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少年不要太猖狂

  一個小小的六品官的一封彈劾奏摺,能有多大威力?而這封奏摺的彈劾對象還背靠內閣首輔一黨。

  那肯定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了。在人們看來根本不可能成功的,人們都在等著看這位小六品的笑話。

  然而事實讓人們目瞪口呆。

  一日之內

  一個正三品、一個正五品、兩個正六品被削職為民,押到午門外打了廷杖;一個正七品被削職為民,充軍煙瘴;還有一個正五品被依法剝奪了生命,斬立決,秋後行刑。

  總而言之,一位正三品,兩位正五品,兩個正六品,一個正七品,總計六位官員全部倒在了這位小小六品官的腳下。

  不過是因為這個六品官的一封奏摺而已。

  這種效率讓大明包括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給事中的言官都汗顏了,對於他們來說,終其為言官一生,戰績也比不過這個小小六品官的一個奏摺的成果。

  都察院經歷司經歷羅嘉賓和戶科都給事中張滬江兩個表兄弟正在家中佐酒,不免議論起了此事。

  「這啃噬朝廷根基的耗子竟被一隻小狗給捉了,是不是顯得我們這些做貓的太沒有用了。」羅嘉賓與表弟張滬江碰了一杯酒,飲罷後悠悠的說道。

  「如果是一隻還不至於,關鍵是這捉是一窩六隻大耗子,其中還有一隻耗子精……」張滬江感慨的說道,當時他初聽到這個消息後,整個人都是懵的。

  羅嘉賓沉思了片刻,搖了搖頭嘆道,「真是慚愧啊。多少只貓,一生都捉不了這麼多大耗子,更別提耗子精了。我們該努力了,不然就顯的太沒用了。」

  「是啊。」張滬江點了點頭,然後將目光看向羅嘉賓。

  「擇日不如撞日…….那處耗子洞我們盯了也夠久了。」羅嘉賓眯起了眼睛。

  於是,兩個表兄弟聊著聊著就趁著酒意,起草了一份奏摺,言辭慷慨激昂,儼然一片錦繡文章,然後工工整整的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一點也沒有耽擱,直接差人送了出去。

  據說今日通政司衙門收到的彈劾奏摺比平日多了數倍,讓通政司衙門的官員一臉懵比,不明白這些個言官發什麼瘋,扎著堆的彈劾……

  今日,左都副御史鄢懋卿府上也有一場私人聚會,人數不多,在座的幾位都是鄢懋卿的好友,有刑部侍郎王學益,有右僉都御史張光正,還有工部侍郎趙文華。

  可以說這一桌上在座的都是副部級,當然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同為嚴黨。

  桌上擺滿了山珍海味、瓊釀玉液,桌上的鄢懋卿等人一邊飲酒,一邊聊著今日的事。

  趙大膺一案,他們知道的內幕更多。

  「若不是趙大膺一案驚動了聖上,趙虬他們也不至於如此」刑部侍郎王學益給在座的諸位各斟了一杯酒,不無遺憾的說道。

  王學益坐在了下首的位置,其實與鄢懋卿等人的官職相差不大,甚至比右僉都御史張光正還要高一級,不過若是論在嚴黨的資歷而言,他王學益就差遠了。

  趙文華就不用說了,他是嚴嵩的乾兒子,在國學時就認了當時身為祭酒的嚴嵩為義父,這都一二十年了;鄢懋卿也不用講,出任官行人的時候就附和嚴嵩、嚴世蕃父子了,這也十多年了;張光正也是嚴黨的老資歷了,不過礙於能力有限,官職晉升的比鄢懋卿、趙文華等人慢一些。

  王學益是在這幾年才融入嚴黨圈子的,在嚴黨中的資歷要淺很多。

  不過在嚴黨中論資排輩,資歷很重要,有了資歷,晉升是遲早耳朵事,所以王學益才屈居末座。

  「趙大膺是活該,竟然敢以殺良冒功、欺瞞嚴大人,害的嚴大人向聖上請罪。所幸聖上明察秋毫,不僅沒有責備相爺,反而嘉獎了相爺這種負責任的精神。」張光正搖了搖頭,哂笑了一聲,對趙大膺叔侄等人的遭遇透著幾分幸災樂禍。

  趙文華微微掃了張光正一眼沒說話,張光正的態度其實不難追究,嚴黨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也有派系之爭。

  張光正跟趙虬不僅分屬兩派,而且兩人之間因為兵部左侍郎的位置競爭過,張光正當時沒有競爭過趙虬。

  所以,看到趙虬被削職為民,張光正才會如此這般幸災樂禍。當年讓你與我爭,現在好了吧,我當年是沒爭過你,可是現在呢,我還是右僉都御史,你已經被一擼到底,連官都當不成了。等到鄢懋卿總兩浙、兩淮、長蘆、河東四地鹽政的時候,左都副御史的位置就是我的了。笑到最後的,才是贏家。

  「聖意又豈是我等可揣摩的。」鄢懋卿端起茶杯,輕輕颳了兩下,淡淡的說道。

  「當然,趙大膺雖然是罪有應得,不過他朱平安這小賊也太猖獗了,明知趙大膺是嚴閣老點頭恩賞的,卻還如此」刑部侍郎王學益對陳情時朱平安的言行耿耿於懷,一想到當陳情時屢次在朱平安手上吃癟的場景,壓根子都還是痒痒的。

  「呵呵,少年得志啊,都是這毛病,殊不知人生的路還很長。」鄢懋卿喝了一口茶,不屑的笑了笑。

  「人生的路還很長,少年不要太猖狂」張光正接著鄢懋卿的話,補充了一句。

  呵呵

  聞言,鄢懋卿與張光正相視一笑,有種英雄所見略同的感覺。

  「呵呵,鄢大人、張大人高見。這歷史上的傷仲永多了去了,也不差他朱平安一個。」王學益哂笑道,似乎已經預見到朱平安倒霉了似的。

  桌上的趙文華看著幾人,笑著點了點頭,端起茶杯品了一口,擋住了嘴角一抹不屑。

  能當著你們的面,生生將趙虬叔侄一夥拉下馬來的,又豈是猖狂二字可以做到的。

  如果朱平安是傷仲永那等蠢貨,我當初又豈會著人榜下捉婿。

  一個十三歲能中舉人,十四歲便考狀元的少年郎,能寫出那般治倭策的人,又豈是好相與的。

  上一個十三歲中舉的,可是權傾三朝的楊首輔。