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李治躬請文昌入長安,李世民九千里外相迎,百官恭敬,萬民朝拜

  「此事圓滿,妙善當告辭,漢中一地當有勞晉王!」妙善立於青州上空,縷縷佛道法則縱橫萬里,引得無數百姓齊齊行禮。

  長安城中李世民見狀不由得冷哼一聲,頓時青州上空頃刻間就凝聚出一道磅礴的鳳鳴,將所有佛道法則震碎。

  雖然他李唐行以三教並行,但不代表佛教就能如此放肆在他九州中這樣傳道,不然三教皆這般,九州不亂了套!

  李治聽到後也拱手道「善,吾為晉王,自當治民監安,此地治貪官污吏吾行以父皇之志,肅清青州環境,此事自無需大士勞煩!」

  雖然李治心底極為迷戀武媚娘,但在代表李唐,代表九州時,身上頗有其父之風,身上王道之威表現的淋漓盡致。

  就好像如今雖未得太子之位,雖未尊人皇業位,但卻已身具人皇業位之風。

  妙善見到這位人皇的態度後,也沒有在意,他聽到李治的話後也道「善也,晉王與吾佛教有緣,相信日後吾等可再見也!」

  妙善說罷就帶著韋陀兩人的身影消失在了青州之中,無盡空間划過,妙善很快就帶著韋陀來到了佛教之中。

  安置了韋陀一番後,妙善就開始閉關突破准聖中階了。

  而還在遊歷九州,解救萬民於水火之中的觀世音,看到妙善竟以這般滑稽的方式明悟准聖中階之道後,觀世音也不由得加快了速度。

  隨著妙善的閉關,西遊大興之事也都落到了她的頭上,這不由得讓觀世音都感受到了一股壓力。

  她不僅遊歷九州,還分別去了一趟鷹愁澗、流沙河中,以及人教派出應劫之人所在的高老莊,叮囑一番西遊之事。

  至於在兜率宮中的孫悟空,她還暫時沒有去,準備等孫悟空徹底出世後再去一趟。

  …………

  另一邊的李治聽到妙善的話後,只覺得一陣奇怪,他日後若能登得大位,那也是人族人皇,能與一個佛教之人有何因果。

  若不得大位,應該也是一個閒散王爺,那就更和對方不會產生什麼因果了。

  倒是蘇少塵聽到妙善的後,饒有興趣的推演起如今人族王朝之氣運。

  這才不過李世民登基尊以人族人皇,可妙善卻隱約就已知道,日後李治和李治小娘之間的那些事,這不由得讓蘇少塵猜測,恐怕那西方二聖的目光,也開始放到了人族之中……

  人教隱世,闡教不出,截教歸於東海之上,諸子百家也早傳萬古會元。

  可佛教自昔年漢朝傳入九州以後,經過一系列的佛教改變,也讓佛教更加適合在人族九州傳道起來。

  又因缺少一些強大的教派競爭,讓佛教雖有當代人皇的抵抗,但傳道九州時所產生的影響力也極為恐怖。

  因此在人族九州中,能獲得這般恐怖的氣運、香火、念力,又無其他對手,西方二聖的目光自然將視線放到了人族九州中!

  ……

  話語一轉,雖然李治有些不解,但並未有過多的疑惑,轉而恭敬的向蘇少塵行禮。

  文昌帝君昔年不僅廣傳文道於人族中,更以《人道書》啟人族諸子百家。

  更被尊以百家之祖,昔年又被稱之為人皇之師,不僅是人族大賢,更是截教副教主。

  這樣的存在,就是自家父皇見到後,恐怕都要恭敬行禮。

  要知道昔年文昌帝君以封神量劫為棋,竟能讓原本慘敗的大商,最後竟尊以天庭六御天帝!

  這般手段和能力,無論是現在還是以後,都是李治需要仰望的存在。

  若能將文昌帝君請到長安城中,恐怕能讓父皇大喜,若是他能得文昌帝君的看重,恐怕那太子之位,頃刻間便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只是文昌帝君的一句話,恐怕就能改變父皇的看法,能改變整個大唐的看法,甚至是改變人族一眾先賢的看法!

  因此李治的面對蘇少塵這尊洪荒萬類文首時,極為恭敬!

  「李治拜見帝君,帝君於人族之恩,李治雖不可代表人族,但卻心中欽佩無比。」

  「若父皇聞帝君臨九州人族,恐親臨青州前請帝君了。」

  「治惶恐以大唐之名,欲邀帝君不知可否前往長安一敘,順便看看這萬古會元之後人族之景象。」李治恭敬無比的邀請蘇少塵。

  蘇少塵聽到後也淡笑道「大善也,那便有勞晉王!」

  李治聽到後也不由得大喜,隨即又道「治定不負帝君之望,李唐雖得天下萬年之間,但吾父心繫天下,常以銅為鏡正衣冠,以古為鏡見興衰,以人為鏡,知得失。若知帝君之臨,定當高興萬分!」

  「哈哈,既晉王所言,那貧道自當前往一番長安,以觀吾人族盛景之勢也!」蘇少塵聽到後也揮動手中的扇子,身後的大徒弟也顯化真身,聽到師尊的話後,也大有興趣。

  距離昔年來人族九州,那都是萬古會元之前了,如今又能遊覽一番人族之景,墨幽自然也有些高興。

  而李治聽到蘇少塵應下來後,立刻就催動了天策劍,頓時引動整個大唐國運。

  他手持天策劍,號令青州百官,直接在青州內快速的扮演了青天大老爺,斬殺了無數貪官污吏。

  不管背後有何背景的,全部都被斬落劍下,哪怕就是和李唐王室有些淵源的存在,李治都是毫不留情!

  而從長安跟著李治的數尊煉器大師,此刻也從青州無數寶庫之中,尋到了無數煉器材料。

  再加上韋陀的那一塊後天中品煉器材料,以及歷代人族的煉器經驗,讓他們直接在青州之中煉製出了一件有後天上品靈寶層次的長橋。

  橋成之時,李治親以手中的天策劍寫下「恩橋」二字。

  不管妙善有何原因,又有何算計來到此地,但只要對方作為造福萬民之事,都應該給與肯定。

  因此李治也並未否定對方行事,直接寫下恩情,以明示此橋之因果。

  隨即李治又拿出一件先天下品靈寶清真劍鎮於漢江之中,並以手中的天策劍引動大唐國運、人皇業位。

  「吾為晉王,今引大唐國運持人皇之敕,鎮漢江之水,凡吾大唐之朝統御八荒九州人族之時,漢江萬靈不得攪亂江水,當風平江靜,恩造萬靈,福澤天地!」

  「敕!」

  隨著李治高喝一聲,清真劍也好像是加持了大唐國運,直接向著下方的漢江鎮壓而去。

  這一幕讓九州的無數大儒見到後,無不紛紛點頭肯定李治此番,頗有王道之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