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紡織工坊 一

  六房既然已經確定下來,那麼馬上就要掛牌上崗,好在於永凱等人搬到宿舍里去住以後,劉家主宅騰出了幾間空房子,這會兒正好作為六房各自的辦公用房,劉錫命吩咐劉錫禾找木匠坊做了六塊牌子掛在各自房間門口,看上去總算有模有樣了。

  不過各個部門都才新開張,各自的體系都沒有建立完善,但是劉錫命這會兒也顧不得其他了,趕緊忙活賺錢的事才是正理。

  加上之前從正源鄉招攬的工匠,眼下劉錫命已經有專業工匠106人,而且新來的匠人質量明顯比之前那幫鄉村匠人技藝嫻熟的多,劉錫命很快就發現了鐵匠唐鴻、木匠錢澤等好幾個出了拔萃的匠人,不過為了避免提拔過快,影響前一批人的積極性,他也只能先給這些人開張空頭支票,等以後有機會了再行提拔。

  現在劉錫命主要是在忙活發展工業的事情,經過他這半年來的觀察,要想在大萌朝的四川賺足銀子,只有幾種辦法。

  要麼買賣糧食,眼下到處都是饑荒,糧價噌噌往上漲,這玩意兒是剛需,出手快,量也大,但是劉錫命眼下只有幾百畝地,去外地收購他又沒這個資本,只能先放在一邊。

  要麼就是倒賣私鹽,這玩意兒也是剛需,但是風險更大,容易和地方官府發生衝突,也不太符合劉錫命目前的定位。

  剩下的嘛,通過對各種數據的研究,劉錫命也不得不服氣,歷史發展果然有它自己的規律,總結下來自己有最大可能發家致富且比較安全的產業竟然還是紡織業。

  但是細一思量劉錫命卻發現還真是這麼回事。

  其一,紡織業對原材料需求單一,只需要棉花即可,而自萌朝以來,山東、陝西等地廣種棉花,四川也有不小的產量,從這些天了解的數據來看,陝西的棉花產量還非常大,畝產可達兩、三石,雖說現在戰亂,但是商路還是通的,棉花採購還算靠譜。

  其二,萌朝紡織業主要還是以家庭為單位,雖然松江等地已經有大批的紡織工坊,但是畢竟距離太遠。這些家庭紡織使用還是黃道婆發明的三紡車,自己可是學的工科,別的不說,改造一下珍妮紡紗機還是沒問題的,當然現在才十七世紀,以後就得叫劉氏紡紗機了,嘿嘿,這改良後的紡紗機能同時紡十六根線,比原來的效率高了五倍不止。

  其三,紡織業在前期本就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不需要太多的熟練工人就可以玩得轉,萌朝末年別的不說,想把自己賣個好價錢的難民那是多了去了,工人來源也可以保障。

  其四,「衣食住行」是人類的基本需求,特別是衣食兩項,更是重中之重,棉布價廉而物美,即便是平民也買得起,這就表示它的需求旺盛,作為紡織業的上游產業,劉兆麟倒是不用擔心市場飽和。

  最後嘛,棉布畢竟不是什麼稀罕物件,只要不到處聲張,不太容易引起地方大鱷們的注意。

  只要讓自己度過了種田期,嘿嘿,誰要是再想打主意,先問問俺老劉的鐵棒答不答應。

  況且劉錫命還有一個秘密武器,那就是空間裡面的土地,早在招收於永凱等人的時候,劉錫命就考慮到了種植棉花這個問題,專門留了一畝地出來培育棉花等物種,經過了數次的選種改良和空間靈水的澆灌,現在的棉種與萌朝的棉種相比,棉絨纖維更長不說,也更加堅韌。

  當然,由於只選育了幾次,肯定還比不上美洲棉的棉絨長度,但是已經較現在市面上的好了許多,而且空間出產必屬精品,劉錫命自己都有些期待紡織出來的棉布會是什麼樣子。

  上次空間變異以後,裡面的土地面積已經增加到了35畝地,這次流民擴招,劉錫命依然故技重施,靠著裝神弄鬼把空間面積擴大到100畝,增加了65畝。

  但是劉錫命又發現了一個不好的消息,這個空間的增長條件似乎在不斷提高,原來只需要大概20個人的信仰就能增加1畝,這次卻是25個人才增加一畝,嚇得他一陣膽戰心驚。

  劉錫命留下10畝繼續種植和培育水稻,剩下的全部用來種植棉花。本來按照他的估計,每畝棉花產量應該也能達到10石左右,誰知道不知是因為靈水濃郁程度下降的緣故,還是劉錫命向空間外提取靈水過多,目前每畝只能生產9石半左右,這又把老劉給鬱悶壞了。

  棉花從棉株上摘下來只能算是籽棉,還要經過軋花脫離棉籽,這種棉纖維才能叫做「皮棉」,現在市面上的棉花衣分率大概在3:1,也就是3斤籽棉才能產出1斤皮棉,但是劉錫命空間中生產的棉花衣分率竟然能達到1.5:1,這可真的是好東西了。

  如今各處烽煙四起,棉花價格蹭蹭往上竄,已經從每石一兩五錢漲到了每石二兩了,加上人工和原料損耗等,劉錫命估算市面上紡一石紗成本大概在六兩五錢。

  萌朝一匹布長三丈二尺,大約十米,闊一尺八寸,也就是半米左右,算下來總共五個平方。一匹布用紗一斤六兩,折合現代計量就是兩斤,每匹布售價一錢六分,那麼一石紗就可以織布七十五匹,總價值十二兩左右。

  要知道自己空間產的棉花可是不要成本的,加上技術改進後人力成本降低,自己還可以把價格壓到一匹布一錢三分,到時候不愁占領不了市場。

  這麼算下來90畝地一個月就可以賺6840兩銀子,扣除掉人工估計也有6000多兩,要是以後規模擴大,還可以從其他地方採購棉花。

  「哈哈哈,王霸之業自今日始。」

  「今兒個咋老百姓啊,真呀麼真高興。」仔細算了一遍,發現錢途光明,劉錫命更是信心大增,這邊手腳不停,趕緊要將珍妮紡紗機的設計圖畫出來。

  不過畢竟是現代人,他也說不上對這些有多熟悉,老劉同志還專門找了架三錠紡車過來,又把錢澤等幾個木匠活兒和織布技術好的人找過來一起商量,一群人琢磨了幾天,加上有劉錫命在一旁提點,總算把珍妮紡紗機做出來了。

  珍妮紡紗機雖是十八世紀的產物,其實不過是紡紗機的一個升級版,所以它的結構並不複雜,主要是將原本橫向放置的紗錠改為豎向排列,這樣就可以同時多個紗錠一起工作。

  劉家這群人吃透了三紡機的技術,設計這珍妮紡紗機卻也不難,而且因為技術跨度不大,珍妮紡紗機全身所有部件包括紡錠、滾筒、張力杆、傳動皮帶等都沒有超出當前時代的技術水平。

  「東家,此物真乃神物啊,用它紡紗比一般的機子豈不是要快上五、六倍。」錢澤等人看著最終做出來的成品瞪大了眼睛,一群人怎麼也沒想到只是換一個思路,竟然能將紡紗機改成這般模樣。

  「咳咳,這個紡紗機以後就叫劉氏紡紗機,大家注意保密,回頭丁房會同你們每個人都簽訂一份保密契約,誰泄露了消息,我輕饒不了他。」

  劉錫命再三叮囑參與人員,沒辦法,這紡紗機技術含量不高,別人很快就能學習過去,到時候自己還怎麼去搶占市場,不過眼下倒還不用太過擔心泄密的事情,劉家村現在與外界不通,所有人都是每天工作、吃飯、睡覺三點一線,想泄密也沒地方去說。

  加上劉家搞了這麼多次的封建迷信,劉錫命在全村人心目中多少還是有些神秘色彩的,保密性也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