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臘月二十四,楚清再次進宮,這次是為了述職。«-(¯`v´¯)-« 6➈丂𝕙Ǘ乂.ςⓄⓜ »-(¯`v´¯)-»
皇帝把吉州知州、新倫州知州和楚清一起召到御書房。
各自的述職報告早已上交,皇帝該看的也看過了。這次主要是想就棉花種植的問題聽聽他們的意見。
因為有密偵司對新倫州州衙不配合軍屯荒地開發的調查報告在先,皇帝這次也把新倫州的馮知州也一併召見了。
有些人事調動,需要皇帝的直接態度,免得中間的官員參與其中幫忙打掩護。
原本對新倫州呈交的報告就不太滿意,這次接見就更不滿意了。
新倫州原是舊東倫國,本就是個以商貿為主的地方,國戰後兩年了,新倫州的稅賦竟然不及吉州,而這當中,給予新倫州的有利政策最多。
本想聽聽新倫州的知州有什麼具體的難處,沒想到這個馮知州竟是一問三不知,只是訴苦、要錢。
問兩年中新開墾多少荒地?不知。
問新增多少商鋪?不知。
問州學和縣學今年招了多少學生?只有個概數;那舊東倫原本的文人士子可都有記錄,有多少參與科舉?不知。
問舊東倫貴族的動向?不知道是不想說還是不了解,回答的模模糊糊。
更不用說開山、挖渠、礦產、修路了。
這官是怎麼當的?
馮知州心裡苦著呢。
他本是托關係、走後門,求到武繼昌的門路來到新倫州,想著這個地方大,又是剛收復,趁著百廢待興之際,隨便乾乾都能出政績,沒想到那幾大貴族各種不配合,很多工作開展不下去。✿.。.:* ☆:**:. .:**:.☆*.:。.✿
後來在武繼昌的操作下,有武繼昌的親信韓副千戶接管理事處,為他提供了不少便利,好日子剛過不到兩個月,韓副千戶走了。
好歹他抓住幾個貴族時常給自己上供,小日子過得總算滋潤起來。兩年間忙著摟錢,還得避著後來的白副千戶,哪有時間管別的?
現在皇上問這麼多奇奇怪怪的問題,他哪裡知道!述職報告是師爺幫忙操作的,上面的內容他都背下來了,可皇上不問哪!
皇帝被馮知州氣得差點自閉。
壓了壓火氣,把目光轉向宋廷山,心情總算好轉起來。吉州今年出人意料,稅收提高了三成。
皇帝問:「宋愛卿,吉州今年花生收成不錯?」
「回皇上,尚可。今年是第一年種,荒地還沒有養熟,明年會更好。」宋廷山回答。
「你是如何讓百姓自願耕種荒地的?」皇上追問。剛才那個馮知州一提到開荒就苦著臉要錢、要人。
一堆問題交給皇帝去解決,要你這個知州幹嘛使?
宋廷山答道:「回皇上,臣把分散在吉州各縣的流民集合起來,統一分配到開荒地區,分發農具;
並告知他們:他們開墾出來多少,就給他們免費使用多少,為期五年,五年後根據具體情況酌情納稅;
同時要求他們必須按照州衙的命令進行種植,州衙統一收購,所得銀兩扣除農具和種子費用後,都歸他們所有。」
難怪。♔🏆 6❾𝔰Ĥù𝔁.𝒸𝔬ϻ 🔥⛵
朝會中曾預期國戰之後的三五年內,來自東倫國的農奴將流竄至內地,各地都會遭受流民問題的困擾。
兩年中各州府也確實有輕重不同的流民問題呈報上來,偏偏吉州沒有。
原以為吉州作為邊城,會是受干擾最嚴重的地區,沒有呈報,那就存在瞞報問題,因此這個宋廷山也受到些彈劾。
但是密偵司給出的調查結果是,並沒有因流民問題造成不良影響。相反,各縣都有勞務集市,給這些無家可歸之人打短工餬口的機會。
今天親耳聽到匯報,竟是把荒地與流民結合處置的結果。
這個宋廷山,還是動了腦子的。
皇帝想到這裡,又問:「今年的稅收竟比去年還提高三成,都是你種花生的功勞吧?」
宋廷山:「不,皇上,花生是州衙代人收購的,並不納入稅收。」
皇帝:「噢?」
宋廷山:「是這樣:荒地產出的花生,由楚大人出資買下,楚大人並不向州衙繳稅。
今年的稅收有所增長,是因為百姓手裡有了銀錢,促進貨品的交易,因此今年稅收主要出自市稅。」
皇帝:「噢?」
又一個「噢」,是要聽詳細的內容?
宋廷山掂量著說道:「打個比方說,百姓們過去手裡沒錢,也沒處做工,自然省吃儉用,儘量不買東西,沒有買賣,市稅就不會增多;
現在百姓很容易能找到工做,手裡有了余錢,自然會買賣物品,改善生活,市稅也就增加了」。
市稅,就是商業稅,宋廷山的意思是今年州衙的稅收大部分出自商業稅。
皇帝這次不「噢」了,問道:「如何會有工可做?」
宋廷山:「回皇上,這要感謝楚大人了。楚大人不斷地招工招聘,使得百姓在農閒時有了做工的去處,打個比方說……」
這次不等「噢」出來,宋廷山直接舉例子:「楚清的織造作坊每個工序都需要大量人工,所以吸收了臨近幾個縣的村民做工;
而且因為染色的需要,還間接帶動起附近增開了數家染坊;因為織造工具的需要,又帶動新起了數家木匠坊。
因其用工的待遇合理,使得百姓很願意去她那裡做工,那麼其他地主、富商不得不有樣學樣,提高僱工的待遇,百姓們得了實惠,做工更為賣力,商家也得到更多的利益。
一個縣如此,各個縣相互借鑑,本州從去年起基本消滅了貧困村縣,今年更是達到能夠上繳與其他州府相比為中上等的稅銀。」
說到這裡,宋廷山壓抑不住自豪的表情,只好低下頭。
馮知州一直就沒敢抬頭,皇上剛才的問題他回答不出,心知惹惱了皇帝,正琢磨如何給自己解困。
此刻聽到宋廷山的回答,恨不能掐死他:「臭顯個啥!伱咋不上天哪!」
唉,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楚清默默留意這兩人的表情:一個拼命壓制也壓制不住上翹的嘴角;一個怎麼擦也擦不淨額邊的冷汗。
「你一個州自產自銷就能提高這麼多稅收?」皇帝又發問了。
宋廷山:「回皇上,過去農民幾乎很少會花銀錢。他們縫縫補補、精打細算地過活。
商鋪的貨品幾乎是有錢人家才會採買,而各縣商鋪數量也少。
這二年有所提高,臣總結了兩點:一是流民安置使得人口增多,人多了,幹活的就多,產出也就多;
二是楚大人的生意包括了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需求多。
比方說她在本縣收黃豆榨油,百姓種的黃豆過去自留,做醬或者豆腐,基本是自家食用,如今可以賣錢,若是百姓自己榨油,那麼楚大人也收購豆油,這些豆油又銷往各縣,再從各縣收購黃豆;
百姓有了錢買油,買油又需要菜、肉,尤其縣城的百姓,衣食住行都需要購置,農民們又可以把自家的菜、肉拿出來賣,這就把集市活泛起來了;
再比如,楚大人教會工人各種工序,他們不僅可以做工賺錢,也可以給自家織布裁衣,今年的棉花更是讓很多百姓添置了冬衣;
而相關的染坊、木匠坊也被帶動起來,百姓也有了自己染布的去處;銀錢攢多了需要蓋房,在楚大人的磚窯就可以購置各種價格的磚石。
百姓們手裡有了錢,也敢時不時拖家帶口去飯館吃吃飯,去集市上逛一逛,給家裡的婦人們添置些頭面、首飾,這樣飯館、銀樓的客人也多起來;
有遠見的人家也捨得交些束脩,讓孩子們去學堂讀書,各縣的書鋪、雜貨鋪因此也被帶動起來;
各類的貨品都有需求,那制筆的、造紙的、蓋房子的、修補瓷器的,統統都有了生意可做……」
楚清聽得嘖嘖暗贊:宋廷山太會做人了,明面上在說人口紅利、經濟閉環、供需關係,隱晦地把楚清給拿出來好好表揚了一番,等於告訴楚清,功勞有你一半,有啥好事兒繼續想著我!
皇帝的耐心也真是夠好的,這麼囉嗦還聽得下去。
感謝投票、評論、打賞,感謝大家的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