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瀚州
春耕之後,王猛率兩萬步騎南下廣陵,震懾吳會豪強。
鴻臚司集合五百三十一名骨幹提前奔赴會稽。
北面,桓石虔率軍驅趕七十多萬頭牲畜返回代州,一時間朝野無不振奮。
歷年以來,就屬於此次北徵收獲巨大。
七十多萬頭牲畜,足以覆蓋此次出兵消耗的錢糧。
原本代國還有諸多財貨,都被李儻私自賞賜給北征將士,兵部頗有微詞,上了一道委婉的奏摺,參奏李儻,被李躍留中不發。
這事也就不了了之。
李躍趁熱打鐵,鼓勵百姓遷徙北海,每戶五百畝牧場或者林場,不論子民庶民還是僮民奴隸,都可以去,子民賜以六等軍功爵官大夫,庶民四等爵不更,僮民一等爵公士,奴隸去了可以轉為庶民。
不過李躍也設置了前提,願意去的的僮民和奴隸,都會進行背景調查。
鴻臚吏也全天候的宣揚北海之富足,還編了幾句順口溜: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牛羊成群擠柵欄,一年到頭有肉吃……
草原的地理環境是南北兩邊水土肥沃,中間缺水成戈壁沙漠。
北海水源充足,周圍都是林地,自然資源極其豐富,要什麼有什麼,除了冷一點,其他全是優點。
讓李躍沒想到的是,人數占絕大多數的庶民、僮民不願去,反而是奴隸和子民極為踴躍。
前後有七百戶子民,兩千一百戶奴隸願意遷徙北海。
戶部特意為他們準備了馬車和糧草,路上有斥候的接應,還有驍騎軍護送。
兩千九百戶,一萬三千餘人,看起來少,其實在漠北已經算得上一個中型部落,在內地也是一個中等縣的規模。
沒辦法,這年頭哪裡都缺人。
能去的奴隸都是經過挑選的,大多是并州匈奴和遼東鮮卑,早已完成漢化,全都去了漢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能有這麼多人去,已經非常難得了。
加上戍守的將士,鼓勵他們多娶多生,幾十年後人口就會漲上來。
李躍還下令今後國中重刑犯,除了實在罪大惡極之人,以後都流放北海。
「子民是響應父皇號召,奴隸則是為翻身。」不知不覺間,李儉蓄起了鬍鬚,讓他看起來越發穩重,處理政務也得心應手。
大梁除了兵權還掌握在李躍手上,政務基本交給李儉和王猛。
子民是梁國的核心,相當於李躍的部曲,自然響應皇帝號召。
奴隸什麼都沒有,北海直接給地,他們趨之若鶩,一無所有的人往往最願意改變現狀。
「那僮民和庶民為何不去?」李躍問道。
「僮民、庶民手上都有田地,在大梁熬了這麼多年,自然不願北遷。」李儉的解釋倒也合理。
「今後海軍捕到的俘虜一律改送北海,有了城池,就能站得住人。」
「青州以前有個北海郡,如今漠北亦有北海,兒臣建議不如改設一州,以便瀚海都護府管理。」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設立州縣,以後就是大梁的合法疆域。
別管這個州以後發展怎麼樣,先把架子搭起來再說。
李儉在政務上極有長進,眼光也長遠。
不過李躍想了半天也沒想到一個合適的名字,肚子裡的墨水本來就不多,登基之後,不是砍人去了,就是在後宮忙著繁衍生息。
「既然是你提起的,就由你取名。」李躍當起了甩手掌柜。
李儉也沒推辭,「北地遼闊,浩瀚如海,不如就叫瀚州,轄境燕然山以北,鮮卑山以西,整個北海。」
「可。」李躍沒在這個問題上糾纏。
瀚州人口只要增長到十萬左右,就能將草原壓制住。
草原任何勢力崛起,首先要先擊破瀚州,等於是中原的一塊屏障。
遼東這麼多年建設的七七八八,下一步就靠擄掠而來的奴隸建設瀚州。
「父皇是否要對豪強動手?」李儉忽然換了一個話題。
「你如何看出?」李躍笑道。
「令君率兩萬步騎南下廣陵,分明是壓制吳會豪強,升薛強為北庭都護,是分薛氏之力。」
若說北國武力哪家強,肯定是河東三薛。
范陽盧氏、中山劉氏強在士人中的聲望,清河崔氏、滎陽鄭氏強在錢糧廣勝,富可敵國,但若論武力,必然是河東薛氏。
從劉聰石勒時期,便建塢堡而自守,拒絕前後趙、氐秦的拉攏,在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中獨善其身。
歷史上,西燕慕容永殺王猛之子王永奪并州,薛強大怒,率宗族於陳川大破慕容永,後秦、北魏都對薛氏極盡拉攏之能事。
眼下天下一統,薛氏就有些過於顯眼了。
其勢力遍及河東、馮翊、西河三郡,屁股後面還跟著裴、柳、衛三家。
「你倒是目光犀利,不錯,朕正有此意,是以升薛強為北庭都護,給薛氏一個訊號。」李躍毫不避諱。
薛強忠心耿耿,李躍相信,但薛氏這麼野蠻生長下去,一兩代後,誰知道他們忠不忠心?
忠不忠心其實不重要,關鍵他們手上有刀,而且還很強。
這跟崔鄭盧劉有本質區別。
西河、河東、馮翊都是要害之地,橫跨大河兩岸,一旦崛起,後果不堪設想。
「非但是薛家,以後崔家、鄭家,朕都會一步一步削弱他們,天下一統並不能高枕無憂,坐天下比打天下還難,萬萬不可疏忽大意。」李躍語重心長道。
「兒臣謹記父皇教誨,不過這麼快就對國中豪強下手,是否操之過急?」
「再不動他們,以後想動也動不了,放心,士族豪強對大梁的貢獻,朕沒有忘記,王猛南下廣陵,震懾吳會豪強,是想找到一條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
「若是他們不願走,又當如何?」
「那就是敬酒不吃吃罰酒,東漢魏晉以來的弊病,必須徹底肅清!」李躍眼中掠過一道殺機,卻忽然胸中有些憋悶,咳嗽起來。
「父皇多多保重身體。」李儉伸手攙扶。
李躍心中一陣納悶,身體一向不錯,也就這幾個月與後宮交流稍微有些頻繁,「無妨、無妨,大梁不是曹魏,也不是司馬家的晉朝,士族那一套別想了。」
每個朝代都會對前朝進行一次糾正,大梁也是如此。
如此優厚的條件,士族豪強們還不願意走,肯定是另有所圖,就不能怪李躍心狠手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