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之後,趙佶在宮女的攙扶下往內宮走去,身邊跟隨的人都是生面孔,愈發讓他感覺身處一個巨大的牢籠之中。
「唐苑可還在宮中?」趙佶對韋氏母子,對喬氏心存感激,但顯然唐苑更符合他的審美觀,有更多的話題聊。
「陛下,唐苑夫人就在延福宮的南面,」回答趙佶的是一個宮女,但這幾個宮女都是信安軍選拔出來充當女官的,實際上就是負責監視趙佶,不讓趙佶和朝臣過多接觸。
趙佶聽到唐苑還在,微微頷首道:「把唐苑請到太清樓,朕想聽她操琴。」
唐苑再見到趙佶的時候,不由得感慨萬千,她入宮之後,皇城可謂多事之秋,幾多變換,而眼前的趙佶再也不復當年的溫文爾雅,衰老的速度令人驚愕。
唐苑對男女之事看的淡然,現在對趙佶或許沒有什麼愛意,可作為朋友,相處起來還不錯,也樂於排解趙佶的苦悶。
趙佶只是對唐苑點點頭,他想聽什麼曲子,唐苑很了解,琴聲悠揚中,他的雙眼有些放空,過往的種種在腦海中浮現,對自身的處境想的越發清楚明白。
天子已經不是前時的天子,李茂對他很好,絕對比趙桓強的多。
但經歷了這麼多事兒,他已經回過味來,孫傅被殺,就是李茂給予的警告。
一曲終了,趙佶看著仍舊美艷動人的唐苑,嘆息一聲道:「苦了你了。」
唐苑灑脫道:「陛下,人生得一知音足矣!若是陛下不嫌棄,臣妾就多給陛下彈彈曲子解悶。」
趙佶深受觸動,握著唐苑的手說道:「你很好,很好,今後就多陪陪朕吧!」
趙佶有自知之明,他如今就是一個人形玉璽,朝廷最大的門面,但有些話說起來還是很有份量的。
玉璽沒找到,但趙佶還可以寫聖旨,皇宮外面的事情他已經被斬斷了「手腳」,可自己的家事想來沒人能干預反對。
趙佶連下了三道聖旨,晉封救了他性命的趙構為秦王,下一步就是冊立趙構為東宮太子,而韋氏母以子貴,被冊封為正宮皇后。
喬氏有功被冊封為皇貴妃,眼前的唐苑自然也被冊封為了貴妃。
唐苑對這些早已經看開了,無論是夫人也好,貴妃也罷,她只想平靜度日,好生的陪伴趙佶,聊一聊風花雪月,也不枉和趙佶相遇一場。
但是加封趙構為秦王,冊封韋氏為皇后,消息傳去卻把趙構嚇的不輕。
趙構聰穎的很,聽到被加封為秦王,就知道下一步是被冊立為國儲,臉上看不出絲毫高興的意思,反而苦的能擰出苦瓜水來。
「殿下,官家加封殿下為秦王,不好嗎?」一直和趙構有私情的宮女替趙構感到高興,如果趙構有良心,那她做不成王妃,也能做個貴人啊!
「冬芸,你不懂,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我只想做個太平王爺,有些用度,吃穿不愁就可以了,憑藉我和母后與黃棠的交情,李茂必然可以容我,但冊封為秦王乃至儲君,我這項上人頭,說不定什麼時候就丟了。」
趙構此時還不是完顏構,但少年的眼光看的非常長遠,李茂和信安軍進駐京城,就好比當年三國董卓進京,好比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當太子,做皇帝,註定是要短命啊!
這些年的書不是白讀的,趙構和冬芸商量了一會,馬上讓冬芸出宮給陸謙傳消息,他想見李茂一面。
皇城已經被信安軍打造成了一個巨大的牢籠,但冬芸有陸謙給的信物,那是信安軍情報系統內級別很高的信物,倒是一路暢通無阻的出城找到了陸謙。
李茂等人正在商議後繼安排,帶兵南下已經近一個月了,女直金國的動靜鼓搗的不小,也是到了李茂帶兵北上回援的時候。
「本王擇日帶五萬人馬返回燕京,京城有三萬騎兵足以震懾宵小和不軌之臣,另外把玉璽趕緊篆刻出來,然後以官家的旨意調折可求,劉正彥等人進京,至於洞庭湖的鐘相楊麼,留給劉延慶和秦檜等人抵擋抵擋。」
吳用這個月份了還在搖著羽扇,「殿下,京城,或者說京畿路信安軍三萬人馬足以掌控,繼續南下剿滅鐘相楊麼,假道伐虢對付劉延慶秦檜等人,有些太過倉促,主要還是趙桓跑了,這是個麻煩。」
杜壆點頭道:「劉延慶野心不小,既然挾持了趙桓,必然會加以利用,如此一來天下又成了兩個官家皇帝的局面,對信安軍十分不利。」
「暫時不必去管了,把控住京西北路,京西南路,還有淮南西路即可,飯要一口口吃,現在信安軍最大的敵人是女直金國,至於劉延慶,趙桓,乃至折可求,都是次要的,鐘相楊麼也折騰不出什麼大的風浪,朝廷內閣只要運轉正常,夯實信安軍在中樞的基礎,騰出手來再對付他們不遲。」
李茂對信安軍的戰鬥力有信心,只要是打仗,信安軍就不會打敗仗,不等吳用等人開口,他繼續說道:「別看我等設置內閣,架空了官家趙佶,捆綁了李綱等大學士,但絕對不能掉以輕心,黨政爭鬥,大宋朝可是一脈相承,都不是善茬,可別被人鑽了空子啊!」
吳用嘿了一聲,「也就是王爺心慈面軟,給了他們一條生路,如果不好好做事,那就一槍斃了。」
吳用心裡很反對李茂重用李綱等人,但也明白這是必不可少的權宜之計,否則清君側的理由就太可笑了。
這張麵皮,信安軍現在十分需要,雖千萬人吾往矣聽起來豪邁,真讓信安軍成為所有人的敵人,那可不是好玩的。
杜壆舉薦了朱勝非進入內閣,出發點和吳用有很大的不同,「先生此言差矣!政爭我等還會怕嗎?先生還是沒明白王爺的用意啊!李綱等人就是信安軍的磨刀石,貫徹信安軍一整套理念的最佳切入點,如果能把李綱等人徹底的拉過來,抵得上十萬精兵啊!」
吳用搖頭道:「想法很好,但我覺得很難辦到,難道王爺一輩子不坐那個位置?只要坐了,一番爭鬥始終躲不掉,潛移默化也要看對什麼人,李綱那些人,寧死也不會坐視王爺舉起九州之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