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殊途同歸

  第650章 殊途同歸

  肖思寧覺得小寶就算把鞋子穿回去,剛才那劈頭蓋臉的氣味也消散不掉,便也脫下鞋子,還把襪子也脫下來抖摟抖摟:

  「褶兒太多,硌腳,還是你娘那種襪子好,就是不禁穿啊,沒兩天就被腳指頭戳出窟窿!」

  小寶正憤憤中,猛然一股奇臭迎面,瞬間就要暴跳,肖思寧垂下眼皮裝沒看見,嘴上卻加緊了語速:

  「也虧你想得周全,先一步把咱們的人送進沃斯,不然你娘那腦子一抽筋,非要幫助災區百姓尋求活路,別說耽誤功夫,還得讓那幫臭不要臉的白占便宜,還落不得半點好!」

  肖思寧在將近一年的功夫里,不但整個南方的水路都用船幫幫眾給串聯起來,並且聯合各個渡口周邊的主要陸地線路,與三順鏢局的線路相結合。♡💗 ❻❾s𝓗𝕦𝔵.ςO𝐦 🏆💎

  如今已經做到各州府有什麼動向,他都能第一時間知道,就比方酉州府和吉順府,百姓的怨言一出現,船幫就給他傳信了。

  只是這些消息很難進入沃斯,不能讓小寶第一時間知道。兩隻金雕分別跟著楚清和小寶,肖思寧也沒辦法通知他。

  「要是再弄來幾隻金雕就好了!」肖思寧說:「想跟伱聯繫也聯繫不上。」

  小寶轉身就往回走:「走,不去學院了,去酉州找娘親!」

  反正自家有船,想出發就出發,都不用耽誤功夫。

  肖思寧一把拉住他:「著什麼急!你娘又沒事!」

  小寶聽到「沒事」怔愣一下,這才想起娘親都回來三四個月了,要真有什麼事,不至於到現在肖思寧還不說。

  肖思寧看小寶站那兒不動,邊推著他上馬車:「走走,路上再說,你也別騎馬了,再折騰,你這小胳膊小腿兒都快成蚊子腿了。」

  路上,肖思寧把打聽到的消息說給小寶聽。

  酉州府的事情與他所言大差不差,但肖思寧畢竟不是官員,他所想的和酉州府知府想的還是差了不少。

  酉州府知府已經換人了,原先那個直接就被罷官,面對災情無所作為,還留著過年嗎?

  只是新上任這位薛厚薛知府做事有些投機。

  沃斯國派使者來請求糧食援助的時候,他藉機遞奏摺表達酉州府也需要糧食。

  反正不論怎樣,朝廷只要給沃斯支援,必然會有調運糧食的旨意,那給他分一份兒也不是大事,都需要糧食,怎會不優先自己國家呢?

  薛厚這麼做打的算盤是,酉州府今年蝗災,勢必蟲卵遍地,明天夏收是不好保證的,如若現在多要一點,存起來,來年夏收若真的不行,也算是讓百姓不至於餓死,如果收成好,那他等於剛上任就出成績,把糧倉充實了。

  但酉州府的災情相對于吉順府要輕,且又毗鄰京都,京都對其支援已經算是及時有力,並沒有更多舉措。💘☜ 6➈รђᑌ𝔁.ᑕⓞ𝐦 🐨🐤

  這樣一來,他就等於想給自己攢些底子的算盤打空了,

  接著他又得到信息,說楚清向皇上建議讓災民去沃斯務工,這件事他又盤算起來。

  按說把災民遷出去一部分是好事,但是他剛到任半年,百姓要是很踴躍就跑走,豈不是他這個知府無能?不能讓百姓安心過活?

  再有,兩國還在商議中,去沃斯的政策尚未確定,去多少人口、遷移費、安置費如何解決都未可知。

  如果百姓真的去,上路的盤纏不能是自掏腰包吧?都災民了,活不起了,哪還有錢?

  讓府衙出嗎?他接手個爛攤子,堵窟窿都捉襟見肘,怎麼可能把府衙的底子交出去?

  而且過完年就要考慮春耕,人走了,誰種地?

  倒不是說所有百姓都會走,去沃斯也去不了多少人口,但問題是那時候心散了,百姓本就成災民,再無心種地,那他這知府還用不用幹了?

  就這樣抱著等等看朝廷意思的心態,等到皇帝下了政令,第一批優先災區百姓到沃斯務工,盤纏由各地衙門預支,最後再與寶清盛結算,這時候薛厚就覺得不能讓去。

  與寶清盛結算,那不就等於給楚清送勞工?不就等於他這個知府養不起百姓,讓楚清養著?

  如此一來,等於酉州府出人出力,楚清賺錢?這還是國家行為嗎?這不是給楚清打工嗎?

  關鍵是你楚清一次要上幾萬人,我薛厚也認了,你能要多少?不就一個玉礦嗎?能用多少人?我何苦丟這個臉?

  而與這條勞務輸出政令同時頒布的,關於鼓勵大宣商人進駐沃斯開鋪面的內容他就忽略了,因為在他看來,想都不用想,不會有人去。

  道理很簡單嘛,要是沃斯那兒買賣好做,商人們不早就去了?商人的鼻子不比朝廷還靈?

  大商人已經壟斷沃斯主要的貨物交易了,人家每年都會派商隊過去,可為什麼人家不直接在那邊開鋪面?肯定是沒油水唄。

  再說,在那等野蠻的地方,被人殺了都沒地方哭去。

  薛厚沒跟楚清打過交道,甚至都沒見過,楚清參加宮宴的時候,他還沒資格進京述職呢,所以對楚清並沒有什麼成見。

  他所有的考慮都是基於自己的官聲、政績。

  但是後來不一樣了,先是沒出正月就聽說楚清他們弄到第一批玉石,已經運回大宣。

  接著夏收前楚清也回來了,而且向皇宮進獻了一種叫什麼奶粉的東西,還說什麼這東西就地取材,要多派人去製作奶粉,皇帝非常高興。

  頭一個消息已經讓他猶豫,可馬上春耕,他到底沒有鬆口鼓勵百姓去沃斯謀生路;第二個消息到來時他就要抓住機會了。

  那邊玉石好采,不然楚清怎麼大冬天的就能弄那麼些石頭?那邊奶粉也好做,不然怎麼楚清敢回來跟皇帝報告這件事?

  夏收只忙那麼一陣,忙完了就可以讓百姓去沃斯啊,能采玉的去采玉,能做奶粉的去做奶粉,反正盤纏楚清出,到那邊也是楚清養著。

  而他這邊要是人口少了,他正好可以響應朝廷政令以對農事產生影響為由頭,請求皇帝的優惠政策,比如把今年的稅收一降再降,他這知府椅子不就坐踏實了?

  不止他這麼想,作為最嚴重災區的吉順府也是這麼想的。

  吉順原知府秦高金因為抗災不力導致糧食絕產、民怨四起;當地著名書院還鬧起「學潮」,而書院山長竟是秦高金的堂伯,影響極壞,如此種種,秦高金可不是被罷官那麼簡單,全族流放,他本人直接被絞刑。

  新任知府秦康諾接手這樣一個爛攤子,治下還有個那麼出名能惹事的洪哲書院,關鍵是自己也姓秦,這很容易讓人想起上一任秦知府啊!

  所以這個秦康諾行事不得不謹慎。

  對於聽從楚清建議,對蝗災進行有效防治的官員來說,楚清算是個吉人;

  對于吉順府、酉州府這樣的,包括被換血換掉的那些官員,楚清就是個災星,別看不認識,秦康諾是極其不願與之有牽扯的。

  但若有便宜可占那就不一樣了。

  所以,這些官員出發點不同,做法卻殊途同歸,在楚清歸國後,都向朝廷上報要求遷移部分百姓到沃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