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八章 背時的水軍

  鄭玉,李瓶兒,段三娘,趙纓絡,耶律南仙等人分別為妃,名號無非是元妃,淑妃之類。

  鄭愛月則是九嬪之首的昭儀,鄭愛香,李師師,林鳳英等人皆位列其中,就連鄭玉的侍女秋婢也得了貴人的封號,

  李茂家裡妻妾不少,但是和皇室的名額相比,的確少了些,根本就沒把這些妃嬪的名目給占滿。

  以後估計也會長時間空置,因為李無生根本就沒有再納側妃的想法。

  李無生皇太子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李茂的其他子女皆封親王和公主,但沒有封藩。

  一來是除了李無生之外年紀都太小,二來李茂也沒有興趣給自家釀成七王八王之亂的禍根。

  皇帝家事梳理完畢,李茂在原有內閣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動。

  置內閣之外,建十八部,砍掉了三省六部,連宰執丞相都拿掉不再設立,內閣大學士和各部尚書直接對李茂負責。

  改動最大的還是信安軍這個打仗的機構,按照李茂的習慣,什麼樞密院,指揮使,都總管之類全部砍掉,直接以新軍的架構為基礎,設立軍營兩級,輔以軍銜形成上下指揮體系。

  對於部下的公侯期望,李茂給予了充分的理解,王爵不可輕授,起碼在李茂看來非子嗣皆不可再封王,那名頭容易考驗人心,他也不想做明太祖。

  因此功臣的最高爵位就是公爵,李茂一口氣大批發封出去二十四個,侯爵四十多個。

  下面的伯爵,子爵,男爵接近百位,當然了,這些爵位的五分之四都出於信安軍,從龍之功就是這麼霸道,也奠定了首重軍功,馬上封侯的尚武傳統。

  一個月之內,趙宋被取而代之,李茂稱帝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甚至傳到了海外。

  這是官方渠道的傳播,李茂不是一個小氣的人,分別派出使者前往各地,連高麗和倭國都遞了消息,更別說西北和江南了。

  震動在情理之中,但出乎所有敵對勢力意料的是李茂偃旗息鼓,沒有先禮後兵。

  據說在北邊的信安軍第二軍也沒有進行大動作,頗讓完顏杲鬆了口氣。

  直到三月末,陸續有消息流傳出來,李茂和信安軍暫時歇氣,是為了進行一系列革新。

  聖旨寫一道容易,但落實不光要動嘴皮子,還得彎腰下力氣,特別是李茂一改前朝皇權不下鄉的傳統,動作之大自然牽制了信安軍在軍事上的行動。

  北地五州,燕雲等地有之前打下的基礎,各項工作推進的比較順利。

  除了這些地方之外,阻力不是一般的大,反彈之強烈讓李茂首次感覺到屁股下的位置不好坐,真不是說說而已。

  好在李茂擴大了內閣,大學士和各部尚書三十幾個人,加班加點連軸轉總算撐了過來,如果事必躬親,絕對能把他累吐血。

  李茂對此有極其清醒的認識,現在只能說度過了危險期,大框架穩定了,細節上不是三年兩載能解決。

  五月中旬,李茂巡視了汴梁城外的幾十個工廠,重點是兵工廠。

  隨著改進蒸汽機的投入使用,武器裝備的製造速度大增,信安軍全部向新軍轉化進行的有條不紊。

  安國公凌振把手裡剛生產出來的清照式步槍遞給李茂,「陛下,這是進行了幾處優化的新式槍械,現在信安軍兵工廠可以年產三萬支。」

  李茂見凌振說話的時候洋洋自得,仔細看了看手裡的火槍,有些不太滿意道:「後裝槍還是無法批量生產?」

  凌振臉上的笑容僵了僵,「陛下,後裝槍還不行,涉及到的改進太多了,特別是陛下要求使用封裝彈藥,十幾次實驗就沒成功過,保守估計還得研究幾年。」

  李茂點點頭,他當然知道步子邁的太大容易扯到那啥,但現在的槍械真的達不到他最低理想的要求,勉強算是湊合。

  凌振見李茂微蹙的眉頭舒展,心裡鬆了口氣,李茂給他提的要求,絕對強人所難。

  皇帝陛下只考慮到後裝槍和子彈,卻沒想想這得花費多少銀錢,單單是彈殼都是銅啊!

  「火炮呢?」李茂知道槍械更新換代比較難,而且並非像凌振所想那樣不知道投入巨大,轉而詢問火炮的進展。

  凌振頓時又來了精神,「火炮已經差不多達到了陛下的要求,如今有九種火炮,炮彈也有十幾個種類,主要是生產進度跟得上,年產火炮可以達到一千五百門。」

  槍彈是精細活,造炮完全可以傻大粗,而且凌振在這方面有天賦,再加上王府公學的支持,火炮技術吃的很透。

  王府公學此時已經改名叫皇家公學,汴梁和燕京的老師學生加起來,足足有兩萬人。

  這是在校師生,如果把往年結業的皇家公學的學生加起來,總人數超過五萬,這才是李茂視若珍寶的一筆財富。

  想想就可以明白,這五萬人平均都有後世高中生的知識水平,其中拔尖的一萬多人相當於大學生,厚積而薄發展現出的力量,唯有李茂才能清楚的看到。

  李茂盤算了一下,「月底能拿出兩萬支槍,一千門火炮嗎?」

  凌振拍著胸口說道:「完全可以,現在倉庫已經積攢了不少槍枝彈藥,不過這個數目全部交付的話,海軍那邊就顧不上了。」

  本來李茂巡視工廠的氣氛不錯,除了安國公凌振,還有楚國公杜壆,韓國公吳用等人,但凌振一說到海軍,包括李茂在內,大家的臉色都不太好看。

  原因很簡單,信安軍海軍遠征真臘現在騎虎難下,更實際些應該是泥足深陷。

  表面上維持著小勝的局面,但在場的哪個不知道投入有多大,兩年時間不到,信安軍投入的銀錢已經超過了八百萬,搞的李茂都覺得自己是不是化身成了後世的邁瑞肯。

  杜壆和信安軍海軍的將領關係都不錯,而且遠征真臘受挫,人為的因素很少,誰讓信安軍一年攤上了三次威力巨大的颱風呢!

  「陛下,聞人世崇和危昭德那邊不妨適當的收一收,信安軍現在可以編練兩個新軍,完全有能力支撐南北同時開戰,而且微臣覺得女直人已經是冢中枯骨,不足為慮,那麼信安軍主力不妨南下,先把杭州府的小朝廷拔掉,打通南下陸路從廣南抄過去。」

  李茂不置可否,誰也不願意遇到颱風,可攤上了根本躲不掉。

  原本還想著拿下中南半島,讓海軍來個回馬槍直接把大江以南包餃子,現在看來希望落空。

  到底要不要渡江作戰不光要考慮軍事實力,手頭的買賣也不能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