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章 哎呀我說命運吶

  第933章 哎呀我說命運吶

  皇帝所言既合理又不合理,可惜胡恆秋總結不出來。♨♜ 6➈𝔰卄Ǘ𝐱.匚O爪 💝♔

  楚清的采玉隊確實沒有發生這些事故,那是因為隊伍里有楚清這個人存在。

  楚清知道高原反應,其實大宣應該也有醫者知道,畢竟大宣也不是沒有高原地區。

  但是,古籍所記載的高原反應很少,即便存在也只是描述症狀,比如「跬步作喘」、「過者必喘」或「過者喘不醒」。

  且多會先判定「水土不服」,再因患者面色而歸為「瘴毒」。

  所以如果楚清不把高原反應這件事廣而告之,估計大宣不能有更明白的人。

  無形中,這個醫學知識被楚清壟斷了。

  而事實上,知識被壟斷,除了是社會上層階級有意為之,還有一個避免不了的原因:人口流動性差。

  這問題可就深了。

  人口流動性差,表面看是因為運輸不發達,進而歸結為工業不發達,內在原因卻是土地制度。

  人是被土地拴牢的,祖祖輩輩都被拴在同一個地方,所以他們很少能得到外面的信息。

  而知識的傳播,離不開文字和語言。

  文字,指書籍,被上層階級所壟斷;語言,指口耳相傳,人都被牢牢拴在土地上離不開,又如何得到遠方的信息?

  楚清可以把進入高原後會產生的不適,化解在日常生活中,家裡小子們聽命令習慣了,也不會去求甚解。•

  如今小子們不知道為何會有高原反應,但是他們知道該如何做,平日多吃些什麼保養身體。

  甚至他們在適應了高原的低壓低氧環境後,能像當地人一樣該喝酒喝酒,該吃肉吃肉。

  而對於守家在地並不打算出門的人來說,跟他們說這些沒有必要,即便說了,人們也會如鴨子聽雷一般,只留下「有人水土不服,到了沃斯,撒個尿楞把自己給尿死了」的印象。

  所以皇帝不會相信撒尿能死人,別說皇帝不信,隨著四皇子同去的太醫,若非親眼所見,不也不敢相信嗎?

  既然不相信,那就只能是鄭春秋的避重就輕之舉。

  這些都是表面現象。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楚清一直以來給皇帝的印象就是:她幹的事情都容易。

  讓她幹什麼,她就能幹好什麼;她自己想幹什麼,也都能幹好什麼。

  這說明什麼?說明那些事情不難啊!

  沒有人關心過玉礦是如何開採的,本國又不是沒有玉礦,再說玉礦也不是他們的。

  沒有人關心過沃斯國玉礦位置,那裡的地理氣候環境如何,又不是他們去鑿石頭,跟他們有什麼關係?

  他們只需要知道楚清獲得多少他們得不到的好處就是。|!¤*'~``~'*¤!| 6❾𝔰ħ𝓾x.𝕔Ⓞⓜ |!¤*'~``~'*¤!|

  皇帝的這種印象不僅來自與楚清的成功率,更來自朝臣對楚清的一貫打壓和否定——

  楚清說出的理論,都能在書籍上找到;

  楚清做的事,前人們已有開端,比如棉花棉布,人家沃斯早已有之,就算沒有楚清,大宣一樣不愁;

  楚清的那些圖紙,無非是她所僱工匠研究出來,她只是過過手而已,總之,楚清做事,一是靠拾前人牙慧,二是靠皇帝給顏面。

  甚至鄭春秋更總結過「楚清是曾為朝廷做過貢獻,可那也是她身為大宣子民的本分,更遑論她也因此得到朝廷重用;

  食君之祿,必當分君之憂,她所做的一切與各位朝臣無有不同。」

  在這樣的前提下,皇帝自然對鄭春秋不滿。

  一個沒怎麼讀過書的女子都能做好的事情,鄭春秋這個工部尚書卻搞得一塌糊塗,不是有問題?

  如果一件事情不難,卻沒做好,又說明什麼?說明不是這個人的水平不行,而是態度不端正。

  鄭春秋工作態度不端正,瀆職。

  哎呀我說命運吶!

  謊言重複一千遍,也成真理,不但能騙人,還能騙己。

  鄭春秋就是這樣把自己騙了,當然,也有他急於「將功贖罪」的原因。

  眼瞅著半個月過去,四皇子撒下的毛竹種子卻一點動靜都沒有,鄭春秋不是好眼神兒地瞟四皇子。

  你不是嫌我耽誤功夫嗎?我鑿個炮眼要五天,就算火藥再不濟,好歹也多少炸出點坑來。

  你呢?十五天過去了,有個屁的結果?你倒是上奏啊,伱咋不寫信告訴你那皇帝老子?

  四皇子這幾天儘量不於鄭春秋對視,迴避他的眼神。

  不然怎麼辦?鄭春秋的辦法成效不大,可自己的辦法卻是毫無成效啊!

  他在檢查毛竹種子有沒有被蟲子啃過,有沒有腐爛變質,還是說這長長尖尖的種子在袋子裡相互擠壓有損?

  不然怎能長不出苗來?

  這些天他們沒少往石礦縫隙里澆水,應該渴不著它們才對。

  不是說有一顆種子它帶有魔法,能輕而易舉實現我的願望嗎?

  很多時候,人們查找失敗的原因時,會執著於某個令人無語的方向,是因為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起點有問題。

  換句話說,不懂得、或不願意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賈伯斯在一次演講中說:「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我總是以此自省。」

  所以他能成功,但更多人的結果只能是持續失敗。

  四皇子依舊沉浸在查找種子的問題中,鄭春秋好歹活了大半輩子,開始務實起來。

  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苦工花不開。

  痛定思痛,鄭春秋只好按照國內開採玉石的辦法,僅憑人工開鑿去繼續完成這項任務。

  畢竟國內也是如此、沃斯國也是如此,不是嗎?

  鍬鎬鑽鑿十八般工具齊上陣,搬運推拉千數名勞工怨念深。

  勞工們想回家,他們不想在這裡餐風飲露。

  沃斯玉礦真是個鬼地方,在這裡人極易被曬傷,又乾燥又忽冷忽熱,每天伙食只有窩頭,死了都是餓死鬼,死了都得暴屍荒山!

  困難僅僅只有不好開鑿這一項嗎?

  不。

  否則,「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句話怎麼來的?

  先是河灘采玉隊傳來消息:他們與沃斯人打起來了,受傷七十餘人,鍬鎬也被搶走了。

  接著是山玉隊有人背玉石下山途中,掉落懸崖摔死,屍骨無還。

  然後是第三個消息:朝廷的糧食運輸隊經過和索特部落時遭遇搶劫,糧食和馬匹被搶走,人都被打傷,已經回返大宣的途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