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敲打
「大相國寺,立寺多久了?」冷刻的表情出現在劉承祐臉上。
李少游微愣,不過反應很快地回答道:「相國寺始建於北齊,距今已有近四百年,唐末時曾遭焚毀,後重修」
東京城內外,佛寺也有好幾處,但論名氣,還是以相國寺最大,雖然如今無論規模還是繁庶,都遠不至讓人驚嘆的地步。但是,地位在那兒,太后信佛,每出宮進香,都是選擇相國寺。
前番受命訪查佛寺,對於這些情況,李少游早就有所了解。
「那歷史也不短了!」劉承祐莫名一嘆,問道:「僧侶進宮,僅僅是為了講經念佛?」
「恕臣愚鈍,仁明殿中,臣實不得其情。」李少游小心地答道。
劉承祐斜了他一眼,若是連太后那邊的情況都敢打探清楚,這忌諱,可是犯大了。
「朕說,方才太后怎麼會突然和朕談起了佛法」劉承祐冷冷地嘀咕了一句。
「京畿諸佛寺的情況,都已經查清楚了吧!」微微吸了一口氣,劉承祐發問。
「回官家,京畿諸州縣,大小佛寺廟庵數目,僧眾,土地,佃民,武德司已詳記在冊。經臣所察,僅京畿諸州縣,便有佛寺二百三十七座,僧眾四萬餘人」
劉承祐嚴肅道:「稍後呈上來!」
「是!」
劉承祐琢磨著事,殿中安靜了片刻,李少游拱手,謹慎地上稟,言語中暗含提醒之意:「官家,太后娘娘篤信佛陀,如欲行非常之事,仁明殿那邊,恐生波折啊!」
對於劉承祐欲為之事,李少游當然是清楚的。聞言,看了他一眼:「朕知道了!」
這個表兄,對某些方面,當真是機靈過頭。不過如其言,他欲滅佛,倘如李氏反對,於他而言,絕對是個大麻煩,雖然縱使李氏反對也阻止不了劉承祐,但能避免可能母子矛盾,劉承祐也會盡力避免的。
抬手摸著自己的短胡茬,考慮了一會兒,劉承祐突然問道:「陳摶老道,還隱居在華山吧!」
驟聞此問,李少游腦子裡琢磨著劉承祐的想法,嘴裡回答著:「臣立刻派人察問!」
見他不能確定,劉承祐卻揮了下手:「不用了,朕親自下詔華州,延請扶搖子來京,為太后與朕說講道經!」
「是!」
李少游恍然之間,正聞劉承祐淡漠地念叨著:「佛音聽多了,也該感受一番道韻!」
「官家英明!」李少游開口拍著馬匹。
慢慢地穩住心態,暫且忽略此事,劉承祐表情恢復了如初之肅重,問李少游:「朕欲大整禁軍,你知道了吧!」
「臣有所聞!」李少游直接點頭,拱著手,眼神微微閃動:「官家是否有什麼吩咐?」
「表哥啊,你還是這般機敏!」劉承祐淡淡地誇了他一句,旋即語氣轉厲:「此事關乎全軍,與上下將士息息相關,朕恐軍心不穩,接下來,武德司給朕牢牢地盯住禁軍中的情況,但有異舉異動,隨時來報!」
「是!」劉承祐吩咐地鄭重,李少游應得也嚴肅。以他的聰明機智,當然明白此事之重大,當然更重要的是,能從其中得到的好處。
整軍的政策章程雖然還未出台,但根據劉承祐的意願,此次整頓禁軍,絕對免不了高級將帥的職位變動。他爹李洪信,熬了這麼久,可一直盯著禁帥的位置了。之前,只有一個「侍帥」,現在明顯要多出一個「殿帥」,皇帝總該找點親信之人吧。
「退下吧!當好耳目,辦好差事!」劉承祐輕輕地一揚手,對李少游吩咐道。
「臣告退!」李少游地肅重一禮。
退下前,只見劉承祐似隨意地提了一句:「對了,聽聞你又新納了一妾,還有恭喜你了!」
李少游這個天子表兄,有個明顯的毛病,好色,家中可謂姬妾成群。
劉承祐沒頭沒腦地提起這麼一件事,落入李少游耳中,卻令他臉色劇變,明顯愈加恭順地拜道:「謝官家。」
言罷,低佝著腰,緩緩地退出殿去。就那麼一小會兒的功夫,出殿之時,李少游表情已然十分沉凝。這皇帝初歸,卻連他內宅納妾這種私事都知道了。
「看來我們這個官家,可不止一雙耳目啊!」回武德司路上,李少游沉著臉凝思著,心頭默默感嘆,不過也只能憋在心頭。
回想起方才劉承祐的語氣,隱約間,還暗含著一些警告的意味。思及此,李少游不由自省,自己是不是有哪裡惹得天子不滿了。
劉承祐這邊,對李少游的作為,確實是有所不滿。因為他發現,李少游這個表兄,私心越來越重了。人皆有私,此乃常情,但是必須得有個限度,有個底線,尤其是掌握著武德司這等爪牙部門。
李少遊方才在他面前匯報了那麼多事,有輕有重,有詳有略。但從其嘴中,說的最多的,也就是尚洪遷的情況了,含糊的暗示,劉承祐自然感受得到。
尚洪遷,固有其不妥之處,但在李少游避輕就重的敘述之下,似乎已有異心蠢蠢欲動。但劉承祐,畢竟不止一雙耳目,腦子也足夠清醒,沒有偏聽則信。而李少游有什麼盤算,劉承祐大概也清楚。
當然,不滿歸不滿,對這表兄,劉承祐還是比較信任的,但是,為了保證君臣兄弟之間的情誼,一定的敲打,還是必須的。他執掌的,畢竟是武德司這樣的敏感衙門。
他相信,以李少游的機敏,應該能明其意。若是驕狂了,不解其意,仍舊不知收斂,那麼到了不得不行某事的地步,劉承祐也不會容情。
倒是,對李少游所報其他人和事,聶文進啊,郭允明啊,乃至小舅李業,劉承祐心裡也暗下決心,一個一個地,要處置,清理。
說起來,自繼位以來,除了蘇逢吉一案,劉承祐對於吏治,並沒有太大動作。雖屢有警示,貪鄙違法的大漢朝臣們也收斂了不少,但吏治不清的本質,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說到底,還是他此前,對朝臣們太「寬容」,處置太軟。別看眼下大漢國法森嚴苛刻,但那是針對於普通士民的。
而今,他劉承祐帝位慢慢坐穩了,威嚴日盛,也到時候,照著他的意願,對大漢朝進行改造了。「乾祐新政」,將步入正軌,走向快車道。
「陛下,趙、陶兩位官人,殿外求見!」在劉承祐思忖不定之時,來人通稟。
「宣他們進殿!」迅速來了精神,劉承祐吩咐道。
此次制舉,雖然礙於河中叛事,劉承祐錯過了,但正因如此,他對這事更加上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