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朝堂爭鬥(四)

  朝堂之上,聽完劉錫命陳訴的證據,眾人齊刷刷地看向崇禎,等待他的發落。

  然而讓一眾大臣們吃驚的是,原本還面無表情的崇禎看到劉錫命遞上去的摺子之後卻頓時暴怒起來,狠狠將奏摺扔在御座之上轉身便走。

  「退朝!」

  曹化淳匆匆宣布一聲,馬上跟著崇禎身後慌慌張張地朝殿後跑去。

  原本還滿臉笑意的溫體仁等人頓時面若寒霜,任誰都能看得出來,崇禎這是覺得溫體仁真有結黨啊。

  否則的話,堂堂一個首輔被人彈劾,怎麼可能不發一語便轉身就走呢。

  「溫相」,紛紛往外退走的朝臣之中,汪慶百一臉惶恐地找上了溫體仁。

  溫體仁面無表情地一把推開他,徑直朝劉錫命走了過去。

  「新安伯好手段,老夫自忖沒有得罪過你吧,你竟然如此行事,只怕將來在朝中寸步難行啊。」

  劉錫命嘿嘿一笑,朝他拱了拱手,「溫相,你我道不同不相為謀而已。」

  崇禎的憤然離去給了劉錫命很大的勇氣,他已然猜到結果會是如何了,自然對溫體仁毫無壓力。

  他昂首挺胸地蔑視了溫體仁和汪慶百一眼,滿臉都是輕蔑之色。

  「爾等身為國家重臣,當此危難之時,不知奮發圖強、盡忠國事,反而只會蠅營狗苟之事,自你溫體仁為相至今,朝政可有緩舒,天下紛亂可有稍解?」

  劉錫命冷哼一聲,「人人皆道貪官污吏該殺,劉某卻以為尸位素餐者更是該殺,前者不過貪些錢財,後者則可壞天下之事,你說我能不能彈劾你?」

  「哈哈哈,果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溫體仁仰天大笑。

  「你以為這滿朝之上只有你等是忠臣嗎,這天下紛擾久矣,豈是蠻力可以相救,豈不聞治大國如烹小鮮,你還要多學學才行啊。」

  劉錫命一臉怒色,「如此朝政,不學也罷,告辭。」

  皇極殿內,正準備離去的眾多大臣全部被劉錫命這一番義正言辭的怒罵給震驚了,旋即又心中搖頭,果然如溫體仁所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啊。

  不過殿外一眾聽列的年輕大臣卻是大受鼓舞,等到劉錫命走出大殿之時,一眾年輕官員全都用看偶像的眼光看向他。

  溫體仁頗有些落寞地朝汪慶百等人揮了揮手,「走吧。」

  「溫相,此等狂徒難道不懲戒一二嗎」,汪慶百還沒明白過勁兒,反倒是被氣的雙腳直跳。

  楊嗣昌等人輕蔑地掃了一眼汪慶百,默不作聲地走出了大殿。

  現在誰還不知道溫體仁倒台已然不可避免,未有汪慶百這些蠢貨還尤不自知。

  只不過這劉錫命果然還是膽子大,竟然真的敢當朝硬扛,看得楊嗣昌等人讚嘆不已。

  劉錫命如此做法,自然有他的打算,經過了朝堂上這麼一出之後,他的名頭迅速傳遍了京城內外。

  現在說起劉錫命,誰人不是伸出大拇指一聲佩服。

  要知道溫體仁當政多年,無論是東林還是其他黨派,全都被他壓得死死的。

  當年文震盂入閣時,就因為他文章寫得好,得了崇禎的賞識,溫體仁便想方設法地將他趕出朝堂。

  為了排擠政敵,這種事情多不勝數,如今有人敢當面彈劾,自然引得大家拍手稱快。

  至於陛下為何只甩袖就走而不當場下令,大家都心知肚明,這不過是給朝堂留一些臉面罷了。

  果然,等到第三天晚上,溫體仁尚在家中用膳之時,曹化淳便親自帶隊,向他宣讀了崇禎旨意。

  著令溫體仁罷相,發歸原籍。

  其餘劉錫命所奏溫黨官員,一律罷官免職。

  消息一出,京城內外歡聲如雷,劉錫命的聲望又上了一個台階。

  尤其是在眾多年輕御史心目中,都把劉錫命的戰績當成了自己的目標。

  方才任官,便將一國首輔彈劾倒台,如此行徑,當得上一個政界新星的稱呼。

  一時間,想要結交劉錫命的各路大臣從者如雲。

  當然了,有利也有弊。

  劉錫命以一介侍讀的身份,冒然彈劾朝中大臣,而且是首輔這樣的官員,對他不滿的人也多出來不少,上朝之時指指點點的更是不盡其數,讓他有些煩不勝煩。

  溫體仁倒台,楚黨等人更是歡欣鼓舞,如今東林黨已經率先被清掃出局,那麼楊嗣昌入閣的可能性豈不是大增。

  然而事情很快又遇到了難題,自楊嗣昌擔任兵部尚書以來,崇禎日常問對盡皆對答如流,因此崇禎對他倒是很滿意。

  在楚黨稍稍派人吹了吹口風之後,崇禎當即便要廷推楊嗣昌入閣,主持剿匪大事。

  可惜的是,朝中上下除了楚黨之外,全都對此十分牴觸。

  東林中人更是抓住楊嗣昌還應該丁憂為由,堅決反對奪情入閣。

  劉錫命也是第一次見識到了明朝的這種政治 鬥爭,更是深刻地體會到了明朝皇帝多位碌碌無為之主的原因。

  無他,權力太小而已。

  就拿這次崇禎想要廷推楊嗣昌入閣一事,按說任免宰相,本就該由皇帝決定。

  但是明朝可不這樣,不止廷推要讓朝臣們信服,就連幾個關鍵崗位也必須全數贊同才行。

  這次就是因為吏部給事中張辰認為楊嗣昌奪情於朝廷規矩不合,硬撐著不肯在吏部上奏皇帝的推薦書上署名。

  按照制度,吏部給事中不予署名,這份報告就出不了吏部,結果楊嗣昌眼巴巴望了許久的位置反而被齊黨的張至發撿了便宜。

  不過對於劉錫命來說卻也不是什麼壞事,至少吏部侍郎汪慶百等人被連帶拔起之後,楚黨中人趁機把持了這一位置,

  如此一來,鐵血大同社關於此前的布局卻是方便了許多。

  等到七月底,關於竇玉泉等人的正式任命派了下來。

  竇玉泉任河南府鄧州知州,官從五品。許衛任西安府盩厔縣知縣,雷洪任鄧州內鄉縣知縣,趙向陽任襄陽府光化縣知縣。

  一紙官文道盡了進士出身和同進士出身的差別。

  至於黃宗會則在劉錫命的請託下轉任正六品吏部主事,杜良驥任正六品兵部主事。

  反倒是陳子龍、黃宗羲等人,因為復社一案受到牽連,全部都被貶為外官,讓劉錫命有些無可奈何。

  安排完這些,劉錫命已經無心去關心楊嗣昌等人和齊黨的爭鬥,反而一心想要先請個大假。

  乾清宮內,崇禎看到劉錫命遞上來的請假摺子也是一驚。

  若非有劉錫命揭發,只怕他還要被溫體仁這樣的奸臣蒙在鼓裡,怎地如今卻要突然請假。

  「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時,愛卿德才兼備,為何要突然請假?」

  劉錫命趕忙叩首道:「臣謝陛下隆恩,然則如今臣冒然出首,彈劾首輔,以至天下譁然。」

  「行事之初,臣本著一心為公之心,未曾多加考慮,如今溫體仁已然去職,臣思前想後,更覺物議紛紛。」

  「近來四處非議者已然不少,加之臣頗有些水土不服,因此便想回鄉調養一年,容後再向陛下效命。」

  「朕不准」,崇禎一臉不滿,「當此國難之時,你身為朝廷大臣,豈能只顧自己的名聲,便是有人非議又如何,難道便不做事了嗎?」

  劉錫命頓時有些犯難。

  好在曹化淳早得了他的好處,這會兒趕忙出來打圓場笑道:「主子息怒,新安伯請假調養也是好事,只不過是一年的功夫,等到一年之後,自然便會回來。」

  也不知道是曹化淳的話起了作用,還是劉錫命只請了一年的假期,崇禎思量再三,總算是答應了下來。

  只是再三叮囑他道:「朕只准你一年假期,一年之後,必須準時歸來。」

  「臣遵旨,謝陛下恩典」,劉錫命一臉受寵若驚地磕頭便拜。

  走出乾清宮大門,曹化淳也頗有些難以置信地問道:「如今新安伯正是得陛下信任之時,人家都是擠破腦袋想要擠進來,怎麼你卻偏偏還要請假,怪哉怪哉。」

  還不是因為家裡窮得都快揭不開鍋了,劉錫命無言吐槽。

  雖說因為空間擴大,劉家的收入也會從一百萬兩增加到三百萬兩,但是架不住劉家現在的盤子大啊。

  尤其是竇玉泉等人任官以後,為了儘快將這幾個地方控制在手,到時花銷肯定會更大,劉錫命再不考慮打通海外貿易,只怕整個劉家都要喝西北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