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李嚴出使
周瑜環顧眾人,道:「吾欲派遣人前往南鄭,勸說張魯獻城投降,不知誰願為使者?」
眾人聞言,這次才恍然大悟。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周瑜先是設謀突襲漢中,屯兵定軍山,兵鋒直指南鄭,給予張魯以及漢中文武極大壓迫。
繼而,周瑜又打算使用外交手段,想要逼迫張魯投降,兵不血刃拿下漢中,
不得不說,周瑜跟隨周琦、戲志才多年,飽覽群書,又學習了先輩的作戰經驗,再加上其本人聰慧異常,所以眼光自然比別人更加長遠。
周琦奪取漢中,不僅是想拿下這片益州的北部屏障,更是想要得到一個完整而又富庶的漢中。
諸侯紛爭,說到底還是華夏內亂,需要儘可能的避免戰爭,以最小的代價達成目的。
這與項弘南征驃、撣兩國,屠滅許多本地人,有著根本的區別。
漢中富庶。
張魯又信奉五斗米教,對於境內百姓以及少數民族都非常寬厚,因此深得民心,也積攢了許多錢糧。
若強行攻城,最後就算損兵折將拿下了南鄭,漢中多年積累的錢糧也有可能會付之一炬。
更何況。
以張魯在漢中的名望,如果使用強攻之策打下南鄭,未來安撫人心也會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如果是純粹的統兵將領,為了宣揚自己的威名,或許會在漢中大戰一場,最終將此地打成廢墟,斬首數萬,揚名天下。
可如今的周瑜,卻不僅僅是統兵將領,更趨向於戰略統帥,考慮的事情自然比別人更加長遠。
一將功成萬骨枯。
他寧願不宣揚自己的名聲,也要儘可能較為完整的保留漢中這片膏腴之地。
就好比歷史上的漢中之戰。
雖然從戰爭的結果上來看,蜀漢的確贏得了漢中之戰的勝利,也是劉備此生之中,唯一一個能夠拿出手的戰績。
漢中之戰不僅讓法正、黃忠揚名,也讓劉備終於在正面戰場擊敗了曹操,很多人贏麻了。
不過從總體上來看,劉備此戰不僅損兵折將,麾下將士傷亡慘重,而且最終拿下的也只是一片廢墟。
漢中百姓,早就被曹操分批次遷走了。
因此,劉備雖然名義上拿下了半個漢中,卻沒有撈到實際上的好處,反而折損了不少國力。
反觀後世的華夏,將近半個世紀沒有打過仗,經濟、科技、軍事卻都在快速發展,最終成為任何人都不敢輕視的存在。😲♧ ➅9𝐬卄𝓊ⓧ.ᶜᗝΜ ♖☞
這就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最好的詮釋。
面對周瑜的詢問,李嚴沒有任何遲疑,直接站了出來,說道:「某願往!」
李嚴曾經作為使者,勸說黃忠歸降周琦,如今更是身為巴東太守,可謂是位高權重。
只不過,巴東這個地方,此前經過徐庶的治理,蠻人早就已經依附,基本沒有可以撈取戰功的可能。
他本以為,此番北征漢中,終於能夠建功立業了。
李嚴也想要撈取一些戰功,好等到楚王未來稱帝以後,能夠封候拜將,封妻蔭子。
未曾想,周瑜卻根本沒打算強攻南鄭,而是想要勸說張魯投降。
如此一來,戰功也就沒了,勸說張魯投降反而成了唯一立功的機會,李嚴自然不願錯過。
周瑜看李嚴挺身而出,臉上不由浮現出了笑容,說道:「正方倒的確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既然你毛遂自薦,就稍微準備一下,前往南鄭吧。」
「此番出使,既不能失了楚王殿下顏面,亦不可太過咄咄逼人,惹得張魯心中不滿。」
李嚴應諾而去,單人獨騎前往南鄭。
未曾想,李嚴剛剛離開定軍山,就被領兵前來的張衛麾下斥候抓住了,隨後就將其帶到張衛前面。
張衛打量著氣度不凡的李嚴,喝道:「汝可是楚軍細作?」
李嚴對著張衛微微拱手,道:「實不相瞞,吾乃巴東郡守,南陽李嚴是也,特奉大都督之命,前往南鄭拜會張天師!」
張衛聞言,不由臉色微沉,已經料到對方是想要勸降自家兄長,當即厲聲喝道:「左右何在,將這楚軍細作拖出去斬了!」
張家現在割據一方,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權,日子好不快活,就連張衛也位列將軍之位。
若是投降了周琦,無論張魯還是張衛,身份地位肯定都大不如以前,張衛自然不願。
不過他也知曉,自家兄長有些畏懼楚國兵鋒,也有些猶豫要不要獻城投降。
若放李嚴前去南鄭,說不得就會說動兄長,讓張魯投降楚國,這並不是張衛願意看到的結果。
在張衛看來,張氏所建立的政教合一政權,治下百姓歸心,又有山川地理之險,錢糧也十分充足,完全能夠抵擋住三萬楚軍的進攻。
正是為此,他才想要先斬李嚴,好斷掉自家兄長的後路。
左右甲士聞言,當即就撲了上來,將李嚴死死控制住,打算把李嚴帶下去斬了。()
「鬆手,某雙腿健全,能自己走!」
未曾想,被甲士按住的李嚴,卻絲毫不懼,抖了抖自己的肩膀,厲聲喝道。
張衛見狀,不由心中稱奇,問道:「你難道不怕死?」
「哈哈哈哈!」
李嚴聽到了張衛的話,卻是哈哈大笑起來,語氣中滿是嘲諷。
張衛見狀不由惱羞成怒,喝道:「汝笑甚?」
李嚴止住了笑聲,滿臉不屑的看著張衛,昂首挺胸說道:「李嚴雖死,卻有張氏滿門,以及漢中上下為我陪葬,何足道哉?」
張衛心中驚疑不定,喝道:「汝此言何意?」
李嚴厲聲道:「驃王殺楚國使者,王室上下數百人被誅,國人被屠戮十數萬,驃王首級至今仍懸於襄陽南門。」
「吾為楚國使者,汝敢殺吾,驃國王室就是爾張氏日後之下場!」
張衛聞言,不由心生恐懼。
副將楊柏趁機勸道:「自古以來,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況且李嚴為巴東郡守、南陽名士,殺之必然大失人心,還請將軍三思!」
張衛被李嚴一番恐嚇,本就不敢繼續殺掉李嚴,聽了楊柏的話,已經有了台階,當即冷哼道:「若非楊將軍相勸,今日必然斬汝首級!」
言畢,張衛揮了揮手,示意甲士退下。
重獲自由的李嚴甩了甩衣袖,道:「吾欲前往南鄭拜會張天師,將軍還請放行!」
楊柏道:「將軍且放此人前往南鄭,未來究竟如何,應該由天師決斷1」
張衛無奈,擺了擺手,道:「既如此,便放其離開吧。」
楊柏主動請纓道:「且讓末將送其離開軍中,也免得被其餘軍士誤傷!」
就這樣,楊柏帶著李嚴離開軍陣。
臨別之前,楊柏忽然壓低聲音說道:「使君抵達南鄭以後,可以先拜會一下家兄楊松,想必對於使君會大有幫助!」
張魯在漢中,所依仗者正是楊氏。
楊氏兄弟楊松、楊柏二人,都在張魯麾下擔任要職,另外兩名同族兄弟楊昂、楊任,亦為漢中大將。
楊氏在漢中之顯赫,可見一斑。
只不過,楊松此人極度貪財,周瑜自從擔任巴郡太守開始,就不斷暗中給楊松贈送錢財以及珍稀寶物。
這也就使得,楊松心向楚國。
楊松的態度,也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了弟弟楊柏,再加上楚國如今的確聲威鼎盛,有逐鹿天下之勢。
反觀漢中四周,除了楚王周琦以外,就只剩下關中曹操以及西涼馬騰、韓遂。
在楊氏兄弟看來,後面三人的實力,遠遠不如楚王殿下。
與其投靠其餘三人,倒不如直接投靠楚王來得實惠。
因此,此番周瑜北征漢中,雖然很多人心中驚恐,楊氏兄弟卻是暗中竊喜。
李嚴聞言,不由深深看了楊柏一眼,而後拜道:「多謝將軍提醒!」
為了保護李嚴安全,楊柏甚至還派出了十幾名親衛,讓他們護送李嚴直接前往南鄭。
不多時,李嚴就已經進入了南鄭。
此時的南鄭,百姓們都在幫忙加固城牆,打造守城器械,而不是驚恐的藏在家中。
由此也能看出,張魯在漢中的確深得民心。
李嚴抵達南鄭以後,並沒有如同楊柏建議的那般,先去拜會楊松,而是徑直前往天師府,只是寫了一封書信,讓楊柏的親衛送給楊松。
天師府。
張魯早就得到了李嚴出使南鄭的消息,心中也不禁有些忐忑不安。
他剛剛召集麾下文武議事,就聽到有人來報:「啟稟天師,楚軍使者李嚴求見!」
張魯眉頭微皺,看了眼帳下文武,問道:「是否要接見李嚴?」
楊松第一個跳了出來,沉聲說道:「既然對方打算先禮後兵,天師不妨先看看對方來意,再作定奪不遲!」
楊昂、楊任看到族兄都發話了,自然也都紛紛出言應和。
張魯見狀,不由眉頭微皺,而後將目光放在了自己的心腹謀士閻圃身上,問道:「閻功曹意下如何?」
閻圃略作沉吟,亦是說道:「的確應當如此,無論天師有何想法,先見見李嚴也沒有任何壞處。」
張魯當即宣李嚴前來覲見。
李嚴進入殿中,卻只是對著張魯微微頷首,並不行禮。
閻圃見狀,不由斥道:「汝見天師卻不拜,知禮儀否?」
李嚴問道:「汝奈何人?」
閻圃挺胸說道:「吾乃漢中功曹閻圃是也!」
李嚴冷笑道:「若以官職論,天師雖為漢中太守,吾亦為巴東太守,屬於平級,為何要對天師見禮?」
「若以身份論,縱然張天師被漢中民眾尊稱為天師,吾卻不信五斗米教,也無需向天師行禮。」
「相反,吾不僅是巴東郡守,更是楚王使者。」
「天師身為一方郡守,見楚王使者理應行禮,請問閻功曹,究竟是誰不知禮儀?」
閻圃被懟得無話可說,不過很快就反應過來,繼而冷笑道:「所謂楚王,不過周子異自封,豈能以此王位壓吾主?」
李嚴反問道:「閻功曹既不認可楚王,是否認可河北袁紹稱帝?」
被李嚴這麼一將軍,閻圃當即無言以對。
如果說不認可,必然會得罪實力強大的袁紹,現在實力最強的諸侯就只有袁紹、周琦,若兩人都得罪了,漢中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閻圃只是一介功曹,根本不敢給張魯招禍。
如果說認袁紹稱帝,卻不認同周琦稱王,那就相當於亂臣賊子,乃是漢賊,在法理上站不住腳,閻圃也不敢背負此等罵名。
眼看閻圃無言以對,楊松急忙打圓場道:「不知貴使此來,所為何事?」
李嚴看著楊松,反問道:「敢問閣下何人?」
楊松捋須道:「吾乃天師府主薄楊松是也。」
李嚴眼睛大亮,對著楊松微微拱手,道:「久仰大名,今日得見,先生果然不凡!」
楊松回禮,而後略顯矜此的說道:「貴使過譽了。如今你我雙方正在交戰,還請先告知來意。」
李嚴笑了笑,而後說道:「實不相瞞,吾乃是為救天師性命而來!」
張魯聞言,不由臉色微變,喝道:「汝此言何意?」
李嚴問道:「敢問天師,漢中人口比之荊襄七郡,何如?」
張魯道:「不如也。」
李嚴繼續問道:「繁榮程度比之荊襄七郡,何如?」
張魯繼續說道:「不如也。」
李嚴再問:「敢問天天師,自以為比之劉景升,何如?」
張魯沉默許久,而後嘆道:「劉景升乃漢室宗親,位列「八駿」,卓有清名,吾不及也。」
李嚴臉上浮現出了笑容,而後繼續問道:「那麼天師以為,漢中文臣武將、兵馬錢糧,比之益州如何?」
張魯道:「漢中不過一郡之地,如何能與整個益州相提並論?」
李嚴臉上笑容越發燦爛,隨後說道:「楚王雄才大略,英武不凡,有橫掃天下,匡扶社稷之志。」
「荊州劉景升、益州劉季玉,皆為漢室宗親,麾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錢糧、人口、兵馬不可計數。」
「楚王領兵方至,則劉景升戰慄,劉季玉膽寒,皆不敢攖楚王兵鋒,主動獻城投降,因此得封爵位,可享太平富貴。」
「天師既知漢中不如荊州、益州,今天兵已至,沔陽已克,大都督屯兵定軍山,不日即可兵臨城下,為何還不獻城投降?」
張魯聞言,沉默不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