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滾筒式太空平台!

  「雖然核心動力系統我們現在還解決不了。」

  張星揚抽出兩張A4紙,和耿博討論起來。

  「但是大型太空平台的架構設計,已經可以開始了。」

  耿博:「大型太空平台要有什麼樣的功能?」

  在這之前,國內進行過最大、最複雜的太空人造物設計,就是現在還在運轉的天宮一號核心艙。

  他的設計也主要參考了大毛曾經在空間站之上的設計。

  而張星揚所說的大型太空平台,他們沒有任何可以借鑑的對象。

  設計難度上升了不止一倍。

  幾乎是指數級別上升。

  「你覺得大型太空平台應該要有哪些功能?」

  張星揚反問道。

  思考了一小會兒之後,耿博開口道:

  「首先要有不同的空間劃分,例如生活區、科研區、製造區這樣的區劃。」

  「不同區劃,實現不同的功能,這些最好是模塊化的,可以比較容易進行更改。」

  張星揚搖了搖頭:「模塊化設計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想法,在地面上模塊化設計有不少的好處,但是太空之中這些好處都沒有用武之地。」

  「一體化設計,比模塊化設計要更好,成本要更低、結構要更加穩定。」

  張星揚話鋒一轉說道:「不過專業區劃的劃分,確實有可取之處。」

  「但是有些必要的東西,每個功能區都還是要有的。」

  「就比如說,維持人體生存必須的空氣循環系統,水循環系統。」

  這些其實在過去的空間站設計之中,就已經有所體現。

  如今只不過是將他們稍微整合了一下罷了。

  耿博點了點頭,然後說道:「平台的結構,還是要採用目前的艙段式結構嗎?」

  「還是說我們要開發出全新的結構?」

  張星揚並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問道:

  「你覺得目前的結構設計,上限能夠支撐多少人生活在空間站之內?」

  耿博陷入了沉默之中。

  即使是在這個航天科技已經比較發達的時代。

  能夠登上太空的,依然是人類之中的少數精英。

  全部進入太空的人加起來,還不到三百人。

  占全人類的比例,甚至都不到百萬分之一。

  實際比例,大概是兩千萬分之一。

  有史以來,設計人員容量最大的空間站,也不過能夠同時容納十二個人。

  而且這還是短期容納。

  如果是長期成員,最多只能容納六個人。

  「設計上限,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大概是不到二十個人。」

  耿博有些艱難地開口道。

  這已經是他能夠想到的最大數值。

  超過二十個人,空間站的空氣過濾系統就會失衡。

  無法製造出供這麼多人使用的氧氣,那麼等待飛船之內眾人的,就只有窒息死亡這一條道路。

  「我們的核動力星港會有多少人在其中工作生活?」

  在之前的PPT演示階段,張星揚就曾經給大家畫過這方面的大餅。

  耿博感覺到自己的喉嚨有些乾澀,咽了一下口水之後說道:

  「初期規劃乘員150人,中期規劃乘員580人,最終建設目標3600人。」

  如果按照張星揚的最終建設目標來看,這簡直是要在太空之中建設一座城市。

  雖然3600人連一些正常城鎮都比不上。

  但是考慮到它所處的位置。

  一旦建成,那麼它將會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奇特的一座城市。

  太空城市!

  僅僅是這個名頭,就能夠秒殺地球上的一眾超級大都會。

  不過從人數,也能夠看出這樣的太空星港建設難度。

  三千多人每日所需要的各種生活物資,就能夠讓人崩潰。

  成年人每人每天,最少需要兩公斤的各類食品,才能夠維持自身的身體健康。

  尤其是在太空之中,比之大航海時代的船上條件還要惡劣。

  除了必要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攝入之外,還需要不少的水果,用來補充各種類型的維生素。

  當然,也可以通過吃藥劑來補充維生素。

  但是長期藥劑補充,有可能會導致心理不暢,甚至是抑鬱。

  粗略一算,星港每天需要消耗的食品就有接近八噸!

  如果完全依靠地面給養,那麼真的要等到張星揚將太空電梯搗鼓出來之後,才有可能實現這麼大規模人口在太空之中的生活。

  這還僅僅是食物方面。

  「那你覺得什麼樣的設計,才能夠支撐這麼多的人生活在太空之中呢?」

  張星揚繼續問道。

  他並不是很著急,甚至還有心情給自己新倒了一杯熱茶。

  其實他能夠很輕鬆地拿出一整套的星港設計方案。

  甚至就要連核動力星港的核反應堆,張星揚都能夠拿出成熟的設計方案。

  但是他不想讓大家,對於他過於依賴。

  他現在就好像是一根拐棍一樣,在曾經艱難的時候,眾人不得不依靠他這一根拐棍前行。

  但是現如今大家其實已經成長了很多,可以甩開他這根拐棍獨自前行。

  更為重要的原因則是,張星揚也發現了另外一件事。

  自己的身體,開始走下坡路了。

  十年前,剛剛回到這個時代的時候。

  他甚至能夠連續熬幾天幾夜,就為了能夠第一時間看到材料成型的那一天。

  但是現在的他,到了晚上十一點之後,就已經困到根本無法思考的地步。

  大腦雖然還在想要瘋狂運轉,但是電源已經被拔掉了,根本無法思考。

  這一發現甚至讓他有些惶恐。

  一度認為自己可能活不了多久了。

  在未來,身體素質下滑這種現象已經和人類絕緣了。

  技術的進步,不僅僅是讓人類誕生了大腦裝罐的科技。

  而且也有能夠讓物理身軀,一直保持在巔峰的辦法。

  通過微納米醫療機器人,讓身體的激素水平、神經系統、肌肉系統一直維持在巔峰狀態。

  所以這種衰老,是張星揚在過去的生涯之中從未體驗過的感受。

  因此不得不思考一個更加長遠的問題。

  如果自己死了,該怎麼辦。

  這就讓他對於各種新技術的開發,更加的謹慎。

  儘量不給出超出時代太多的技術,而是引導別人進行各種方面的思考。

  「最少要能夠小範圍的物資循環,才有可能供給數量這麼多的人,在太空之中生活。」

  耿博思考過後說道:

  「比如,各種蔬菜瓜果其實是可以在太空之內完成自我生長、循環的。」

  太空種植業,其實已經不算是特別新鮮的事情。

  在剛剛結束的天宮一號第一批乘員組之中,就有不少相關的項目。

  乘員組成功在太空之內,培育出了數種不同的瓜果蔬菜。

  包括,青菜,萵筍,娃娃菜,土豆,西瓜,哈密瓜,香瓜等等。

  有不少的品種,在太空生長實驗之中有著非常好的表現。

  不僅僅可食用部份變得更大,糖分也更加充足。

  這主要得益於太空之中充足的光照。

  只要他們想,甚至可以一整天24小時保持光照。

  「不過這麼一來,我們是不是還要在星港之中建設一座太空農場,不會將星港的體型變得更加龐大嗎?」

  張星揚問出了這裡邊的一個問題。

  「我們可以不將太空農場建設在星港之內,而是專門建設一座太空農場。」耿博近乎於脫口而出。

  「太空之中的運送傳輸成本,還是要遠遠小於從地面將這些生活物資發射到太空之中。」

  張星揚笑了笑之後說道:「所以你現在知道我們的大型太空平台應該是怎麼樣的了嗎?」

  耿博感覺到有一絲靈感划過自己的腦海,沉下心來想了一會明白過來。

  「通用性!」

  「大型太空平台要能夠在各種用途之間來回切換!」

  耿博興奮地說道:

  「我們並不需要將所有的功能區集成到一座星港之內,而是可以將他們分散開來,通過不同的平台來實現!」

  想到了這一層,耿博也明白大型太空平台應該有什麼的功能。

  「首先他們需要數個能夠和別的平台對接的接口。」

  「不僅僅是能夠用來傳輸物資,還能夠完成各個平台之間人員的流通。」

  「這一點,我們目前的自動對接技術完全能夠解決。」

  在自動對接方面,之前已經在天宮一號上取得了極其多的經驗。

  在航天員在軌的數個月之內,物資補給飛船有一大半採用的是自動對接技術。

  成功率為百分之百!

  可以說,自動對接技術方面龍國目前在世界上處於第一的地位!

  「核心艙段,我們可以採用滾筒式飛船設計。」

  耿博說起核心艙段的設計想法,則是要小心很多。

  因為在這方面,沒有任何的方案參考。

  他也只能夠從自己之前了解到的各種方面進行參考。

  人類數百萬年的進化生涯,都是在擁有重力的地球上進行。

  這就讓人類的身體條件,很難脫離地球重力環境生存。

  而數十年的太空探索,很顯然無法讓人類自然進化出適應太空生活的軀體。

  生物、醫學方面,也很難解決人類的太空適應性問題。

  所以為了人類的軀體,太空生活時間要麼很短,不超過兩年的時間。

  如果在太空待的時間超過一年,回到地球之後,人基本上就廢了。

  身體很難再重新適應重力生活。

  所以新世紀之後的航天員們,在太空生活的時間一般不會超過六個月。

  這樣回到地球之後,恢復起來會比較方便。

  「想要長期在太空之中生活,必須要有模擬重力的存在,以我們現在的能力,想要直接製造出重力場還是不可能的事情。」

  耿博述說著自己的想法。

  其實別說是現在想要直接造出重力場不可能。

  就算是科學經歷數次大爆發的後世,重力場的再現已經是十分困難,並且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所以我們實際上只有通過離心力來模擬重力場這一條路可以走。」

  「直徑十公里的圓輪,當它轉速為200秒一圈的時候,離心力就和地球重力差不多。」

  「圓輪的寬度可以做的很小,不超過一百米的空間就夠了。」

  實際上,就算只有二十米,也能夠滿足超過3000人的生活空間需要。

  圓輪邊緣的面積,超過1.5平方公里。

  這樣的面積,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甚至可以說是十分空曠。

  不過考慮到這之中有很多是功能區,其實也差不多。

  「十公里大小的滾筒式空間站,你準備怎麼發射到太空之中?」

  張星揚沒有直接反駁什麼,而是問了另外一個問題。

  目前發射過的最大太空人造物的長度,不過數百米。

  十公里直徑的圓形空間站,對於這個時代的人們來說,簡直是不可想像的。

  這已經是一個大型城市的中心城區大小了。

  不論是誰,都不會覺得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想要一體化直接發射到太空之中,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也許我們可以分段施工的方案,就好像是現在的國際空間站一樣?」

  耿博歪了歪頭,指了指天花板說道。

  「首先發射帶有小型核反應堆的核心,然後再將各個弧形艙段發射到太空之中。」

  「這樣還能夠分散風險,將發射的風險降低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耿博越說,越覺得自己想出來的這個方案還是具備一定的可行性。

  「而且這還方便我們後期進行擴建,在圓環艙段上留出足夠的接口,後續的外圈建設只需要不斷加裝就可以了。」

  「也許以後核動力星港上,也會有內外環之說,一環,二環,三環之說。」

  耿博說完之後忍不住笑了起來。

  「你可真是一個建設鬼才!」張星揚也忍不住說道。

  能夠將城市建設經驗,應用到太空建設之中,也算是第一人了。

  「弧形艙室的製造,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以我們目前的機械加工工藝,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耿博說著看向張星揚:

  「所以現在對我們來說,最難以解決的還是星港的核心問題。」

  「你之前所說的釷基熔鹽反應堆,什麼時候能夠解決,才是星港真正能夠誕生的時候。」

  張星揚微微一笑:「你先做好滾筒式空間站的設計工作,釷基熔鹽反應堆的事情,我來解決!」(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