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國力

  第534章 國力

  一共放歸六百三十二人,接近四分之一的比例,成果斐然。

  江東士族占據高位,但中下層的實職還是要靠這些寒門庶族之人。

  魏晉士族蓬勃發展,突飛猛進,壟斷官員任免升遷,到了江東這些年,「進化」出清官濁官之分。

  清官不是清正廉潔之官,而是清閒貴重之官,濁官意為地位卑下事務冗繁之官。

  士族子弟以濁官為恥,以任事出力為恥。

  所以具體事務逐漸轉到寒門庶族出身的濁官身上。

  「再令江東送些子弟來鄴城遊學。」李躍若是控制了這些人,江東也就不攻自破了。

  不怕江東濫竽充數,嫡系子弟他們自己留著,李躍要的就是旁系、寒門。

  大梁最吸引的也是他們。

  「尚武堂諸學龐雜,不如改回太學,分門別類,便於朝廷管理。」崔宏拱手道。

  的確,如今尚武堂的確有些雜亂。

  太學就是朝廷設立的大學,漢武帝時,董仲舒建議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

  恢復太學,等於李躍掌握了選拔人才、培養人才的標準,一定程度上能遏制階層固化,從更長遠的角度看,有了太學,算數、工學、醫學有了容身之地,能統一學術思想。

  設太學,是董仲舒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關鍵一步。

  李躍要抬高其他學術,也許經過太學。

  「此事就交由你主理。」李躍給崔宏找了些事做,不能讓他太閒,一閒就開始琢磨人心了。

  「唯!」崔宏拱手一禮。

  出征河套的大軍押著牲畜陸陸續續返回,只留在高雲六千騎駐守。

  蒲坂仍在僵持之中。

  天暖之後,苻堅令鄧羌、苻飛二將發動反攻,被王猛輕鬆擋住,死傷兩千餘精銳後,又退回蒲坂城中。

  為了抵抗王猛、魏山這五萬梁軍,氐秦幾乎舉國之力。

  原本不多的家底,都投了過來。

  沿龍門渡至風陵渡設防近三百里。

  王猛也不急著進攻,就這麼拖著、耗著,在營壘中打造各種攻城器械,又下令士卒屯墾,規定每名士卒必須耕種七畝田,由後方提供種子、農具、耕牛。

  擺出一副長期拉鋸的架勢。

  苻堅若是退兵,晉陽肯定沒了,然後慕容垂大軍隨時南下,并州梁軍齊發,三面夾擊,蒲坂必定守不住。

  不過為了支持王猛和魏山的五萬大軍,鄴城去年好不容易積累的一些家底,源源不絕送往前線。

  五萬大軍,還是以步卒為主,對如今的梁國而言,並不吃力。

  從前年對付桓溫北伐,到去年狩獵草原,攻取河套,每次出兵,必有斬獲。

  而且斬獲還是付出的兩三倍,這還不算戰略利益。

  以常煒為首的尚書台並不反對戰爭,而是反對空耗國力。

  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則止。

  孫子兵法中早有明示。

  眼看拖到了春耕,氐秦越發乏力起來,關中本就民風剽悍,從曹魏到西晉,為叛亂首發之地,諸族百姓不堪氐秦重賦役使,在細作的挑動下,爆發了幾場小型叛亂。

  苻堅攤子鋪的太大,這兩年膨脹太快,對地方的掌握不強。

  關中叛亂雖小,卻牽動了仇池和涼州。

  這兩地並未完全歸心,也開始蠢蠢欲動起來,竟有不少豪酋暗中向李躍投書效忠,最具代表者,沮渠、乞伏二部。

  「苻堅若是處置不當,這一關恐怕過不去了!」李躍心情大好。

  「苻氏之所以能興起,蓋因關中無甚強者,若在關東,覆滅久矣!苻堅繼位之後,南征北戰,今遇我大梁,高下立判!」常煒給出了總結。

  在國力面前,苻家有再多的能臣猛將都沒用。

  關東人才質量也不在關中之下。

  如今氐秦只缺一場大敗,就會如歷史上一般分崩離析。

  苻堅冒然捲入太原之爭,並不明智。

  戰略是對的,但時機不對。

  發動一場戰爭簡單,但想要結束,就沒那麼容易了。

  「氐人性情堅毅剛猛,當防其反攻。」常煒提醒道。

  「朕已經設下天羅地網,就等苻堅反攻!」李躍巴不得他孤注一擲。

  還是那句話,只要苻堅從蒲坂烏龜殼裡面鑽出來,就會被一網打盡。

  前方有王猛衝鋒陷陣,李躍心思收回國內。

  春耕伊始,李躍照舊頒布開墾令,新田四年免除賦稅。

  由各地官府率百姓一起動手。

  開墾一塊新田,需要平整土地、挖修水渠、堆肥改良土壤,沒個兩三年,很難看到成果。

  所以古代明明有很多荒地,卻不見有人開荒,辛辛苦苦開了一塊荒田,還沒收回成本,官府的賦稅就來了。

  一般而言,古代墾荒都是士族豪強帶頭,方能有收穫。

  李躍讓各地官府組織百姓開荒,減少百姓投入成本。

  周牽更是身體力行,這幾年率領奴隸,從北種到南,從西種到東,埋頭苦幹,活民無數,卻從不爭權奪利,無數荒野變成了良田。

  梁國能有今日,一半功勞在他身上。

  為了做出表率,李躍自己也在鄴城外開了二十畝田,不讓宿衛動手,完全親力親為,一則鍛鍊身體,二則為天下做出表率。

  無論爬的多高,都要接接地氣。

  李躍自己笨拙的耕田,累的滿頭大汗,感覺比上陣殺敵還要辛苦,很難想像在沒有耕牛和鐵犁的情況下,農人是怎麼種出糧食的……

  崔言思不知是背後有人指點,還是自己開了竅,在後宮率妃嬪和女官們織布紡紗。

  沒幾日傳遍了鄴城,博了一個賢后的稱號……

  名頭傳的這麼快,肯定背後有人指點,引起了鄴城不少貴女的效仿,一時間鄴城中吱呀吱呀聲不斷。

  李躍去後宮看了幾次,她這嬌滴滴的豪門嫡女,五指不沾陽春水,哪會什麼織布紡紗?

  一開始以為是崔宏在背後指點。

  不過崔宏最近忙著創建太學,腳不沾地,根本沒有這個閒情雅致。

  以他的城府,不會不知道這麼做只能適得其反,犯了歷代王朝的大忌。

  不是他,李躍反而更加好奇起來。

  後宮妃嬪、女官、宦官加起來兩三千人,崔言思沒這個能力弄得井井有條。

  其他妃嬪心思多在自己的兒子身上,也不會插手其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