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任重而道遠

  第134章 134任重而道遠

  「專業的果然不一樣,在這方面我雖然算是半個專家,但是要說到對行業的現狀的了解,還是比你差遠了啊!」王峰感慨道,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有些東西就是這樣,你不去了解就會覺得現在是太平盛世。🐍♠ ❻➈Ⓢ𝐇υא.ⓒOм 🍓👺

  但是當你去了解一下之後,你就會知道現狀的形勢有多嚴峻。

  「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更大的問題還是後面那一問。」魏明理苦笑道,感情自己這位學弟就壓根兒不清楚當時是一個什麼情況啊!

  不過也得虧他不清楚,否則的話大家也不可能把事情做到這個程度!

  「哦,為什麼這麼說?」王峰心中隱隱有所猜測。

  「國產機器人為什麼不夠好?」魏明理拿出一張a4紙,然後在上面寫了一個大大的「環境問題」。

  首先是產業鏈薄弱:

  控制系統,減速器,伺服系統三大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剛剛起步,缺乏高性能的零部件直接的後果,一是導致機器人整機性能無法保證;二是性能無法保證會影響銷量,導致無法獲得較高的供應商議價能力。

  尤其是外商有意打壓國內的技術發展,真正有意做技術的公司根本就得不到訂單,無法完成技術升級的良性循環;在現在的大環境下,資本也不青睞於這些實體製造業,所以現在這一行其實很尷尬,能維持下來,保證不死掉已經很難了。

  第二個是技術差距:

  國內機器人起步較晚,現在市場上叫得響的品牌,除了新松,其他絕大部分應該都是在2008年之後成立的,技術積累與四大家族的30~40年積累不可同日而語。

  但是這裡要提一句,不同於人工智慧,機器視覺等其他處在理論研究熱點的機器人領域,目前傳統工業機器人上所用的控制技術(正逆運動學,正逆動力學,軌跡規劃,參數辨識,誤差補償等)在理論上已經非常成熟了,國內機器人公司欠缺的是一定的時間,來給出足夠可靠與高效的實現。

  但是很遺憾,目前我們欠缺的就是時間,等到好不容易追趕了上來,人家可能又拿出了更先進的技術,或者是開始大面積傾銷,一步落後步步落後啊。

  第三個就是產學研的脫節,成果轉化率低:

  由於傳統機械臂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很難發表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論文,同時國內也沒有工業機器人公司來為高校提供足夠的橫向項目,導致國內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缺乏一流的學者來引領行業技術的發展。

  與之對應的,我們看一下大家熟知的兩家國外公司,Universal Robots(UR 優傲)和Rethink Robotics。這兩家公司的創辦時間應該會早於大部分人的第一感覺。

  UR Collaborative Industrial Robotic robot Arms:2005年由Esben stergaard, Kasper Sty 和 Kristian Kassow在南丹麥大學一起做研究時創辦,現在的CEO Esben stergaard當時是南丹麥大學的助理教授,三個人發現了中小企業對機器人的新需求,並最終在2009年推出了第一款UR5協作機器人。

  Rethink Robotics Rethink Robotics:由MIT教授Rodney Brooks 在2008年創辦,致力於通過為中小企業提供合適的機器人產品,來降低美國製造業的離岸外包水平,增加國內就業數量。Rodney Brooks也是另一家領先的機器人公司iRobot的聯合創始人。

  在國外,由機器人行業領先學者創辦或者在背後提供技術支持的創業公司還有很多,在技術或者主攻方向上都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反觀國內學術界與企業界的合作,大家基本上是各自為政。

  學者們拿著專項資金做研發,發論文;企業界拿著鈔票向國外引進已經落後的技術,還洋洋得意,改個名字就直接開始賣貨…

  學術界對吃相難看的企業界早已經不抱期望,選擇了脫離現實;企業界在經歷了學術界的斑斑劣跡之後,也同樣不再信任他們了…一地雞毛,不說也罷。

  最後一個就是導向問題:

  補貼亂象,巨額的補貼和孱弱的監管能力,導致很多非機器人行業的人渾水摸魚,騙取補貼,直接損害了真正需要補貼的機器人製造和使用企業。想做事的人在前線吃緊,不做事的人在後方緊吃,偏偏你還不能說什麼,否則得罪了同行們,你別說做事了,你會直接待不下去。

  相關的報導網上很多,例如機器人補貼亂象調查地方「***」拉響過熱警報。這個是很複雜的問題,水很深,暫時無法改變,我們也不方便做評判,只是長此以往必將打擊真正做事企業的信心。

  也就是咱們不缺錢,不需要財政輸血就能滿足自身需求,否則的話一口氣投入幾個億下去,還只是做了一款機械臂的控制系統出來,這誰受得了?

  政策制定部門的低效率:直到2015年5月份才發布具有國家級影響力的製造業戰略規劃「華國製造2025」,而關於工業機器人細分領域的規劃」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直到16年的3月底才公布。

  作為對比,我們看一下其他國家/地區相關規劃、計劃的時間表:

  Industry 4.0: 2011年4月份首次提出,2013年4月發布發布最終報告;

  SMErobot:項目周期為2005年3月~2009年5月,研究如何製造更好的適應中小企業需求的工業機器人,目前火熱的協作機器人,一部分的推動力就來自於該項目的研究成果。該項目背後的除了政府和相關組織,大家熟悉的著名廠商如ABB、KUKA、柯馬、萊斯、Güdel都參與其中。

  先進位造業夥伴關係計劃: 2011年6月由***政府提出,旨在重塑美國製造業的領先地位。除此之外, USA Robotics VO 還在2009年及2013年發布了兩個機器人發展路線圖,指導美國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路線圖的標題《From Internet to Robotics》,足見對機器人行業的重視和看好程度。

  要知道,每一項政策發布之前都需要歷經多年的詳細調研和分析,發布時間晚了3年,可能學術和行業的深度研究就晚了6年甚至更多。

  「六年時間啊,這六年在歐美龐大的資本和科研優勢下,對方能先跑多遠啊!」

  把寫滿了的兩張A4紙收了起來,魏明理合上筆蓋:「其他的雞毛蒜皮的事兒就不多說了,目前主要就是這兩個最主要的問題,目前咱們解決了控制系統的問題,算是邁出了一大步,但是能不能走遠,還是個未知數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