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山土地的話讓大禹陷入了久久的悲傷之中。
他沒有想到自己的父親身為治水英雄,居然遭受了如此不公的待遇,而造成這一切悲劇的人,居然是身為人皇的帝堯。
羽山的山神土地再把事情的真相告知大禹後就悄然離開了。
看著跪在墳前,沉浸在了悲痛之中的大禹,女嬌拉著兒子啟的手走到了大禹身後,從後面抱住了大禹,柔聲安慰道:「禹,不要再傷心了。爹娘如果泉下有知,也不會希望你這樣的。」
與此同時,年幼的啟也是伸手拉住了大禹的一隻手,天真無邪的眸子看著大禹,開口學著女嬌安慰道:「爹爹不哭,爹爹不哭。」
大禹感受到身後女嬌身上傳來的溫暖,又看著眼前的幼子,雙目之中也是浮現出幾分柔情。
他伸手把啟抱入懷中,喃喃道:「好,爹爹不哭。」
脩己就是為了把他撫養成人才沒有緊隨鯀而去,現在,他就算只是為了女嬌和啟,也不能就此消沉下去。
感受到大禹心態的變化,女嬌也是暗暗鬆了一口氣。
抱著大禹的雙手又緊了一些,女嬌喃喃道:「禹,雖然爹娘都走了,但是還有我和啟陪著你,你一定要好好的。」
聞言,大禹心頭一顫,他用力握住環在自己身前的女嬌的手,輕聲道:「我會的。」
就這樣,大禹和女嬌帶著啟暫時在羽山住了下來。
對此,帝舜自然是樂見其成。
畢竟,治水成功的大禹在人族有著非比尋常的威望,而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也是發展出了一批忠實的簇擁,而他又把大禹冊封為司空,使得大禹可以名正言順的插手人族的事務,因此,如果大禹還在人族,以大禹的威望,對於他的統治還是有一些威脅的。
然而現在大禹選擇帶著老婆孩子在羽山定居,不問世事,對於他的統治自然就半點威脅都沒有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
轉眼間大禹就在羽山居住了數年,他和女嬌的孩子啟也是一點點長大。
只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大禹雖然隱居在了羽山,但是身為治水英雄的他在人族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因此,人族當中一直都有著讓他為官替人族造福的呼聲。
尤其是當初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追隨大禹的那些人,同樣為治水立下了大功的他們如今也是人族的功臣,他們同樣希望大禹可以出山。
在這種情況下,身為人皇的帝舜也是不好壓下這種呼聲,再加上由於大禹在治水成功後就隱居了,讓帝舜覺得大禹沒有任何野心,所以為了平息人族內部的非議,他便派人前往羽山請大禹出山。
在他看來,大禹雖然在人族當中威望極高,但是卻沒有任何野心,即使出山也威脅不到他的統治。
既然如此,讓大禹出山不僅可以讓他麾下多出一名能臣來,還能平息人族內部的聲音,可謂是一舉兩得。
就這樣,人皇的使者帶著帝舜的意志來到了羽山。
大禹和女嬌男耕女織的平靜生活也隨之被打破。
面對帝舜的使者,大禹既沒有立刻答應,也沒有立刻拒絕。
他只是讓使者稍等幾日。
是夜。
大禹孤身一人坐在院子裡。
隨後,將啟哄睡下的女嬌也是來到了大禹身邊。
兩人就這麼默默的坐著,夜色也越來越深。
最後,還是女嬌率先打破了沉寂:「你想去,就去吧。你能在這裡陪我和啟這麼些年,一個丈夫和父親該盡的責任你已經盡到了,現在,該你去盡身為人子的責任的時候了。」
作為大禹的枕邊人,女嬌無疑是最了解大禹的。
雖然大禹這些年一直都陪在她和啟的身邊,看似已經放下了一切,但是她很清楚,大禹內心一直都沒有放下鯀和脩己的事情。
如今,帝舜又想讓大禹出山,這無疑是觸動了大禹的內心。
聽到女嬌這麼說,大禹沉默良久,最後只是長嘆一聲:「卻是苦了你了。」
女嬌說他已經盡到了身為一個丈夫和父親的責任,但是大禹卻知道自己根本不夠格。
且不說當初為了治水,剛剛懷孕的女嬌就被他丟在了家裡,甚至在啟出生的時候他都沒有陪在女嬌身邊。
在他治水的那些年,女嬌不僅獨守空房,更要拉扯著一個孩子,女嬌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如今,在治水結束之後,他好不容易才有時間陪了女嬌和啟一段日子,現在卻又要離開了。
這樣的他,不管是作為丈夫,還是作為父親,都遠遠談不上是合格。
可問題是,他明知道如此,但有些事情,他不得不去做。
似乎是感受到了大禹內心的痛苦,女嬌輕笑,然後微微側頭靠在大禹肩上。
她看著大禹的側顏,呢喃道:「怎麼會苦呢?能夠遇到你,已經是我最大的幸福了。」
夜深了。
沒有人知道後面大禹又和女嬌說了些什麼,但是第二日,大禹就跟著帝舜的使者離開了羽山,而女嬌和啟,則是被留在了羽山。
「娘,爹爹這是要去哪?」
院門外,啟站在女嬌身邊,拉著女嬌的手,看著大禹遠去的背影,一臉懵懂的問道。
「他要去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
面對啟的問題,女嬌柔聲解釋道。
「那爹爹他還會回來嗎?」
聽到啟這麼說,女嬌下意識的握緊了啟的手。
「一定會回來的。」
許久,女嬌緩緩道。
她想起了昨夜在床上大禹和她說的話。
「明日,我便要走了。你一個人帶著啟,要好好生活。」
「如果我成功了,以後我會盡我所能來補償你們母子,而如果我失敗了......忘了我,不要像娘她一樣做傻事。」
............
治水的英雄歸來,在人族內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為了展現自己的胸懷,即使大禹在當初被封為司空之後離開了這麼久,但是舜還是給予了大禹司空的職位,讓大禹協助他一起處理人族的各種事務。
而重新回到人族的大禹,在成為司空之後,展現出了極為出眾的才能。
人們發現,大禹不僅在治水方面才能出眾,在其他方面也同樣擁有著傑出的才能。
出眾的才能,再加上人族當中本來就有不少大禹的簇擁,於是,很快,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就匯聚到了大禹身邊。
帝舜,開始稍微感到有些不安了。
不過,此時他還能說服自己,這只是那些人自發的行為,大禹應該並沒有什麼野心,不然的話大禹也不會在治水剛剛完成,他的個人聲望最巔峰的時候跑去羽山隱居了那麼多年。
出於這種想法,帝舜並沒有立即採取什麼行動,而是決定再觀察一段時間。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帝舜卻是變得愈發不安起來。
他慢慢發現大禹貌似和他想的並不是完全一樣。
身為司空的大禹,開始不經匯報就自主決斷人族的許多事務,人族的很多狀況都匯報不到他這位人皇這裡就解決了。
帝舜有些慌了。
他想要遏制一下大禹的勢頭,卻發現自己已然沒有了遏制大禹的手段。
無他,從帝堯手裡繼承了人皇之位的帝舜,可以說是人族有史以來根基最淺的人皇了。
單純只是被帝堯選中才成為人皇的他並沒有拿得出手的功績,出身貧寒的他也沒有能夠堅定不移的支持他的班底。
他能夠成為人皇,純粹只是因為帝堯的個人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面對通過治水獲得了大批簇擁以及無與倫比的聲望的大禹,一個已經通過司空之位逐漸掌控了人族各種事務的大禹,帝舜發現自己已經徹底失去對大禹的控制了。
治水的工作早已經結束,他沒辦法再用當初帝堯對付鯀的手段去對付大禹。
現在的他,只能寄希望於大禹。
他只能祈禱自己並沒有看錯大禹,大禹真的沒有野心,並不會因為手握大權就產生些什麼別的想法。
就在這個時候,大禹主動找到了帝舜。
他們聊了聊鯀,又聊了聊帝堯。
大禹表示很羨慕帝堯,因為他在禪位之後可以安享晚年,而他的父親鯀,只能在一身狼狽的情況下自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直到這個時候,帝舜才明白,大禹原來什麼都知道。
那麼現在大禹回來是為了什麼呢?
這已經不言而喻。
於是,就在大禹和帝舜徹夜長談之後,帝舜昭告天下,自覺德不配位,故禪位於大禹。
三次三讓。
大禹繼位,成為了人族新一任的人皇。
只是,和當初帝堯禪位於帝舜不同。
帝堯禪位於帝舜的時候,雖然中間產生了一些波折,但是帝堯畢竟已經垂垂老矣,所以說是禪位,其實也沒什麼問題。
但是現在帝舜卻是正值當年。
在這種情況下,帝舜卻選擇禪位於大禹,其中的意味已經很明了了。
如果說,當初帝堯禪位於帝舜的時候被逼禪位的味道還沒有那麼濃的話,那麼現在帝舜禪位於大禹,但凡有些眼力的人都能看出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然而能看出來歸能看出來,並沒有什麼人因此而做出點不和諧的事情來,因為大禹不管是從聲望方面,還是從能力方面去考慮,他做這個人皇,都是實至名歸。
就這樣,大禹成為了人皇。
而對於帝舜,大禹也遵守了自己的承諾,選擇了一塊地方供帝舜安享晚年,就像當初的帝堯一般。
雖然帝舜的這個晚年可能會比較久就是了。
在這之後,大禹也是把女嬌和啟從羽山接了出來。
此刻,從表面上來看,從帝堯,到帝舜,再到大禹,這歷經三代的恩怨情仇已然告一段落,但是對於大禹來說,他的傳奇一生才剛剛開始。
鯀最初的悲劇,起源於他是天帝顓頊派下來治水的天神,而不是下界人皇的臣子,因此帝堯才會對鯀心存戒備。
如果鯀是帝堯的臣子的話,那麼帝堯甚至有可能直接就選擇鯀成為自己的繼承者,這樣就沒有帝舜什麼事了,更不會有這麼多的悲劇。
總結來說,就是鯀雖然也是人族的一員,但是他同樣也是天上的仙神。
仙凡殊途。
就算同為人族,人仙之間依舊有著難以言喻的溝壑。
在大禹看來,人仙之間明明存在著難以跨越的鴻溝,卻偏偏還要互相交流,這就是一切悲劇的源頭。
而他如果能讓凡人和仙神徹底分離,凡人過著自己的生活,仙神享受著自己的逍遙,這樣一來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悲劇了。
抱著這種念頭,大禹從某位神秘的存在那裡求得了解決的方法,將人族之地分為九州,舉人族之力鑄禹王九鼎,鎮壓九州,立九州結界。
從此往後,但凡身處九州結界內,所有修行者的力量都會受到壓制。
大禹希望能夠用這種方式讓三界的修行者不再踏足人族。
沒有人知道大禹的做法對不對。
但是,所有人都能夠感受到九州結界的強大。
舉人族之力鑄就的禹王九鼎,與人道氣運勾連,而九州結界又受到禹王九鼎的支撐。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處於九州結界之下,就算是准聖一身實力都會受到極大的壓制。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九州結界設立之後,人族的領地,已然成了絕大多數修行者的禁區。
除非迫不得已,否則沒有哪個修行者會主動踏入九州結界的範圍內。
不過,大禹雖然是天神鯀的兒子,而且還鑄就了如此強大的九州結界,但或許是由於內心對這一切的厭惡的吧,大禹本身並沒有修為。
在鑄就九州結界之後,大禹巡視天下。
或許是因為鑄就九州結界耗盡了大禹的心力,大禹最後死於巡遊的途中,與此同時,他也成為了人族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人皇,因為在大禹死的時候,名為歸隱,實為被大禹軟禁的帝舜甚至都還活著。
也正是因為大禹死的太早了,在大禹死後,本該落入啟手中的人皇之位也是橫生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