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好大喜功

  顧承桓緩緩地走下台階,站在眾人身前,饒有興致:「李愛卿說說朕為何要御駕親征呢?」

  李尚書將頭低了下去,聲音卻是擲地有聲:「我泱泱大國,豈能容他人放肆,陛下乃萬民之軀,我朝兵強馬勝,若是陛下親自出征,必定軍心大盛,必定起到警示的作用,讓蒙古再也不敢在我朝百姓之中鬧出什麼么蛾子。」

  顧承桓的目光掃過周圍,此時他的心中已經通過了李尚書的提議,只不過還想看看其他人是否支持。

  目光和顧宴衡遇上,顧承桓示意他開口:「侄兒你說說看,朕是否需要御駕親征呢?」

  顧晏衡跪下行禮:「微臣作為一名臣子,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陛下的安危,李尚書也說了,陛下是萬民之軀,那就是國之根本,國不可一日無君,朝中的事情還需要陛下親自主持,更何況,蒙古那邊雖然說不如我朝強盛,但是也不可掉以輕心,若陛下想出了這口氣,自然可以派遣底下的臣子為您賣命,為了國家都是心甘情願。」

  顧承桓還沒有說話,李尚書就急著和顧宴衡對峙:「世子的意思是,陛下比不上底下的臣子有威信嗎?陛下親自出征,意義非同凡響,此次將會一勞永逸,震懾蒙古多年不敢犯我朝邊境,這不是一個臣子可以做到的。」

  眼看著金鑾殿上就要吵起來,顧承桓打斷了二人的話,自己心中早已有了定奪。

  緩緩開口:「諸位愛卿的意思朕都明白,仔細考量了一下,當年朕能夠一統中原,今日依舊還能夠馬踏凌霄,征服蒙古。」

  眼看著顧宴衡還想繼續說話,李尚書打斷了:「皇上聖明,世子難道沒有聽到嗎,還是說您覺得在朝中有哪一位臣子能夠比得上陛下英明神武?」

  顧承桓勸止:「諸位愛卿也莫要爭執,朕心意已定,昨日夜裡,向蒙古征戰的戰書已經寫好,早就轉達出去了,沒有什麼好爭辯的,武將聽令,這幾日隨朕去校場點兵,即日起,出兵蒙古。」

  太和殿前,顧宴衡站在外面,劉也過來,將人請到陰涼下:「世子,陛下讓您回去呢,不要怪老奴多嘴,咱們陛下決定的事情是更改不了的,您又何必白費功夫呢。」

  顧宴衡沉默不語,良久轉身離去。

  百越在身後將一把金花生塞到了劉也的手中:「謝過公公了,主子走遠了,在下告辭。」

  鏞王府。

  鏞王為了避嫌,經常幾個月不上朝,只顧宴衡一個人去,現在聽到皇帝要親自御駕出征,還是嚇了一跳。

  顧宴衡愁眉不展:「父王,你也知道,咱們王府根本沒有造反的心意,但是皇上始終心裡疑心重重,最忌諱的就是我手裡還有著兵權,用盡一切辦法,避免我參與戰爭,今天的事情更是瘋狂,陛下竟然決定帶著李尚書等幾位官員親自出征,而我和柳將軍等一眾武將被留在京中看守,也有人主動請纓,李尚書就會說是看不起陛下的實力,皇上聽到這麼一說,更是想起自己當年的風範,勢必要不破蒙古不還朝。」

  鏞王嘆息,父親當年起兵造反之時,他們兄弟二人也一同跟在馬背上征戰。

  只可惜還未坐上皇帝的位置,就染了痢疾,患病而亡,皇位就自然而然的落到了顧承桓的頭上,成為了名正言順的開國皇帝。

  而自己向來喜歡謙讓,不喜爭鬥,這些年來處處忍讓,還是讓他對王府起了疑心,王府一直被壓在京城之中,沒有封地,其實根本構不成什麼威脅。

  顧承桓寧願給當年的兄弟們封侯封地,也沒有給自己這個親兄弟半點實權。

  想到這裡,鏞王嘆了口氣:「我本想著,這輩子能夠保全自身即可,但是你有將帥之才,他卻因為這層關係對你忽視,對國家也是一種損失。」

  站在皇帝的立場上,自己兄弟家的兒子格外出色,年紀輕輕就被封為戰神。

  而自己後宮多年無所出,沒有子嗣這個事情,成了皇帝永遠的痛。

  早年也有不少官員彈劾,逼急眼了,直接斬首,後來再也沒有官員敢拿皇帝的子嗣說事兒。

  話是這麼說沒錯,顧宴衡只是有些隱隱的擔憂。

  低聲:「父王,陛下畢竟已經多年未曾征戰,只怕掉以輕心,反而會浪費兵力,其實帶上咱們這一群武將,也並不會削弱他自己的英明,都怪那個李尚書,一個勁的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