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仔細端詳了劉錫命一會兒,越看越覺得心中滿意,如此氣宇軒昂之士才算得上國家棟樑。
察覺到了劉錫命眼角的小動作,崇禎微微一笑,「新安伯不必拘謹,你方才受封,禮數上有些不通也是正常,朕不會多怪的。」
劉錫命趕忙再次躬身,「謝陛下,臣還未謝過陛下賞賜之恩,臣本微末之才,幸得陛下賞識,賜予厚爵,敢不肝腦塗地以效犬馬。」
「你知道便好」,崇禎滿意地點點頭走下御案來到劉錫命身邊。
「封你為新安伯一事朝中阻力甚大,你畢竟方才弱冠,又只是個秀才,朝中諸官難免有些意見。」
崇禎笑著說完語氣一轉,「不過朕卻不這麼覺得,有功就賞,此乃祖制。愛卿護衛皇家陵寢功在社稷,就算年幼又如何,朕依然信之。」
他看了看劉錫命稚嫩的面龐,「今日一見,朕更覺得沒有看錯人,愛卿一表人才,更兼忠勇皆備,往後若是能發奮用功,未嘗不能成為國家棟樑,汝其勉之。」
「謝陛下勉勵,臣必定時刻砥礪,以有用之身報陛下隆恩。」
劉錫命再次跪倒在地拜謝道。
崇禎揮了揮手示意他站起身來,「多的話也不多說了,你才從鳳陽趕過來,對於流賊可有什麼認識?鳳陽一戰情形如何,你給朕詳細說說。」
這是要考較自己?
劉錫命心下一凜腦袋飛速思考起來,鳳陽之戰倒是好講,他一邊講述當時的經過一邊思考著後面的話題。
「……臣以為流寇已然是本朝心腹大患,眼前需得儘快剿滅才是。」
崇禎聽到這話挑了挑眉,「這話不用你說朕也知道,關於如何剿賊你可有什麼想法?」
劉錫命微微轉頭看了看一旁殿柱後隱約露出的一名身著青色官服的人影,這不會就是負責寫起居注的官員吧。
皇帝和臣子之間的對話一般都有專門的官員負責整理記錄,以後將作為重要的史料存檔,這檔口劉錫命不得不謹言慎行。
他自然聽出了崇禎語氣中的不滿,不過考慮到殿中的其他人,他只能斟酌再斟酌,良久才說道:
「陛下,臣以為流寇之患首在治理地方,其次才是剿滅,否則天下民不聊生,即便剿滅了眼下的流賊,還會有其他流賊蜂擁而起。」
「新安伯,慎言!」
王承恩站在一邊,聽到劉錫命這話嚇得他臉色大變,竟然不顧宮中規矩直接朝劉錫命呵斥起來。
劉錫命也被他這一聲嚇得臉色一白。
他這才想起來,在皇帝面前說天下民不聊生,豈不是說崇禎自己無德?
草草草,真是大意了。
「陛下恕罪,臣本山野之人,說話沒個章法,臣的意思是……」
劉錫命一臉慌張地想要解釋,誰知崇禎徑直閉上眼睛揮了揮手,良久才睜眼嘆了口氣。
「愛卿是難得敢向朕說實話的,朕不怪你。」
「天下大亂,百姓流離,皆朕之過也。」
「陛下!」,王承恩和劉錫命兩人不約而同地喊了出來。
劉錫命向前搶出一步,「此事如何能與陛下有關,天下紛擾,以臣所見,一為天災,二為人禍,臣就算身在民間也聽聞陛下夙興夜寐,只求國家太平無事,陛下為天下之主已然盡力了。」
王承恩一邊替崇禎撫背按摩,一邊欣慰地看向劉錫命。
崇禎聽到這話轉頭看向劉錫命,「那你說天下之亂到底是為何?又如何能治?」
劉錫命頭皮有些發麻。
好在他多少對這些問題有過思考,如今心思電轉立刻想到了變通的說法。
「陛下,臣不過一介生員,如此國家大事陛下自當向閣臣部官垂詢,臣不敢置喙。」
崇禎臉色一板,「朕要你說你便說就是,如今你既已受爵,便已是朝廷大臣,有什麼說不得的。」
劉錫命本來還想再推辭推辭,但是眼見崇禎臉色變得不耐,他也不願意就這麼放過一個大好的露臉機會,當下便當機立斷咬牙拱手。
「陛下要臣發言,臣不敢不說,依臣之見,天下之壞皆在於吏治崩壞,而吏治之關鍵便在於吏。」
「在於吏?」,崇禎有些好笑地看向劉錫命,「這是怎麼個說法?」
劉錫命心中也有些尷尬,他總不能直說這天下之害一個就是你們老朱家,一個就是各級官僚吧。
真要這麼說了,只怕他劉某人立刻便要成為滿朝的眼中釘,那他還想不想在京城混了。
不過眼下這局面還需要他仔細應對,劉錫命索性硬著頭皮強撐道:「正是,臣試為陛下解釋。」
「天下之財無非農商而已,商稅並非本朝正稅,歷年所收不多,此處便不多言。」
「至於農稅,從農人手中將糧餉收至朝廷,其間必然要先經諸多小吏之手,陛下可知這幫污吏所用淋尖踢斛等手法,這便是他們貪腐的罪證。」
「更兼朝廷諸多應役之事全需經由吏員之手商辦,如今吏員薪俸不過夠一家艱難度日,這幫人經手朝廷如此多的錢權之事,如何能夠管得住自己不在其中上下其手。」
崇禎頓時有些意動,這話說的似乎有些道理,這新安伯倒還是有些見識。
劉錫命趕緊趁熱打鐵繼續講道:「陛下試想,本朝官員皆為流官,一任不過數年,即便有貪腐之人,也不過禍害一時,然則吏員多由當地人充任且由劣紳把持,其所害者莫有大焉。」
「況且臣所言還有其他考慮,如今天下積弊甚重,要想去除積弊,必然需要改革,吏員不過橫行鄉里,倘有一能臣以一地試法,變革吏員制度,其所牽連者不過數十人而已。」
「吏員在朝中沒有根基,朝中阻力不會太大,如此往復便可使天下撥亂反正,倘若能將這些污吏所貪之錢盡充國庫,則國家用事用兵再無虞也。」
劉錫命說完心中長吁一口氣,這已經是他現在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了。
正如他剛才所說,改革吏治不會觸動宗室和官紳利益,是當下最有可能實施的改革。
當然,按照現在的實際情況來看,劉錫命也不覺得崇禎真的有辦法將這個改革推行下去。
不過這麼一來,起碼在崇禎聽起來劉錫命所說的也不算一通廢話。
至少他提出問題的同時也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意見,在一眾只知滿口道理的朝臣裡面已經有些讓崇禎眼前一亮了。
「愛卿這話說的有些道理,只是這其中具體的實施之法可有說法?」,崇禎興趣大增地問道。
劉錫命嘴角微搐,你老人家還當真了啊。
改革吏治說起來好聽,但是劉錫命已經說明白了,吏員是朝廷諸事的關鍵觸手,你老人家把這些人全都換了是簡單,但是到哪兒去找這麼多懂得地方事務的人才來充作吏員呢。
如今這朝廷又不像劉家村一樣一直在開展義務教育,有足夠多的庶務人才。
雖說朝廷養士數百年,讀書人少說也有百萬,但是這幫人可不會願意去當個吏員。
「呃,陛下,臣畢竟不太熟悉朝政,如此大事陛下是否應該和閣老等人商議啊?」
劉錫命委婉拒絕道。
崇禎哈哈大笑起來,「你這傢伙,想來是不肯說實話。不過看在你敢建言的份上,朕便繞你一馬,今科鄉試你可有想法?」
這事我有把握。
劉錫命心中一個機靈,立馬陪笑道:「臣是讀書人,自然志在科舉,今科鄉試臣必定全力以赴。」
崇禎慢慢踱步走回御案,滿臉都是笑容,「那就好,正是考慮到你還要參加科舉,朕才沒有直接授官,你可不要枉費了朕一番好意。」
「臣必不負陛下恩典」,劉錫命哄然應是再次跪地道。
「哈哈哈,如此自信,那朕倒是要好好考較考較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