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
「先生在此稍等,待我面見皇上,萬一陛下召見……」
「學生明白!」
宮門外,張雲逸叮囑王徽等候,又跟守門的禁衛打了聲招呼,方邁步入宮。
待來到御書房前約莫三丈的距離,他一臉誇張的高呼疾奔道:「皇上大喜!皇上大喜啊!」
跨過御書房的門檻,他不由微微一怔,方衝著龍案上前的萬隆帝行禮道:「臣一時激動,殿前失儀還望陛下恕罪!」
不是冤家不聚頭,沒想到兵部尚書李從文居然也在。
他略一猶豫道:「陛下若有軍務,臣還是先去外頭候著……」
萬隆帝擺了擺手道:「愛卿不必拘禮,只是江南流民生了些小亂子,已經談的差不多了,說說看到底是什麼喜事?」
皇帝雖表現的雲淡風輕,可張雲逸卻察覺到他眉頭緊鎖。
饑寒起盜心,飽暖思淫慾。
古代遠沒有現代的救災效率,即便提前做了安排,仍舊免不了流民四起。
並且,甄家等江南幾個排的上號的豪族倒台,罪名卻不是兼併土地引起。
非但沒引起江南士族的警覺,反而因為失去了甄家的約束,變本加厲起來。
倒也不是甄家起到多好的作用。
只是,往年遇到這種情況,甄家占大頭不說,也唯有與甄家交好,經甄家同意的世家大族,才能大動干戈。
而甄家與這些家族,也不願吃相太難看,加上地方官也需要政績,米價雖然虛高,卻始終保持在一定的範圍內。
而他們,則一面兼併土地,一面施粥博取善名,另有朝廷的賑災錢糧,不至於鬧出什麼亂子。
而今,卻是群狼無首,你見我慌我見你忙。
饒是抄了幾家大戶,查抄了不少錢糧賑災,可亂象卻比往年尤甚。
亂子雖不算大,還在可控範圍之內。
可萬隆帝剛剛登基,便出了這樣的糟心事,尤其上頭還有個太上皇,又怎麼能不心煩意亂?
故而,今日早朝得到稟報,所以,一下朝便又把李從文召來商議。
也就是打擾的是張雲逸,外加又是來報喜,否則,皇帝未必會有這麼好的態度。
察覺到萬隆帝憂心忡忡,張雲逸不驚反喜,忙道:「陛下憂國憂民,勵精圖治,叮囑臣在報紙上招賢納士,發揚仙學……」
他說了一大堆歌功頌德的場面話,方步入正題道:「竟然真的發掘出了一個不世之材!」
張雲逸倒也不是單純為了拍馬屁,而是替王徽著想。
一旦給皇帝冠上了識人之明的帽子,非但不會影響王徽的功勞,反而會受到重視。
只可惜,聽聞是仙學相關,萬隆帝不禁有些意興闌珊。
有所察覺的張雲逸,連忙從懷裡掏出王徽的手書,道:「此人非但精於奇器,於軍械亦有建樹,設計的連弩精巧無比,正好李尚書也在,不如請尚書大人也幫忙點評點評!」
他畢竟不能真的未卜先知,見皇帝私下與李從文商議,以為有外族犯邊,這連弩可謂及時雨。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雖然皇帝也不覺得,江南的流民能夠動搖社稷,可能夠讓張雲逸如此評價,他也來了興趣。
吩咐夏守忠上前接過手書,端詳了一會,方又讓他遞給李從文。
他畢竟不是前世明朝那個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倒也看不出門道。
而李從文掌管著兵部,對於軍械製作雖涉獵不深,卻還算有點眼光。
他略微沉吟,轉向萬隆帝道:「皇上!此連弩設計的頗為精巧,比軍中所用還要稍勝一籌!」
稍勝一籌,是給他自己臉上貼金,畢竟,軍械司隸屬於兵部,抬高手書上的連弩,無異於貶低自己。
不過,雖然極力貶低連弩的價值,但人卻不想錯過。
於是又接著道:「此人於軍械司也算不可多得的人才,還請侯爺把人交給軍械司,以便為國效力!」
張雲逸嗤笑道:「呵!李尚書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盤!此連弩既然只比軍中所用稍勝一籌,於軍械司而言,倒也可有可無,李大人又何必這麼急著要人?」
他毫不留情的揭破李從文的小心思,侃侃而談道:「且此人對於軍械只是有所涉獵,反倒是書冊中所載的其餘器械,卻與仙學、天工院息息相關,請恕本侯不能割愛了!」
聽了張雲逸這番話,李從文也有些急了,忙道:「此連弩關乎社稷安危,軍械之重豈能掌握在外人之手?還請陛下明鑑!」
他被張雲逸抓住了話柄,一時有些情急,拿軍械製造說事。
可無形之中,也坐實了自己有意貶低連弩價值。
萬隆帝只是不懂軍械知識,可對於為官的門道卻知之甚深,聽出了其中的門道,略帶不滿的瞪了李從文一眼。
只是,李從文雖為了遮醜,有意瞞報,可他的話卻也不無道理。
冷兵器時代,別說是連弩這等軍械了,就算是鐵器管束也頗為嚴格。
他正在糾結,張雲逸卻已然開口:「李尚書說笑了!何謂外人?只有你兵部一心為國,難道覺得我天工院是陛下私臣,便成了外人不成?」
雖說口口聲聲,天下是皇帝的天下,可真到了朝堂之上,那些文臣卻將皇帝和朝廷,分得清清楚楚。
所謂忠誠不絕對,等於絕對不忠誠。
張雲逸就是要順勢而為,讓皇帝對李從文心生芥蒂。
他抓住這一點,步步緊逼道:「我天工院雖比不得你兵部,高居廟堂之上,可也盼望能為陛下鞠躬盡瘁!不久前,陛下還准許我改良火器,如今好心把連弩圖紙獻給陛下,天工院、仙學推陳出新,改良軍械,交由軍械司督造,武裝我大夏將士,二者本該相輔相成,怎麼到了李尚書嘴裡,卻成了張某包藏禍心?」
他這番話擲地有聲,李從文也知道落了口實,一時語塞。
張雲逸卻並未乘勝追擊,反而以退為進道:「不是我不願意割愛,實在是仙學羸弱,百廢待興,難得有一個造詣頗深的舉子……」
說到這,他搖了搖頭,面露糾結道:「可既然同為陛下效力,自當勠力同心,若是爭執不下,難免讓聖上為難,不如將人請到殿上,問一問他的意思,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原本,聽了他的一番話,萬隆帝心裡已經有了傾向。
帝王心術,也是制衡之道,能夠分了軍械司的權,也符合他的想法。
張雲逸如此識大體,與李從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免讚許的點了點頭,不置可否道:「居然還是個舉子,此人現在何處?朕倒是真的想見上一見了!」
張雲逸躬身行禮道:「臣已經將人帶來,正在宮門前聽宣!」
萬隆帝當即拍板道:「好!守忠,快去宣他覲見!」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