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幽使周亡,春秋開局【求訂閱,求收藏】

  卻說慈航道人、普賢真人、文殊廣法天尊三人早已對原始天尊偏愛廣成子嫉恨不已,如此,在廣成子斬屍之後,三人心中的嫉妒再也忍耐不住,於是便生了異心。💋🏆 ➅❾𝔰𝐡υ𝕩.ⒸỖ𝔪 💥💲  恰在此時,准提佛母前來勸三人投奔西方佛門,在准提佛母的百般蠱惑之下,三人最終同意叛出闡教,加入佛門。

  當下,慈航道人想了片刻,對準提佛母說道:「不過此時時機還是未到,我等還是不能立刻拜入西方,還請准提佛母見諒。」普賢真人與文殊廣法天尊聽此,也是點了點頭。三人雖是下定決心投奔西方佛門,可就此大搖大擺的前去恐怕不行,還需趁原始天尊不備,才能行事。

  准提佛母聽了,笑道:「此事三位道友看著辦便可。如此,貧僧便告辭了。」說罷,便起身向外走去,他此番與三人相見,若不是阿彌陀佛為其遮掩天機,早已被原始天尊發現,此時見三人答應,便趕忙離開。

  慈航等人目送准提離開之後,便開始商議如何叛教而出,此事事關重大,自然不可讓原始天尊察覺,否則他們又豈會有命投奔西方?當下,三人議定,只要原始天尊稍一鬆懈,三人便離開崑崙山投奔西方而去。

  而原始天尊此時還在為自己門下多出三位準聖高興,殊不知他門下馬上便有三人要叛教離去。

  .............................

  祖星,自地仙界開闢,仙凡分離之後,神仙之說,漸漸只在傳說中出現。而各教弟子此時皆在閉關感悟封神大劫之時的收穫,也無法分身傳道,如此一來,人間祭拜聖人,漸漸淪為一種風俗。

  且說那武王之孫,因敬畏天地聖人,便與臣下商議,自命天子,從此天子乃始,一直流傳後世。待傳至幽王之時,此時的的西周朝中奸佞橫行,賢臣能將已不容與昏君佞臣,致使民間百姓生活困頓不堪,便是豐年,也有餓遍地。💀☺ ➅➈SнǗˣ.𝓒oM 🎃☝若是遇到天災人禍,更是數十里荒村,少有人家。

  此時的朝廷,早已勢弱。虧得各地諸侯,還記得祖上流傳下來的傳說,那西周王朝,有闡教仙人護佑,不敢輕易反叛。

  話說幽王為人,暴戾寡恩,動靜無常。方諒陰之時,押昵群小,飲酒食肉,全無哀戚之心。  其妻姜後,乃是東伯侯姜文煥之後。姜家世代鎮守東魯,自殷商之時便是如此。那姜後賢良淑德,母儀天下。凡四海之內,莫不交口稱讚。幽王無能,朝中政令卻是大多出自姜後。

  姜後日夜操勞,終究一病不起,年方三旬,便離世而去。姜後死後,幽王益發沒了忌憚,耽於聲色,不理朝政。也是西周氣數將盡,朝中一班忠直老臣,相繼而亡。幽王另用三位紈絝子弟,公祭公與尹吉甫之子尹球,並列三公。三人儘是幽王少年好友,皆讒謅面諛之人,貪位慕祿之輩,惟王所欲,逢迎不暇。

  卻說大夫褒晌,居與褒城,因上表幽王,惹怒了天子,被囚禁在朝歌大獄。自此諫淨路絕,賢豪解體。那褒地有一農夫大,生有一女,取名褒姒。時年方一十四歲,倒象十六七歲及芨的模樣。更兼目秀眉清,唇紅齒白,發挽烏雲,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傾國傾城之貌。一來大住居鄉僻,二來褒姒年紀幼小,所以雖有絕色,無人聘定。

  再說那褒晌有一子,名為洪德,自褒晌下獄之後,洪德日夜思索如何救父出獄。

  一日,洪德游至褒地,無意間見到褒姒,頓時驚為天人。當下,洪德暗自想道,「幽王喜好美色,若是進獻如此美人,正好救得父親脫離牢籠。」便與大議定,以布帛三百匹,良田數十畝買得褒姒回家,只以兄妹相稱。洪德回家之後,教褒姒以禮數,然後便攜至鎬京,獻給幽王。

  幽王見了褒姒,只見姿容態度,目所未睹,流盼之際,光艷照人。頓時龍顏大悅,只感後宮三千也比不得此女分毫。當即赦了褒響之罪,令回封底,並加俸祿千石。自此,幽王與那褒姒坐則疊股,立則並肩,飲則交杯,食則同器,一連十日不朝。

  幽王自從得了褒,迷戀其色,居之瓊台,約有三月,更不進後宮。

  褒雖然出生低微,但她既聰慧又有遠見。進宮之後,有了便利,便如海綿進了水中,努力學習各種知識。她得了幽王寵愛,條件那是得天獨厚,人又聰明,學上一月便與別人一年差不多。數年下來,卻也是琴棋書畫,無一不曉,從此更得天子歡心,不數月,幽王便攝封其為王后。

  那褒姒從一個鄉里女子成為一國之母,有專席之寵,可卻從未開顏一笑。幽王使出種種手段,討好與她,欲取其歡,召樂工嗚鍾擊鼓,品竹彈絲,宮人歌舞進臨,可    褒姒全無悅色。

  幽王心中焦急,只得問道:「梓童惡聞音樂,所好何事?」

  褒姒只是不語,待問得急了,方才道:「妾無甚嗜好。只是當年曾記手裂彩,其聲爽然可聽。」

  原來這褒姒幼年之時,家中貧苦,想來穿戴,儘是麻布衣衫。曾有一日,鄉中里正之女,穿綢布衣衫路過,便讓她十分嫉妒。後來這女子得綢衫掛在車上撕破,竟然讓褒姒十分歡喜,便似世間最美得樂音,方有了此時一說。

  幽王曰:「既喜聞裂之聲,何不早言?」當即便命司庫日進彩百匹,使宮娥有力者裂之,以悅褒姒。

  可惜褒姒錦衣玉食日久,再聽到這聲音,卻沒有了絲毫得昔日快感,依舊不見笑臉。

  幽王無奈,召集群臣,道:「不拘宮內宮外何人,有能致褒後一笑者,賞賜千金。」

  這時便有名石父者獻計:「歷代先王為寇邊計,於朝歌四處設置煙墩百餘所,又置大鼓數十架,但有賊寇,放起狼煙,直衝霄漢,附近諸侯,發兵相救,又鳴起大鼓,催前來。今天下太平,烽火皆熄。吾主若要王后啟齒,必須同娘娘遊玩神山,夜舉烽煙,諸侯援兵必至,至而無寇,王后必笑無疑矣。」

  所謂神山,便是鎬京城外桃花山是也,此山乃是朝歌城外最為瑰麗之處,因當年姜子牙在桃花山封神,便有了神山之稱。武王登基之後,便定下祖制,平時不得隨意上神山,只有逢四時祭祀方可登山拜天庭眾神。

  幽王聽此大喜,道:「此計甚善!」於是便同褒姒並駕往桃花山遊玩。此時朝中奸佞眾多,少有得幾個忠直之人卻位卑力薄,勸阻不得。至晚設宴封神台上,傳令舉烽,復擂起大鼓。鼓聲如雷,火炮燭天。

  西周天下,可分為五部,鎬京在中,四面便是四鎮伯侯。那朝歌烽火一起,東到遊魂關,南到三山關,西到五關,北至黃河,各地諸侯,疑鎬京有變,一個個即時領兵點將,連夜趕來。

  等到來到鎬京,發現風平浪靜,並無一點反叛之象。追根溯源,來到桃花山,但聞簫管之聲不絕於耳,那幽王卻與褒妃在封神台上飲酒作樂,見到諸侯,幽王笑道,「幸無外寇,不勞跋涉。」

  諸侯面面相覷,卷旗而回。妃在樓上,憑欄望見諸侯忙去忙回,並無一事,不覺撫掌大笑。幽王有了幾分酒意,大喜,道,「終能見愛妃一笑,便是將這天下來換,也是值得。」遂以千金賞了石父。這便是幽王烽火戲諸侯之事。

  可此事之後,褒姒又不見了笑容,幽王見此,便又數次以烽火引諸侯相戲。勞民傷財,莫之大也。而這些鎬京境內的諸侯,其實就是那些最忠心的諸侯世家,但是就算他們忠於西周,卻也經過這麼幾次折騰,漸漸的開始離心離德。

  其後,真有犬戎一族來襲,幽王命人點起烽火召眾諸侯前來相助,奈何眾諸侯以為幽王又在戲耍於其,於是便不管不顧,幽王自食惡果,被犬戎擊殺。之後,平王東遷洛邑,東周開始。自此之後,周室王朝已再無絲毫威信。

  與此同時,各諸侯國勢力逐漸強大,互相攻伐,有的諸侯甚至開始攻打洛邑之地。天下諸侯,每年前來朝拜者十不存一。洛邑發出的政令,也只能在王城附近得到執行,此時的大周,便如一個老人,雖然名為天下共主,其實已經失去了對各地諸侯的控制。

  太行以東,有諸侯名齊。自從幽王執政以來,諸侯紛紛自立,這齊國就是最早地一批。齊公廢除井田制度,按土地的肥瘠,確定賦稅,設鹽、鐵官和鑄錢,寓兵於農,迅速成為各國中最富強地國家。

  待平王東遷之後,齊地之主也更換多次,及至桓公,國力更是強盛無比。

  這桓公也是有為之君,以管仲為相,首先實行國野分治,國都為國,其他為野。國中又設二十一鄉,其中工商六鄉,士十五鄉。並設每五家為一軌,十軌一里,四里一連,十連一鄉。又為臣設三卿,工設三族,商設三鄉,澤設三虞,山設三衡。在野則三十家一邑,十邑一卒,十卒一鄉,三鄉一縣,十縣一屬,屬設大夫。全國五屬,設五屬大夫分別治理。

  齊國的居民必須服兵役。農閒時訓練,戰事時出征。這樣既提高了士兵戰鬥力,也不必支付養兵的費用。另外,為解決武器不足的問題,規定犯罪可以用兵器贖罪。齊桓公五年,召集宋、陳、蔡、等國諸侯會盟,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

  自此,人家進入春秋五霸之局。(。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