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逼降
袁紹聽著沮授的話,急忙問道:「有何良策,速速道來?」
決堤灌城,若非迫不得已,袁紹也不願意這麼幹。→
畢竟,一旦水淹郯縣,那麼至少方圓百里都會成為一片澤國,甚至會引起沂水改道,給東海郡百姓帶來無窮麻煩。
袁紹雖出身世家,對於百姓卻較為寬仁,在河北亦是深得民心。
如果則能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完整的郯縣,又何必要繼續水淹城池呢?
最重要的是,一旦水淹郯縣,讓方圓百里的百姓遭遇大禍,就算攻下了郯縣,袁紹未來也要耗費巨大代價治理。
而且這份仇恨,短時間內也很難化解。
逢紀此時臉色卻是有些陰沉。
他身為南陽郡人氏,雖然此前略微傾向於潁川派系,可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置身事外。
未曾想,自己籌謀許久,眼看已經大功告成,卻半路殺出一個沮授。
沮授沉聲說道:「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劉玄德素以愛民、仁義而名揚天下,今知郯縣乃至東海郡將會遭逢大難,必然心中難安。」
「陛下可派遣能言善辯之人前往郯縣,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劉玄德若肯獻城投降,則可為郯縣乃至整個東海郡百姓消除大禍,陛下則可不費一兵一卒而盡得徐州。」
「彼若不肯投降,陛下就可以向天下之人戳穿劉玄德偽善面具,」
「仁義乃劉玄德立世之根本所在,若其名聲盡毀,縱然繼續占據郯縣,也必然失去人心,彼時有何懼之?」
聽完了沮授的這番話,袁紹不由撫掌大笑,而後對著沮授問道:「何人能夠出使郯縣,擔此重任?」
袁紹將目將目光放在沮授身上,顯然認為此計既然是沮授提出,理應由對方親自前去勸降劉備。
沮授卻是看向站在旁邊臉色略微陰沉的逢紀,道:「臣此計之所以能夠施行,也仰仗了元圖此前的決堤淹城之策,若沒有此前提,如何能夠逼降劉玄德?」
「且元圖博覽群書,口才過人,此前說降冀州韓馥,可謂功不可沒。」
「故依臣之見,此番出使郯縣,非元圖不可!」
沮授何許人也?
他自然知道逢紀在袁紹心中的地位,如今對方既然處於中立陣營,沮授自然不會將逢紀推到潁川派系那邊。
而且隨著荀攸去世,淳于瓊初戰失利,以及淳于導被趙雲所殺,潁川派系的實力也變得越來越弱。
反觀河北派系,現在卻是蒸蒸日上。
如果能夠拉攏到逢紀,河北派系必然如虎添翼。
沮授並不願主動挑起派系之爭,卻不代表他心中沒有算計,這才打算把功勞拱手讓給逢紀。
本來臉色有些陰沉的逢紀,聽到了沮授的話以後,眉頭舒展開來。
袁紹深深看了沮授一眼,而後對著逢紀說道:「元圖可願替朕出使郯縣,勸降劉玄德?」
逢紀拜道:「臣必不負陛下重託!」
郯縣,齊王府。
劉備站在屋檐下,看著外面越下越大的雨,臉上也不免有些擔憂。
雖說張飛已經返回城中,並且帶來了擊退袁軍的捷報,可劉備卻是知道,縱然人工河下游不被截斷,由於水容量過小的緣故,最多也只能降低洪水對於郯縣的危害,卻根本沒辦法及時讓洪水全都流向沐水。
更何況,大暴雨直到現在仍舊未停,只要沂水上游略微蓄點水,等到決堤的時候,郯縣附近必然澤國一片。
「此天欲亡孤耶?」
劉備眼中,露出了些許不甘,些許無奈。
「明公,袁本初麾下使臣逢元圖求見!」
就在此時,陳宮的聲音傳到了劉備耳中。
他看著冒雨大步而來的陳宮,還以為自己聽錯了,有些不確定的問道:「公台是說,袁本初派人來見孤?」
陳宮急忙走到屋檐下避雨,道:「正是如此。」
劉備問道:「可知其此來何意?」
陳宮略微遲疑,而後說道:「若吾所料不差,逢紀此來恐怕是為了勸說明公開城投降。」
劉備聞言,沉默了下來。
過了許久,他才看向陳宮,眼中帶著期盼之色,道:「若袁本初命人決堤,公台可有方法能夠保全郯縣以及附近百姓?」
陳宮不語。
劉備會意,只得微微一嘆,而後讓人將逢紀帶了過來。
雙方雖然處於敵對方,可劉備面對逢紀的時候,卻也沒有刻意刁難,也沒有失了禮數,反而非常熱情的招待了對方。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劉備見逢紀始終不說此行來意,終究還是有些坐不住,問道:「孤與本初正在交戰,元圖此時前來郯縣,所為何事啊?」
逢紀放下了手中的酒杯,起身對著劉備深深一拜,而後正色道:「吾此來,乃是為了救大王以及滿城軍民性命而來!」
「砰!」
逢紀話音剛落,張飛當即拍案而起。
他虎目圓瞪,對著逢紀厲聲喝道:「城中糧草充足,兵馬眾多,爾等日夜攻城都難進半步,怎敢在此口出妄言?」
面對盛怒好像要吃人的張飛,逢紀卻是絲毫不懼,而是笑吟吟說道:「如今大雨傾盆,河水暴漲,若我軍掘開沂水河堤,以水灌入城中,三將軍又當如何應對?」
張飛冷笑道:「郯縣地勢並不低,莫說洪水很難將之淹沒,就算爾等喪盡天良掘開河堤,吾等亦早有準備。」
「閣下過來之時難道沒有發現,城中有很多船隻與木筏嗎?」
逢紀反問道:「城中軍民恐怕不下十數萬之眾,若再加上糧草輜重,敢問以郯縣城內的那些船隻、木筏,能抵多大用處?」
張飛被說得無言以對,正想發怒,卻是被劉備呵斥下去了。
劉備收斂了臉上的笑容,問道:「閣下此來,難道就是為了在此耀武揚威嗎?」
逢紀拱手道:「不敢,不敢。」
劉備繼續問道:「那閣下此來究竟為何?」
逢紀正色道:「吾有一言,大王且聽!」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漢歷經四百年,根基破敗,國祚已然斷絕。」
「所謂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吾主出身汝南袁氏,聲勢顯赫,得天下世家門閥看重,尊為天子,有清平亂世,匡扶社稷,解民倒懸之志。」
「且袁出於陳,陳,舜之後,以土承火,乃天命所歸。」
「今河北一統,百姓歸心,陛下擁兵百萬,南下圍獵。」
「大王既受陛下冊封,顯然已經承認陛下乃正統,為何天兵抵達徐州,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反而要不自量力,螳臂當車?」
逢紀的這番話,說的劉備啞口無言。
如果劉備沒有接受袁紹的冊封,反倒是可以義正詞嚴怒斥袁紹乃國賊,世食漢祿卻不思報效朝廷,反而僭號天子。
只可惜,劉備此前接受了袁紹的冊封,因此面對逢紀的怒斥,卻也無從辯駁。
看著劉備的模樣,逢紀語氣舒緩下來,道:「然陛下寬仁,知曉大王抗拒天兵,必然是一時糊塗。」
「今陛下陳兵百萬,屯於東海郡,又有天公作美,郯縣以及東海郡數十萬百姓性命,皆在大王一念之間。」
「吾素聞大王性格寬仁,愛民如子,想必不會為了一己私慾,而枉顧東海郡數十萬軍民性命於不顧吧!」
「砰!」
關羽聽到這裡,已經知道逢紀是打算以東海郡數十萬軍民性命作為要挾,好道德綁架自家兄長,繼而逼迫自家兄長投降。
他當即怒髮衝冠,一腳踹翻身前案幾,厲聲喝道:「以百姓性命作為要挾,簡直卑鄙無恥至極!」
「爾等若真有能耐,只管引兵來攻便是,何故出此下作手段?」
逢紀卻根本不搭理關羽,而是看向劉備,道:「話已帶到,大王若能迷途知返,打開郯縣城門迎接王師入城,此前所作所為一概不究,大王仍舊能夠保留王爵。」
「若執迷不悟,為一己私利而不顧東海郡十數萬軍民性命,彼時休怪吾等決堤淹沒城池,讓東海郡成為一片澤國!」
說到這裡,逢紀停頓了一下,而後咄咄逼人道:「這場大雨還會再下兩三天,陛下只會給大王一天時間,若明天的現在大王仍舊拒不投降,那麼後果自負。」
「東海郡所遭受的災難,也由大王一力承擔!」
言畢,逢紀索性不再廢話,直接一甩衣袖,就準備告辭離去。
張飛卻是大怒上前,攔住了逢紀,拔劍在手,殺氣騰騰的喝道:「郯縣豈是汝想來就來,想走便走的地方?」
逢紀卻絲毫不懼,反而撣了撣自己的衣服,笑著說道:「三將軍可以把在下留在郯縣,不過若今晚吾未曾返回營寨,恐怕郯縣城內會有很多人,都看不到明天的太陽!」
「你!」
張飛被逢紀如此威脅,氣得哇哇大叫,卻還真不敢貿然動手,已經有些進退維谷。
「益德,退下吧!」
就在此時,滿臉陰沉的劉備發話了,張飛冷哼一聲,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劉備深吸口氣,對著逢紀略顯歉意的說道:「舍弟魯莽,衝撞了閣下,還請勿怪!」
「先生想走,備自不敢強留。」
「究竟如何,明天孤亦會給袁本初一個回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