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8章 類父,惠妃求爵

  第1988章 類父,惠妃求爵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歲功成者,何謂也?」垂拱殿內,老皇帝突然掉起了書袋。

  侍候在側的劉文濟聽了,立刻接道:「四時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氣矣。」

  老皇帝又道:「聖人不言,而百姓親、萬邦寧者,何謂也?」

  劉文濟:「三公論道,六卿分職、張其教矣。」

  見劉文濟熟稔的應對,劉皇帝老臉上露出了一抹笑容,略帶好奇道:「你學過這篇文章?」

  「這是王鄯州王使君早年所作《待漏院記》,徐師傅前不久才講授過,孫兒因此記得清楚!」劉文濟乖巧地答道。

  王使君指的自然是王禹偁了,把「西征大政」捅了個支離破碎,本人卻安然無恙,已經到隴西上任,作為「罷西征制」的具體執行改革官員之一。

  徐師傅,則是集賢殿大學士徐鉉。徐鉉是與徐士廉一道被赦回京的,並且回到京師,便成了老皇帝的座上賓。作為一個南臣、降臣,又在豐州邊塞牧羊、教學了近二十年,徐鉉見識可謂廣博,集南北之萃,是天下聞名的文壇大家。

  至少,多了二十載塞北風雪的磨礪,褪去了江南水土賦予他的浪漫與理想,徐鉉在文學上的成就,要大大超過「前世」了,從他這些年的作品也能看出,越發關注現實,關心疾苦。

  而有了當年的教訓,徐鉉也不像王禹偁等人那般鋒芒畢露地去推銷自己的政策理念,但獨善其身是做得很到位的。

  而比起當初那種清高孤傲的表現,回京後的徐鉉,整個人氣質都發生了巨大改變,至少變得接地氣了些。再兼這本就是個學富五車的大才士,劉皇帝也終於原諒了他當年「憂懷故國」的罪過。

  不過,高官重權是給不了的,年紀也大了,最終賜集賢殿大學士銜,算是高高供起。而更為重要的,是另外一項差事,文華殿侍講,排名前幾的那種,負責皇子龍孫的文化教育。

  老皇帝總是這樣,恨一個人可以將之挫骨揚灰,欣賞一個人的時候,也是推心置腹。

  而此時,聽劉文濟說,徐鉉竟然在講王禹偁的作品,老皇帝多少還是有些意外的。放在二三十年前,類似這樣的政論是不大可能出現在徐鉉講稿上的。

  目光落在劉文濟身上,這個孫子,從來給他一種踏實的感覺。心中有感,張口便問道:「你知道王禹偁這篇《待漏院記》,主旨是什麼?」

  聞問,劉文濟想了想,方才道:「王使君在強調宰相職權之重,陛下欲垂拱而治使天下安、萬事寧,需親賢遠奸去庸,同時勉勵宰相,勤政篤行,思賢憂民」

  「這些是徐鉉教給你們的?」劉皇帝問。

  劉文濟老實地點頭:「大抵如此。」

  微微一笑,劉皇帝意有所指地道:「難道,天下大治,全憑宰相之功,皇帝只需垂拱束手,任其作為?」

  對此,劉文濟稍訝,思索幾許,方迎著老皇帝探索的目光,恭謹地道來:「孫兒以為,江山社稷、四時陰陽,固然需要宰相輔弼,但不能僅僅依靠宰相個人品行與操守,垂拱而治,並非束手不治,皇帝陛下需要對宰相時時監督與鞭策.」

  聽到這麼一番論述,老皇帝再度露出些慈祥的笑容,悠悠然道:「這話是誰教你的?」

  劉文濟似乎有些羞赧,低著頭,輕聲應道:「是孫兒一點淺陋之見,如有不妥,還望陛下恕罪.」

  看著這個依舊面帶青澀的孫兒,驀然回首,劉皇帝恍然發覺,劉文濟似乎從小到大都是這般的低調謙遜,沉穩平和,比起意氣風發的劉文渙,劉文濟總是顯得慢條斯理、溫吞如水的。

  而這份淡定從容,讓老皇帝突然想到了劉暘,需知太子在年少時,似乎也是以遲緩、鎮靜著稱的,只是,這十多年劉暘在政治上展現出的決策力,讓人有些淡忘了過去的記憶。

  這是,當這父子二人的身影在腦海中重合到一起時,老皇帝看向劉文濟的目光自然難免多了些內涵。劉文濟仿佛也察覺到了祖父目光的變化,而這也似乎是祖父第一次以這樣的眼神注視自己,有些侷促地把頭埋低了.

  沉默了好一會兒,殿中傳出老皇帝低沉的笑聲:「文濟,你也很不錯!今後把頭抬起來,不要老是低著。」

  「是!」老皇帝發話,劉文濟自然不敢怠慢,緩緩抬首。

  然而,頭抬起來,但眼瞼卻依舊垂下,不知在觀察鼻樑還是在看鞋尖,這副表現,也讓老皇帝感慨良多。

  正欲再說些鼓勵的話,胡德走了進來,隔著幾步遠,躬身拜道:「稟官家,惠妃娘娘求見!」

  與嵒脫不同,同為近侍宦官、內侍行首,胡德除了在正式場合,平日裡是很少能夠貼身侍候。

  聽其稟告,劉皇帝有些意外,嘴裡呢喃了句,便吩咐道:「宣!」

  未幾,小符惠妃走了進來,也是近六旬的人了,早已滄桑,莫談韶華,若非那華麗的宮裙、精細的裝扮以及與生俱來的貴氣,恐怕與尋常老嫗也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若說老皇帝與符惠妃之間有多麼深厚的感情,又有多少美好的回憶,那多少顯得有些矯揉造作。二者的結合,說到底,還是政治聯姻,以及早年劉皇帝膨脹的色慾。

  不過,一直以來,對於符惠妃劉皇帝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寵愛的,平日間也多有寬容。

  惠妃至,劉文濟起身恭恭敬敬地行禮,劉皇帝雖然仍坐著,但姿勢看起來端正了許多。

  「文濟也在呀!」看著劉文濟,惠妃面上也露出點慈和的笑容,不過眼神卻顯得奇怪。

  劉文濟也是快十六歲的人了,察言觀色上也有些靈性,注意到其眼神,識趣地朝帝妃一禮,緩緩退去。

  待其離去,劉皇帝則淡定地看著惠妃,示意她坐下,隨口問道:「怎麼有閒暇到我這裡來?」

  「官家不宣召,還不允許我主動前來覲見?」惠妃還是過去的作風,言語間帶著點婦人的怨艾。

  見狀,劉皇帝也不惱,道:「既然來了,稍後就陪朕用午膳吧!」

  眼神中有意動,但惠妃依舊語氣不善地說道:「難道我來就是為了一頓飯食?」

  劉皇帝的耐心很少這般充足,見其狀,輕笑道:「那去春蘭殿?」

  感受到劉皇帝的調侃,惠妃卻搖搖頭,表情變得少有的嚴肅,沉吟少許,方才說道:「聽說文淵已然回安東去了?」

  在老皇帝這裡討不到便宜,就更別提從朝廷了,挫敗之後,劉文淵反倒清醒了,沒有在洛陽久待,在接收了劉煦在洛陽的「遺產」後,也就啟程回安東了,走得也乾脆,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不過,終究是青年意氣,臨走前在告別宴會上,還說了一句:朝廷不給,那便靠自己!

  此時,聽惠妃提起,劉皇帝不免好奇,她怎麼關心起劉文淵來了。審視著她,劉皇帝頷首道:「他是安東王,豈能久離封國,事情做完了,自當返回」

  惠妃聞言,感慨著說道:「文淵作為官家長孫,如今已是一國國王了!」

  停頓了下,又悠悠嘆道:「就連文海、文渙都封侯開府了」

  到這兒,劉皇帝隱隱聽出些味來了,看著惠妃,道:「你有什麼想法,且直言吧,勿需這般兜圈子!」

  見狀,眼瞼微垂,惠妃以一種提醒的語氣道:「官家,劉晅已經二十二歲了,至今無一爵銜加身,徒以皇子之名顯於人前,實在是有些難看。」

  聽她這麼說,劉皇帝老眼稍微眯了下,道:「怎麼,皇子之尊,還委屈他了?」

  注意著劉皇帝的反應,惠妃趕忙道:「只是長成之皇子,多有名爵。劉晅業已成婚,但府邸牌匾上都不知書何門頭,連開門迎客都不方便,實在有失天家顏面」

  「天家顏面!」劉皇帝呢喃一句,而後說道:「要爵位,劉晅怎麼不自己來?還需讓你這個母親到朕面前請求?」

  「官家威嚴深重,他就算敢來,又豈有膽量提出請求?」惠妃昂著腦袋答道。

  聽其言,劉皇帝當即冷冷道:「朕當初賜了封國,是你們沒有把握機會,自己放棄。朕也說過,任何選擇都有相應的代價,如今跑到朕面前訴苦,晚了!」

  劉皇帝這般說,一下子便刺激到惠妃了,就像個點燃的炮仗一般,大聲道:「我知道官家心中有氣,但當初阻止劉晅分封是我的意思,是我捨不得他,並非他不敢去。官家若是耿耿於懷,想要責罰,儘管沖我來,不要遷怒劉晅,耽誤了他的前途!」

  看她這副振振有詞的模樣,劉皇帝語氣卻依舊冷淡:「在你眼裡,朕是那種打擊報復的人嗎?還是針對自己兒子?」

  惠妃顯然有些上頭,直接指出:「留在京中,未就封國者,又豈止劉晅一人?劉暉、劉曖、劉昭他們,封爵的封爵,授官的授官,劉曖甚至入駐政事堂,同為皇子,官家難道就沒有厚此薄彼嗎?」

  「放肆!」劉皇帝終於惱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