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後撤
周瑜點點頭,這樣的能力,最起碼他是做不到的,敵人尚未行動,自己就已經做出了判斷,並且付出行動。
「伯符,看來秦壽對自己還是很有信心的,嘖嘖,只是讓你出兵威脅袁術的側翼,想來他還下了聖旨給曹操了,大概也是想出兵威脅袁術,他這是想獨吞淮南啊!」周瑜看著聖旨一眼,很快就看出了秦壽心中所想。
「哼,事情哪裡會這麼簡單,不是想怎麼樣就能怎樣的?他不讓我進攻,我難道就不進攻嗎?」孫策並沒有將聖旨放在心上。
哪怕剛才秦壽剛剛加封對方的,他心中只有大業。
周瑜也點點頭,實在是因為淮南之地太誘惑人了,糧倉之所,誰不想占據,想袁術這樣的垃圾,占據了淮南之後,麾下居然有三十萬大軍。
這麼龐大的軍隊,恐怕也只有袁紹才擁有,連秦壽都不行,這也能看的出來,江淮的潛力所在,一旦孫策占據此地,就等於有了進攻中原的橋頭堡。
「不知道我們現在可還來得及。」周瑜有些不確定,想到對方的兵馬或許已經殺到壽春城下了,聰明如同周瑜,也不能確定自己能不能在袁術身上咬上一口。
「總要試試吧!」孫策卻是躍躍而試,這麼好的機會,孫策可不想放過。
「行,那就試試。」周瑜也點點頭,說道:「袁術有三十萬大軍,秦壽的兵馬頂多十萬而已,想要對付袁術,恐怕不是輕易的事情。」
孫策點點頭,這也是他準備和秦壽爭鋒的原因,誰讓對方面對的是袁術的主力軍團呢!
下蔡城內,秦壽召集眾將,看著黃忠等人,臉上露出滿意之色,自己奮鬥了這麼多年,總算是有些家底。
「袁術起了七路大軍,以壽春為中心,朝我們殺來。」
「第一路大將張勳坐鎮壽春,兵馬大約三萬人,第二路上將橋蕤居左,第三路上將陳紀居右,第四路副將雷薄居左,第五路副將陳蘭居右,第六路李豐居左,第七路樂就居右。每路兵馬大約兩萬人。」
「雖然是七路大軍。實際上是四路大軍,張勳為一路,橋蕤、陳紀為一路;雷薄、陳蘭為一路;李豐、樂就為一路。」
「秦風傳來的消息,除掉張勳之外,這三路大軍相距三十里左右,正好對應著我們三路大軍。但他們的兵馬在我們之上。」
大帳之中,秦壽麵前擺放著一個碩大的山川地圖,將壽春周圍百里範圍的山川,都製作成模型,擺放在上面。
模型上面,有黑紅旗幟,將雙方勢力表明的很清楚。
「主公,袁術是想以淮河天險抵擋我軍,而袁術自己跑到壽春之南百里處,安營紮寨,搬運糧草,一旦發現情況不是,立刻逃入廬江郡。」賈詡指著面前的模型說道。
「敵人這是不想讓我們渡過淮河啊!」黃忠摸著鬍鬚說道。
「主公,淮河這麼長,我們換個地方渡河就是了。」魏延眼珠轉動,說道:「袁術躲在壽春之南百里處,自認為很安全,實際上失去城牆保護之後,防禦更差,屬下願意領精兵三千,襲擊袁術老營,趁其不備,或許能成功。」
不愧是魏延,最喜歡劍走偏鋒,一上來就襲擊袁術的老營。
不得不說,這個計策未必不能成功,躲在後方的袁術自以為安全的很,若是有一支人馬殺入其中,就算不能滅了對方,但也能嚇到對方。
「袁術形成了三道防線,第一道就是淮河,第二道就是壽春城,第三道就是他自己,三十萬大軍雲集在壽春三百里範圍內。」
「橋蕤等六路大軍就在我們面前,防止我們渡過淮河,等到我們渡過淮河的時候,就會面臨壽春堅城。至於袁術,我們一旦失敗,對方就會壓上來,若是我們勝利了,對方就會逃入廬江郡。」
賈詡指著面前的沙盤說道。
魏延聽了面色微紅,他聽出了賈詡是在提醒自己,自己想用偏師進攻袁術的大帳,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弄不好還會落入對方的圍困之中,全軍覆沒。
「文長之言倒是合兵家正奇之說,在關鍵的時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賈詡是誰,看出了魏延的尷尬的,當下立刻解釋道。
這個老狐狸可不想得罪任何人。
果然魏延聽了臉上頓時露出喜色,朝賈詡點點頭。
秦壽嘆息道:「我們雖然進展順利,但還是有沒有考慮到的地方,準備不足,來到淮水邊,沒有足夠的船隻渡河,所以就給了對方反應的機會。」
秦壽大軍進展十分順利的,大軍所到之處,所向披靡,但到了淮河的時候,問題就出來了,數萬大軍渡河,需要大量的船隻,所以就耽擱了兩日,兩天的時間就讓袁術反應過來,派出了數萬大軍,駐紮在淮河邊上,擋住了自己前進的步伐。
袁術兵分數路,分明就是想盯住自己,避免自己渡過淮河。
「文和,現在該怎麼辦?」秦壽望著賈詡說道。
「主公,敵人兵分七路,兵力多達二十萬之多,我們硬碰硬自然是不行的,屬下認為,應該各個擊破,我們總體兵力占據弱勢,但我們可以形成局部的優勢,以局部優勢來擊敗敵人。」賈詡很快就想到了辦法。
秦壽點點頭,在歷史上,薩爾滸之戰就是如此,後金就是用這種方法擊敗了強大的大明。
「那就撤軍,只要誰露頭了,就打誰。」
秦壽明白賈詡的想法,立刻做出了安排。
「主公可以流言西涼有變,馬超為韓遂所擊敗,退守三輔。」賈詡很快就替秦壽找到了理由。
畢竟倉促撤軍,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這裡面有問題。
「好,就按照文和的計策行事。我們沒有必要計較一城一地得失,六路大軍,只要擊敗了其中的兩路大軍,勝利就在我們的掌握之中。」秦壽不在意的說道。
眾將紛紛點頭。
等到了第三天的時候,大軍開始倉皇后撤,離開淮河之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