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今夜不眠人

  江潯跟著藺老回了藺府,路上馬車悠悠,江潯照常話很少。

  藺老嘶了一聲,滿臉不解,「修直,你和歲歲在一處的時候,也這樣?」

  「歲歲多活潑一姑娘,叫她嫁給你,著實是受委屈了。」

  江潯:「......」

  「老師,你從前可不是這般說的。」

  藺老下巴一揚,實話實說:「老夫從前不是沒和歲歲相處過嗎?這幾日和歲歲熟識了,覺得你委實是高攀了。」

  江潯:「......」

  「所以老師是嫌修直沒問,御書房中發生了什麼?」

  被點破的藺老:「咳咳,誰叫你一副不在乎的模樣。」

  江潯聞言倒沉了眉眼,反將一軍,「老師既能全身而退,又步履從容,可見是早有防備,只是為了修直好,不曾提前通氣罷了。」

  「還要感謝老師,處處為修直考慮。」

  藺老聽了這話,頓時「渾身刺撓」,嚷嚷道:「看看看,又生氣了,說話一股子陰陽怪氣!」

  「你小心眼!你不識好人心!你——」

  江潯:「......」

  屏住。

  這老頭很快就要認錯了。

  「老夫錯了還不成嗎?」

  藺老嘟囔一聲,瞬間聲音都弱了,垂頭委屈巴巴地搗鼓袖口。

  江潯:「......」

  在藺老一貫的扮可憐攻勢下,江潯到底還是軟了神色,淡聲道:「那老師就說來聽聽吧。」

  藺老驀地抬頭,又一臉笑意,得意洋洋道:「就知道你小子吃這一招!」

  江潯:「......」

  今夜的無語和往常一樣多。

  藺老又天南地北胡扯了一頓,終於入了正題,說起了當年的往事。

  「其實也沒什麼,就是當年一心只讀聖賢書,拒了家中為老夫相看的好心,參加鄉試去了。」

  「結果中了個解元回來,家中給辦了場宴,認識了一個好姑娘。」

  「當時是動了凡心了,一打聽,兜兜轉轉就是家人提過一嘴的姑娘。」

  「只是還沒等老夫和家中提起,京中選秀的消息先傳過來了,那姑娘就在名冊上頭。」

  「這般也就不了了之了,誰知後來入朝為官,在中秋宮宴上,她......那姑娘......不,是娘娘了,遇到難事走投無路,同老夫說了幾句話。」

  藺老邊說著,語速越來越慢,眼神中映滿了恍惚之色,竟似慢慢陷入了回憶中。

  「她……瞧著光彩照人,就是瘦了些,與我相遇在宮牆角,本是要擦肩而過的,她忽然喚我的名字。」

  「她聲音哽咽,求我幫她,我想,她那般守禮的一個人,想必是實在走投無路了,才會在此處等我,畢竟那裡不是宮妃該去的地方。」

  「我就止了步,與她背對著,可我給的建議實在是戳了她的心窩,我說,三公主只能去和親。」

  「她的啜泣聲響起,又被風吹散了.......」

  藺老的聲音隱約顫抖,在這一刻陡然回神。

  他急忙去看江潯,見江潯不曾瞧他,心裡悄然舒出一口氣。

  他失態了。

  「嗐,就這麼一回事,結果就被崔道元千方百計挖出來了。」

  說到此處,藺老眉宇一沉,隱見厲色。

  崔道元有那麼多手段,偏偏要選擇這一條,偏偏要去打擾她!

  江潯沉默著,心裡頭卻掀起了驚濤駭浪。

  他不願叫老師不自在,故而及時撇開了目光,但方才,他確確實實瞧見了老師眼底的淚光。

  或許輕飄飄一句「動了凡心,在宴上遇著了一個好姑娘」,實則是場刻骨銘心的相遇。

  而當年宮宴上重逢,之後的每次遙遙相見,都會將這些不可言說的情感堆滿心頭每個小小的縫隙,溢滿今後的每個年歲。

  老師,終身未娶。

  除了教書育人,除了學識傳承,或許還為了......宮裡的那個人。

  藺老見江潯沉默,便輕咳一聲,繼續道:「老夫昨日得的消息,趕忙就同長公主通了氣,所幸沒釀出什麼惡果來。」

  當時他就對長公主說了,此番須得虛虛實實,又得合情合理,故而他二人各承認一部分。

  至於聖上信不信......

  以聖上的性子,既提出來了,便是在心頭埋了一根刺,信不信都無所謂了,他和長公主只要不露破綻,全身而退即可。

  想來,這也是崔道元那個老狐狸打的算盤,在為後頭的謀劃做準備。

  思及此,藺老偏頭問道:「修直,你前頭說的,有關沈府的那件事,可有著落了?」

  江潯顯然也已經想通了這些關節,他搖了搖頭,「已在掌控之中,還未有動靜傳來,但崔尚書既行動了,可見是快了。」

  師生二人又細細說了些話,到了藺府門口,是南風來迎的。

  江潯見到他當即問道:「沈小姐可平安到家了?」

  南風立刻點了頭,就是生怕公子擔心,才第一時間等在府外呢。

  今夜江潯便宿在了藺府,藺老說有些疲累了,一進院子便洗漱上榻。

  江潯知藺老是被勾起了心事,不敢打擾,輕手輕腳退下了。

  藺老躺在榻上,一直到夜深人靜都在輾轉反側。

  而今夜的不眠人,不止有他。

  ……

  月色如水,灑在宮牆上。

  慈寧宮中,容太妃忽而披衣而起。

  內殿昏暗,唯外殿留著的燭火透過縵紗,影影綽綽照進來,勉強照亮了眼前的一方小天地。

  容太妃走到妝奩前,在滿是珍寶的妝奩深處取出了一支木簪子。

  原本光潔的簪身已被摩挲得極為光滑,簪頭的花紋曾經精緻而清晰,如今也變得模糊了。

  木簪的顏色從淺木色,變成了如今暗沉的栗色,陪著容太妃走過四十餘載光陰,承載了諸多故事,也傾注了愛恨嗔痴。

  容太妃細細打量著簪子,手指輕撫而過,每一寸紋理她早已銘刻於心。

  這簪子,是過往唯一剩下的東西了。

  當年,在後宮聽聞前朝出了個名臣,是來自揚州的藺大才子,她跌碎了手中的茶盞。

  而中秋夜宴宮牆角,她終於見到了他。

  一如當年解元宴上,他還是那般意氣風發,就是......瘦了些。

  有些事,他也放在心頭了吧?否則目光交匯之時,他何必那般慌亂地移開?

  她背身低泣之時,瞧見了地上的影子。

  他朝她走來,抬起了手,卻又垂下了,近在咫尺的距離,卻隔著一輩子的鴻溝。

  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她竟還記得這般清晰。

  容太妃自嘲一笑,瞥了眼模糊不清的銅鏡,不必看,已是紅顏老去,也是此生不復相見。

  思及此,容太妃緊緊捏住了手中的簪子,而後將它一把塞回原位,轉身回了榻上。

  不知何時入的眠,又夢回四十多年前。

  在一片絲竹之聲中,少年一身華服,眉眼飛揚,眸光晶亮,沖她施施然一禮:

  「在下不才,正是今日宴會的東道主,藺家長子藺晚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