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新朝氣象(一)

  「漢王要稱帝了!」

  一則消息如同龍捲風一般瞬間刮過華夏大地。

  漢元年十一月初七,中原報正式向天下宣告,漢王將於漢二年一月一日在京師正式登基稱帝。

  至於為何是一月一日,一來為開元之時,二來取意大漢朝文治武功俱是歷代第一之意。

  這也是劉錫命為何要先將都城臨時遷到北京來的緣故,這裡除了紫禁城,其他如天壇等全都有現成了,正好便於舉行儀式。

  這次登基大典,陳翊定這個門下省參知政事便是最主要的操刀人。

  門下省總攬王事,下設通政寺、宗正寺、詹事府、太常寺、太僕寺、少府寺、郎官寺、衛尉寺、欽天寺。

  這些全部都是以往為皇家服務的部門。

  好在還有一眾大明舊臣和明朝制度可以參考,陳翊定這才不至於出錯。

  漢二年一月一日,欽天寺選定良辰吉時,太僕寺下屬的尚寶司、教坊司等部門各自負責的符牌印章、樂舞等事也已經準備妥當。

  一日一大早,劉錫命首先派宗正寺卿劉錫禾帶領宗室子弟祭拜宗廟,祭告天地,他自己也身著皇帝冕服前往太廟禱告。

  京師的百姓也早早地被發動起來,將各自門前的大街打掃的乾乾淨淨。

  太常寺還下發了數萬面小型國旗,將整個京師打扮的鮮艷多彩。

  等到吉時一到,修整一新的皇極殿前鼓樂齊鳴,劉錫命從皇極殿中走出,走上大漢門再次向天禱告,同時將集議院的決議向天獻祭。

  曹變蛟等人為此還專門組織了一場大閱兵。

  隨著劉錫命一聲令下,兩萬名漢軍將士踩著整齊的步伐從大漢門前大街走過。

  「皇帝陛下萬歲,大漢萬歲。」

  與此同時,全體大漢官員在太常寺的引導下,走過金水橋進入紫禁城,分為文武列成兩列。

  等到劉錫命在大漢門上祭告完畢,從御道上走過時,文武群臣齊齊高呼萬歲。

  進入到皇極殿中,群臣再次山呼萬歲,劉錫賢清朗的聲音便在大殿中響起。

  「朕自起兵以來,先克偽西、偽順諸逆,再破滿清蠻夷,幸得天佑,得以保全華夏。荷上天眷顧,祖宗之靈,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賢於左右。

  凡四川、兩湖、山西、陝西、江南、閩粵、山東及西南諸郡蠻夷,各處寇攘,屢命大將軍與諸將校奮揚威武,四方戡定,民安田裡。

  今文武大臣百司眾庶合辭勸進,尊朕為皇帝,以主黔黎。勉循眾請,於漢二年一月一日告祭天地於燕山之陽,即皇帝位於南郊。

  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漢,建元元武。

  定天京為都城,改京師為北京,以為陪都。

  恭詣太廟,追尊四代考妣為皇帝皇后。立大社大稷於北京,冊封謝氏為皇后。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隨著劉錫賢口中的登基詔書念完,蘇謹帶領群臣再次朝拜。

  「大漢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緊跟著,守衛紫禁城的禁軍將士也跟著高呼起來。

  「大漢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聲音直上雲霄,響徹天下。

  從今天起,這天下就是大漢元武朝了。

  皇極殿御座上,劉錫命正襟危坐一揮繡袍,「眾卿平身」。

  「謝陛下」

  「天下德政自漢而始,如今本朝再立大漢旗號,當為天下人所知。朕今決定,以漢高皇帝立國之時為算,以為漢元紀年,今年便為漢元1848年。

  從今往後,天下錄事為書皆當以漢元紀元為憑,輔以前朝正統或本朝各皇帝年號,以今年為例,便是漢元1848年,元武元年。」

  「高皇帝建國之前,則稱為漢元前,例如秦始皇帝登基,便是漢元前45年,其他以此類推,便可使天下之事一目了然。」

  蘇謹激動地持笏拱手,「陛下聖明,此漢元紀元一出,天下人無論賢愚皆可知古往今來之事矣。」

  皇極殿中的群臣也是全都動容,尤其是黃宗羲等人,他們是知道以往計算歷史時間是有多困難的。

  歷朝歷代的年號等十分複雜,就算寫出來也難以讓人記住,但是現在有了漢元紀元法之後,華夏的歷史頓時變得一目了然了。

  當下,一眾朝臣全都激動拜倒,發自內心山呼。

  「吾皇聖明」

  御座上,劉錫命無聲大笑。

  自此以後,這個世界全都要被我大漢打上牢不可滅的烙印,再也不會出現被白皮噁心的事情了。

  「除此之外,漢元1836年乃朕蒙紫微大帝啟示之年,朕欽定漢元1836年為聖元節,往後每逢十年便要舉行大型祭祀,以向紫微大帝禱告。」

  漢元1836年,也就是崇禎六年,恰好是劉錫命正式穿越過來的日子。

  他當然不會忘記這麼重要的時間節點。

  劉錫命這話一落,一旁站立的劉錫賢和劉錫安兩人似乎也想起了什麼,頓時臉色一變。

  那一年正是二哥開始賺大錢,劉家開始起步的時候。

  一想到二哥後來的一系列神秘動作,劉錫賢、劉錫安的臉色變得更加恭謹和激動了。

  我劉氏果真有天命相助。

  朝臣文武當中,從四川趕回來的於永凱以及穆敬難等人也都興奮難當。

  他們都是劉家老人,自然對於劉家的發家史了如指掌,如今看來,我劉氏當真是天命所歸,心中的忠誠更甚幾分。

  劉錫命沒想到自己專門點了1836年這麼一件事產生眾多的連鎖反應,因為此時他說的話又讓全體大漢朝廷渾身一震。

  「朕已立謝氏為皇后,但是太子一職,朕思來想去,決定不再設立。」

  「轟」

  這一聲如同炸雷在大漢朝廷上炸響,將蘇謹等人炸的外焦里嫩。

  「陛下不可啊」

  蘇謹慌忙出列奏道:「自古以來,哪有不立太子的道理,我大漢好不容易才有了如今這樣的大好局面,萬不能因為儲君空懸而出什麼岔子啊。」

  「是啊,請陛下三思。」

  群臣紛紛上奏。

  劉錫命起身負手笑道:

  「朕亦知眾卿心意,不過朕這麼做是有原因的。」

  「一來諸皇子現在年幼,朕也不知道誰賢明誰愚鈍,而皇帝大位事關天下百姓,朕實在無法容忍有庸碌之輩登基。」

  「二來這也是為了朕的子女考慮,諸卿翻看史書就能知道,歷來為太子者,能夠有好下場的不多,尤其是漢孝武皇帝戾太子一案更是引得人心浮動,朕因此更不想設太子。」

  眼見群臣還有話說,劉錫命趕忙伸手制止住大家。

  「朕說的並非是現在不立太子,而是要徹底廢除太子這一職務,但是國家又不可以沒有儲君,朕因此決定採用秘密立儲的方式。」

  「秘密立儲?」

  群臣中驚呼連連。

  大漢皇帝陛下這是要開歷史之先啊。

  竇玉泉躬身出列道:

  「陛下,還請陛下詳述何為秘密立儲。」

  「所謂秘密立儲,便是此後每一任皇帝登基之時,先從諸皇子中選定一位作為秘密儲君,同時寫下傳位詔書。」

  「但是此詔書不予公開,而是裝在保密櫃中存放,朕已經命工部研製了一個保密櫃,此保密櫃鑰匙共設6把,只有6把鑰匙同時使用才能將柜子打開取出詔書。」

  「6把鑰匙分別交由丞相、總理、參知政事、大納言、太尉和宗正寺卿掌管。」

  「一旦皇帝駕崩或是出現國家無主的情況,掌握鑰匙的這六人便可共同將柜子打開,進而扶保詔書中所立之人登基為帝。」

  「嘩」

  如此新穎的方式,簡直是聞所未聞,大漢群臣頓時陷入了一片討論當中。

  劉錫命自顧自地笑道:

  「這個方法有許多好處,歷來太子往往要受他人攻訐,畢竟人無完人,很容易被中傷,進而要麼黯然下台,要麼鋌而走險。」

  「但是按照朕的法子,除了皇帝,大家都不知道是立誰為儲君,自然就少了許多爭鬥。」

  「另外一個,朕此時寫下符合朕心意的繼承人,但是等到數年之後,如果有了更加優秀的繼承人,朕還能夠進行更換,如此便可讓朕的子女更加砥礪自身,片刻不能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對於天下百姓也是一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