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第233章 董卓崛起

  呂布成功奪權,帶著麾下軍隊投了董卓。

  董卓大喜!

  「哎呀!卓今得將軍,如旱苗得甘露啊!」

  降將,就要有身為降將的覺悟,不表示忠心,如何讓人信任?

  呂布很有自知之明,「呂布漂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公若不棄,布願拜為義父。」

  董卓很高興,這呂布不愧是自己看上的人,很識時務,懂進退,當即高興認下義子,「哈哈……我得奉先真天賜英傑也!吾兒快起!吾兒快起!」

  「義父在上,兒從此以後,跟定義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相助義父,共圖大業。」

  皆大歡喜。

  兩人成功完成利益交換。呂布成功融入董卓集團,董卓順利吞併丁原遺產。

  若說不開心,那只有袁氏了。

  袁紹手中僅僅是兄弟袁術的虎賁軍和自己的司隸校尉軍。

  強弱已判。

  袁紹機關算計,為他人做了嫁衣。

  #

  今日,不同的時間、同樣的地點,董卓再次宴請眾人商討廢立之事,誰也沒想到,朝廷竟被一西涼武夫把控。

  在商討廢立之前,董卓也問過李儒,河間王究竟是何意?

  李儒答曰:「河間王不表態,就是最好的回答。」

  「此言何意?」

  「主公,以我對那位的了解,洛陽所有事情他絕對全部知曉,之所以按兵不動,就是他默認我們目前所作所為。」

  董卓聞言不語,若真如李儒所說,洛陽被自己控制,也在那位掌控之中,那位所圖謀的是什麼?

  想不明白,董卓就不想了,先把眼前事做好。

  「諸位!今皇上暗弱,不可以奉宗廟。我將依伊尹、霍光故事,廢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為帝。有不從者斬!」

  與前幾日不同,掌握大部分兵權的董卓,此刻硬氣起來了,再也不似之前那般客氣。

  這時,呂布持戟率領著甲士走進來,將所有文武大臣圍了起來。之後,呂布持戟站在了董卓身邊。

  凶神惡煞!

  眾文武大臣懾於董卓的淫威,都敢怒不敢言。

  董卓亂政,或心懷漢室的公卿、或想著鷸蚌相爭的野心家,都不止一次地寫信給河間王,希望他能夠率兵進入洛陽,解救大家於水火之中。

  相比於董卓,大家更願意接受坐下來與河間王談。

  可是,所有書信全部猶如泥牛入海、杳無音信,大家摸不透、猜不著,這位存在感最強,但又顯得最弱,無論洛陽如何爭鬥,他都不關心,仿佛這一切都與他無關。

  袁氏不止一次後悔提議命外兵進洛陽勤王,可當初河間王虎視眈眈,給的壓力太大,現在騎虎難下,請神容易送神難。

  見眾人不語,董卓心下大定,就在這時,袁紹開口了:「當今,朝廷初定,召爾等入京,以為扶佐天子,安定庶民。而你,卻幾次三番妄議廢嫡長而立庶,豈不是蓄意謀反嗎?」

  他不甘心啊!

  他謀劃數年的局,就這麼被眼前這個胖子摘了果子,若不與之鬥爭,袁氏聲望就沒了!

  董卓早看袁紹不順眼了,當初利用他給十常侍壓力,引得何進與他們兩敗俱傷,若不是自己及時趕到,這洛陽就成了他袁家的天下了!

  現在,洛陽的兵權大部分都在自己手中,只剩下袁氏兄弟,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董卓趁著今日,就要對袁紹發難,「天下事在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

  「哼!天下之事在皇帝,在諸位忠臣。你?只不過是一篡逆之輩,又待怎樣?」

  比起鬥嘴皮子,董卓這樣的西涼武夫怎麼可能是袁紹的對手?

  袁紹一句話便讓自己站在大義的制高點上,將董卓比作亂臣賊子,說得他好像是個鐵骨錚錚的大漢忠臣一樣。

  見言語上鬥不過袁紹,董卓也不再客氣,憤怒地站了起來,拔出自己的寶劍,怒視著袁紹,咬牙切齒道:「爾要試試我寶劍是否鋒利嗎?」

  袁紹見雙方已撕破臉皮,也不客氣道:「我劍也未償不利!」

  雙方劍拔弩張,還是李儒站出來勸阻道:「哎!事還未定,不可妄殺呀!」

  李儒不擔心袁紹,他擔心的是汝南袁氏的影響力,畢竟門生故吏遍布大漢,袁紹又是預定的汝南袁氏接班人,此時若殺了袁紹,很不有利於日後掌控朝廷。

  眾大臣見狀,也悻然作態,勸阻二位冷靜。

  袁紹放下寶劍,向眾文武大臣拱手告別,然後怒視著董卓,「哼!」

  說完便甩袖離去。

  #

  袁紹手提寶劍,辭別百官而出,懸節東門,奔冀州去了。

  他走得倒是瀟灑,但苦了袁隗給他擦屁股。

  董卓自然要找太傅袁隗的麻煩,「汝侄無禮,吾看汝面,姑恕之。廢立之事若何?」

  袁隗現在還有的選嗎?

  「太尉所見是也。」

  現在他只能暗自慶幸袁紹跑得快,希望他能聚集義軍討伐董卓,將朝廷的控制權再次收回到袁氏手中。

  看著董卓如狼似虎的樣子,袁隗這麼大年紀了嗎,第一次覺得河間王儀表堂堂,讓人如沐春風。

  董卓看向其他大臣:「敢有阻大議者,以軍法從事!」

  群臣震恐,皆雲一聽尊命。

  見眾人如此配合,董卓少有地哈哈大笑:「九月朔日,在嘉德殿,行廢立大禮,文武百官務必到場。散了!」

  第一次,他感受到大權在握的美妙滋味,所有士人都臣服在他的腳下。

  董卓飄了,飄了就容易犯錯,而且是致命的錯誤。

  董卓被忽悠後官方正式委派了一大批的士族官員,他想著與關東士族和解!

  可他不想想,若非他運氣好,能有今日?

  人家關東士族集團人家當初是瞄準皇位的!是瞄準大漢的統治權的!

  怎麼可能和你這半路殺出來的死胖子達成和解!

  可事情就是這麼離譜,在一系列的說和與忽悠下,董卓對關東士族的態度變得友好起來,先是追授平反了當年的陳蕃、竇武那幫黨錮之禍的反革命集團,恢復了陳蕃等人的爵位,開始任用他們的子孫入仕,相反他自己的人卻相對比較克制,並沒有安排在什麼顯耀的職位上。

  隨後外放了一大批士族集團去關東任職,董卓想討好袁家,將袁術扶植為袁家下一代的族長跟著他混,讓跟他拔刀的袁紹在外面溫水煮青蛙的自生自滅。

  比如袁紹,當初跟袁紹一塊在何進府幹幕僚的棋子周毖、伍瓊等開始攛掇董卓。

  周毖曰:「袁紹忿忿而去,若購之急,勢必為變。且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倘收豪傑以聚徒眾,英雄因之而起,山東非公有也。不如赦之,拜為一郡守,則紹喜於免罪,必無患矣。」

  伍瓊曰:「袁紹好謀無斷,不足為慮;誠不若加之一郡守,以收民心。」

  可有件事讓袁氏覺得很噁心,渤海太守被劉寒趁著皇帝還活著的時候舉薦給了公孫瓚,若想任命袁紹為渤海太守,公孫瓚願意嗎?

  且不提公孫瓚是不是劉寒的人,就袁紹現在這樣子,去渤海郡幹嘛?送菜嗎?

  冀州,中山國、河間國、渤海郡三地,其實已經被董卓默認為河間王的地盤,那些人他不敢動,他不怕洛陽的人在他背後搞小動作,他真怕河間王大軍直插洛陽找自己討個說法。

  想來想去,袁紹成為平原郡太守,封邟鄉侯。(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