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屯田
張豺的潰敗必比李躍預料的還要快。
也不知這廝怎麼想的,居然跑去主動迎接石遵大軍……
石遵起兵的口號就是清君側,對象正是張豺本人,他這麼主動,石遵自然卻之不恭,順理成章的將張豺斬於集市,也順手夷滅三族。
太后劉氏一道詔令,任命石遵為丞相,兼領大司馬、大都督、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持黃鉞、加九錫,增封十郡。
沒過幾天,石遵編在群臣的擁護下,於太武前殿即皇帝位,封石世為譙王,廢劉氏為太妃。
石遵即位後,立即大赦天下,重新啟用李農,官復原職,不追究其戰敗之責。
義陽王石鑒為侍中、太傅。沛王石沖為太保。樂平王石苞為大司馬。汝陰王石琨為大將軍。
不過石遵無子,立燕王石斌之子石衍為皇太子,曾經支持石斌的「國人」,龍騰中郎全都對石遵死心塌地。
似乎是為了彌補石閔,加封其為武興郡公,都督中外諸軍事、輔國大將軍、錄尚書事,輔佐朝政。
種種舉措,鄴城朝堂迅速穩定下來。
李躍將斥候營灑遍東西南北,時刻關注著天下形勢。
黑雲山居天下之中,到處都是敵人,只能步步為營。
滎陽周邊全是狠角色,難以發展,李躍遂將人口陸續遷徙至陳留,治下無論軍民,全都投入生產之中,補種夏糧,打獵、捕魚、採集,忙的不亦樂乎。
石虎設置在滎陽之東的獵場,幾乎成了黑雲軍的轄地。
加上南面洧水的虎踞川,一南一北兩個牧場,飼養了大量的牛馬驢騾羊鹿等牲畜。
陳留優越的地理位置、肥沃的土地,自然而然的成為黑雲軍的治所。
而黑雲山則成為後備基地,作練兵狩獵之所,由曹堪駐守。
軒轅山也沒以前那麼重要,李躍力排眾議,讓親衛什長楊略領五百黑雲軍駐守,崔瑾則調回李躍身邊。
當然,陳留也有自身的問題,除了幾條河流,無險可收,但現在黑雲軍飢不擇食,有這麼一塊地盤總比沒有好。
況且陳留周邊水土肥沃,利於耕種,能承載相當多的人口。
治下二十九縣,暫時維持不變,有戰略價值和防守需要的城池如緱氏、京縣、封丘、襄邑、定陶、單父、成陽等各駐守一員黑雲將五百黑雲軍。
戰時,可以就近徵召附近的南軍。
移鎮陳留之後,李躍的第一道政令便是開墾令。
周牽在田間地頭耕種過,有過詳細的總結,有耕牛和鐵犁,一名壯丁一天最多耕種十畝,也有一種長形大耕犁,轅長四尺,迴轉相妨,既用兩牛,兩人牽之,一人將耕,一人下種,二人挽耬,也就是二牛六人,一天也才二十五畝。
而很多家戶別說耕牛,連鐵犁都沒有。
全靠雙手和耒耜刨地,好一點的套上鐵質刃口,差一些的以石、陶製成,效率可想而知。
「兵器先別打了,趕緊打造一批農具,軍中的驢騾可以租借給百姓。」李躍翻看了各地送上來的公文。
主要問題不是缺田地,而是缺人。
如今的黑雲山治下十六萬五千人口,三萬六千七百戶,放在後世,也就一小縣的規模。
每戶差不多耕種二十畝,也就是三十萬畝田,陳留隨便一個縣綽綽有餘。
東漢和帝全國興元年間,全國有田七億三千萬畝,差不多每個縣平均七十萬畝(《後漢書·郡國志》)。
中原雖是百戰之地,但土地還算肥沃,耕田大於平均水平。
「官八民二,賦稅太重,民生疾苦,當稍作減免之,以吸引各地流民,快速壯大。」崔瑾第一條諫言就衝著田地來。
官八民二是從西晉過度而來的,燕國、涼州都是按此標準徵收。
石勒當初恢復魏武初年時的賦稅,但石虎即位之後,賦稅體系基本廢除,羯趙想怎麼收就怎麼收,想什麼時候收就什麼時候收。
交不上來,大辟極刑伺候。
「定多少合適?」李躍將問題推了回去。
當初定官八民二,一來是跟國際接軌,二來,需要快速積攢實力。
不過有利就有弊,賦稅太高,百姓耕種墾荒的積極性就受到了影響。
崔瑾有備而來,掏出一張左伯紙,瞄了兩眼,「不如恢復魏武屯田初制,民屯每五十人為一屯,屯置司馬,其上置典農都尉、典農校尉不隸郡縣,官府提供耕牛鐵犁,賦稅官六民四,有私牛者,官民對分,屯田客不得隨便離開屯田,軍屯以南軍為主,六十人為一營,且戍且屯,黑雲軍則免賦。」
兩漢十稅一、十五稅一,漢文帝時期,甚至有過幾年全國免賦。
到了曹魏變成六四分成,而曹魏後期,士族豪強林立,奢侈之風大起,賦稅一度高達官八民二,不僅如此,還有承受繁重的徭役。
這也是魏晉時期起義一直沒斷過的原因。
永嘉之亂後,天下大亂,官八民二也沒有了,各地軍頭們予取予奪,沒有糧食就吃人……
周牽道:「屯田制弊病太多,非長久之計,只適用於眼下。」
李躍思索了一陣,魏武帝曹操就是從陳留崛起的,摸著他過河頗有可取之處。
而曹操最初的態勢跟現在的自己差不多,也是餓的眼珠子發綠,還吃過陳昱的「糧肉」……
而開始許昌屯田後,又於州郡列置田官,當年便收了千萬石糧食。
流民們手上什麼都沒有,李躍提供耕牛、鐵犁、田地,收六成賦稅,還算合理。
「屯田制可行,但只有民屯,沒有軍屯,南軍、黑雲軍一樣必須賦稅,公三私七!」李躍可不想造就一批免賦的特權階級。
士卒完全免賦,到時候就會有很多百姓將田地掛靠在他們名義下,導致官府賦稅不斷減少。
百姓想要獲得私田,只能通過戰場殺敵來實現,也就是軍功授田。
拿到私田後,田賦三七分。
等於變相的鼓勵百姓征戰,將他們的利益與黑雲山的利益捆綁在一起。
石虎一死,按照歷史的慣性,馬上就進入大亂戰的年代,中原百戰之地,戰火紛飛,沒時間弄軍屯。
「將軍所言甚是。」二人拱手,也沒多問。
以他們的才智,自然能想清楚其中的細節。
旋即,一封封政令從陳留城飛向各縣。
官六民四,官府還提供耕牛、鐵犁,在這時代算是難得的善政了。
治下百姓歡呼雀躍。
不過要具體推行下去,還要看各地的縣令。
這也算是一次嘗試,看這些人是不是真的臣服於自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