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禹證道成聖,啟奪位

  第274章 禹證道成聖,啟奪位

  多年後,當舜老了,舜就將人族共主的位置,傳給了禹。

  禹德行高尚,愛民如子,對待百姓,就像是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

  在禹的帶領下,人族一步步的強大了起來,人族的數量,也有了顯著的增長。

  同時,禹為了加強對於天下的管理,也進行了無數的舉措。

  禹在早年間治理水患的時候,靠著自己的雙腳,走遍了人族的各個角落,並繪製了詳細的地圖。

  有了這些地圖和自己雙腳走出來的經驗,禹對於人族的領地,可以說是非常的了解。

  禹根據自己了解的情況,匯同其餘的大臣,一同商議,將天下,分成了九州。

  並根據九州原有的情況,分封諸侯,對九州進行管理。

  為了讓九州的管理整齊劃一,禹將所有的諸侯,召集到了塗山,進行了一次叫做塗山之會的會談。

  會談上,禹身穿法袍,手持玄圭,站在了台上,可以說是威風凜凜。

  而其他的諸侯,則是站在台下,對著禹行禮,而禹則是對著他們還禮。

  禮畢之後,禹對著諸侯說道:「我德行淺薄,能力不顯,並不能勝任人族共主的位置。」

  「今天召集大家來,就是讓大家指出我的不足,對我進行規勸,讓我知錯能改,更好的治理人族。」

  禹這番謙虛的陳詞,讓原本對禹有成見,認為他不過是運氣好的諸侯,認識到了禹虛懷若谷的胸懷,打消了對於禹不能很好治理人族的憂慮。

  塗山大會以後,諸侯為了表示對禹的敬意,經常到都城陽城來獻金(青銅)。

  禹看著越來越多的青銅,也是動起了心思。

  九州初定,氣運不穩,禹想起來當年黃帝軒轅氏,在功成名就的時候鑄造大鼎,記載自己的功德。

  禹為了紀念塗山大會,也製造了九個大鼎。

  這就九個大鼎,分別是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

  這九個大鼎,上邊分別刻著各州的山川名物,珍禽異獸。

  九鼎象徵著九州,豫州鼎,則是九鼎的中心,而豫州,也是九州的中心。

  九鼎被帶到了夏王朝的都城陽城,禹也就成了九州之主,天下就此一統。

  這九鼎,成了江山社稷的象徵,也是後世各諸侯王,爭奪的重寶。

  經過治水、統一九州兩件大事,禹的功德,上升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地步。

  禹也遇到了跟舜一樣的問題:他需要尋找自己的繼承人了。

  對於自己的繼承人的人選,禹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當時掌管五刑,負責獄訟的皋陶。

  然而,讓所有人想不到的話,皋陶居然先禹一步而死。

  對此,禹非常的傷心,自己的繼承人,先自己一步而去,讓禹有了一種非常受挫的感覺。

  禹不得已,只能再次召開部落聯合體議事會議。

  會上,有人推舉了伯益。

  「共主,伯益是您多年前治理水患時候,忠實的夥伴,為人忠厚,才華過人,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人選。」

  伯益是禹多年的夥伴,禹對於伯益的才能,也是非常的有了解的。

  <center>

  </center>

  伯益不但曾經協助禹,走遍九州的每一個角落,治理水患。

  還在遭受洪水侵襲的地方,根據當地地勢低洼的特點,指導當地的百姓,種植水稻,大大促進了被洪水侵襲的地方的農業的發展。

  因為治理水患有功勞,舜將自己家族的女子,許配了伯益,並封他做了虞官,掌管山川和湖澤,繁育鳥類。

  此外,伯益還發明了鑿井的技術。

  有了鑿井的技術,百姓不再必須在河流附近定居,也不用再忍受河流泛濫的威脅。

  唯一的缺點在於,伯益的年齡,稍微大了一些。

  不過,禹也想不出更好的選擇了,只能同意了眾人的意見。

  又過了幾年,禹的功德,已經修滿了,就將人族共主的位置,讓給了伯益,自己證道成聖了。

  無數神光,籠罩在禹的身上,禹感覺,自己渾身,充滿了力量,跟隨著幾道霞光,禹的身體,拔地而起,朝著遠方飛去。

  所有人不知道的是,禹將是洪荒時期,人族最後的一位聖人。

  鴻鈞和林修的約定,是人族再出三位聖人,而禹,正是這第三位。

  禹證道成聖以後,諸侯按照禹的安排,扶持伯益,登上了人族共主的位置。

  然而,這一切,引起了禹的兒子,啟的不滿。

  啟認為,治理水患,是他的父親禹的功勞,而禹證道成聖以後,沒有將人族共主的位置,傳給自己,反而傳給了一個外人,伯益。

  這讓啟怒火中燒,恨不得立即將人族共主的位置,搶回來。

  至於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啟認為,人族共主,能夠坐擁巨大的功德,以後定然能夠證道成聖,長生不老。

  這對於啟來說,是一個不能抗拒的誘惑。

  所以,啟公然反對伯益繼任人族共主的位置,並且積極的組織自己的勢力,開始對伯益進行攻擊。

  面對啟的反叛,伯益也是有些措手不及,不過,他還是第一時間,組織了擁護自己的勢力,對啟進行了反擊。

  啟戰敗以後,伯益念及跟其父親禹的情分,沒有將啟殺死,而僅僅是將啟進行了拘禁。

  不想,這卻釀成了禍根。

  被拘禁起來的啟,不甘心自己的失敗,積極的聯絡了擁護自己的勢力,對伯益進行了反擊。

  經過一系列的大戰,伯益終於敗下陣來,啟並沒有知恩圖報,而是直接將伯益斬殺,伯益執掌天下的日子,就此畫上了句號。

  奪得了天下的啟,立即頒行了命令,廢除沿襲了多年,歷經了無數代的禪讓制,改為了世襲制。

  世襲制的意思就是,國君去世以後,不再通過禪讓的方式,選舉繼承人,繼承人族共主的位置。

  而是由國君,在自己的兒子中,選出一個有才能的,代替自己,繼續管理人族。

  世襲制的出現,改變了過去選舉繼承人依靠賢能的方式,改為了依靠血緣。

  做完這一切,啟非常的滿意,認為天下已經盡在自己掌控。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有人來報。

  「有扈氏,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