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東侯,陝西提督!楚王這是讓為父學孔有德啊!也罷,為父已垂垂老矣!王圖霸業終究不過是夢幻泡影,馬仲英能留你在為父身邊,也算是寬宏大量了,為父就為他當一回孔有德又何妨,吉貞你隨我去見張總督,本將要親自領兵北上陝西,讓楚王殿下看看,我父子還是能替他出力的。(由於緩存原因,請用戶直接瀏覽器訪問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收到南都傳來的楚王諭後,王輔臣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到了這個時候,官爵地位對於他來說已經不重要了,他在乎的是馬仲英對他的態度還有王家的傳承,而馬仲英這份諭令又明確暗示了他,只要他能向為偽清殉國的孔有德一樣效忠楚軍,馬仲英就會既往不咎,而且還會讓他王家封妻蔭子,留下香火傳承。
王輔臣請命出征,滇川剿虜總督張朝陽也是樂見其成,畢竟漢中至陝西的地形極為複雜,有熟悉地理的平涼軍為前鋒,西路大軍北伐無疑會輕鬆許多,楚軍本部的傷亡也會小很多。
為了欺騙陝西清軍,張朝陽和王輔臣議定,由西線楚軍主力走陽平關大道兵壓岐山,王輔臣則率部走漢中繞道張掖,然後進兵天水等隴右重鎮。
楚軍主力兵壓陽平關,這令奉命鎮守陝西的清山西提督周卜世如芒在背。
周卜世隸漢軍正黃旗,偽清順治年間由監生授通政使副理事。累官至長蘆鹽運使。偽清康熙間巡視鹽政,升山西提督。吳三桂反,調任山東援剿提督,八尺寨戰後,原山西提督康調元陣喪,康熙為了重新整編山西綠營,遂又將熟悉山西軍務的周卜世調回了山西。
只不過康熙還是想差了,周卜世畢竟是文官出身,舞文弄墨,處理地方政務或許還有些在行,這軍旅之事卻是差了許多,再加上他麾下的山西綠營幾乎都是新兵,兼之周卜世對陝西的地形不甚熟悉,種種不利的因素下,
面對猥集在陽平關一帶得楚軍主力,周卜世選擇了一條他自認為最穩妥的方案,就是在岐山和陳倉兩地深溝高壘,妄圖憑藉地利上的優勢遲滯楚軍攻勢,同時向京師發出六百里加急,請求清廷儘快打發派援軍,以解陝西危局。
可他怎麼也沒想到派往京師的飛騎前腳剛走,身處岐山大營周卜世就收到了天水丟陷的戰報
「天水失守,明軍就能走榆林直擊省城,倘西安有失,那岐山大營和陳倉老寨豈不危險了?你們說怎麼辦?」
王輔臣部再度攻入隴右,西安西線的屏藩盡失,周卜世就算再不知兵,也知道大事不妙,故爾在天水戰報傳進大營後,就火急火燎地把幾個部將和隨軍入陝的山西巡撫納蘭常安請進了大帳,想聽聽他們有什麼意見。
寂靜,一片寂靜!
河南告急、淮揚失守、山東丟陷、遼東盡失,如今陝西又遭到了楚軍的重兵壓境,種種情由下,山西的幾鎮綠營總兵均是對周卜世的問題無言以對,只一個個低垂著腦袋不敢回話。
「納蘭大人您說呢?」
綠營官將集體冷場,周卜世無奈之下只得把目光看向了坐在大帳左側上首的納蘭常安。
「本撫……唉……王輔臣在大清軍中素有勇名,號稱活呂布,又領略陝西多年,軍中皆是他的門生故吏,如今再占天水,平涼和延安又無兵可守,想來不日也會淪於王賊之手,倘延安和平涼再丟,賊軍可就兵臨西安了,本撫的建議是立即撤離岐山和陳倉,集中兵力固守西安和潼關,否則一旦王賊兵馬殺至,我軍兩面受敵,此戰必敗!」
納蘭常安隸滿洲正紅旗,以筆貼式入仕,曾任廣西按察使、雲南布政司、江西巡撫、盛京留守兵部侍郎、刑部侍郎、漕運總督、山西巡撫等職,也算是久經宦海了,周卜世問他,卻是問道於盲,因為納蘭常安現在更慌,他是地地道道的八旗子弟,在京師時就折服於王輔臣的武勇,聽到平涼軍從側翼殺了過來,頓時驚慌失措,這刻,他只想儘快離開陝西,離王輔臣越遠越好,他已經想好了,待大軍退到西安後,就以督辦糧草的名義退到潼關,如此就算西安失守,他也能進退有據。
「納蘭大人所言甚是,西安乃是陝西省城,不容有失,咱們還是儘早退到西安,再不走,可就來不及了。」
「撫台大人高見,西安城高池寬,當初陝西綠營就是依託西安城防擋住了王輔臣半年之久,提督大人,咱們還是撤吧!」
見納蘭常安建議退守西安,在場的山西綠營官將人人附和,能做到一鎮總兵、一鎮參將的人物,又有幾個是蠢人,如今明軍的攻勢勐烈,大清則處處受敵,唯一一支有戰鬥力的直隸綠營也在明軍的圍攻下東奔西走,疲於奔命,在這種局面下,他們自然要為自己的前途考慮。
「那就撤回西安……!」
周卜世乃是膏粱子弟,本就因王輔臣襲了天水的事亂了方寸,見一眾將左和納蘭常安都認為當退守西安,也連忙附議,並當場下達了全軍撤退的軍令。
崇武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在岐山和陳倉兩地與楚軍主力相持近一個半月的山西兵迫於楚軍的鉗型攻勢,不得不撤離險塞的岐山和陳倉古道,全軍退守西安城。
敵退我進,清軍主力撤退的第二日,大明滇川剿虜總督張朝陽就估算到王輔臣在隴右得手了,是以他當機立斷,全軍立即開拔,直撲陝西省城西安。
十一月初七日,王輔臣的偏師也在連續攻取了天水、榆林、延安等城後抵達西安境內,王輔臣到底久經沙場,得知楚軍主力已然兵臨西安城下的消息後,果斷下令,全軍立即改道,向東進取潼關,意圖效法他去年殲滅西安八旗的戰法對山西兵也來個關門打狗。
西路楚軍有王輔臣這個熟悉陝西地形的活呂布為先鋒,僅僅三個月就幾乎收復了除西安和潼關兩地以外的所有州府,中路的清軍主力羅托部同樣也陷入了楚軍布置的羅網之中,原因就是雲集在武勝關的清軍後路魯山被楚軍包抄了。
羅托萬萬沒想到魯山這個河南中部的小縣城會成為左右中原戰場的勝負手,更沒有想到有王佳秀清麾下第一悍將鎮守的後路魯王關就這樣輕輕鬆鬆被楚軍襲擊了。
魯陽關在豫中魯山縣西南,當洛陽與南陽盆地間交通衝要,自古為軍事必爭之地,也是南陽進入中原的必經之路,乃是河南面對楚地的最後一道屏障,更是武勝關清軍補給的生命線。
「阿勒代,魯山關係到我軍的生死存亡,本將令你領五萬兵馬鎮守武勝關,只要你堅持到本將收復魯山,就是大功一件!」
前有狼,後有虎,為了保住中原清軍,奪回糧道,羅托再三思量後,決定分兵收復魯山,當然他還有一個選擇,就是走武關退到陝西和山西兵抱團取暖,但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把整個中原完全暴露在楚軍的面前,這是身為大清宗室的羅托不能容忍的,因此他選擇了和楚軍死磕到底,他要用他的血和武勇告訴明國人,愛新覺羅家的男人還是有血性的。
崇武二年十月十八日己時,清撫遠大將軍羅托親領四萬餘大軍抵達魯陽關下,可他卻愕然發現魯山上高高懸掛的明軍軍旗一側還有一面直隸綠營軍旗,那軍旗上赫然寫著「大清淮揚總督劉」七個刺眼的大字。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