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沒臉沒皮

  第344章 沒臉沒皮

  「殿下!」

  張雲逸邁進忠順王府偏廳,立即快步上前,拜倒在地。

  「雲逸莫要多禮!」秦王快步上前,及時拉住了他。

  「殿下傳喚微臣,可是為了人選一事?」

  原以為顧文暉傳了話,秦王多半會順水推舟。

  不成想,竟然約見了他。

  「不錯!」秦王一臉和煦道,「你的想法雖好,然眼下還是以大局為重,倘若父皇詢問你的意見,不妨捎帶著提上一嘴……」

  說到這,他頓了頓道:「你可知道翰林院的編修梅廉?」

  翰林院,姓梅。

  張雲逸心中一陣激動,卻面露思索,沉吟了半晌,方茫然的搖了搖頭道:「微臣沒有聽過此人,莫非殿下意屬於他?」

  秦王點了點頭道:「眼下皇弟正在拉攏伱,巡查江南雖勢在必行,卻也不能牽扯到你的頭上,這梅翰林供職於翰林院,也算是父皇身邊的近臣,正好推他出來,免得皇弟對你有所懷疑!」

  秦王雖沒明說,可顯然與自己想到了一起,有意找人背鍋。

  張雲逸不由心頭一顫,在寧榮二府里無往不利,難免有些小覷了古人。

  也不能怪他得意忘形,有聖眷傍身,天工院又是新設立部門,加上與秦王和寧王的關係曖昧,官場上他左右逢源,沒什麼利害衝突。

  以至於忽略了長期以來的對手,都只有賈家這些酒囊飯袋。

  他連忙補救道:「倘若此人與他們沆瀣一氣,或者知情不報,豈不白費心機?」

  秦王頗為欣慰的點了點頭道:「無妨,這梅廉素有清名,正好試一試他的品性、能力,況且,他在明,難道就不能有暗?倘若梅廉真的與他們沆瀣一氣,自有御史會彈劾他。」

  「殿下雄才偉略,這一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叫微臣佩服的五體投地!」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張雲逸適時的捧了秦王一把,方道:「不知可有這梅翰林的履歷,最好事無巨細,以免皇上問及……」

  秦王頗為讚許道:「你做事果然叫本王放心!你把這個帶回去慢慢看!」

  他說著,從懷裡掏出一迭宣旨,顯然早有準備。

  張雲逸不動聲色的接過,揣入懷中。

  又與秦王談論了一些天工院的規劃,以及仙學的展望,方離開了忠順王府。

  回到溫泉山莊,他無心與眾女嬉戲,回到房中展開秦王交給他的情報。

  翰林院相當於現代的秘書處,屬於天子近臣,自古便有非翰林不入閣之說。

  就張雲逸所知,林如海便是出身翰林。

  能夠進入翰林院,往往跟在皇帝身邊歷練幾年,便外放培養,只要不行差踏錯,過個三年五載,大多會委以重任。

  甚至,直接入閣的都不在少數。

  翰林不但晉升快,亦有見上官不拜,密折陳奏的權利。

  這大概也是秦王挑選梅廉的原因。

  一來,可以不必受到太多掣肘,二來,有風聞密奏的權利,也有利於洗脫張雲逸的嫌疑。

  正慶帝臨朝十年之後,漸漸沉迷於修道。

  上樑不正下樑歪,翰林院也漸漸淪為了幫他查閱道家典籍,搜羅修道成仙之法的地方。

  而梅廉,正是在這個時期高中,被選入翰林院的。

  情報內,對於梅廉本身的情報還算詳細。

  只是,張雲逸關心的重點不在他本人身上。

  看著情報里,膝下一子,名為梅丕,年方十五,一筆帶過的介紹。

  張雲逸不禁暗自腹誹,沒臉沒皮,這梅家倒真會取名字。

  不過,雖然沒有確切的情報,可梅姓本就不是大姓,翰林出身更是少之又少,梅丕的年紀又對得上。

  這個梅翰林,八九不離十,就是與薛寶琴有婚約的梅家。

  沒想到,甩鍋居然能甩出這樣的意外之喜,張雲逸不由喜出望外。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倘若梅翰林也是秦王的人,那彼此同一陣營,他下手還需要顧慮。

  而今,卻少了這層煩惱。

  將梅廉的情況了解清楚,對於如何不動聲色的向皇上推舉,他也有了大致的思路。

  雖然如今的翰林院,大不如前,可如同皇帝信任太監一樣,但凡懂得點眉眼高低,哄得皇帝開心的,大多還是會有出頭之日。

  梅廉入翰林已有七八年了,卻一直沒有外放。

  不是因為皇帝離不開他,恰恰是因為他不善迎逢。

  說他沽名釣譽也好,說他剛正不阿也罷,總之,對於幫皇帝查閱道家典籍,搜羅修仙之法,陽奉陰違。

  因此,被正慶帝厭棄,投閒置散。

  這也是他沒有實權,卻小有薄名的原因。

  雖然見識過賈政這樣表里不一的,可難保梅廉也同樣如此。

  且,事情總有兩面性。

  如果他在江南,與寧王和當地士紳沆瀣一氣,倒還好辦。

  可倘若他真的剛正清廉,名不虛傳,未必不會因禍得福。

  秦王雖有讓他背鍋的意思,卻也隱含考教的意味,可這口鍋倘若背的好了,未必不能入秦王的眼。

  哪怕勢必會遭到寧王,以及江南士紳的打壓,可一旦秦王繼位,則形勢必然逆轉。

  因為早與秦王搭上線,張雲逸不需要的機會,在別人看來卻是可遇不可求。

  況且,官場上起起伏伏,本就是常事。

  梅廉在翰林院投閒置散多年,又素有清名,未必肯放過這樣的機會。

  張雲逸猶豫再三,終究還是決定試一試。

  一來,秦王知道梅廉的情況,寧王也不可能蒙在鼓裡,沒有對策。

  甄家身在江南,與薛家必然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未必不會通過薛家做他的思想工作,這樣一來,即便梅廉不賣這個情面,也會破壞兩家的關係。

  二來,雖說梅廉被投閒置散,可畢竟是翰林,薛家二房不可能主動退婚,而他不論是為了搏名還是真的為人剛正,亦不可能做出退婚之舉。

  梅家不是張華父子,也不是榮府,他不可能以勢壓人,更沒有讓梅家投鼠忌器的把柄。

  所以,放過這次機會,無異於坐以待斃,錯失良機。

  唯有把握這次機會,尋求變數,才有一絲機會。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