要不然人就容易垮了。」

  隆泰帝頷首笑道:「朕沒有怪責愛卿的意思,相反,你能夠體恤士兵,讓他們衣食無憂,專心訓練,這比什麼都好。」

  很快,太監試餐完畢,戴權小聲匯報說無毒,可以就餐。

  在軍營中視察了一上午,隆泰帝早就餓的飢腸轆轆,於是夾起饅頭就小口吃了起來,剛咬一口,咀嚼幾下,眼神不由一亮。

  「嗯,這饅頭好吃,鬆軟香甜,宣軟有筋,菜也好吃,你這兒的廚子是專門請來的大廚?」隆泰帝好奇道。

  賈芸笑呵呵道:「總廚是微臣從家裡調遣過來,實際掌廚的是精心選拔具有廚藝天賦的火頭軍。」

  「這些家常菜倒也沒什麼巧,只要知曉關鍵之處,就能做出可口的飯菜,很快就能學會。」

  隆泰帝指著賈芸笑道:「哦,朕差點忘了,愛卿還是個廚藝精湛的,能做出好吃的,肯定也很會吃,跟愛卿一塊兒,餓不著。」

  賈芸的身世很容易調查出來,當初薛蟠將自家的那口檣木棺材板賣給戴權乾兒子的時候,隆泰帝就讓人調查了賈芸。

  正因為賈芸出身市井,雖說姓賈,卻也出了五服,跟四王八公基本沒什麼牽扯,所以隆泰帝才敢放心用他。

  至於賈芸以前幹過廚子的事兒,對隆泰帝來說都是小事兒。

  這年頭許多讀書人說什麼君子遠庖廚,這話其實是些不中弟的童聲去糊弄大字不識一個的百姓說的話。

  真正的讀書人,誰不知道這句話的含義?

  要真把君子遠庖廚這句掛在嘴邊,說是不讓讀書人進廚房,那才是鬧笑話呢!

  一頓飯,隆泰帝吃得酣暢淋漓。

  在宮中吃飯,因為要注意安全,所以基本吃的都是冷席,哪有這剛出鍋的飯菜可口?

  隆泰帝放下碗筷後,陪同用餐的賈芸和千戶以上人員,也都默默停下吃飯。

  從大帳篷出來,日居頭頂,正是陽光毒辣的時候。

  隆泰帝卻不管天氣怎麼樣,吩咐眾人啟程回宮。

  寬敞的馬車上,隆泰帝上坐,賈芸下坐。

  今天隆泰帝高興,給賈芸說了許多的話,言裡言外叮囑他要用心辦差。

  這皇帝卻是個實在人,不給官員畫大餅,不輕易許諾將來如何如何,只道辦差立功後,不吝賞賜。

  這話賈芸卻真信了,因為有林如海的這個例子在,連升幾級啊,搞不好回京之後,還要繼續升遷。

  這說明隆泰帝確實是個言出必行的,不屑用畫大餅的方法拉攏大臣。

  可能他也清楚,自己底蘊尚淺。

  就算用畫大餅的辦法,拉攏了一些大臣站到他一方搖旗助威,可得一時之利。

  但從長遠來看,對朝廷對百姓都沒什麼好處。

  說白了,隆泰帝是個行動派。

  想要有所作為,名下缺的是辦實事的忠臣。

  一些溜須拍馬之類的,他卻寧願手下沒人,也置之不顧。

  由此,賈芸對隆泰帝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自是滿口答應會辦好差事。

  回城之後,賈芸主動下了馬車,告辭離開。

  今兒忙了大半天,他也不想再去巡城衙門辦公了。

  其實像他們這種御史,是不用守在辦公室里的,其本職工作,就是整天沒事兒干,到處晃悠,言官風聞奏事就是這麼來的。

  所謂「風聞奏事」,就是對於居官婪取之人,必須及時揭發。

  不管證據確鑿還是道聽途說,都可上奏。

  即使是上奏錯了,也不追究奏報者的責任。

  然而遺憾的是,賈芸就任將近一個月了,也還沒有風聞奏事過。

  如果放在別人身上,不管是皇帝,還是都察院,早就來找他麻煩了,御史為皇帝耳目風紀之臣,不彈劾幾個人,就是不稱職。

  可賈芸到底不一樣,上任不到一個月,就幹了許多的實事兒。

  比如安置流民,改善京城環境衛生,規整商鋪防火設備,打黑除惡,外加改革兵馬司,整頓和擴編巡捕營等。

  這些事,每件都可以擰出來單獨大談細談,但賈芸卻都不著痕跡的全辦好了。

  尤其是安置流民和改革兵馬司之事,這兩件事,向來讓朝廷比較頭疼。

  在流民問題上,賈芸通過薛家商路,新建十八坊,統計城中商鋪需要的夥計人手,還從礦場、官府修建水利等地方想辦法,多方安置流民。

  京城那麼多的流民,硬是讓他有條不紊的全都安置下去了,基本上沒鬧出什麼大的波動和群體事件,這就是能力,也是政績。

  再說兵馬司改革之事,這也是個極為敏感的問題。

  這些年來,兵馬司幾乎都淪為雜役了,被各衙門隨意使喚。

  但賈芸一上台,就將兵馬司內部管理梳理了一遍,將職責劃分清楚,淘汰老弱,又給予皇帝妃子的父親兄弟那些副指揮實職,讓他們去對付各個衙門。

  等等手段下去,賈芸輕易就將兵馬司掌控了不說,還讓兵馬司脫離了苦海,真正恢復了昔日的職權和榮耀。

  也正因為有了兵馬司的改革成功,所以隆泰帝才敢放心大膽的將巡捕營的整頓和擴編交給賈芸去辦,這是真正的簡在帝心。

  所以,賈芸作為御史,沒去彈劾別人,非但沒人說他不對,反而他就不應該隨便去彈劾。

  畢竟,看這個情形,賈芸也是隆泰帝的心腹了。

  真要彈劾官員,很大可能一彈一個準,沒人想沒事兒找事兒,沾惹晦氣。

  「隆泰手下都是些狠角色,前有林如海,在江南抄家滅族,幾十個家族說沒就沒了,金銀珠寶往內庫拉了幾十近百船。」

  「如今又來了個賈芸,看他的處事風格,乾脆利索,目的性強,大巧若拙,卻又面面俱到,又是個不輸林如海的能臣……」

  有其他派系的官員溜班,站在茶樓上,看到賈芸從馬車上下來,竊竊私語道。

  「林如海先不說,雖說在南邊有了建術,卻也是險象環生,但眼前的這個賈芸卻有些讓人看不明白。」

  「你看他做的這些事,每件都頗為棘手,偏他就能找對路子,輕易的就將事兒辦了,還沒鬧出什麼太大的風波,這就有些可怕了。」

  「還真是這樣,比如前段時間好些家的店鋪被封了,開始有人上跳下竄,偏偏第二天這些人就乖乖的去繳了罰銀,並全力配合兵馬整改後,才重新開業的。」

  「還有兵馬司和巡捕營淘汰了不少老弱,也有一些仗著資歷四處奔走,多方串連,反對此事。」

  「後來那些人全被拉去服徭役了,好處沒撈著,反而還要受苦,何苦來哉?」

  「這事兒辦得有些不地道啊,那些老弱被辭退後,生活沒了來源,就只能等死嗎?」

  「這伱又想差了,賈芸並沒有不管那些被辭退的老弱,只要是沒鬧事兒的,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開玩笑,他連京城那麼多流民都安置好了,一些個士兵還安置不了?之所以要將那些跳得歡的拉去服徭役,不外乎是立威罷了,這裡面的彎彎繞多著呢。」

  「這麼說來,這賈芸還真有些手段啊,這才多久,就做了那麼多的事兒,偏偏又像春風般潤物無聲,難怪他能成為隆泰的心腹之臣。」

  「呵呵,那是當然,要是沒本事,哪能入隆泰這個眼高於頂的皇上法眼?」

  「……」

  街上。

  雖然離得遠,但因為賈芸察覺出有人在說他的名字,於是便聽了幾耳朵。

  他暗自笑笑,說實話,辦事的時候,他真沒想那麼多,如今倒好,他的一舉一動,就富有了含義。

  對此,賈芸也只是當樂子聽了,並不會因此驕傲自滿。

  因為他清楚,自己兩世為人,真正做官也才差不多一年,經驗欠缺是肯定的,這也是為什麼他很少參與到朝廷爭鬥當中去,就是怕被人利用了。

  再者說,只要別人不惹他,他也不會隨便招惹別人,因為就算將其他官員拉下台了,他也得不到好處,反倒會惹上一身騷,倒不如安下心來,做幾件實事。

  顯然,他的這個態度是對的,今天隆泰帝微服視察軍營,就是個很好的信號。

  加上皇上泄露明年恩科殿試的考題,無不說明隆泰對他的看重,希望他早些獲取進士功名,將來才有資格獨擋一面、獨震一方。

  回到家,襲人帶著香菱幾個丫頭,備了熱水,讓賈芸沐浴更衣,洗去了一身的暑氣。

  穿了身寬鬆的衣服,賈芸來到茶室喝茶休息,茶室角落裡放了無數盆冰塊,格外涼爽,讓人舒坦。

  很快,薛寶釵、林黛玉、秦可卿、媚人等女過來了。

  「今兒夫君怎麼回來這麼早,是出了什麼事嗎?」薛寶釵擔憂道。

  其他幾個女人,也都神色緊張。

  賈芸笑著搖頭道:「胡亂猜測,沒有的事兒,今兒陪同皇上視察了城外的軍營,所以就回來的早些!」

  幾女聞言,都鬆了口氣。

  薛寶釵含笑道:「是奴家想差了……」

  PS:第三更奉上,晚上還有一更,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