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聽言觀行察其心
太史慈微微頷首不置可否,他不排斥對曹操用這樣的手段,但面對陳蘭這種弱小對手,如果還是採用小謀來取勝,似乎有些落於下乘。
夏侯惇的稻田屬於軍屯,被毀掉後還有別的糧草填補,而全椒、阜陵兩地應該是民田,一旦被毀也許就生民塗炭,那樣與禍亂鄉里的賊人沒有區別。
就在太史慈沉思之際,孫權又語重心長說道:「子義此去淮南與龍驤、張遼為鄰,對於他們兩人你要區別對待,龍驤兵少幾乎不會主動出擊,但也不要因為兄長的緣故去挑釁,而曹軍在陸上的確很有優勢,如不幸遭遇則快速退守城池。」
「那末將到歷陽的任務」
「只需保持現狀,守住巢湖水道就行。」
「哦」
太史慈以為孫權會持續攻略淮南,自己作為前線將領會有很多機會立功,沒想到依舊是被動防守不能出擊。
「聽聞子義育有一子?不知現在年歲幾何?」
面對孫權的突然提問,太史慈先是一愣,跟著說道:「犬子太史享,剛滿十四周歲,不知主公」
「呵呵,原來令郎即將成年,我想說歷陽畢竟屬於前線,子義攜家眷同行若不放心,可將妻兒安頓至吳縣後方」
不待孫權說完,太史慈便搖頭婉拒:「那樣太麻煩主公,末將打算帶在身邊,早晚還可以教導督促。」
「其實.」
張昭打斷孫權笑道:「將軍思慮周全,你弓馬嫻熟、武藝無雙,比起把家眷安置在吳郡後方,還是把享公子帶在身邊,言傳身教更妥當」
「多謝長史體恤。」
面對太史慈抱拳致意,張昭捋須笑道:「吾子比令郎長十歲,對於教養子女還頗有心得。」
張昭藉機把話題引向子女,與太史慈、虞翻嘮了一會家長里短,讓沒有兒女的孫權插不上話。
過了一會杯盤狼藉,孫權便讓虞翻送太史慈去對岸上任。
孫權看著兩人登船過江,馬上就黑著臉轉身盯著張昭,沉聲質問:「我有意把子義家眷安頓在吳,到了逢年過節才好行賞賜,張公剛才何故打斷我話?還擅自替我做主?」
張昭苦澀一笑,解釋道:「主公的好意,太史將軍未必能領,你將其家眷安頓在吳,非但不會讓他感激,還容易讓其產生誤會,以為主公想扣留人質」
「我沒有。」孫權急忙解釋。
張昭搖頭對曰:「主公的心意,老臣自然知道,但太史將軍未必會知,昔日令兄收降之初,都任其家眷同行,我剛才若不打斷阻止,太史將軍必然誤會,這對鎮守淮南極為不利。」
「那是我魯莽了?」
孫權皺起眉頭,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孫河出任廬江太守期間,妻兒家眷也都留在後方,說順嘴了沒想太多。
現在回味張昭的話,孫河是宗室子弟不會生疑,而太史慈則是外姓降將,對『扣押人質』應該極為反感。
張昭見孫權醒悟,捋須笑著安慰:「主公年紀尚輕可以理解,幸好老臣剛才及時制止,太史將軍應該不會多想。」
「不管他多不多想,對於子義這種人才,我應該有所補救才是」
孫權皺眉想了想,突然靈機一動問道:「太史享虛歲已經十五,我那個年紀已經娶妻,我把兄長之女指他為妻?」
張昭聽後吞了吞口水,連忙提醒孫權:「太史享年齡是夠了,但伯符之女還不足十歲,這樁親事是不是提得太早了?」
孫權答曰:「她的年齡雖不夠,但是可以先定下來,也好讓子義知道我的誠意。」
張昭搖頭解釋:「我知主公喜愛太史將軍,但是您這樣急躁可使不得,主公不是經常外出射獵麼?過分靠近獵物會驚跑對方,唯有慢慢靠近才能遂願。」
孫權撓了撓額頭,露出沉思的表情。
「操之過急了?」
「嗯。」張昭頷首補充:「按說這是主公家事,我本來不該多嘴的,但伯符將軍既然不在,他女兒出嫁這麼大事,您是不是該請示吳夫人?」
「呵呵,是啊」
孫權搖著頭一陣苦澀,心說自己這江東之主也太憋屈,家裡家外都有人能管著,也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完全自己做主。
見太史慈的戰船拍浪遠去,孫權沖張昭招手示意:「該交待的也交待了,咱們也登船啟程回吳吧」
張昭點頭附和:「也好,今日天色尚早,此時從牛渚出發,傍晚就能趕到宛陵,叔弼(孫翊)已經赴任半月,可以順道去看看他。」
「此去宛陵不順路,三弟上任時間太短,等他做出一些成績來,我再去巡視也不遲,讓水手們奮力搖櫓,爭取趕到陽羨過夜,不行就宿在潥陽。」
「唯」
見孫權一口回絕,張昭連忙拱手應下。
孫權、張昭返回吳郡,並沒有等著虞翻一起,因為虞翻有自己使命。
安頓太史慈部曲及家眷,總共算起來將近兩萬餘人,除了與歷陽縣令正式交接,還要算出這支軍隊日常的開支情況,他回去之後要先送來一批補給。
七月下旬,歷陽百姓趁著天晴忙著收稻,到了八月陣雨大風輪流來,成熟的稻穀有可能爛在田裡。
太史慈在這期間完成交接,他並沒有按孫權的囑咐,直接去打陳蘭的主意,而是一邊派軍隊幫著百姓收稻,一邊派出斥候往兩縣打探情況。
上次和孫權在臨江亭見面,雖然孫權表現出禮賢下士,但總忍不住與孫策對比。
孫權武藝與孫策差太遠,他們一個人豪邁開朗、一個人內斂有城府,相較之下太史慈更喜歡孫策。
孫策在對付劉勛的時候,雖然也用計將其主力調出皖縣,但也真刀真槍完成了攻城,不像孫權一門心思都是小伎倆。
聽其言、觀其行、察其心。
像孫權這樣小家子氣的主公,真能讓我實現遠大的理想?
他站在稻田邊沉思,再次問自己這個問題。
太史慈受過母親良好的家教,貪慕虛榮、投敵背主的事,他是絕對做不出來的。
像鹹魚一樣活著,太史慈也不甘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