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昭準備設宴款待李夔父子,李夔笑著說道:「陳兄若是賞臉面,就隨我們父子去樊樓吧!今天伯紀的同年做東道,我們跟著過去看看?」
陳文昭欣然應允,君子朋而不黨,但一根光棍顯然不是為官之道,再者以他對李夔的了解,李夔父子結交的想必也是我道中人。
樊樓今次設宴的東道是趙野,與李綱同為政和二年進士,現任御史台御史,在場的還有做了幾年校書郎的孫覿,王孝迪,陳公輔等人。
說起來還是孫覿攛掇趙野宴請李夔和李綱,目的自然是迂迴行事,真正的目標是陳文昭,對陳文昭和李夔的關係,孫覿知道的比趙野等人還多。
孫覿等人自詡為清流,但清流不能當飯吃,更不能作為晉身資本,說白了還得靠關係。
此時陳文昭榮升河東安撫使的消息已經傳開,有這條門路,孫覿等人豈能不走動走動。
陳文昭久不在京城,通過李綱的介紹才知道這些三十出頭的年輕人都是誰,平日的風評和品性如何,暗暗點頭想著果然如自己判斷的那樣。
孫覿請陳文昭等人入席,旋即對陳文昭說道:「陳大人,還有位朋友沒來,還請陳大人稍等片刻。」
陳文昭得知孫覿亦是翰林,自然不會覺得被怠慢了,還有客人沒到,正好和這些年輕人聊聊,看看其中有沒有可造之材。
孫覿讓趙野好生伺候陳文昭,他在樊樓外等候今晚的貴客,時間不長看到一個轎子抬來,看清楚裡面出來的人,孫覿笑著上前躬身道:「秦大人。」
轎子裡出來的人一張馬臉,不是秦檜還是哪個,對孫覿的示好有些不以為然,一個小小的秘書省校書郎而已。
孫覿急忙把今晚來的客人說了一遍,秦檜哦了一聲,「太常寺少卿李夔李大人也在?等等,陳文昭?難道是新任河東安撫使陳大人?」
孫覿見自己狐假虎威奏效,點頭稱是,「沒錯,就是河東安撫使陳大人,與李伯紀的父親李大人乃是同年。」
秦檜面帶冷笑,他走通了鄭居中的門路,又是實在親戚,現在已經是諫議大夫,勉強可以稱為朝廷中樞的一員,所以對孫覿這種投機專營之輩可以用鼻孔看。
但他沒少研究李茂,當然知道李茂的授業老師就是陳文昭,陳文昭這個河東安撫使是怎麼來的,他一清二楚。
想到做這個局的王黼和鄭居中,他覺得自己在政爭上還太嫩,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
孫覿頭前帶路引秦檜上二樓雅間,到了門口高聲道:「諫議大夫秦大人到。」
雅間內氣氛不錯,正說的興起被孫覿這一嗓子打斷,不過聽到來的客人是諫議大夫,除了陳文昭和李夔之外全都站了起來。
「斯和,這個諫議大夫是何人?」陳文昭問身邊的李夔。
李夔冷哼一聲,「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應該是左諫議大夫秦檜,乃鄭居中,王黼一黨,今天這頓酒席沒了趣味呀!」
李綱在旁邊聽了父親的話,低聲道:「父親大人錯矣,據說此人馬上就要擢升為御史中丞呢!既然有此風放出來,想必過了年就會走馬上任。」
「御史台被王黼,秦檜這等人把持,令人生惡。」李夔想起身拂袖離去,但今天是兒子的同年設宴,東道主是趙野,這麼走了等於卷了兒子的顏面。
秦檜也知道自己來年就將出任御史中丞,但對陳文昭和李夔,他進來後放低姿態。
不光是因為二人的官職比他高,而是不想壞了鄭居中和王黼的謀劃。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秦檜滿臉堆笑,陳文昭和李夔不待見秦檜,他們還得要臉,面子上還得過得去才行,這是士大夫的基本禮儀。
秦檜給陳文昭二人見過禮,坐下看了看左右,「今天滿座皆是才俊,當浮一大白醉不歸啊!」
秦檜三年前中進士,原本是在榜單末尾耷拉的,但升遷勢頭之猛,讓李綱等政和二年中進士的都汗顏。
李綱不願意與秦檜為伍,但趙野是御史,孫覿,王孝遞等人不是窮翰林就是校書郎,能和秦檜結交是意外之喜,關鍵是秦檜和他們年紀差不多,沒有在陳文昭和李夔面前那麼有壓力。
趙野當先附和道:「秦大人謬讚了,在場的唯有陳大人和李大人才稱得上人傑才俊呢!」
王孝迪,孫覿亦是恭維著秦檜,倒是剛才比較健談的陳公輔沒言語。
李夔礙於兒子的臉面,違心的說了幾句,但陳文昭和陳公輔一樣沒說話。
在蔡京的家裡,陳文昭已經知道他和李茂在河東任職有被人設計的意味,背後的主謀就是王黼和鄭居中。
秦檜和王鄭二人一黨,以他的脾性沒拂袖離席,同樣是給李夔父子面子。
李綱心思靈巧,看出父親和陳文昭後悔來樊樓,這是他的鍋呀!當即起身轉移話題。
「才俊什麼的,怕是在場諸位都不如孫覿孫仲益,我記得仲益五歲時就為蘇軾蘇大家器重,旋即以弱冠之年中得大觀三年進士,我等皆不及也。」
陳文昭沒想到還有這等趣事,心中對秦檜的不悅轉移到了詩詞文章上。
孫覿微微得意,他五歲時的確很得蘇軾誇讚,但也跟著吃了不少苦頭。
被烏台詩案牽連,中進士後沒有選官,又過了五年才中的詞科,被授予秘書省校書郎的官職。
好在近兩年他來了時運,又靠著兒時被蘇軾器重的軼事,混跡在京城士林,倒也有了一些名號。
這頓宴席淪為文會之後乏善可陳,即便是李綱等進士出身的讀書人,作的詞也未必見好。
偏偏秦檜還想要賣弄文采,一時間趙野,王孝迪,孫覿捧秦檜的臭腳,看著就讓陳文昭生厭。
陳文昭提議離席,李夔自然應允,借著陳文昭明天就要離京赴任的由頭,幾個人離開了樊樓。
陳文昭看到隨行下來的還有陳公輔,對陳公輔不禁高看一眼,轉首對李夔說道:「此子心性不錯,不是用人現交的膚淺之輩,這樣的後輩才應該提攜一二,斯和兄,不如讓伯紀和國佐隨我去河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