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第237章 曹操第一次高光(二)

  有計劃,有寶刀,曹操開啟他的第一次高光人生。

  第二天晌午,曹操身藏七寶刀,心虛而緊張地來到相府。剛走進相府內,便迎面碰到準備出去的謀士李儒(字文優)。

  李儒來相府的原因很簡單,還是那封絹帛,不用想也知道,能有這麼大能量的,只有北邊那位,悄無聲息把話遞給自己,也是在變相提醒自己,我有本事今日把書信送來,也有本事明夜取你性命。

  李儒憂心忡忡,「洛陽的一切,都瞞不過那位。」

  那位越是按兵不動,李儒越感到心慌。

  這說明,從皇帝駕崩,到今日廢立,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內,所有人都是棋子,只有這位脫離了棋局,成為了棋手。

  身為頂級謀士,李儒很不喜歡這種被人掌控命運的感覺。

  曹操:「哦!儒兄何往?」

  李儒:「哦!孟德,相國正在小閣,你去便是。」

  曹操:「是!」

  在李儒的建議下,董卓嘗試著去交好山東士族,而最好的交好方式自然是封官。

  機關算盡的袁紹最終將一個真空的權力架構打包送到了董卓的手裡,董卓起初是不願意的,西涼武人,講究弱肉強食,誰胳膊粗,誰嗓門大。

  董卓幾十年的官場生涯就是武職,不是生就是死,不是勝就是敗,跟士兵們的獎勵都是當時兌現,哪有功夫跟他們這些文官扯那個淡!

  可在洛陽這麼些天,董卓也明白了,這裡終究不是戰場,戰場上那套放在這真不一定管用,他可以憑我行我素大權獨攬,但不能殺光所有人,殺光了,誰給他幹活啊?

  九月甲午(二十一日),董卓任命豫州牧黃琬為司徒,隨後外放了一大批士族集團去關東任職。

  尚書潁川韓馥為冀州牧,侍中東萊劉岱為兗州剌史,潁川張咨為汝南太守,陳留孔伷為豫州剌史,東郡張邈為陳留太守,甚至不計前嫌,對厭惡自己而棄官而走的袁紹、王匡、鮑信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

  剩下還有一大批的士族外放官員出任關東的地方郡守。

  董卓在非常積極的表態:太皇太后姓董,我也姓董,我當把外戚,你們士族集團雖然沒當上王莽,把控不了中央,但我把關東的利益讓給你們,咱們接著好好過吧,都別鬧了成不成?

  畢竟外面還有個河間王虎視眈眈,咱們和和氣氣分蛋糕不好嗎?

  現在可比你們20年前的局勢強太多了,咱就這麼過日子成不成?

  可惜,董卓想的太美好了。

  曹操不懷好意地來了,尋找時機。

  可惜,就在董卓已經睡著,曹操自認為最佳時機,便悄悄地拔出七寶刀,準備對董卓下手。這時,董卓睜開眼睛,從衣鏡中看見曹操正在自己的身後拔刀,急忙起身坐了起來。

  「孟德何為呀?」

  曹操知道行刺失敗,大腦極速運轉,若想不出一個足夠恰當的理由,必然身死相府。

  急中生智,曹操單膝跪地,將七寶刀舉過頭頂,「操近得七寶刀一口,獻上恩相。」

  董卓接過七寶刀仔細的端詳著,心中大喜:「好刀!」

  曹操知道這一關算暫時過去了,但洛陽此刻已不是久留之地,離開相府後,騎著馬快速地向城門口走去。

  #

  曹操逃出城外,飛奔譙縣。路經中牟縣,為守關軍士所獲,擒見縣令。

  在中牟縣府衙內,軍士們持刀分列站在兩旁,曹操戴著手銬腳鐐被軍士們從外面押了進來。

  曹操從被抓到現在都一直在喊抓錯人了,可中牟縣令陳宮(字公台)一眼便認出此人正是丞相通緝的人犯曹孟德。

  陳宮走到曹操身後,並走下台階思考著:「把他獻上去請賞?還是放了他?把他交給董卓,天下人都要罵我。放了,可我的前程……」

  猶豫不決,只能命人先將曹操押下去。

  晚上,曹操被押到府衙內。他走進府衙後,押他的軍士便離開了。曹操一個人在府衙內緊張地四下看著,他看到了放在桌案上的布告和自己的畫像……這時,從裡面傳來陳宮的聲音。

  陳宮:「曹操!哈哈……」

  陳宮說著便坐在了自己縣令的位置上。

  曹操見被人認出,也不再隱瞞:「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說著便坐在了大堂的地上。

  陳宮:「你自比鴻鵠,安知他人便是燕雀呀?」

  曹操:「休在囉嗦多言,既已被你拿住,就當解去請賞。」

  陳宮:「你怎知我要去請賞?」

  曹操:「賞千金封萬戶侯,這還不夠嗎?」

  曹操心裡已經絕望了,他已經看到自己被押解至洛陽斬首的畫面,但嘴上不想丟失最後的尊嚴。

  陳宮:「呵呵……嗯!千金之數於我這小小縣令來說確是不少,萬戶侯更是夢不敢求。然而,今日在大堂之上,我本可將你即送京師,立功受賞,卻為何又將你暫且監禁起來?而且並未點出你的身份?」

  陳宮說完,曹操一下子站了起來,不敢確定的問道:「難道你要釋放我?」

  陳宮思考片刻:「我只問你,丞相十分器重於你,你卻要行刺於他,這其中的原故?」

  曹操不屑:「哼!我祖上世食漢祿,若不思報國,與禽獸何異?我所以屈身於董卓門下,只想尋機刺殺老賊,誰知謀事不成,前功盡棄,這也是天意……」

  陳宮:「哦?但不知你此去將欲何往?」

  曹操:「我將歸故里,發矯詔,號召天下諸侯興兵,共討董卓。」

  陳宮:「共討董卓?」

  曹操:「共討董卓,匡扶漢室!」

  陳宮聽到曹操的慷慨陳詞,激動地給曹操打開了手銬腳鐐,兩人徹夜交心。

  陳宮:「某姓陳,名宮,字公台。不知你歸鄉之後,怎樣號召天下諸侯?」

  曹操:「今天下大亂,諸侯並起。我歸鄉之後,欲散盡家資,招募鄉勇,集合軍隊,以壯實力。現在冀州的袁紹,袁本初,與某相厚,袁氏在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樹大根深。我欲與他相約,發檄文於各州郡,召天下諸侯興兵共討董卓,以清王室,我料必有人響應。」

  陳宮:「好!」

  陳宮激動地站了起來,走到一邊用托盤端著酒走了過來,並坐了下來。之後,他將一爵酒遞給了曹操,自己也端起一爵酒站了起來。

  陳宮:「董卓在朝,禍國殃民,橫行無忌,天下皆欲除之。公此舉順天應人,必定成功,公確是成大事者。」

  陳宮決定放棄縣令,隨曹操共圖大事。

  兩人只能說是有緣無分,行至成皋,曹操疑心病犯了,誤殺呂伯奢一家,並說出:「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此舉令陳宮寒心,雖和曹操縱馬繼續向陳留方向馳去,但二人心中已有一道不可觸摸的屏障。

  天蒙蒙亮,曹操和陳宮來到距陳留不遠的地方,陳宮勒住韁繩,自覺曹操不是自己要依仗的明主,他陷入了痛苦的思考之中。

  陳宮:「我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但也絕然與他共事,我走了,你成你的大業去吧!」

  陳宮縱馬離開了曹操,朝東郡而去。而曹操則繼續向陳留方向走去……

  曹操返回陳留之後,散盡家財,招募義兵,他聯絡袁紹,向各州郡遍發討袁檄文,很快得到天下響應。

  身在晉陽的劉寒收到消息,嘴角微微一笑:「大戲,開幕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