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信息化戰爭

  第202章 信息化戰爭

  「實際上,和定型生產後就很少進行更改的二代機和三代機不同。」

  張星揚繼續給黃老進行科普道。

  「四代機的研發定型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即使我們初步定型了之後,很多細節其實還有優化的地方。」

  「在生產的過程之中,也會隨時對戰鬥機進行生產調整。」

  其實四代機上很多東西,後續都還有改進的空間。

  就比如相控陣雷達、航電設備、隱身塗層等等都在進行下一代的研製工作。

  一旦完成了更先進設備的研發,隨時都要進行系統整合驗證。

  張星揚他們的設計團隊將會是長期存在的。

  並不會出現感覺自己已經天下無敵,然後拆除掉自己的四代機生產線這樣的情況。

  雖然鷹醬拆除F-22生產線,實際上是由很多不同因素決定的。

  但是不可否認,這樣傲慢的心態確實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那我們豈不是每年換裝的四代機還不太一樣?」

  黃仲平有些詫異地說道。

  這件事對於還沒有完成信息化改編的空軍來說,也是一件有點難以置信的事情。

  對於機械化水平的軍隊來說,裝備之間是要保持一致,才能夠做到使用上的一致。

  差異化的裝備,很有可能帶來一定的問題。

  比如在溝通上,在配合之上都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問題。

  「有什麼問題嗎?」

  張星揚有些不太理解的問道。

  習慣了後世智能化星表軍隊的張星揚,顯然對機械化部隊的構造理念,不是那麼熟悉。

  以至於雙方之間,出現了一點理念上的偏差。

  「裝備不一樣,會帶來一定的麻煩。」

  黃老的措辭還是比較保守的。

  實際上,這何止是麻煩!

  不同的裝備之間的協調配合問題,簡直是一場災難。

  君不見,使用萬國牌軍火的阿三們,每年因為裝備不統一的問題,要出現多少的事故。

  雖然阿三本身的軍工實力也有些問題,但是也可以看出這些不同裝備給後勤保養部門帶來了多大的壓力。

  「在協調指揮上,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問題。」

  黃老知道張星揚可能是不太清楚軍隊指揮上的一些細節。

  所以給他展開來講了講。

  「一般來說,空軍編組都是採用雙機編隊或者是三機編隊。」

  「按照你剛剛的說法,我們每一批次接收的裝備都不太一樣。」

  「那麼就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同樣的四代機編組,但是能夠承擔的戰鬥任務強度卻不相同。」

  「這就會指揮過程帶來許多無形之中的壓力。」

  張星揚這時候,也已經明白了黃老所說的意思。

  航空兵每一個小的作戰單元是由兩架或者是三架戰鬥機構成的飛行編隊。

  在二代機和三代機時代,因為飛行型號更新沒有那麼快的緣故。

  同樣型號戰機編組起來會容易很多,每個編組的戰鬥力即使有飛行員個人因素在內,戰機性能差異也不會很大。

  但是四代機更新速度快,就帶來比較嚴重的問題。

  可能換裝時間僅僅是相差了一年,但是兩批戰鬥機之間的性能差距就很大了。

  「這個問題,我們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張星揚皺著眉頭說道:

  「我們僅僅能夠儘量在換裝,對同一部隊之中的戰機進行統一。」

  這是張星揚想出的不是辦法的辦法。

  因為未來的二十年時間,將會是國內科技爆發式發展的時間。

  無論是材料加工技術還是雷達技術,亦或者是電子技術都會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增長。

  每一年的時間,電子技術都會有一定程度上的更新換代。

  至於相控陣雷達方面,因為氮化鎵和砷化鎵技術的發展,也會有極其大的進步。

  「空軍方面的信息化改造還沒有全部完成嗎?」

  「如果完成信息化改造,這種情況會好很多吧?」

  張星揚有些不解地問道。

  軍方的信息化進程,實際上應該是從好幾年前就開始預備推進了。

  但是受限制於各種各樣的問題,進度一直不是很快。

  張星揚也不是很清楚目前空軍方面的信息化進度到底是怎麼樣的。

  「信息化這件事,你也知道。」

  黃仲平思考了一下說道:

  「我們並沒有什麼特別好的參考對象,現在世界上為數不多完成了信息化的就只有鷹醬。」

  「但是他們信息化的具體情況,我們不得而知,只能夠通過一步步摸索來前進。」

  信息化戰爭,很大程度上更加考驗軍隊的總和作戰能力。

  戰爭形勢,從過去單一由陸軍主導的格局,轉化成為陸、海、空、天、電一體化戰爭。

  強調各個兵種之間的配合能力。

  這就要求指揮中心,要對自己手上的每一個基礎的作戰單元有著足夠的了解。

  知道他們能夠承擔什麼強度的作戰任務。

  傳統的機械化戰爭之中,大型戰役內,指揮中心能夠指揮到的基本單位最多也就到連級。

  但是信息化戰爭之中,要求指揮中心能夠直接對接到每一個班。

  事實上,在擁有智能化輔助戰爭助手的時候,戰爭之中的每一個人都將顯示在指揮中心之內。

  戰爭的每一次進步,看似是裝備的進步。

  但是最後實際上還是在指揮上的更加細化。

  「目前我們的衛星系統發展了之後,信息化進程應該加快了不少吧?」

  張星揚想了一下之後說道。

  在今年的時候,北斗二期工程已經完成了建設工作。

  在小半個世界島以及周邊的海域之中,都已經覆蓋了北斗導航衛星的信號。

  雖然距離全球導航系統的建設成功,還差最後一步。

  但是對於目前國內的軍隊來說,這樣的覆蓋範圍勉強也夠用了。

  「實際上在最近幾年,信息化建設速度已經非常迅速了。」

  黃仲平回憶著過去數年之中不斷接收的各種各樣電子設備說道:

  「尤其是各種北斗定位系統,基本上都已經對每一架主力戰鬥機進行安裝。」

  和陸軍以步兵班為基本建設單元不同,空軍的一架戰鬥機就是他們的基本單元。

  完成了北斗改裝之後,每一架戰鬥機的大概位置就能夠顯示在指揮中心之中。

  而在過去這一項工作的實時更新是很困難的。

  兩人在緊接著的時間之內,又聊了聊未來空軍信息化建設的方向問題。

  終於在花費了兩個小時之後,張星揚終於將對於四代機戀戀不捨的黃仲平給送走了。

  在臨走的時候,黃仲平還說著讓張星揚給他們幾架四代機,哪怕是驗證機也沒事。

  好不容易回到自己的辦公室,開始處理之前的一些事情的時候。

  就好像是老天爺不想讓張星揚做一些簡單工作一樣。

  袁媛抱著厚厚一疊文件,走進了張星揚的辦公室。

  袁媛是在紅外偵察衛星發射升空之後,專門負責協助張星揚處理紅外衛星的相關事情。

  「張總師,這是剛剛傳回地面的紅外數據。」

  「我們剛剛發現了幾個不太尋常的紅外熱源。」

  袁媛一邊將手中的幾份重點報告抽出來遞給張星揚,一邊說道。

  一般來說,能夠讓衛星從太空之中發現的特殊熱源,基本上都是一些軍事目標。

  雖然一些大型的工廠或者是熱電廠也會出現極強的熱源,但是這種熱源一般都是很穩定的。

  不會在短時間之內出現波動的情況。

  紅外偵察衛星內部的計算機系統,會對這些數據進行初步的識別,將這樣常規的熱源進行篩除。

  張星揚快速地掃了幾眼自己手上的報告。

  發現這幾個熱源的特徵,都很有意思。

  比如,第一個熱源出現在西伯利亞東部靠近白令海峽的位置,熱源特徵十分猛烈並且移動十分迅速。

  張星揚一眼就能夠看出來,這肯定是大毛在進行新的彈道飛彈實驗。

  從紅外軌跡很判斷,最終的彈著點是在靠近北冰洋的一座無人小島上。

  在算了一下之後,張星揚發現他們這一次發射的雖然不是高超音速飛彈,但是整體的速度也不是很低。

  「大毛他們在超燃超壓發動機上,比起我們還是有一點優勢的。」

  張星揚感慨了一下之後,看向了第二個有意思的熱源特徵。

  如果說第一個熱源特徵距離高超音速飛彈,還有那麼一些距離。

  那麼這一個熱源特徵,明顯就是高超音速飛彈。

  只不過似乎在飛行的最後階段失敗了,並沒有擊中任何目標,凌空爆炸了。

  當然,張星揚也不太敢下定論說他是真的出現了問題,這一點還需要別的證據來進行佐證。

  「鷹醬的高超音速飛彈研發進度還挺快。」

  張星揚用略帶調侃地語氣,看了看自己面前的袁媛之後說道。

  隨後有些嚴肅地看向了最後的幾張報告。

  如果說剛剛那些熱源特徵,都有些不足為慮的話。

  那麼接下來這個,確實是有些麻煩。

  這兩張報告之上的熱源特徵,相比較於剛剛的兩份,實際上並沒有那麼明顯。

  如果不是壹零壹衛星研究所他們所開發的紅外探測儀敏感度十分高,可能這兩份熱源特徵報告就錯過了。

  第一份熱源出現的時間和位置,張星揚很熟悉。

  就是他們剛剛結束的四代機飛行的區域和時間。

  「這一份數據報告,有多少人看過?」

  張星揚在思考了一分多鐘之後,抬起頭來,右手拿著國產四代機的熱源報告問道。

  「這一份報告,除了記錄數據的小劉,只有我見過。」

  突然嚴肅起來的張星揚,讓袁媛嚇了一跳,不過還是說出了見過這份報告的人。

  張星揚看到被自己嚇到的小姑娘,也有些不太好意思,笑了一下說道:

  「沒什麼,我就是隨便問問。」

  隨後將這份報告隨手塞在了一大疊文件之後,看起了最後一份有些可疑的報告。

  最後一份熱源報告的時間,基本上和張星揚他們進行四代機首飛的時間相吻合。

  甚至於熱源特徵信息都很接近,只不過位置相差甚遠。

  位於地球另一端,鷹醬的一個機場附近。

  張星揚剛剛看完威龍的熱源監測報告,這時候一眼就看出來,這肯定是F-22的熱源特徵報告。

  說實話,張星揚還是有些詫異。

  沒想到在20年代之前,被吹到天上的最強戰鬥機。

  在這個設計研發階段,對於熱源特徵的處理會這麼差。

  結果就出現了,在衛星眼皮子底下,進行F-22試飛工作的情況。

  「看來,他們的戰鬥機巡航速度比我們慢很多啊。」

  張星揚在仔細計算了一番熱源特徵數據之中的時間和距離之後,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實際上,從報告之中偵察到的數據來進行推算,對方戰鬥機的平均速度也就在1.3馬赫左右。

  雖然說也算是越過了超音速巡航的門檻,但是明顯距離真正走入門內,還有一段比較遠的距離。

  而且從紅外偵察衛星得到的路線圖來看,對方在超音速狀態之下的機動性能也不是特別好。

  在高速狀態下轉彎,還是需要進行比較長的一段距離。

  在心裡暗暗吐槽了一番之後,張星揚對著自己面前的袁媛說道:

  「這幾份報告很重要,接下來國安的同志,可能要找你談個話。」

  「不要太緊張。」

  雖然反導衛星部門,也是屬於軍事單位,但是畢竟也有著很濃厚的科研部門背景。

  所以有不少人其實都是科研人員和行政人員。

  雖然也有一定的保密意識,但是還是需要再強調一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