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自動汲水器
清代馬國翰曾經編輯過一本《家政法》,把兩晉時期總結的一些古代家庭經營的農業技術編輯、錄入其中。
當中對規模化養雞有所記錄:「養雞法:二月先耕一畝作田,秫粥灑之,刈生茅覆上,自生白蟲。
便買黃雌雞十隻,雄一隻。於地上作屋,方廣丈五,於屋下懸簀,令雞宿上。
並作雞籠,懸中。夏月盛晝,雞當還屋下息。並於園中築作小屋,覆雞得養子,烏不得就。」
意思是,二月時先翻耕一畝熟田,上面潑灑秫米稀飯,割取鮮茅草覆蓋地面,這樣就會吸引昆蟲產卵,產生大量的幼蟲。
「作田」指的是熟田,就是正在耕作中的田。
這樣的田裡面中的蚯蚓、蠐螬等蟲子很多,再加上催生出來的白蟲,蟲子自身可以快速繁殖供雞食用。
這種辦法與沒病講給楚清的「雞鴨生糞、糞生蟲、蟲餵雞鴨」近似,但是楚清覺得沒有沒病的辦法更簡單實用。
於是把這種方法也講給徐光澤聽:「家禽糞便收集起來曬乾,摻上些米糠及河邊的稀泥,攪拌均勻後蓋上乾草,十天就能長出蟲子;
這些蟲子碾碎了,跟莧菜、灰灰菜、牧草什麼的摻和到一起,給雞苗、鴨苗吃,就是很好的飼料;
只需記住雞糞和鴨糞、鵝糞得分開漚蟲子,以免因禽種不同而相互感染疾病;
這種循環利用的方式進行養殖,還讓百姓能少費些糧食;
再者,荒地大,家禽每日有放牧的地方,不容易得病,而它們的糞便又能收集利用,不會因清理不及時而髒出病來;
除了種植牧草這一項需要些勞力,剩下的事情老人和孩童就能做;
而這些長過牧草的荒地,以後想改種糧食也容易得多。💛🐜 6➈𝔰hⓊⓍ.ᑕ𝐨ⓜ 💋♟」
徐光澤聽的入神,待楚清說完,突然把筷子往飯桌上一拍,吆喝他的師爺:「你怎麼不記下來!」
他生怕漏掉一點,光靠聽怎麼行?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得寫下來。
帶師爺是讓他來蹭飯的嗎?
師爺一哆嗦:真冤!
卓耀一直跟他喝酒聊天來著,他光顧著應對卓耀了,哪裡注意到楚清那邊的動靜?
吃過飯,楚清和徐光澤在五棵樹村、張村和李村的農田裡走了走,權當遛食。
走在田間,一條條水管子暴露在田壟間。
「楚清啊,你這腦袋開過光吧?怎麼長的?」徐光澤指著水管子對楚清說:「這種澆水的方式你怎麼想出來的?」
澆水的方式不奇怪,但是水管子這種東西,其實真的不好想出來。🔥🍮 ❻9ᔕн𝓾𝐗.匚Ỗ𝐦 💥💚
工業上的落後,很多東西都實現不了。
比如這個水管子,既沒有塑料也沒有橡膠,製造管子只能靠動物皮或金屬、竹子等等,是一個費時費力又費料的過程。
而且造價高、運輸不便,總之,性價比很差。
這三個村子的水管和自動汲水器都是楚清捐贈的,因此別的村子都沒有。
水管子,楚家生產的帆布刷上桐油生產出的油布製作的。
→
原本是為做油傘,但是楚清加工了一批布管子出來,製作油布管,實在是因為找不到可以代替塑料和橡膠的東西。
製作這種管子成本也不低,但好在收藏、運輸比較方便,還可以重複使用。
自動汲水器製作起來比較簡單,楚清從義斌府運來的竹子起到很大作用。
把一個大水桶兩側一上一下打兩個洞,做入水口和出水口,用打通的竹管連接,將其放在井口邊。
隨後把出水口位置的竹管堵住,往桶里注滿水並蓋好油布,用繩子纏緊密封。
這時拔出出水竹管的塞子,利用放水時產生的壓力,井水自然就被抽出來。
出水口連接油布水管,把連接處緊緊紮好,這根「無限長」的水管子就可以拉到田裡澆地了。
楚清家的地很多,給自己家的地澆水,自然要想些辦法,所以製作了這種抽水設備。
也自然給三個村子贈送一些。
這裡是楚清穿到這個世界來的「新手村」,尤其是五棵樹村,他們善意的接納了楚清母子,並給她們謀生的出路,楚清一直很感恩。
這些年,無論是捐贈畜力犁還是各種樹苗、糧種,又或是給他們提供做工的條件,楚清都覺得,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在農田難以灌溉時,幫忙解決問題,才是她真正的回饋方式。
雖然說這樣抽上來的水,水壓不大,澆好一畝地需要費些時間,但是持續性供水、可移動的水管,給各村澆地節省下許多勞力。
當然,人們使用井水澆田時,還是十分節省,因為他們很怕把井抽乾,今年乾旱,不知道何時才能把地下水補充充足。
不管怎麼說,楚清從義斌府趕過來這一路,只有這裡的莊稼才是長勢最好的。
楚清抬腳看看褲管,也有蝗蝻,但不是密密麻麻,放眼望去,各家的地里都有雞鴨在走動,只是密度太低。
楚清的水管給了莊稼續命的機會,也給了蝗蟲孵化和成長的機會,因此地里的蝗蝻也不少,但遠遠不到徐光澤說的那種狀態。
農戶們養的雞鴨投放到田間,這些只能跳不能飛的蝗蝻給它們提供了充足的養分,蝗蝻數量也大大減少。
楚清看到遠處的孩子們用柳條指揮著雞鴨只許走溝不許走壟,一個個都很認真。
徐光澤說,這在孩子們中間也形成了一種攀比,誰家地里的蝗蝻少、雞鴨肥,都是他們攀比的目標。
現在在學堂,學習好的是「別人家的孩子」;而在地頭,雞鴨養得肥的才是「別人家的孩子」。
楚清這次回來主要是為了送糧食,送到了就動身去新倫州。
進入新倫州,經過一百零八村,那裡雞鴨可就有意思了,山上山下都是,放牧起來難度比吉州大得多。
但是一百零八村現在團結得很,不再像過去的一盤散沙,雞鴨就算有跑丟了的,各家農戶也都幫忙養著、收著,等著他們的主人來找。
而且為了利於區分,他們都想了辦法,比如在翅膀上或者脖頸處系上個小布片,上面寫個姓或者縫朵花,再不濟也會找根麻繩打個結以作記號。
感謝投票、評論、打賞,感謝大家的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