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如願以償地找到皇帝,進入了洛陽。
但這只是他的第一步,洛陽內可是龍潭虎穴,不然何進不會枉死。
皇帝,懦弱無能,雖然外戚被殺,但其背後還有士族支持,這對董卓極為不利,他要找一個能幫他說話的人。
於是,在回洛陽的路上,董卓便起了廢立的心思。
董卓久在西涼,這朝中之事,想在極短之日,樹立權威,從一個下屬、一個過客成為能說上話的人,能立於當朝,最好的辦法就是效仿伊尹、霍光,行廢立之事。
「我觀當今天子暗弱無能,倒是陳留王聰穎好學,可承大位。今日軍前你看他恩威並施,撫慰得體,小小年紀,實實難得呀!」
身旁的女婿兼謀士的李儒也很贊同董卓的話,「有此同感。」
皇帝,一看就是爛泥扶不上牆。
聽了李儒的話,董卓說出自己的想法。「嗯!我若是廢少帝而立陳留王,你看此事可行否?」
「公欲借廢立之事以揚威,倒也是個好主意,此舉可獲二利。」
「試言之。」
「昔日伊尹、霍光行廢立之事,皆在千古名相,一代人傑。今日主公效法先人,必定名垂青史,此一利也」
「其二何也?」
「此次救駕大功,使公威著群臣之上,此時公若立新君,誰敢不從?新君既立,公便可攜天子以令群君,進而以謀天下,此二利也。」
董卓聽完大喜,「哈哈哈……你真不愧是老夫的智囊啊!有此二利,何不為之啊?」
可李儒沒有笑,愁容滿面道:「雖有二利,可是還有二害。」
董卓也冷靜下來:「嗯?還有二害?說說看。」
「我朝自章、和二帝起,凡在朝中掌大權者,諸如竇憲、鄧騭、閻顯、陳蕃,以至新近被「十常侍」所殺之大將軍何進,未有一人不遭橫死暴亡。請主公恕我直言,擁立皇帝者,固然權傾朝野,威赫當時,但是也把自己置於眾矢之的,此一害也。」
「嗯!溫故而知新,好!你這番肺腑之言,甚好!甚是!然而我董卓並非竇憲、鄧騭等人,更絕非何進屠夫之輩。」
「其二,便是河間王。河間王屯兵河內已有數月,卻遲遲按兵不動,不入洛陽,其目的不明,但可以肯定,洛陽局勢變成這樣,絕對有這位暗中推波助瀾,不可不防啊!」
李儒的話,又讓董卓再次想起這個深不可測的人,手握軍權不提,猛將如雲、謀士如雨,若真的來到洛陽,自己該當如何?
「文優可有破解之法?」
「主公,依我的意思,廢立之事當快,河間王本就與何氏不對付,傳聞先帝曾留下遺詔,立陳留王為帝,這位估計不會反對,難就難在之後.」
董卓當然明白李儒的意思,之後朝廷對河間王的態度,是敵對還是交好。
「文優,依你之言,該當如何?」
「交好!河間王與汝南袁氏不對付天下皆知,為此他們不惜一切代價阻止河間王入朝,我等與河間王交好,是他們不願看到的,士族不得不對主公妥協。」
「好!好!我有文優,大事可成矣!」
#
如今洛陽城內,共有三股兵力,袁家,董卓以及何進死後的兵權。
董卓此時最弱,因為他此時手中只有三千人。
當初何進不讓他進洛陽,後來袁紹又讓他上書進兵只是拿他當個逼迫太監殺掉何進的棋子。
加上河間王在河內屯軍數萬,與河東緊挨著,董卓害怕基本盤有失,不敢多帶人來。
他當時的想法很簡單,挺領導的決策然後順便分大餅來的。
所以他並沒有帶大部隊全部趕來,只帶了三千人。
這點兵力,只能摻和,沒法攪局。
讓他沒想到的是,到了這居然發大財了,一大堆頂頭上司一夜間全完蛋了。
所以,進入洛陽之後,董卓一邊命人快馬加鞭往河東、涼州喊援兵,一邊使虛兵之計,每隔四五天,就命他的三千人悄悄溜出洛陽,第二天早上再戰鼓震天、紅旗招展地敲鑼打鼓入城。
這一招打造聲勢,嚇唬住了很多人。
晚上,在司徒府,後軍校尉鮑信(字允誠)焦急地找司徒王允(字子師)和中軍校尉袁紹(字本初)尋求對付董卓的辦法。
王允:「唉!國家多難,社稷多災,「十常侍」方除,又來了,又來了個董卓。」
鮑信:「他每日進街市,都是這樣,鐵甲軍開道,橫行街市,百姓們避之猶如惡鬼,鬧得京城內外惶恐不安。」
袁紹:「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唉!」
袁紹很後悔,做局做了這麼久,桃子被董卓這個西涼屠夫給摘去了。
白打工!
鮑信:「近日他出入宮庭肆無忌憚,百官驚怵,天子不寧。當初鄭泰等早有言在先,說董卓面善心狠,一入禁廷,必生禍患,真讓他們言中了。我看董卓心懷異志,應速速除之。」
鮑信的話,不僅是他個人的意思,還是山東士族的意思,天子羸弱,外戚、宦官皆身亡,洛陽甚至整個大漢一下子出現一個巨大的權力真空區,山東士族能不眼饞嗎?
王允搖搖頭:「唉!」
王允沒有那麼樂觀,除了董卓,河內還有位大神在那虎視眈眈,雖然不知道他打的什麼算盤,但多年與他打交道的經驗告訴王允,那位絕對有陰謀。
鮑信:「二位意下如何?說呀!」
袁紹何嘗不想對董卓動手?
只是他打算再緩一下,確定優勢巨大時再搞定董卓,因為此時董卓並沒有變臉,而且還是他袁家的故吏。
「哎!鮑校尉之言,我又何償不知?只是十常侍之亂剛剛平息,朝廷新定,此時不宜輕舉妄動。」
鮑信:「司徒大人,你的意思呢?」
王允當然聽袁紹的,「嗯!此事且容再議。」
鮑信猛地一下站了起來,「既然如此,我引本部兵馬離京暫回,何時討伐董卓,再來效力。」
鮑信算是看明白了,這些人心裡都有著自己的小算盤,袁紹手握司隸校尉軍,袁術手握虎賁軍,還有一堆如自己這種挺他的幫手,偷襲掉董卓的先鋒部隊是有很大可能的。
但袁紹沒這麼幹,斷送了唯一一次幹掉董卓的機會。(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