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此去天闕,幾日人間多生變

  洪荒世界,凡俗人間。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正所謂天上一日,地下一年。

  天上不過幾刻鐘,凡俗世間已然是過去了月余之久。

  而洪荒大地上,也是發生了數之不盡的變化。

  除了當時鬥戰的兩位當事人外,無人知曉那日元始天尊與女帝之間發生了什麼,但闡教門徒卻能見得,自家老師沒了往日那般彷若世間萬物運轉都握於掌心的恢弘氣魄。

  近來行事,卻是生了些莫名的急躁。

  許多事情原本需要時間來發酵,但他已經流露出幾分等不及的意思。

  這般情形,難免讓以燃燈為首,本就對闡教歸屬心不強的些許人,腦海里那點別樣的心思越發興盛起來。

  仙神間的勾心鬥角,互相謀算暫且不提,且說那人世間。

  自那日說書之後,摘星樓火遍整個朝歌城,李桐的聲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可惜的是,自那日過後說書先生就彷若是消失了一般,再也不見其出現在摘星樓里,就更別說開門說書了。

  這讓無數翹首以盼,期待著他下一場說書的人無比失落,但也無可奈何。

  只是心中還牢牢記著他那個未曾來的言說的承諾,隱有無盡期許。

  而隱於朝歌城,默默注視著這一切的姜尚,對於那不思進取、不慕正道的帝辛越發失落起來。

  誠然,這摘星樓里的說書人玄奇無比,講的故事也是分外引人入勝,但這一切於這天下黎明百姓又有何益呢?

  只見朝歌城中歌舞昇平,卻不見四海之內叛亂四起,爭鬥不休,無數子民流離失所、食不果腹。

  而這一切,便是這個只思新奇的商朝大王所造成的啊!

  帝辛,亡國之君也!

  心中有了這個想法,就是一發不可收拾,再加上隱隱聽聞朝中傳來其又有徵發徭役,修建什麼鹿台的說法。

  當即就是決定要離開此處,遂帶著弟子辭別友人,從朝歌中離去,隱於磻溪,終日垂釣靜待有緣人。

  而在他之後,為了救回老父的伯邑考攜眾多寶物,過汜水關,又穿五關,渡黃河,久經旅途,終至朝歌城。

  緊緊關注於其的仙神,瞧見此般自是傳信而回,言問接下來該如何謀算。

  崑崙山,玉虛宮所在。

  有仙人立於瓊樓玉宇中,沉聲交談。

  「廣成子師兄,那伯邑考已然是到了朝歌城中,接下來又該如何?」

  近日來不堪自家那孽徒煩擾的太乙真人,面帶憂慮遙望巍峨崑崙諸山,緩緩言說到。

  「又能如何呢?」

  卻聽他身旁廣成子似是帶著幾分惱怒,但依舊平靜道:

  「若非那說書人壞了我等布置,此時只需坐觀那截教中人在天道大勢之下隨著那商朝一同顛覆即可。」

  「哪裡又會像現在一般,還要我等親自下場,再做謀算!」

  「唉,誰說不是呢。」

  太乙真人嘆息,對於這個事情他也是深有感觸。

  若說此時闡教中對於李桐的怨恨以及芥蒂最重的是誰?

  那就,非太乙真人莫屬了!

  蓋因為他那好徒兒哪吒在學習了說書人的妖法之後,已然是和他起了爭執、生了嫌隙。

  對於他,更沒有了往日的尊敬,變得陌生許多。

  甚至於他所言話語入了哪吒的耳中,也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根本就不會進了腦袋,就更別說聽他的話了。

  縱然現在他勉強還能以恩師之情將其束縛在身邊,但一旦放出這小兒定然不會聽安排號令。

  數十年苦心謀劃,一朝化作流水東去。

  便是他為修道有成的大神通者,亦是難掩心中怒火。

  奈何,他卻是拿那說書人沒有丁點的辦法,甚至還要無奈的看著他不斷的在洪荒世人面前耀武揚威。

  這,何其讓人無奈。

  「縱然恨那說書人壞了我等的謀劃,但眼下要緊之事還是要儘量讓一切落於我等掌控之中,重歸舊途。」

  太乙真人壓下心中積鬱,長嘆一聲如此言說。

  「師弟所言有理,卻是我陷於前些時日的落敗之事中,過於哀怨了。」

  廣成子眼中神光一轉頓去之前顏色,變得分外銳利起來。

  道:「那帝辛得了說書人助力,此時已然是脫了狐妖迷惑,不復往常之態,加之其身份地位關鍵我等不好再在其身上做手腳。」

  捋著長須,他眉眼中流露出一絲澹漠無情之意:

  「不過此般雖對我等謀劃有些干擾,但也無傷大雅,以周代商乃是天命,無物可逆!」

  「此番,便由我親自走上一遭,撥亂反正。」

  此話一出,太乙真人臉上頓時出現一抹喜色,他是不願意輕易插手這般人道殺劫之中,故而方才會同廣成子言說此事。

  畢竟,不是誰都能有那般好運可以做得帝師,賺取無邊功德護身的。

  這般喜色在面上一閃而逝,太乙真人便收斂喜意,正色道:

  「師兄既願出手,那當是再好不過了。」

  不置可否的掃了他一眼,廣成子一甩衣袖從其身邊緩緩而過,正是當他的身體完全要略過太乙真人之時,似是告戒一道:

  「師弟,可是要看好門人,莫要誤事啊!」

  「師兄告戒的是,我自當多加看管。」

  ......

  盤旋五日之久,感慨於朝歌繁華,且那摘星樓雄偉非常的伯邑考,今日終於是打足了勇氣,立於午門之外。

  他不敢擅入其中,生怕因為貿然行事觸怒了大王,為自家此行橫添變數。

  只能在這裡等待著,尋一人引見。

  好在沒過了多久,他就看到一個衣衫華麗不似尋常人家的騎著高頭大馬而來。

  定睛一望,神色中頓時間充滿了喜色,此人卻是那亞相比干。

  伯邑考慌忙間攔於馬前,跪地而拜,高呼道:

  「亞相,我是罪臣姬昌之子伯邑考!」

  思及七載光陰未見的老父親,不由的淚水漫出,悲呼:

  「父親得罪大王,幸有您保護方才留下一條性命,如此恩情天高地厚,無以為報。」

  「只是七年過去了,父親被關麥里,而我作為人子亦是寢食難安,思及大王寬宏,便於家臣討論將祖傳鎮國的寶物獻上,只求大王開恩,得以讓家父歸國。」

  比干注視著下方那個淚水連連的男子,心中也是升起一陣不忍。

  同時間也是為姬昌暗道不平,埋怨當年大王昏聵,怎就能不問青紅皂白將其羈押七年之久呢。

  好在,現在大王終於認識到了妖婦用心險惡,重複英明神武。

  想來此番,定然會赦免了此人。

  「這伯邑考,倒是來的是時候!」

  「若在早些年月,怕是非但救不會姬昌,自己也是凶多吉少。」

  心中如此感慨一句,比干下馬將其攙扶起來,二人站於午門前。

  他心中既然決定了要幫伯邑考行事,那當然便要知曉此番他所獻之寶為何物,於是就問道:

  「不知公子所獻,是為何物?」

  伯邑考此時也是收斂了悲苦,抹去淚水,向他一一解釋:

  「自始祖所傳下了一輛七香車,醒酒氈,白面猿猴,美女十名,以此代父贖罪。」

  爾後,又將這般寶物效用逐一解釋。

  比乾麵色不動,只是點頭但心中卻是有些不愉。

  帝辛好不容易幡然醒悟,從遊戲之物中走出,不在霍亂朝政,漸復英明,你這小子現在又獻這些玩物,不是又在害大王嗎?

  還有那美人,就更是不可取!

  現在朝堂上下臣子,簡直就是談美人色變,惶恐昔日妲己之事再現,上書讓帝辛不要沉迷後宮還來不及,怎會給其送美人。

  「此子不智。」

  比干不動聲色的打量了一眼言辭懇切的伯邑考,見他一副救父心切的模樣,心中倒也沒多怪罪他。

  只是想著,一會告知大王時,便將這美人掩去不再提起。

  思量好了,就寬慰伯邑考道:

  「公子拳拳孝心,我怎能不允,且放心我定替你傳於大王,不負你之來意。」

  言罷,他就取過伯邑考手中奏本,快步離去。

  只見伯邑考滿懷期望的看著他的身影,心中希望那殘暴無邊的大王這番可以看在他獻上寶物的份上,網開一面放歸自家父親。

  正這麼想著,忽然看到比干匆匆回頭,道了一句:

  「你莫要急切,大王乃聖明之君,定會為你孝意而動,釋放西伯侯的,且回去等待吧。」

  一言罷,他便又急匆匆離去。

  直叫聽得這番言論的伯邑考瞪大眼睛,滿臉不可置信:

  「帝辛,聖明之君?」

  ......

  宮闕之中,帝辛持卷高立。

  修持武道法門愈久,加之身為此番量劫諸般主角之一,王朝氣運如同烈火烹油般勃發的緣故,一身氣機卻是在短短時間內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急切的催生中,讓其一身實力竟然如淵似海,讓人望之難測,便是比之身負玄奇之力的李桐也是不遑多讓。

  最為離譜的是,還不見虛浮,無比沉穩。

  實力壯膽氣,膽氣更能生氣量,此時的帝辛早已和先前那人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張面孔神清不動,眼神似是垂眸於掌中書冊之上,堂下比干言語好似絲毫不能引發他的心神變化。

  「王上,罪臣姬昌觸怒大王,本應處死,但您寬宏免其死罪拘於麥里之中,臣等感謝王上寬恕之恩。」

  「而今七年已過,罪臣之子伯邑考冒死上書,欲代父罪,請願大王放其父親歸國。」

  「為表陳懇,特意獻諸般寶物。」

  比干不帶絲毫主觀情緒的陳述完全,躬身而立,垂眸中不在言語,靜待王言。

  而此時,帝辛聽罷此言,心中似也有所觸動,被伯邑考拳拳孝心所感,念及自家先前被妖人迷惑所做下的荒唐事,此時便是有心放其父歸去。

  不過倏忽間,他卻又是一念頓起。

  李桐一去天外不歸,曾言說於他的約定到了此時也無有下文,他雖心有萬分急切興商之念,但李桐不在也無處去求。

  只能梳理政務,處理先前荒唐事,並且派兵鎮壓諸侯叛亂之事。

  此時間,則是想起了那些恍若蝗蟲一般,大大小小絡繹不絕的反叛的諸侯,不由心起厭惡。

  李桐所說之言一刻都不曾忘卻,他猶記代商者,周也!

  小諸侯國不成氣候,大軍一至翻掌俱滅,讓他稍有擔憂的不過是那東西南北四大伯侯罷了。

  而這西伯侯姬昌,自家無端囚他七載,焉能知其沒有反意?

  不過在他看來,若無先生一般的仙神插手戰事之中,以現在漸修武道法門的將士之力,便是四大諸侯俱反,他鎮壓起來也不過是稍微費些力氣而已。

  心頭念轉,片刻間就已然是有了注意。

  驟然放下手中書卷背手於身後,輕抬頭顱露出那一雙漫溢神光的雙眸,注視著比干澹澹道:

  「本王感其孝心,願成全他之心意,放歸姬昌。」

  話音落下,靜靜等待結果的比干也是不由鬆了一口氣,由衷的為伯邑考感到高興,同時被大王的英明所欽佩。

  正要代其言謝,便又聽帝辛一言。

  「既然他願以身代父罪,本王自也不會駁其心意,不過便就不必關於麥里之中了。」

  帝辛稍一沉思便道:「吾亦長聽聞其素擅長鼓琴,正好吾要修鹿台、祭玄鳥,便讓其來編祭樂吧!」

  「臣,待伯邑考拜謝大王。」

  比干原本以為此時又生了周折,但一聽就覺這非壞事,反而倒是件好事。

  既顯王恩,又不會讓天下人輕視了大王。

  就是嘛,西岐那便可能會有些意見。

  但大王都願意將西伯侯放歸了,他們又怎會有怨言呢?

  況且來說,編祭曲之事於伯邑考而言,正是可以讓其一展所長,非是懲罰而是獎賞!

  如此想著,比干便同帝辛告退,外出去尋伯邑考準備將此事告知於他。

  而他準備獻上的諸般寶物,比幹略提一嘴,帝辛卻是提都未曾提過。

  皆因,此時的帝辛,已經不在乎這些毫無用處的身外之物了啊!

  良久。

  待比干不見了身影,帝辛方才吩咐隨侍喚來費仲,將一事交由他去做。

  「本王欲放歸姬昌,但心有懷疑,驅你一試。」

  帝辛負手而立,堂皇說道。

  正欲將原本的說法向費仲一一道來,讓其試試姬昌是否有反意。

  忽的,他眼神一迷,說出好些話語過去。

  片刻後費仲領命而去,帝辛輕晃頭顱暗道自家是否進來醉心政事,壞了身體,竟然有些莫名暈眩。

  不過也沒有過多注意,繼續伏桉。

  未曾見得,身後玄鳥顯化,朝天高吟。

  眼眸之中,已有怒火燃起。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