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金漢部
「不必憂心,曹議金明日定會釋放他們,若那狗奴膽敢毀約,那便試試我等手中長矛是否鋒利罷。」張晟沉穩地回應陰善雄的問題。
「少主雄才大略,我等身為少主的僕從部曲,自當追隨少主。還請少主明示!」
羅文達此時沉聲道,帳內亦有幾人頷首應是,張晟亦是詫異的看了這人一眼。
這傢伙雖然是個五大三粗的武將,但也出身敦煌名門羅氏的旁支,雖話說的好聽,姿態也放的很低,但卻是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啊!就等著張晟的答案。
而張西豹、張景崇、張保山、張從武、張良真等幾人面色陰沉地看著羅文達,沉聲道:「羅文達,你這是何意?莫非你想威脅少主不成?你莫非忘了,是誰收留了伱這破落戶?」
張安佐、張忠賢兩人則沒說什麼。
他們幾人都是清河張氏與南陽張氏合流後,算得上是張晟的親族了,所以鼎力支持著作為天子子嗣的張晟。
昔日金山國時,他們便已遍布軍中,擔任各級軍官。如今在張晟麾下,其地位依然尊崇,乃是軍中出了名的悍不畏死的好戰之徒,同時也是對張晟與曹議金和談不滿的幾人。
「殿下,微臣並無此意,只是不知除了敦煌,我等還能去往何處,故而如此急切地發問。」羅文達見此情形,豈會不知自己說錯了話,趕忙解釋了一番。
張晟也適時地擺了擺手,表示並不在意,說道:「無妨,如今我等皆是落魄之人,我便將心中所想告知諸位吧。」
「勇士們,無需憂心我等無處可去,向西行,有高昌回鶻與于闐國。
然高昌回鶻與我金山國遺民交戰多年,去于闐之途亦崎嶇難行,我等人數眾多,補給困難。且其與曹仁貴乃親戚,倚靠不得。
而漠北的黠嘎斯國強盛繁榮,統御整個大漠,現今之首領阿熱.骨咄錄亞爾可汗,乃是吾之舅父。
吾等前去投靠,汝等皆為吾麾下善戰之勇士,隨吾前往漠北建功立業罷,總會有我等一片立錐之地的。」張晟自毯子上站起,雖是用飯,謹慎如他,從未卸下身上鐵甲與橫刀,對眾人言道。
「殿下,某張西豹,願隨殿下赴湯蹈火!」張西豹第一個出來表態了。
「殿下,某渾子集、渾子盈兄弟願誓死效忠殿下,殿下所至,我兄弟二人必相隨。」渾家兄弟緊隨其後,怒視張西豹,面露不甘,似是被人搶了先。
緊接著,張叢武、張良真等幾人,也對張晟表忠心。
「好!各位兄弟叔伯快快請起!」
「我尊貴的晟特勤、我的主人、天生的雄鷹,我等黠戛斯人、回鶻人、韃靼人亦是您的部民。
奴才科扎、博涅克、多播、鐵木哥……,願誓死效忠您,遵從您的意志,為您征戰放牧。」幾個黠戛斯人、回鶻人和韃靼人百夫長立刻向張晟回應道。
幾人乃是張晟麾下統領近千戶漠北牧民的百夫長。
說到這一千戶牧民,張晟必須得感謝一下那個去世的母親。
因為這是她從漠北黠嘎斯汗國,帶到敦煌嫁給父親的嫁妝。
母親在世時,這一千戶牧民,作為她的斡耳朵,也就是宮帳的意思,承擔護衛和放牧以及其他的一些勞役。
這些黠嘎斯、鐵勒、韃靼和回鶻人組成的遊牧民,平時就在敦煌附近的甘泉水和疏勒河旁放牧,戰時為了獲得戰利品,就主動參軍打作戰。
母親離世後,張晟繼承了這個部落,成為了他們的首領,在以前他們地位不高,而且本身他們就帶有奴隸的屬性,所以過得也不太好,但勝在能活下去。
而在張晟繼承這些屬民之後,就不斷對其輸送武器、鎧甲和糧食,對他們加以關照。
如今,這些屬民已經今非昔比了。
他們和張晟之間有著嚴格的人身依附關係,張晟有對他們任何的處置權利。
這一方面源於遊牧社會的傳統,所有的東西都是首領的。牛羊、馬匹,甚至自己也是。
另一方面是因為,在他們心中,張晟是阿斯麗公主的獨子以,他身上還流淌著黠嘎斯王族的血脈!
像這樣的一位貴族,在漠北的草原上,一定擁有著眾多的屬民和奴隸,不可計數的牛羊牲畜以及廣闊的遊牧領地。
更別說如今這位尊貴的特勤,還是天上神靈的代行者,效忠這樣一位身份尊崇無比的特勤,是他們的榮幸。
從張晟成為首領之後,隨著他們在張晟麾下的地位提升,這些人就以金漢部自稱了。
因為他們本身也就來自各個不同的部落,一直沒有一個部落的稱呼。
他們和回鶻人血海深仇,所以打起仗來士氣高昂,成為了張晟麾下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張晟也因此,對他們特別倚重,一方面因為他們的忠誠,另一方面,養著這樣一支吃苦耐勞,兇猛異常的,能上馬作戰,下馬放牧的天生騎兵,十分划算。
而他們也是張晟麾下,支持張晟與曹議金和談,北上大漠的一方,
因為在敦煌,東西兩側都是與他們有著血海深仇的回鶻人,同時草場狹窄,竟無多少能放牧的草場,所以十分支持張晟和談然後去漠北投靠黠嘎斯。
「快快請起,我的忠誠的勇士們,某向天神發誓,我的身旁永遠大家的一個坐席。」
「昔日某等之祖、父皆追隨太保公、天子,忠心耿耿,現在我等也願效仿大人追隨殿下,誓死相隨!」
「誓死效忠殿下。」
「殿下若不棄,我等卑微之軀願誓死相隨!!
隨後漢人薛善通、李紹宗人、羅通達、陰善雄、粟特人安十郎、康文澤,吐蕃人王多吉、李帕加、張郎傑日等漢蕃軍將紛紛單膝跪地宣誓效忠。
「各位勇士、叔伯、兄長、兄弟快快請起,大家都是某的肱骨之臣。
某以曾祖父太保公張議潮之名、以某父白衣天子、白鷹之子張承奉之名,某以張氏之榮譽,向至高的昊天上帝發誓。
只要爾等不負某的話,某就絕不負爾等,某的身旁,絕對有爾等的一席之地,必待大家如同手足一般!」
張晟心中暗暗鬆了口氣,雖然這些人是堅定的張家軍功派,以及張氏的家僕。但他也無法確定,在離開敦煌時,這些人是否還願意繼續支持自己。
如今就算沒有其他人支持,張晟也覺得這已經是目前最好的結果了。
有了他們的支持,兩千騎兵勁旅就將保存完好,他相信自己肯定能闖蕩出一番事業的。
「白衣金山漢國已逝,吾等亦非歸義軍、非敦煌之人矣。然終有一日,吾必將率眾重築金山國。
既然眾人皆願隨我一同前行,那麼便將家眷也都帶上吧,我們一路向北、向西,去大漠,於彼處謀求生存。
不必恐慌,不必畏懼,因上天已有啟示,那是我們的新生之路。
還記得那日,一隻雄俊的白鷹從天而降,於牙城上空盤旋。
當時大宰相張文徹言此乃祥瑞之兆,敦煌百姓歡呼雀躍,家父率敦煌百姓、世家,祭天謝恩,後建立了白衣金山漢國。
不知諸位是否還記得,昨夜我的復活?這是神的偉力,是神賜予了我的第二次生命。
今日某所說過,惡者下地獄,善者上天庭之類的話,諸位定會心生疑惑,昊天上帝是誰?天庭和地獄又是哪?現在且聽我娓娓道來。」張晟對眾人說道。
帳內眾人皆正襟危坐,環坐於張晟身側,神情肅穆而虔誠地凝視著張晟。
他們憶起金山國初立之時,那本不應現世的巨獸,卻詭譎地現身於敦煌上空,任誰都會覺得那便是祥瑞,尤其是在敦煌這個諸教雜陳、百姓皆虔誠的地方。
此非現世,乃距今千餘年之晚唐,時人對佛陀神明之祭祀、信仰氛圍甚濃,遑論此河西之地,東西方諸神明信仰、教派密集且繁雜。
無論是漢人的儒教、道教、佛教信仰、祖先祭祀,還是西方的景教、西域的佛教、祆教,草原的騰格里信仰以及高原雪域的吐蕃人帶來的苯教、佛教,在河西皆可覓得其蹤,林林總總的信仰於此匯聚。
敦煌這片地區如今是漢人與胡人各一半,胡人帶來了他們的信仰,而敦煌又是佛教的傳播和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無論是漢人還是胡人,都對神靈信仰十分虔誠,大量佛窟的建造就是典型的例子。
所以當張晟說起這個,大家立刻就精神了。
因為這片地區有過太多的聖賢、先知,傳播各種各樣的的教義,下到奴隸百姓,上到王公貴族們都有信仰,如今多信佛陀,但也不是沒有其他信仰,如正一派在河西如今也是在大肆傳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